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数字电子技术
定价: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梅开乡,郭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3011150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81kg
1.内容上与时俱进,反映科技发展的现状;注重系统性,重视基本核心内容,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结构要求。
2.道应应用型本科的特点,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相适应,增加与生产实践相关的实例(案例),有助于学生理解,增强就业后的应用能力。
3.内容表述的结构符合认知规律,适应扩招以后应用型本科的生源水平,符合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培养方案,有利于教和学。
4.系列教材体系完整,包括通信、电子信息专业所有主要课程,理论课与实践课教材统一规划,注重各个课程知识内容相互之间的衔接。
木书是关于介绍“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用书,全书按“逻辑器件介绍、数字线路分析、数字系统应用”的思路来编排课程内容体系,以CMOS、BI-CMOS集成器件的应用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书中还特别介绍了运用GAL、FPGA等现代数字逻辑器件构成复杂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院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自动化、机电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数字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电子技术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木书按“逻辑器件介绍、数字线路分析、数字系统应用”的思路来编排课程内容体系,以CMOS、BI-CMOS集成器件的应用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特别介绍了运用GAL、 FPGA等现代数字逻辑器件构成复杂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有数字逻辑基础、集成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脉冲产生和整形电路、D/A和A/D转换器。附录巾有方便学生实践训练的“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引脚排列图”、“主要技术参数” 和“VHDL简介”等。各章有“教学提示”、“教学要求”、“本章小结”、 “应用实例”,并配有难易程度和数量适当的思考题与刊题,便于读者自学,学用结合。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院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自动化、机电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数字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 ”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电子技术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章 数字逻辑基础
1.1 概述
1.1.1 数字信号、数字电路、数字系统
1.1.2 数字电路的特点、分类及其应用
1.2 数制与编码
1.2.1 数制
1.2.2 不同数制问的转换
1.2.3 编码
1.3 逻辑代数中的常用运算与逻辑函数
1.3.1 逻辑代数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
1.3.2 复合逻辑运算
1.3.3 正逻辑与负逻辑
1.3.4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1.4 逻辑代数中的基本公式、定理和规则
1.4.1 基本运算公式
1.4.2 逻辑代数中的基本规则
1.4.3 逻辑函数的标准形式
1.5 逻辑函数的化简
1.5.1 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
1.5.2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1.5.3 含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的化简
1.6 基本门电路的应用举例
1.7 本章小结
1.8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集成门电路
2.2 CMOS门电路
2.2.1 CMOS门电路的构成
2.2.2 CMOS门电路的外部特性
2.2.3 4000系列的CMOS集成电路使用说明
2.2.4 高速、超高速CMOS电路
2.3 双极型门电路
2.3.1 LSTTL与非、或非门电路
2.3.2 LSTTL门电路的外部特性
2.3.3 普通的TTL门电路和其他类型的双极型集成门电路
2.4 81.CMOS门电路
2.4.1 81.CMOS门电路
2.4.2 81.CMOS反相器的外部特性
2.5 集成门电路
2.5.1 集成门电路的使用常识
2.5.2 TTL、CMOS接口电路
2.5.3 集成门电路应用举例
2.6 本章小结
2.7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组合逻辑电路
3.1 概述
3.1.1 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
3.1.2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3.1.3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3.2 算术运算电路
3.2.1 半加器电路
3.2.2 全加器电路
3.2.3 集成算术/逻辑运算单元
3.3 信号变换电路
3.3.1 编码器
3.3.2 译码器
……
第4章 触发器
第5章 时序逻辑电路
第6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第7章 脉冲产生和整形电路
第8章 D/A和A/D转换器
附录A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2部分:二进制逻辑元件》简介
附录B 常用逻辑元件图形符号对照表
附录C 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引脚排列图
附录D TTL与CMOS逻辑门电路的技术参数
附录E VHDL简介
参考文献
翻开这本书的篇章,我立刻感受到了它在系统结构和设计流程方面的独到见解。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仅仅罗列出一堆元器件和公式,而是以一种工程实践的视角,引导读者思考“如何设计一个稳定、高效的数字系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有限状态机(FSM)设计时的那种循序渐进的逻辑。从状态图的绘制、状态编码的选择,到时序逻辑电路的实现,每一步骤都经过了严谨的论证和权衡。书中对“毛刺消除”和“竞争冒险”的处理方法简直是救星般的存在,我过去在仿真中遇到的很多奇怪错误,对照书中的分析,立马就茅塞顿开。而且,它还很前瞻性地引入了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概念,让我明白现代数字设计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离散元件焊接,而是更多地依赖于硬件描述语言(HDL)的抽象和综合。这种从底层硬件到上层抽象的完美衔接,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了一本普通的理论书籍,它更像是一本实战手册,指导我们如何将脑海中的构想转化为实际可运行的逻辑。
评分最让我感到佩服的是作者在全书构建的知识体系的严谨性与连贯性。从最基础的布尔代数、逻辑代数,到中级的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再到后半部分对存储器层次结构和A/D、D/A转换技术的介绍,逻辑链条几乎没有断裂。它没有像某些书籍那样,将数电和模电割裂开来,而是在讨论ADC时,自然地回溯到对运放电路和基准电压的特性要求,体现出一种全链路的系统观。这种宏大的结构设计,让我每次读完一个章节,都能清晰地知道它在整个数字技术版图中的位置,以及它与前后章节的内在联系。阅读体验流畅自然,知识点的铺陈恰到好处,既能满足科研人员对细节的苛求,也能让工程技术人员快速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入点。这本书,无疑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
评分关于高速电路设计和信号完整性的探讨,是这本书令我感到最惊喜的部分。它并没有将这些高级内容束之高阁,而是巧妙地将其融入到对普通逻辑芯片特性的讨论中。比如,在讲传输线效应时,作者通过对比理想环境和实际PCB走线下的信号反射现象,形象地解释了为什么高速数字信号会失真。书中对终端匹配电阻的选择和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非常详尽,让我这个偏向于软件背景的人,也能大致理解到物理层面的挑战。这部分内容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明白数字电路设计绝不仅仅是逻辑层面的堆砌,还涉及到电磁学和传输线理论。这种跨学科的整合,使得这本书具备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不再局限于早期的TTL或CMOS基础知识,而是真正面向现代系统设计,强调了设计规范和鲁棒性的重要性。
评分这本《数字电子技术》实在令人大开眼界,特别是它对基础逻辑门电路的深入剖析,简直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数字世界的大门。我记得书里有一章专门讲CMOS反相器的设计与优化,那部分内容详实到让我有点喘不过气来,但同时又充满了知识的魅力。作者没有停留在教科书上那种“输入高电平输出低电平”的简单描述上,而是细致地探讨了阈值电压的确定、亚阈值区的电流影响,甚至还提到了工艺参数变化对电路性能的影响。读到这里,我仿佛能亲手搭建电路,观察每一个晶体管的运作状态。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比如如何用这些基础门电路搭建一个高速加法器或一个简单的计数器。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至关重要,而这本书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数学推导,但又总是能用清晰的比喻和图示来辅助理解,使得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扎实、深入且极具启发性的入门教材,让我对数字电路的底层逻辑有了前所未有的认知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设计,说实话,是让我能坚持读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技术书籍动辄就是大段的文字和密密麻麻的公式,让人望而生畏,但《数字电子技术》却呈现出一种现代、清晰的视觉体验。特别是那些关于时序电路和存储单元的讲解部分,作者巧妙地使用了不同颜色的线条来区分数据流和控制信号,配合着清晰的波形图,原本复杂的时序关系变得一目了然。我以前总是分不清D触发器和JK触发器的区别,总是记混置位和清零的优先级,但这本书里通过一个精妙的“时序逻辑状态转换”动态图解,瞬间帮我理清了脉络。这种注重可视化表达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同时也保证了内容的深度。它不仅仅是教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你“为什么是这样”,并用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它是如何工作的”,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在技术书籍中是相当难得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