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光纤通信(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定价:32.00元
作者:乔桂红,李丽勇,吴凤修,陈一品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1152075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对光纤通信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内容包括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光纤和光缆、有源光器件和无源光器件、光端机、SDH传送网、WDM技术、光纤通信系统设计及光纤通信涉及的新技术(MSTP技术、ASON技术,光接入技术、全光网等),后介绍了光纤通信实训方面的知识。
本书紧扣行业标准和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既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通信、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光纤通信技术人员的培训用书,并可作为技能鉴定的参考用书。
目录
章 光纤通信概述
1.1 光纤通信的发展史
1.2 我国光纤通信现状
1.3 光纤通信的光波波谱
1.4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
1.5 光纤通信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1.5.1 光纤通信的特点
1.5.2 光纤通信的应用
1.6 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2章 光纤和光缆
2.1 光纤的结构和分类
2.1.1 光纤的结构
2.1.2 光纤的分类
2.2 光纤的导光原理
2.3 光纤特性
2.3.1 光纤的几何特性
2.3.2 光纤的传输特性
2.3.3 光纤的机械特性
2.3.4 光纤的温度特性
2.4 光缆的结构和种类
2.4.1 光缆的结构
2.4.2 光缆的种类
2.4.3 光缆的型号和规格
2.4.4 光缆端别与纤序的识别
2.5 光纤的熔接
2.5.1 光纤熔接机的分类
2.5.2 光纤熔接机的工作原理
2.5.3 光纤熔接的工作步骤
2.5.4 熔接质量评判
2.5.5 光纤接续时常见故障的处理
2.5.6 熔接机的保养及注意事项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3章 通信用光器件
3.1 光源
3.1.1 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3.1.2 半导体激光器
3.1.3 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
3.1.4 量子阱半导体激光器
3.1.5 发光二极管
3.1.6 半导体光源的应用
3.2 光电检测器
3.2.1 光电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3.2.2 PIN光电二极管
3.2.3 雪崩光电二极管
3.2.4 光电检测器的特性
3.3 无源光器件
3.3.1 光纤连接器
3.3.2 光衰减器
3.3.3 光耦合器
3.3.4 光隔离器与光环行器
3.3.5 光开关
3.3.6 光波长转换器
3.3.7 光波分复用器
3.3.8 光滤波器
3.3.9 光纤光栅
3.4 光放大器
3.4.1 光放大器概念与分类
3.4.2 EDFA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3.4.3 EDFA的工作特性
3.4.4 EDFA的应用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4章 光端机
4.1 光发送机
4.1.1 光发送机的基本组成
4.1.2 光源的调制
4.1.3 自动功率控制和温度控制
4.1.4 光发送机的主要指标
4.2 光接收机
4.2.1 光接收机的基本组成
4.2.2 光接收机的噪声特性
4.2.3 光接收机的主要指标
4.3 光中继器
4.4 光线路编码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5章 SDH技术
5.1 SDH的产生和基本概念
5.2 SDH的速率与帧结构
5.3 映射原理与同步复用
5.3.1 基本复用映射结构
5.3.2 基本复用映射步骤
5.3.3 映射方法
5.3.4 复用方法
5.3.5 指针
5.4 SDH开销
5.4.1 段开销
5.4.2 通道开销
5.5 SDH网元
5.6 SDH传送网
5.6.1 SDH传送网的分层与分割
5.6.2 SDH传送网的物理拓扑
5.6.3 我国SDH网络结构
5.7 SDH自愈网
5.7.1 自愈网的概念
5.7.2 线路保护倒换
5.7.3 ADM自愈环保护
5.7.4 DXC网形网保护
5.7.5 各种自愈保护比较
5.8 SDH网同步
5.8.1 网同步的工作方式
5.8.2 SDH网同步结构和同步方式
5.8.3 SDH网元的定时
5.9 SDH网络传输性能
5.9.1 误码性能
5.9.2 抖动性能
5.9.3 漂移性能
5.10 SDH网络管理
5.10.1 SDH网管的基本概念
5.10.2 SDH网管接口
5.10.3 SDH网管功能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6章 WDM系统
第7章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
第8章 光纤通信新技术
第9章 光纤通信实训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例设计方面也体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很多复杂的概念,比如偏振模色散(PMD)的随机性或者光放大器的噪声模型,如果仅仅依靠文字描述,很容易让人产生混淆。然而,这本书中的示意图和仿真结果图都制作得非常清晰、信息密度高,而且标注精确,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我尤其欣赏它在每章末尾设置的“思考题”部分,这些问题往往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复述,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当前技术瓶颈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这对于指导我的后续学习和项目方向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少有的、能够兼顾学术严谨性和工程实用性的教材,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伴随我从入门走向深入探索。
评分对于我这种更偏向于系统集成和网络架构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整个光网络层次结构的宏观把握上。它不仅仅关注光纤本身,更用相当的篇幅讨论了OTN、WDM等系统层面的技术,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满足现代数据中心和骨干网的需求。作者在描述光网络架构演进时,采用了时间轴和功能模块并行的叙事方式,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技术迭代的驱动力——主要是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和对时延的极致追求。书中对当前行业热点如低功耗、高集成度光模块的挑战也有所涉及,虽然可能不是最新进展,但为理解这些挑战背后的物理限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本书让我明白,光通信绝不仅仅是光在玻璃里的传输,而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涉及电子、光学、算法的系统工程,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技术视野。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陈旧,毕竟光通信技术发展得太快了。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在保留了光通信核心原理的扎实性的同时,对新兴技术如相干检测、空分复用(SDM)等都有相当详尽的介绍和分析,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比如在讲解相干光通信系统时,作者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框图层面,还深入探讨了本振光选择、载波恢复算法的实现复杂度等实际工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一点非常实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对照着书后面的习题来巩固理解,那些习题设计得非常巧妙,很多题目不是简单的套公式,而是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章节的知识点才能解决,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的结构逻辑简直是艺术品,章节之间的衔接过渡自然流畅,仿佛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棒了,从头到尾读下来,感觉自己对整个光通信领域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作者在讲解那些复杂的理论概念时,总是能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我们理解,比如他把光纤比作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光轨”,而各种调制解调技术就像是路上的各种“交通规则”和“信号灯”,让人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我特别喜欢它对光纤的物理特性和传输损耗的深入剖析,那些图表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清晰明了,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循着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深入。尤其是关于非线性效应的那一章,处理得相当到位,没有那种为了堆砌公式而堆砌公式的感觉,而是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来讲解,读完后感觉对未来光网络的设计和优化方向有了更清晰的把握。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不乏前沿技术的探讨,绝对是理工科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案头必备的宝典,每次翻开都能有新的收获。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数学推导的严谨性上做得极其出色,这是很多同类教材所欠缺的。对于光纤中的模式耦合、色散补偿等关键技术,作者没有采取“此处略去”的态度,而是细致入微地给出了推导过程,并且清晰地标注了每一步的物理意义。例如,在讨论光纤中的非线性克尔效应时,书中详细解析了薛定谔方程的推导,并对比了不同近似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这种深度对于想深入研究光通信机理的人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虽然初读时会觉得有些烧脑,需要放慢速度,甚至要准备草稿纸辅助演算,但一旦攻克下来,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看其他泛泛而谈的书籍无法比拟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是这样”,这种探究到底的精神是科研工作者最宝贵的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