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資源與育種學 金航 科學齣版社

三七資源與育種學 金航 科學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金航 著
圖書標籤:
  • 三七
  • 藥用植物
  • 資源
  • 育種
  • 遺傳學
  • 生物技術
  • 中藥
  • 農業科學
  • 植物學
  • 藥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河北省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71687
商品編碼:2973498597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8-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三七資源與育種學

定價:88.00元

作者:金航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030571687

字數:

頁碼:173

版次:3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三七資源與育種學》在總結編者多年來的科研成果和外新資料的基礎上,全麵係統地論述三七及其近緣種的資源學和育種學研究。《三七資源與育種學》考證瞭三七原植物及用藥曆史,闡述瞭三七的係統分類學和分子生物學基礎,對三七的種質資源分布現狀、種質資源保護及係統評價以及三七的品種選育均進行瞭細緻的敘述。

目錄


目錄
序言一
序言二
總前言
前言
章 三七資源概論 1
1.1 三七的原植物考證 1
1.2 三七的用藥曆史 4
參考文獻 5
第2章 三七的係統分類學 7
2.1 三七形態分類 8
2.2 三七化學分類 9
2.3 三七細胞學及分子生物學分類 10
2.3.1 三七細胞學 10
2.3.2 三七分子鑒定與分類 12
2.4 三七及其近緣植物的係統進化 13
參考文獻 16
第3章 三七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20
3.1 三七總皂苷生物閤成與關鍵酶調控 20
3.1.1 三七皂苷生物閤成途徑 SS、DS基因的剋隆和調控研究 20
3.1.2 由RNAi介導CAS基因沉默對三七皂苷閤成影響 28
3.1.3 調控三七皂苷生物閤成轉錄因子的剋隆與功能研究 36
3.1.4 調控三七皂苷生物閤成PnbHLH1轉錄因子的功能研究 40
3.2 三七抗病基因的分離與分析 45
3.2.1 三七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製蛋白基因的剋隆及錶達分析 45
3.2.2 三七幾丁質酶基因PnChi-1的剋隆及錶達特性分析 49
3.2.3 三七及屏邊三七PR1基因剋隆 52
3.2.4 三七NAC轉錄因子基因PnNAC1的剋隆及錶達特性分析 59
參考文獻 63
第4章 三七的種質資源分布現狀 65
4.1 三七及其近緣種資源狀況調查 65
4.1.1 三七資源狀況調查 66
4.1.2 三七近緣種資源狀況調查 68
4.2 三七及其近緣種資源分布現狀 70
4.2.1 三七資源分布現狀 70
4.2.2 三七近緣種資源分布現狀 71
4.3 三七及其近緣種資源收集 76
4.3.1 三七及其近緣種資源收集情況 76
4.3.2 三七種質資源收集的思路及建議 81
參考文獻 82
第5章 三七的種質資源保護 84
5.1 三七及其近緣種繁育生物學研究 84
5.1.1 三七的繁育生物學特性 84
5.1.2 三七近緣種繁育生物學特性 93
5.1.3 三七及其近緣種的繁育特性 98
5.2 三七及其近緣種種子生物學研究 98
5.2.1 三七種子生物學特徵 99
5.2.2 三七近緣種種子生物學特徵 102
5.3 三七及其近緣種種質資源保存及保護研究 105
5.3.1 三七及其近緣種的種質資源保存方法和現狀 105
5.3.2 三七及其近緣種的種質資源保護策略 108
參考文獻 109
第6章 三七種質資源的係統評價 113
6.1 三七及其近緣種資源的遺傳多樣性評價 113
6.1.1 三七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評價 114
6.1.2 三七近緣植物的遺傳多樣性評價 117
6.2 三七及其近緣種資源的錶型性狀評價 121
6.2.1 三七錶型性狀評價 122
6.2.2 三七近緣植物錶型性狀評價 124
6.3 三七及其近緣種資源的品質評價 126
6.3.1 三七及近緣種品質評價方法的研究 127
6.3.2 三七不同産地皂苷的差異研究 129
6.3.3 三七不同變異類型中皂苷的差異研究 131
6.3.4 三七及近緣種皂苷差異分析 132
6.4 三七及其近緣種資源的抗逆性評價 138
6.4.1 三七抗病性評價研究 138
6.4.2 三七抗旱性評價研究 139
6.4.3 三七抗寒性評價研究 140
6.4.4 三七及近緣種的抗逆性研究 142
參考文獻 142
第7章 三七的品種選育 149
7.1 三七人工培育曆史及遺傳改良現狀 149
7.1.1 三七人工培育的曆史 149
7.1.2 三七選育現狀 150
7.2 三七的育種目標及育種思路 151
7.2.1 三七育種目標 152
7.2.2 三七育種思路 153
7.3 三七的育種技術研究 154
7.3.1 三七的係統育種研究 154
7.3.2 三七的雜交育種研究 156
7.3.3 三七的倍性育種研究 157
7.3.4 三七繁育分子水平研究 159
7.4 三七及其近緣種品種審定及新品種保護 165
7.4.1 三七品種‘文七 1號’ 165
7.4.2 珠子參品種‘雲和 1號’ 167
7.4.3 珠子參品種‘雲和 2號’ 169
7.4.4 珠子參品種‘雲和 3號’ 170
參考文獻 171
彩圖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三七:草本瑰寶的奧秘與未來 三七,一個名字在傳統中醫藥的殿堂裏熠熠生輝的獨特存在。它不僅僅是一種藥材,更承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以及對於人類健康不懈的追求。從古籍中的片言隻語,到現代科學的嚴謹探索,三七以其卓越的功效和神秘的生命力,贏得瞭“金不換”的美譽,成為無數人健康守護的希望。 一、三七的生命密碼:溯源與形態 要深入瞭解三七,首先需要迴溯它的根源,探尋它的生命密碼。三七(Panax notoginseng)屬於五加科人參屬,與我們熟知的人參有著近親的血緣關係,但其獨特的生物活性成分和藥理作用,使其在藥用價值上獨樹一幟。 地理的饋贈: 三七的原産地主要集中在中國雲南文山地區,這裏獨特的氣候、土壤和水文條件,造就瞭三七生長的絕佳環境。溫暖濕潤的氣候、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土壤,以及清澈的山泉水,共同孕育齣瞭品質最優良的三七。雖然在其他地區也有引種栽培,但文山三七以其更高的皂苷含量和更全麵的藥理活性,成為市場上公認的珍品。這種地域性特徵,使得三七的種植與産區保護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 形態的辨識: 三七植株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株高在30-60厘米之間。其最為顯著的特徵是地下塊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七頭”。這個塊根的形狀多樣,常見的有紡錘形、圓錐形、不規則形等,錶麵呈灰褐色或黃褐色,帶有不規則的橫紋和須根痕跡。隨著種植年限的增長,三七的塊根會變得更加肥大,內部的有效成分也更為豐富。 三七的地上部分也極具特色。莖直立,綠色或帶紫色,有縱紋。葉為掌狀復葉,通常有3-7片小葉,呈卵形或橢圓形,邊緣有細鋸齒。葉片的質地厚實,錶麵光滑,顔色深綠,散發齣特有的清香。每年夏鞦季節,三七會開齣傘形花序,花朵細小,呈淡黃綠色。隨後,花朵會結齣紅色的漿果,成熟後呈鮮紅色,極具觀賞性。 區分不同年份的三七,通常可以通過觀察其塊根的節數、形狀、顔色以及是否有“石孔”(即根莖的痕跡)等來判斷。年份越久遠的三七,其塊根往往更大、更堅實,有效成分含量也相對更高。 二、三七的化學寶藏:活性成分與功效來源 三七之所以被譽為“草本瑰寶”,其核心在於其豐富的化學成分,特彆是皂苷類化閤物。這些活性成分是三七發揮藥理作用的關鍵。 皂苷的傢族: 三七皂苷(Notoginsenosides)是三七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也是研究最為深入的一類。目前已發現的三七皂苷種類繁多,其中最重要的包括人參皂苷Rgl、Rg2、Rb1、Rb2、Rc、Rd,以及三七皂苷R1、R2、R3、R4、R5、R6等。這些皂苷的化學結構各不相同,導緻其藥理作用也存在差異。 人參皂苷類: 與人參中的人參皂苷在結構上有相似之處,但三七的人參皂苷含量和比例有所不同,這賦予瞭三七獨特的功效。例如,人參皂苷Rgl和Rg2在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方麵有重要作用;Rb1、Rb2、Rc、Rd等則在抗炎、抗腫瘤、保護心血管等方麵錶現齣活性。 三七皂苷類: 這類皂苷是三七特有的,其中一些如三七皂苷R1、R2等,在止血方麵具有顯著效果。而其他一些三七皂苷如R4、R5等,則在抗氧化、降血脂等方麵發揮作用。 其他活性物質: 除瞭皂苷,三七還含有黃酮類化閤物、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種有益成分。 黃酮類: 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能夠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對於延緩衰老、預防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益處。 多糖: 能夠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抗病毒等。 微量元素: 如硒、鋅、鐵等,在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方麵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功效的科學解讀: 基於這些豐富的活性成分,三七展現齣多方麵的藥理作用,並在現代醫學研究中得到不斷證實。 活血化瘀,止血收斂: 這是三七最為人熟知和廣泛應用的功效。其皂苷成分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血管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有效緩解瘀血引起的疼痛和腫脹。同時,三七中的某些成分能夠促進血小闆聚集,加速傷口愈閤,達到止血的效果。因此,三七在治療跌打損傷、外傷齣血、內齣血等方麵具有顯著療效。 保心護腦,改善循環: 三七的活性成分能夠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供血供氧,改善心肌收縮力,從而保護心肌,預防心律失常。對於腦血管,三七也具有保護作用,能夠改善腦部微循環,預防腦血栓的形成,對中風後遺癥的康復也有積極作用。 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 研究錶明,三七能夠有效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抑製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和發展,對高血脂癥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抗炎鎮痛: 三七的皂苷和其他成分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能夠抑製炎癥介質的釋放,減輕炎癥反應。同時,其止痛效果也較為明顯,能夠緩解多種原因引起的疼痛。 增強免疫,抗疲勞: 三七能夠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提高免疫細胞的活性,增強機體抵抗力。同時,它還能提高身體的耐力,緩解疲勞,對於體虛乏力的人群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保肝利膽: 部分研究顯示,三七對肝髒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能夠減輕肝損傷,促進肝功能恢復。對於膽囊疾病,三七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抗腫瘤: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三七的抗腫瘤潛力。其皂苷成分被發現能夠抑製腫瘤細胞的生長和擴散,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並可能與提高化療藥物的敏感性有關。 三、三七的繁育之道:從種子到良種 三七的種植是一個復雜而精細的過程,從種子的選擇、繁殖方法到病蟲害防治,每一個環節都直接影響著最終的産量和品質。 繁殖方式: 三七的繁殖主要有兩種方式:種子繁殖和塊莖繁殖。 種子繁殖: 這是最常用的繁殖方式,也是獲得優質三七的關鍵。三七種子為球形,成熟後呈紅色,但其發芽率不高,且需要較長的萌發期。因此,種子采集後的處理和播種前的催芽過程至關重要。通常采用沙藏法或濕布包藏法進行種子貯藏,播種前則需要進行適當的溫水浸泡或冷濕沙藏等處理,以打破種子的休眠期,提高發芽率。 塊莖繁殖: 這種方式是將三七的塊莖切塊,每塊至少帶有1-2個芽眼,然後進行種植。塊莖繁殖的優點是生長速度較快,但容易傳播病蟲害,且會導緻品種混雜,影響三七的品質。因此,在追求高品質三七的生産中,種子繁殖仍然是首選。 育苗與移栽: 三七的育苗過程通常在專門的苗圃中進行,采用遮陽網或搭建蔭棚來控製光照強度,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幼苗生長緩慢,需要精心管理,包括除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當幼苗長到一定大小時,便可進行移栽,選擇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進行定植。 栽培管理: 三七的栽培需要精細的管理,尤其是在其生長期。 遮蔭: 三七不耐強光直射,尤其是在夏季,需要進行遮蔭,以避免葉片灼傷和植株生長不良。 水分管理: 三七喜濕潤,但又怕澇。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要避免積水。 施肥: 三七的生長需要充足的養分。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根據其生長狀況,適時追施有機肥和無機肥,以促進其生長發育。 病蟲害防治: 三七的病蟲害種類較多,常見的有根腐病、炭疽病、蚜蟲、紅蜘蛛等。需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病株和蟲源,並根據情況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如噴灑農藥等。 品種選育: 隨著科技的發展,三七的品種選育也日益受到重視。通過對優良品種的篩選、雜交以及基因技術的應用,旨在培育齣産量高、抗病性強、有效成分含量高的優良三七品種,以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 四、三七的未來展望:科技賦能與多元應用 作為一味珍貴的中藥材,三七的價值遠不止於此。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三七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拓展,展現齣勃勃生機。 科學研究的深度拓展: 現代藥理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發展,為深入揭示三七的藥理機製提供瞭強大的工具。通過對三七活性成分的精細分離、結構鑒定、構效關係研究以及體內外藥效學評價,能夠更精準地闡明三七的療效機理,為其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提供科學依據。例如,利用先進的基因測序技術,可以深入研究三七的基因組,揭示其獨特的生長和代謝機製,為品種改良提供理論指導。 質量控製的標準化: 為瞭保證三七的藥用質量,建立完善的質量控製體係至關重要。通過發展和應用現代分析技術,如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氣質聯用分析(GC-MS)等,可以對三七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進行定量分析,確保其含量符閤藥典標準。同時,對三七的産地、采收、加工等環節進行標準化管理,能夠從源頭上保證三七的品質。 新藥研發與臨床應用: 基於對三七藥理作用的深入瞭解,科研人員和製藥企業正在積極開發以三七為原料的新型藥物。這包括但不限於: 心腦血管藥物: 利用三七在活血化瘀、保護心腦血管方麵的獨特優勢,開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中風、高血壓等疾病的新型藥物。 抗腫瘤藥物: 探索三七在抗腫瘤方麵的潛力,開發輔助治療癌癥的藥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抗炎鎮痛藥物: 利用三七的抗炎鎮痛作用,開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新型藥物。 免疫調節劑: 進一步研究三七的免疫調節作用,開發用於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品或藥物。 保健食品與健康産品: 除瞭藥用價值,三七也逐漸進入保健品領域。經過科學加工的三七製品,如三七粉、三七膠囊、三七口服液等,因其良好的保健功效,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成為預防和保健的重要選擇。 美容護膚品的創新: 三七的抗氧化和促進血液循環的特性,也使其在美容護膚領域展現齣新的應用潛力。一些高端護膚品開始添加三七提取物,用於改善膚色、延緩衰老、提亮肌膚。 可持續發展與生態保護: 隨著對三七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加,如何實現三七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推廣綠色種植技術,加強野生三七資源的保護,發展生態農業,是保障三七資源永續利用的關鍵。 總而言之,三七,這株蘊含著生命奇跡的草本植物,正以其深厚的曆史積澱和蓬勃的科學生命力,書寫著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從古老的藥典到現代的實驗室,從傳統的療愈到創新的應用,三七的探索永無止境,它必將在人類健康事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與福祉。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三七資源與育種學》真是讓我眼前一亮!作為一名對中藥材頗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係統介紹三七的書籍,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需求。書中對三七的野生資源分布、優良品種的選育、以及不同育種方法的優劣進行瞭深入淺齣的闡述。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野生資源部分時,不僅僅是簡單列舉産地,而是結閤瞭當地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土壤特性,甚至一些民間對三七生長習性的觀察和總結,這讓枯燥的地理信息變得生動而富有畫麵感。在育種部分,作者更是細緻地講解瞭雜交育種、誘變育種、以及近年來新興的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技術,並且配以大量的圖錶和案例,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大緻理解其原理和應用。例如,書中對不同三七品種在藥用成分含量、生長周期、抗病性等方麵的比較分析,為我將來可能接觸到的三七種植或研究提供瞭寶貴的參考。金航教授的專業知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在這本書中得到瞭充分的體現,讓我對三七這個神奇的植物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三七資源與育種學》這本書,從一個讀者的角度來看,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其內容的實用性和前瞻性。書中不僅詳細介紹瞭當前三七資源的開發利用現狀,更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瞭展望。例如,在“三七新品種開發與應用前景”這一部分,作者列舉瞭許多成功的育種案例,並預測瞭未來三七在醫藥、保健品等領域的巨大潛力。我尤其注意到書中關於“三七種質資源保護”的論述,強調瞭建立健全種質資源庫和有效保護機製的重要性,這對於保障三七這一珍稀藥材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書中還提及瞭如何利用現代生物技術,例如組織培養和細胞工程,來快速繁殖優良三七品種,並提高其産量和品質,這些都讓我對三七産業的未來充滿瞭信心。對於任何對三七産業感興趣的從業者或研究者而言,這本書都提供瞭寶貴的指導。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在於它所展現的三七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金航教授及其團隊的研究成果,不僅代錶瞭當前我國三七育種領域的頂尖水平,也為世界三七研究提供瞭寶貴的經驗。書中對不同地理區域三七資源的基因多樣性分析,讓我對三七的遺傳基礎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三七抗逆性育種”的章節,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培育齣能夠適應不同氣候條件、抗病蟲害能力強的三七品種,這對於解決三七種植中長期存在的瓶頸問題具有實際意義。讀到關於三七種子休眠機製的研究,讓我對植物的生命力有瞭新的感悟。總而言之,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很高,內容詳實,對於想要深入瞭解三七科研領域的人來說,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評分

從這本書中,我仿佛開啓瞭一段探尋三七奧秘的旅程。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三七的教科書,更像是一部關於三七發展史的史詩。書中追溯瞭三七的起源、在曆代本草典籍中的記載,以及其藥用價值的發現和演變過程。通過對古代醫傢和近現代科研成果的梳理,讓我深刻感受到三七在中華醫藥體係中的重要地位。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三七的神奇功效”的章節,雖然它不像一些科普讀物那樣通俗易懂,但其嚴謹的科學論證和大量的實驗數據,讓我對三七的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等功效有瞭更加科學客觀的理解。書中還探討瞭三七的生物學特性,如其對生長環境的特殊要求、生命周期的規律等,這些都為理解三七的種植和開發提供瞭基礎。我之前對三七的認識僅限於其作為一種名貴藥材,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它背後蘊含的豐富的科學研究和文化價值,這是一種全新的視角。

評分

閱讀《三七資源與育種學》的過程,是一次知識的洗禮,也是一次思維的拓展。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清晰,從宏觀的資源概況到微觀的遺傳育種技術,層層遞進,引人入勝。我特彆贊賞作者對“三七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綠色育種技術”的深入探討。在當前全球資源日益緊張的背景下,如何科學地開發和利用三七資源,避免過度采挖和環境破壞,書中給齣瞭許多富有建設性的建議。作者介紹瞭多種低毒、高效的育種方法,以及如何通過基因工程等現代技術,培育齣産量高、品質優、抗逆性強的三七新品種,這對於三七産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讀到關於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的部分,雖然有些專業術語,但通過作者的詳細解釋和圖例,我還是能理解其核心思想,即利用DNA信息來加速新品種的選育,這讓我看到瞭未來三七育種的無限可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