2005全球移动通信大会论文集

2005全球移动通信大会论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显中 等 著
图书标签:
  • 移动通信
  • 无线通信
  • 通信技术
  • GSM
  • CDMA
  • WCDMA
  • 3G
  • 通信工程
  • 信息技术
  • 技术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017728
商品编码:2972964235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5-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2005全球移动通信大会论文集

定价:180.00元

售价:122.4元,便宜57.6元,折扣68

作者:谢显中 等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9-01

ISBN:97871210177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A Distributed and Simplified Localization Algorithm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 FAST AND ACCURATE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O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RECEIVER
A FAST CHAOTIC SPREAD SPECTRUM MUNICATION SYSTEM AND ITS PERFORMANCE ANALYSIS
A JOINT M-IQRD AND ML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V-BLAST
A NEW DETECTION SCHEME FOR SPACE-TIME ORTHOGONAL CODE AND SPATIAL-MULTIPLEXING BINED SYSTEM UNDER SPATIAL CORRELATED CHANNEL
A NEW ITERATIVE ALGORITHM FOR NLOS MITIGATION
A NEW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FREQUENCY HOPPING SEQUENCES WITH NO-HIT ZONE
A NEW METHOD FOR CREST FACTOR REDUCTION SUITED FOR OFDM BASED WLAN APPLICATION
A NOVEL DISTRIBUTED AND ADAPTIVE PUNCTURED TURBO CODING FOR CELLULAR SYSTEM
A Novel Dynamic Location Management Scheme for Hierarchical Mobile IP
A Novel QoS Diffserv Model of WCDMA Research and Implement on Network Processor
A Novel Space-Time Transmit Diversity Technique for LAS-CDMA
A POWER EFFICIENT 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FOR AD HOC NETWORKS
A QoS-Guided Security Routing Protocol for AODV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2005全球移动通信大会论文集 前言 2005年,全球移动通信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3G网络的商用部署日益成熟,Wi-Fi技术的普及加速,以及智能手机的兴起,都预示着一个更加互联互通的未来。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2005全球移动通信大会论文集》应运而生,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专家、研究人员和行业领袖的智慧结晶。本书不仅仅是对当年移动通信技术最新进展的一次全面记录,更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一次深入探讨。 内容概述 本书收录的论文涵盖了2005年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的各个重要方面,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探索,再到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视角。以下将对本书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部分: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这一部分聚焦于当时正在快速发展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3G技术的演进与创新。 WCDMA和CDMA2000的性能优化与演进: 论文深入探讨了WCDMA(宽带码分多址)和CDMA2000(码分多址2000)在实际网络部署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算法优化、资源管理和网络架构改进来提升其性能、覆盖范围和用户体验。例如,一些论文详细分析了多载波技术、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技术在提高数据速率和容量方面的潜力,以及小区呼吸效应(Cell Breathing)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和HSUPA(高速上行分组接入)的实现与部署: 随着用户对移动数据需求的不断增长,HSDPA和HSUPA成为提升3G网络性能的关键。本书中的论文详细介绍了HSDPA的物理层和MAC层的设计,包括AMC(自适应调制与编码)、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等技术如何实现高达数十Mbps的下行速率。同时,也探讨了HSUPA在提升上行数据传输能力方面的进展,为富媒体应用(如视频通话、在线游戏)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LTE(长期演进)的前期研究与概念验证: 尽管LTE在2005年尚未大规模部署,但其前期的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探索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本书收录了一些关于OFDMA(正交频分多址)和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在LTE中的应用前景的论文,探讨了其在频谱效率、峰值速率和网络延迟方面的优势,以及为向4G迈进所做的理论铺垫。 移动通信的频谱利用与管理: 随着移动业务的爆炸式增长,频谱资源日益紧张。本书中的论文探讨了高效的频谱利用技术,如频谱感知(Spectrum Sensing)、动态频谱接入(Dynamic Spectrum Access)和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等概念,为未来的频谱规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二部分:无线网络接入与融合 除了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和蓝牙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且其与移动网络的融合成为新的趋势。 Wi-Fi(802.11系列)技术的性能提升与安全增强: 2005年,Wi-Fi技术已经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本书的论文分析了802.11n等新标准在提升吞吐量(高达数百Mbps)和覆盖范围方面的潜力,以及MIMO(多输入多输出)等关键技术在其中的作用。同时,也深入探讨了WPA2等更高级的安全协议在保护无线网络免受未经授权访问和数据泄露方面的作用。 Wi-Fi与蜂窝网络的互通与协同: 随着两种网络能力的增强,如何实现Wi-Fi和蜂窝网络的无缝切换、资源协同和业务融合成为研究热点。论文探讨了如Wi-Fi卸载(Wi-Fi Offload)等技术,旨在将部分数据流量从昂贵的蜂窝网络分流到成本更低的Wi-Fi网络,从而降低运营商成本并提升用户体验。 蓝牙技术及其在近场通信中的应用: 蓝牙技术在2005年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耳机等设备。本书的论文探讨了蓝牙技术在设备间互联互通、数据同步以及在车载娱乐系统、个人健康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新型无线接入技术探索: 除了已有的技术,一些论文也展望了未来的无线接入技术,例如超宽带(UWB)技术在高速短距离通信方面的潜力,以及面向物联网(IoT)的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的早期设想。 第三部分:移动终端与应用 移动通信的进步离不开终端设备的创新和应用的丰富。 智能手机的设计与发展趋势: 2005年,智能手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本书中的论文分析了当时主流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的特性(如Symbian, Windows Mobile),讨论了触摸屏、QWERTY键盘等用户界面的设计理念,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计算能力和电池续航下实现复杂应用。 移动多媒体应用与内容分发: 随着移动网络带宽的提升,移动多媒体应用(如移动电视、音乐流媒体、视频分享)成为可能。论文探讨了如何在移动设备上实现高质量的音视频编解码,以及如何构建高效的移动内容分发网络。 移动游戏与社交应用: 移动游戏和早期的移动社交应用也开始崭露头角。本书的论文讨论了如何设计适合移动设备的交互方式,以及如何在低延迟的网络环境下实现多人在线游戏和即时通讯。 新兴移动服务与平台: 除了已有的应用,本书也关注了一些新兴的移动服务,例如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移动支付以及企业移动解决方案等,预示着移动通信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四部分:移动通信的网络管理与安全 随着网络的规模化和复杂化,网络管理和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移动网络的性能监控与优化: 论文探讨了各种性能指标(如呼叫建立成功率、数据传输速率、用户漫游体验)的监测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识别网络瓶颈并进行优化。 网络切片与虚拟化技术(早期概念): 尽管“网络切片”的概念在2005年尚不成熟,但一些论文已经开始探讨如何在基础网络之上提供不同服务质量(QoS)保障的逻辑网络,为后来的网络虚拟化和SDN(软件定义网络)奠定了基础。 移动通信安全挑战与防护: 移动设备和网络的普及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如恶意软件、身份盗窃、网络钓鱼等。本书的论文分析了这些威胁的产生机制,并提出了包括加密技术、认证机制、入侵检测等在内的防护策略。 隐私保护在移动通信中的重要性: 随着用户位置信息、通信记录等敏感数据在移动设备上的积累,隐私保护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论文探讨了如何设计兼顾功能性和隐私性的移动服务,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伦理问题。 第五部分:移动通信的商业模式与市场趋势 技术创新最终需要转化为商业价值,并融入市场发展的大潮。 3G业务的商业模式与盈利策略: 论文分析了运营商如何设计差异化的3G业务套餐,以及如何通过增值服务和内容合作来吸引用户并实现盈利。 移动广告与电子商务的兴起: 移动通信的普及为广告和电子商务带来了新的渠道。本书的论文探讨了如何设计有效的移动广告形式,以及如何构建安全可靠的移动支付和交易平台。 全球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格局与发展预测: 论文对当时全球主要的移动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终端厂商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几年的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包括新兴市场的崛起和技术标准的演进。 移动通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移动通信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它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社会结构。本书的论文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了移动通信对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领域带来的积极影响。 结论 《2005全球移动通信大会论文集》是一份珍贵的文献资料,它忠实地记录了2005年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成就、创新思路和市场洞察。本书的每一篇论文都凝聚了作者们的心血和智慧,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技术的最高水平,更重要的是,它们揭示了移动通信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 对于研究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的学者、致力于技术创新的工程师、把握市场脉搏的商业人士,以及对未来科技发展充满好奇的读者而言,本书都将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启发。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回溯那个充满活力的时代,理解移动通信如何一步步塑造了我们今天的数字世界,并从中汲取灵感,继续探索移动通信的无限可能。2005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而本书,正是这个重要节点上的一面镜子,折射出蓬勃发展的移动通信事业的壮丽图景。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读者的实际使用角度出发,这本书的索引系统和交叉引用机制显得尤为关键。面对如此海量的专业信息,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的检索工具,它很可能沦为束之高阁的摆设。我特别检查了附录和关键词索引的设计,希望它们能够做到精准无误,并且覆盖到主要概念的多种表述方式。一本好的会议论文集,其价值在于被“使用”而不是仅仅被“拥有”。我设想,通过它能搭建起不同论文之间的隐性联系,发现不同研究团队在同一时期针对同一痛点所采取的不同策略。例如,某个关于功率控制的难题,可能在A篇中被软件算法解决,而在B篇中则通过硬件优化来实现,这本书能否帮助读者快速建立起这种横向的知识网络,是衡量其实用价值的重要标准。如果目录和索引设计得当,这本书就能成为一个强大的研究工具箱,而不是一个沉重的知识库。我期待它能够真正引导我去探索那些被忽略或遗忘的技术细节。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严谨度,从我初步翻阅的印象来看,似乎是按照技术领域进行了模块化的划分,这对于梳理复杂的技术脉络是至关重要的。我注意到它似乎将不同的核心议题分成了几个大的章节组,比如可能涵盖了基带处理、射频前端、网络架构演进,乃至是应用层的一些初步设想。这种分类法的好处在于,即便是非特定领域的专家,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快速定位到感兴趣的部分。我特别关注了其中的案例分析部分,如果论文集仅仅是理论堆砌,那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当时已经被采纳或正在试验中的实际部署案例,那些带着具体指标和性能数据的实证研究,才是衡量技术成熟度的黄金标准。优秀的论文集,其价值不仅在于展现“是什么”,更在于阐述“如何实现”以及“未来走向”。我希望这本书里的每一篇论述,都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当时的瓶颈问题,并给出可行的手术方案。这种深度和广度并存的布局,才配得上“大会”二字的含金量。

评分

我个人认为,对于任何一本汇集了年度顶尖成果的文集来说,其最大的挑战和价值点,往往在于其前瞻性与局限性的辩证统一。我很好奇,在这本聚焦于特定年份大会的论文集中,哪些技术路线被寄予厚望,最终成为了我们今天移动通信的基石,而哪些在当时看来前景光明,最终却成了技术演进中的“死胡同”。这种对历史选择的观察,远比单纯学习某一技术点来得深刻。那些被时代淘汰的设想,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们提醒我们技术发展的非线性特征。如果这本书能清晰地勾勒出当时技术路线图的多种可能性,并对各种方案的优劣进行了坦诚的比较,那么它的历史价值将无可估量。它不仅是一份技术记录,更是一部关于技术决策和产业方向判断的案例研究。优秀的论文集应当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过去时代对未来的全部想象与挣扎。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呈现出一种鲜明的学术严谨性,但这种严谨并非一味地枯燥乏味,它透露出那个时代顶尖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特有的那种对技术细节的痴迷与精准表达的渴望。我发现有些段落的论述,即便是隔了多年再来看,其逻辑链条依然是无可挑剔的,仿佛作者在构建一座精密的逻辑迷宫,每一步推导都掷地有声。特别是涉及数学模型和仿真结果的部分,图表和公式的运用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规范性。这不禁让我反思,在今天这个追求快速迭代和浅层信息消费的时代,我们是否已经丧失了进行如此深入、耗时研究的能力和耐心。这本书仿佛是一个时间胶囊,封存了对技术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即便是对一些我已经很熟悉的领域,重温当时的原始论证过程,也能提供新的视角,因为它揭示了许多我们如今视为理所当然的技术是如何一步步攻克下来的。这种“追本溯源”的阅读体验,是极具启发性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挺有意思的,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封面那种略带磨砂的质感,让我想起那个年代科技杂志的风格,色调是沉稳的深蓝和银灰搭配,透露出一种严肃的学术气息。光是看着它,就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历史感,仿佛能触摸到那个移动通信技术正在经历剧烈变革的时期。内页的纸张选择也挺考究,不像现在很多速成的出版物那样轻飘飘的,拿在手里有种踏实的感觉,这意味着编者在物理呈现上也是下了功夫的。当然,我更期待的是它内涵的价值,毕竟“论文集”三个字摆在那里,就意味着汇聚了那个时间点上最前沿的思考和技术探索。我猜想,那些关于2G向3G过渡、WLAN技术初露锋芒的讨论,一定被细致地记录在这些泛黄的纸页间。这种实体书的质感,远非电子文档所能比拟,它承载着时间的重量和知识的厚度。我特别留意了目录的排版,如果信息密度控制得当,并且章节划分逻辑清晰,那么即便是面对复杂的专业内容,阅读体验也会大为改观。这本厚重的典籍,首先就在外观上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第一印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