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智能AD和DA转换 | 作者 | (美)哈比, |
| 定价 | 60.00元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364968 | 出版日期 | 2013-0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近年来,工业变革带动了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技术的发展。在数模(DA)和模数(AD)的转换中,智能化的概念被提出,用来检测模拟量的缺陷并加以修正。 《智能AD和DA转换》首先介绍了当前数据转换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所面临的挑战,并在宏观上阐述了智能转换的概念。然后,应用智能转换的概念,结合两个设计实例,解决了具体的设计缺陷。后得出结论:应用智能转换的概念,转换器的芯片面积、功耗、静态精度和动态精度得到了改善,有效地提高了DA和AD的转换性能。 《智能AD和DA转换》适应面广,无论对于该学科的专家、教授、研究生,还是本科生、普通技术人员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List of symbols and abbreviations 1. INTRODUCTION 2. AD AND DA CONVERSION 1 Introduction 2 Trends in applications 3 Trends in technology 4 Trends in system design 5 Performance criteria 6 Conclusion 3. SMART CONVERSION 1 Introduction 2 Smart concept 3 Application of the smart concept 4 Focus in this work 5 Conclusion 4. SMART DA CONVERSION 1 Introduction 2 Area of current-steering DACs 3 Correction of mismatch errors 4 Sub-binary variable-radix DAC 5 Designexample 6 Conclusion 5. DESIGN OF A SUB-BINARY VARIABLE-RADIX DAC 1 Schematic design 2 Layout 3 Self-measurement-circuit implementation 4 Experimental results 5 Conclusion 6. SMART AD CONVERSION 1 Introduction 2 Literature review 3 High-speed high-resolution AD conversion 4 Smart calibration 5 Conclusion 7. DESIGN OF AN OPEN-LOOP T&H; CIRCUIT 1 Literature review 2 Design goal 3 T&H; architecture 4 Sampling core architecture 5 Output buffer architecture 6 T&H; design 7 Experimental results 8 Conclusion 8. T&H; CALIBRATION 1 Introduction 2 T&H; accuracy 3 T&H; calibration method 4 Analog correction parameters 5 Digitally assisted analog correction 6 Simulation results 7 Implementation of the calibration method and layout 8 Experimental results 9 Conclusion 9. T&H; CALIBRATION FOR TIME-INTERLEAVED ADCS 1 Introduction 2 Channel matching in time-interleaved T&H;磗 3 Channel mismatch calibration 4 Channel mismatch detection 5 Channel mismatch correction 6 Simulation results 7 Implementation of the calibration method and layout 8 Experimental results 9 Conclusion 10. CONCLUSIONS References Index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拿到书后,我首先被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震撼。它似乎不仅仅是讲解了基础的转换原理,更像是为整个信号处理链条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不同架构(比如SAR、Sigma-Delta、流水线式ADC等)的优缺点进行细致入微的比较。这种比较不是简单的罗列参数,而是深入到物理层面上分析为何在特定应用场景下,某种架构会表现得更优越。对于我们这些身处研发一线的人来说,这种基于深刻理解的选型指导至关重要。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系统级验证和测试方法的内容,毕竟一个优秀的转换器设计,最终还是要通过严苛的实际测试来证明其可靠性的。书中对各种非理想因素,比如非线性度、温漂、以及电源抑制比的讨论,是否足够深入和贴近实际的工业标准?这才是区分一本“好书”和“工具书”的关键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独特的质感,那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上精致的字体排版,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内在的专业性。我一直对模拟与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领域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在精密仪器和工业控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ADC和DAC技术。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往往过于侧重理论推导,或者在实际应用案例上显得力不从心。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将复杂的电路原理,用清晰、直观的方式讲解出来,并且能够结合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实际的工程挑战进行深入探讨的作品。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手把手指导,而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我特别关注章节中对于噪声抑制、高速采样以及系统集成方面的内容,这些往往是项目落地时最让人头疼的地方。如果能提供一些设计思路的演进过程,那就更棒了,能看到设计者是如何权衡各种限制条件做出最终决策的,这比单纯的结果展示更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不是一本可以快速浏览的书,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复研读、在实践中不断印证的参考手册。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够提供“深入骨髓”理解的资料,而不是浮光掠影的概述。我希望作者在解释一些复杂概念,比如混合信号集成电路(Mixed-Signal IC)的内部结构时,能够提供足够清晰的剖面图或功能框图,让人能够清晰地把握信号路径和反馈机制。对于那些追求极致性能的设计者而言,对动态范围、有效位数(ENOB)的极限挑战和突破,才是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未来趋势的展望,比如新型转换器架构的潜力,或者在先进半导体工艺节点下设计ADC/DAC所面临的独特挑战,那就更完美了,这能帮助我们保持技术的先进性。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沉稳而有力”。作者的表达非常精炼,没有多余的客套话,直奔主题,这对于追求效率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系统梳理从理论基础到高级设计技巧的桥梁性著作。很多时候,我们理解了公式,却无法将其转化为实际电路中的可操作步骤。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弥补这一鸿沟,提供扎实的“如何做”的指导,而不是停留在“是什么”的描述。例如,关于如何在高频环境下进行布局布线,以最大程度减少串扰和地弹噪声的章节,如果能提供一些业界最佳实践的案例或者示意图,那将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毕竟,在高速数字电路和高精度模拟电路的交界处,PCB的设计往往是决定最终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书中对不同应用领域,比如医疗成像、高速通信、数据采集系统等,是如何应用这些转换技术的案例分析似乎篇幅不少。这对我很有启发,因为脱离了应用场景的理论知识总是显得有些空中楼阁。我特别想知道,在处理极低功耗要求的便携式设备时,作者会推荐哪种设计策略?是牺牲部分精度来换取更低的功耗,还是通过更巧妙的电路设计来达成高精度与低功耗的平衡?另外,书中对软件和硬件协同设计(如FPGA接口、数据后处理算法)的探讨是否足够深入?在现代系统中,ADC/DAC不再是孤立的元件,它们是整个数据流中的一环,因此,如何高效地与处理器和FPGA进行数据交换,并进行必要的数字校准,是衡量一本前沿书籍价值的重要标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