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组装技术与材料
定价:82.00元
作者:郭福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030314857
字数:
页码:
版次:3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郭福等编译的《电子组装技术与材料》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产品制造概述,硅晶片的制造,集成电路的制造,芯片的制造,表面组装技术,电子封装用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印制电路板,电子封装材料的分析,印刷与贴片技术,焊接原理与工艺技术,检测及返修技术,电子组装的可制造性设计,电子组装中可靠性设计及分析。作为学生双语教学的教材,特别是阅读材料,使教学既有重点内容的体现,又有深度、广度的扩展。同时,本书也可作为电子组装工程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内容提要
郭福等编译的《电子组装技术与材料》选取了国外知名原版教材中与电子封装及组装技术和材料相关的英文章节,并配以中文译文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产品制造简介,硅晶片的制造,集成电路组装技术,芯片制造,表面组装技术,电子封装用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印制电路板,材料性能表征与测试,焊膏印刷及元器件贴装,钎焊原理与工艺,检验与返修,电子封装的可制造性设计,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电子组装技术与材料》可作为学生双语教学的教材,特别是阅读材料,使教学既有重点内容的体现,又有深度、广度的扩展。同时,也可作为电子组装工程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学术化,毕竟“技术与材料”这几个词听起来就有点劝退。但我翻开目录后,发现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作者显然深谙如何将复杂的工程学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点。比如,讲解粘合剂固化过程时,它没有用一堆晦涩的化学方程式,而是通过类比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胶水凝固现象,来解释热固化、光固化以及湿气固化的差异。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屏蔽和接地技术的那一章,它用生动的比喻解释了电磁干扰(EMI)的耦合机制,让我这个非射频专业出身的人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点。这本书的叙述风格轻松活泼,虽然内容专业,但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身边娓娓道来。它成功地架起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让很多原本觉得高不可攀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消费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人来说,我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产品的可靠性和可制造性。这本书在材料科学和装配工艺交叉领域展现出了惊人的深度。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连接技术的部分,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锡焊工艺,还深入探讨了导电胶、压接以及微型连接器的可靠性评估。比如,书中对不同焊接温度曲线如何影响焊点的金属间化合物(IMC)形成的文章,对我优化产品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测试非常有启发性。我过去总是依赖供应商提供的数据,但这本书提供了更底层的物理和化学原理,让我能更好地与工艺工程师进行有效沟通。此外,它对“绿色电子制造”趋势的探讨也很及时,提到了无铅焊料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局限性与替代方案,这对于我们公司未来产品线规划至关重要。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在高标准下进行精确制造的战略指南。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前瞻性。在当前电子产品迭代速度越来越快,集成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传统的装配方法正在面临极限挑战。这本书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并花了不少篇幅介绍了柔性电子(Flexible Electronics)的制造挑战,包括薄膜基材的处理、导电油墨的印刷精度控制以及最终封装的防护问题。我之前在尝试小批量试产一款可穿戴设备的原型时,就因为基板的弯曲疲劳问题伤透了脑筋。书中对应力分析和材料柔韧性的对比分析,为我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选用的聚合物材料。它不仅仅关注如何“装配”已有的组件,更关注如何“制造”那些尚未成熟的新型组件。这种将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和电子工艺融为一体的视野,在同类书籍中是极为罕见的。它让我意识到,未来的电子组装不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一门高度精密的跨学科艺术。
评分我一直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的全流程质量控制标准的书籍,这本书几乎完全满足了我的期待。它的质量保证(QA)章节写得极其详尽和务实。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失效模式分析(FMEA)案例,清晰地展示了装配环节中的常见错误(如冷焊、虚焊、清洁度不足)是如何导致最终产品在寿命周期内发生故障的。更关键的是,它提供了对应的可量化指标和检测方法,比如使用超声波探伤来评估内部空洞率,或者利用拉拔测试来确定连接的机械强度。这种“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量化标准—提供对策”的闭环思考模式,对于任何负责生产线质量管控的工程师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我立即将书中的部分检验流程引入了我们现有的SOP文件,相信能有效降低批次间的波动性和客户投诉率。这本书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它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生产出可靠、长寿命的产品。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我过去在电子产品维修和DIY项目上总是磕磕绊绊,尤其是涉及到一些老旧设备的线路板拆解和新元件的焊接时,总感觉心里没底。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我手里塞了一本武林秘籍。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非常注重实操的指导。我记得上次尝试更换一个SOP封装的集成电路,本来以为要大费周工,结果按照书里关于热风枪设置和助焊剂用量的详细描述操作后,一次性完美搞定。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不同类型PCB板材的特性分析,比如FR-4和更先进的聚酰亚胺材料在耐温性和机械强度上的区别,都解释得非常透彻。我以前总是凭经验混日子,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板子特别容易在加热时变形了。内容组织上,从基础的工具选择、安全规范,到进阶的SMD和通孔元件的精确操作,逻辑非常清晰,每一步都有图文并茂的演示,简直是手把手教学。这本书极大地提升了我对电子装配的信心,让我不再惧怕那些看起来复杂精密的电路操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