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TD-LTE技术与标准
定价:49.00元
作者:李正茂 王晓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1153233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创新思路明确,尤其对标准协议的解读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融入了作者自己的心得体会。
以同时运营GSM、TD-SCDMA和TD-LTE网络为例,来介绍和分析多网运营时的系统间互操作技术方案。
论述深浅得当,兼有新颖性、专业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内容提要
《TD-LTE技术与标准》系统介绍了TD-LTE的技术原理与标准,包括TD-LTE的产生、基础技术原理、协议流程、无线资源管理、系统性能、语音解决方案与互操作、未来演进等内容。 《TD-LTE技术与标准》作者全程经历了TD-LTE从标准制定、技术试验、规模试验、扩大规模试验到预商用网络建设的全过程。《TD-LTE技术与标准》内容凝聚了作者多年实践的汗水与心血,是从事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标准化、产品研发、网络规划与优化、系统运营与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不可多得的教科书与参考书。
目录
目 录
章 LTE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移动通信标准 1
1.1 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与面临的挑战 1
1.2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与LTE的诞生 2
1.2.1 代移动通信系统(1G) 3
1.2.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 3
1.2.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4
1.2.4 移动互联网与LTE的兴起 6
1.2.5 TD-LTE的由来 10
1.2.6 LTE TDD与FDD的同步融合发展 11
1.3 小结 12
参考文献 12
第2章 TD-LTE基本原理 13
2.1 LTE系统的核心技术 14
2.1.1 OFDM技术 14
2.1.2 多天线技术 18
2.1.3 链路自适应技术 23
2.2 LTE系统设计 25
2.2.1 帧结构 25
2.2.2 关键参数设计 27
2.2.3 参考信号设计 28
2.2.4 LTE中的多天线技术 30
2.2.5 LTE中的链路自适应 32
2.3 LTE中的TDD特有技术 35
2.4 小结 35
参考文献 41
第3章 TD-LTE协议架构 42
3.1 LTE网络构架 42
3.2 网络功能划分 43
3.3 无线协议架构 45
3.3.1 控制面协议栈 45
3.3.2 用户面协议栈 45
3.3.3 信道映射 46
3.4 相比3G系统的协议简化 48
3.5 小结 49
参考文献 49
第4章 LTE标准协议流程 50
4.1 从开机到驻留的主要过程 51
4.1.1 PLMN选择 51
4.1.2 小区选择和重选 57
4.1.3 位置注册 60
4.2 从空闲态到连接态 60
4.2.1 寻呼流程 60
4.2.2 连接建立流程 61
4.3 连接态主要行为 64
4.3.1 业务数据传输过程 64
4.3.2 针对数据传输的优化 69
4.3.3 移动性管理 73
4.3.4 连接重建流程 77
4.4 从连接态回到空闲态 78
4.5 小结 79
参考文献 80
第5章 无线资源管理 81
5.1 概述 81
5.2 负荷管理 83
5.2.1 接纳与拥塞控制 83
5.2.2 负荷均衡 84
5.3 干扰抑制 85
5.3.1 设计原理 85
5.3.2 TD-LTE干扰抑制技术与TD-SCDMA系统对比 89
5.4 移动性管理 90
5.5 QoS机制 90
5.5.1 优先级管理 91
5.5.2 调度算法 92
5.6 功率控制 94
5.6.1 上行功率控制 94
5.6.2 下行功率分配 96
参考文献 96
第6章 TD-LTE关键物理信道设计及性能 97
6.1 TD-LTE关键物理信道设计 97
6.1.1 物理层控制信道设计 97
6.1.2 TD-LTE业务信道设计 103
6.2 TD-LTE系统性能 105
6.2.1 系统性能衡量工具——仿真技术简介 105
6.2.2 TD-LTE系统的单链路性能 107
6.2.3 TD-LTE系统的峰值速率 114
6.2.4 TD-LTE系统的小区吞吐量 115
6.2.5 TD-LTE大同时在线用户数 134
6.2.6 TD-LTE和FDD LTE性能差异分析 135
6.3 小结 135
参考文献 136
第7章 语音解决方案及互操作 137
7.1 系统间互操作技术原理 137
7.1.1 异系统邻小区定义 138
7.1.2 数据业务互操作技术方案 139
7.1.3 TD-LTE语音解决方案 145
7.2 多种互操作方案比较 154
7.2.1 数据业务互操作 154
7.2.2 语音解决方案 155
7.3 小结 155
参考文献 157
第8章 TD-LTE的演进和增强 158
8.1 LTE-A的需求 158
8.2 LTE-A关键技术 159
8.2.1 载波聚合 159
8.2.2 增强多天线技术 164
8.2.3 协作多点传输技术 165
8.2.4 中继技术 170
8.2.5 增强型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 176
8.2.6 网络自配置与自优化 180
8.2.7 增强型广播多播服务 187
8.3 LTE-A标准进展 191
8.4 小结 192
参考文献 194
缩略语 196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现在的技术书籍往往有一个通病,就是对于标准演进的历史脉络交代不清,导致读者在学习新技术时,缺乏对“为什么是这样”的深刻理解。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获得对TD-LTE标准从3GPP Release 8一路走到后期的演进路线图的清晰描绘。例如,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是如何一步步引入以提升峰值速率的?在不同带宽和频率组合下,对基带处理能力和射频前端提出了哪些具体挑战?我期待这本书能用一种叙事性的方式,将这些技术迭代背后的商业驱动力和技术瓶颈展示出来。如果能有一章专门对比分析TD-LTE与FDD-LTE在结构上的异同,并着重讲解TDD独有的帧结构设计、上下行同步的复杂性,那将极大地方便我从传统移动通信背景转向TDD系统进行深入研究。这种宏观的视角,对于把握整个技术生态的脉络至关重要,少了历史的铺垫,很多技术细节的出现就显得突兀和难以理解了。
评分拿到这本关于移动通信技术的书,我的第一感受是它那股扑面而来的“硬核”气息。我最关心的部分在于其对物理层(PHY)算法的阐述深度。我们都知道,TD-LTE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信号处理环节,比如信道编码、调制解调的细节,以及如何对抗复杂的无线信道环境。我希望书中能对这些数学模型进行详尽的推导,而不是简单地引用公式了事。比如,对于ICS(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cheme)在小区边缘的实际部署和优化策略,这本书能否给出不同场景下的性能对比分析?如果能结合一些实际的测试数据或仿真结果来佐证理论,那就更完美了。毕竟,书本上的完美模型和真实世界中的干扰、衰落之间的鸿沟,往往是初级工程师最头疼的地方。这本书的排版上,图表的清晰度和密度也直接决定了阅读体验。如果能将复杂的波形图、时频资源块的分配图做得清晰明了,能够让我快速抓住核心概念,那么它就成功了一半。我对那些只停留在概念介绍,却缺乏深度算法解析的资料深感厌倦,期待这本书能真正沉下去,挖掘到驱动LTE性能的“黑箱”内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初看之下,有一种沉稳而专业的工业美感,深蓝色的背景配上简洁的白色字体,让人立刻联想到严谨的工程学著作。装帧的质感非常好,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这通常预示着内容也绝非泛泛之谈,而是深入到了技术的核心地带。我特别留意了一下作者的署名,几位研究员的名字在业内都是响当当的,这让我对书中对TD-LTE系统架构的解析充满了期待。我期望它不仅仅是罗列标准条款,而是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身边,把复杂的空口(Air Interface)协议、MIMO技术的原理,以及网络侧的演进路径,用清晰的逻辑链条串联起来。特别是对于时域和频域的精妙调度机制,这本书如果能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如何实现高频谱效率和低延迟传输的内在奥秘剖开来,那绝对是物超所值。这本书的定位显然是面向有一定通信基础的工程师或研究生,所以对于理论深度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度,我抱有极高的标准。我希望它能在我理解4G网络向5G演进的底层逻辑时,提供一个坚实且不可动摇的知识基石。这本书的厚度,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承诺。
评分作为一名关注网络架构和运维的专业人士,我更看重的是系统级的描述,而非仅仅聚焦于空口。这本书的价值如果能延伸到EPC(Evolved Packet Core)层面,那就更具吸引力了。我希望能看到关于MME、SGW、PGW这些核心网元的功能划分、接口协议(如S1/X2/S3/S6a)的具体交互流程,以及附着过程、切换(Handover)机制的详尽解析。尤其是切换流程,它是保障用户体验连续性的关键。书中对跨站间切换(Inter-eNB Handover)中如何实现快速参数同步、以及如何最小化切换中断时间(中断时间指标的达成路径)的描述,能否达到行业最佳实践的水平?此外,如今的网络虚拟化和NFV(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是大势所趋,这本书如果能在TD-LTE相关功能单元的虚拟化部署、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在接入网侧的应用潜力方面有所探讨,哪怕只是前瞻性的观点,都会大大提升其参考价值。我期待这本书能搭建起从用户设备到核心网的完整技术桥梁。
评分我购买技术书籍,往往是抱着“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去的。所以,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贴近工程实践的案例分析,哪怕是简化版的,都会让我觉得物超所值。比如,在实际部署中,如何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城市峡谷、郊区开阔地)来配置发射功率、调整MIMO层数、优化波束赋形策略?针对TD-LTE常见的性能瓶颈,如小区吞吐量饱和、上下行速率失衡等问题,这本书能否提供一套系统的诊断思路和优化工具箱?我非常希望看到,作者能够基于多年的一线经验,总结出一些在标准规范中不明确,但却是实际网络优化中至关重要的“工程常识”或“经验法则”。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能力,是区分一本优秀教材和一本权威参考书的关键所在。如果它能成为我遇到棘手网络问题时,可以翻开查找解决方案的“武功秘籍”,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无可替代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