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優美體態練齣來——軀乾支柱力量訓練手冊
定價:36.00元
售價:23.0元,便宜13.0元,摺扣63
作者:呂青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12126127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軀乾支柱力量訓練是一種發展核心部位的訓練方法,是一種以穩定人體軀乾部位、控製重心運動、傳遞上下體力量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區彆於傳統的髖部、腹部單獨發力的核心力量訓練方法,軀乾支柱力量是肩部、軀乾、髖部整閤在一起共同發力,強調的是做動作時保持正確的身體姿態。而且,有瞭力量,纔能更好地維持優美體態。
內容提要
軀乾支柱主要包括人體的肩、軀乾和髖部,對運動中的身體姿勢、運動技能和專項技術動作起著穩定和支持作用。所以,凡是姿態優美挺拔、身體控製力和平衡力強的人,軀乾支柱肯定受過很好的力量訓練。本書介紹瞭11種訓練方法,涉及瞭懸吊帶、杠鈴、瑞士球等多種器材,簡潔的文字配以明晰的圖片說明,方便訓練者使用。
目錄
軀乾支柱力量訓練理論基礎
一、軀乾支柱力量訓練發展
二、功能性動作篩查與動作評價
三、軀乾支柱力量訓練的作用
四、軀乾支柱力量訓練課的設計
五、軀乾支柱力量訓練注意問題
章 徒手——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俯橋四點支撐
2 俯橋三點支撐(抬手)
3 俯橋三點支撐(抬腳)
4 俯橋兩點支撐
5 側橋支撐
6 仰臥起坐
7 仰臥兩頭起
8 仰臥交叉兩頭起
9 仰臥舉腿捲腹
10 仰臥舉腿
11 仰臥下肢轉體
12 仰臥上肢轉體
13 “4”字仰臥起坐
14 俯橋轉體
15 屈髖左右摸腳
16 雙手支撐單腿內收外展
17 背橋支撐
18 單腳背橋支撐
19 俯臥兩頭起
20 俯臥交叉兩頭起
第二章 瑞士球——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瑞士球俯橋四點支撐(肘撐球)
2 瑞士球俯橋四點支撐(腳撐球)
3 瑞士球俯橋三點支撐(抬手)
4 瑞士球俯橋三點支撐(抬腳)
5 瑞士球側橋支撐
6 仰臥屈膝夾球左右側擺
7 側臥球體體側屈
8 瑞士球上挺髖
9 瑞士球背橋支撐
10 瑞士球單腳背橋支撐
11 雙手撐地單腳屈髖屈膝拉球
12 雙手撐地屈髖屈膝拉球
13 雙手撐地屈髖拉球
14 肘撐球後拉
15 俯姿肘撐球後拉
16 俯臥球體背起
17 俯臥手腳交叉上抬
18 雙腳(或雙手)夾球“V”字支撐
19 瑞士球仰臥起坐
第三章 實心球——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俯橋四點支撐
2 俯橋三點支撐(抬手)
3 俯橋三點支撐(抬腳)
4 俯橋兩點支撐
5 側橋
6 雙手持球“V”字支撐
7 雙手持球仰臥兩頭起
8 雙腳夾球仰臥兩頭起
9 雙手持球屈腿仰臥轉體
10 雙手持球仰臥起坐
11 雙手撐球單腿內收外展
12 雙腿夾球仰臥轉體
13 雙腳夾球“V”字支撐
14 雙腳夾球仰臥屈髖
15 背橋
16 單腿背橋
17 雙手持球俯臥兩頭起
18 雙腳夾球俯臥兩頭起
19 雙腳實心球上挺髖
20 單腳實心球上挺髖
第四章 懸吊帶——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懸吊帶俯橋四點支撐
2 懸吊帶俯橋三點支撐(抬手)
3 懸吊帶俯橋三點支撐(抬腳)
4 懸吊帶側橋支撐
5 懸吊帶背橋支撐
6 前伸後拉
7 站姿前伸後拉
8 右前伸後拉
9 左前伸後拉
10 站姿左前伸後拉
11 站姿右前伸後拉
12 手撐屈膝前拉後伸
13 手撐直膝前拉後伸
14 懸吊帶臀肌橋
15 懸吊帶俯臥撐
第五章 Bosu球——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Bosu球俯橋四點支撐(肘撐球)
2 Bosu球俯橋四點支撐(腳撐球)
3 Bosu球俯橋三點支撐(抬手)
4 Bosu球俯橋三點支撐(抬腳)
5 Bosu球“V”字支撐
6 Bosu球仰臥起坐
7 Bosu球側橋支撐
8 Bosu球仰臥兩頭起
9 雙手撐球單腿內收外展
10 Bosu球俯臥兩頭起
11 Bosu球上挺髖(雙腳或單腳)
12 Bosu球單腳背橋支撐
13 Bosu球背橋支撐
14 Bosu球俯臥撐
15 Bosu球半蹲起
第六章 滑動闆——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前伸後拉
2 站姿前伸後拉
3 手撐屈膝前拉後伸
4 手撐直膝前拉後伸
5 屈肘前伸
6 左前伸後拉
7 右前伸後拉
8 站姿左前伸後拉
9 站姿右前伸後拉
10 滑動闆臀肌橋
第七章 彈力帶——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體前屈站立單手握帶轉體
2 站姿轉體雙臂側拉
3 站姿轉體雙臂側下拉
4 站姿轉體單臂側拉
5 站姿體側屈上拉
6 站姿收腹屈髖下拉
7 站姿轉體雙臂側上拉
8 屈膝站立伸髖上拉
9 坐姿直臂屈髖後伸
10 仰臥屈髖屈膝拉
第八章 杠鈴、啞鈴——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站姿(直腿或者屈膝)負重直體前屈
2 站姿(直腿或者屈膝)硬拉
3 弓步體側持鈴上舉
4 坐姿負重轉體
5 站姿負重轉體
6 坐姿負重體側屈
7 站姿負重體側屈
8 雙手提鈴體側屈
9 單腳支撐提鈴體側屈
10 雙手啞鈴(或者藥球)上舉體側屈
第九章 懸垂類器械——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屈臂撐懸垂直腿(或者屈膝)屈髖
2 直臂撐懸垂直腿(或者屈膝)屈髖
3 屈臂撐懸垂“V”字支撐
4 直臂撐懸垂“V”字支撐
5 懸垂“V”字支撐
6 懸垂舉腿繞環
7 屈臂撐懸垂屈膝轉髖
8 懸垂屈膝左右側擺
9 懸垂直膝舉腿
10 懸垂體側擺
第十章 健腹輪——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前伸後拉
2 站姿前伸後拉
3 左前伸後拉
4 右前伸後拉
5 站姿左前伸後拉
6 站姿右前伸後拉
7 健腹輪直膝屈髖支撐
8 健腹輪臀肌橋
9 手撐屈膝前拉後伸
10 手撐直膝前拉後伸
第十一章 組閤器械——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瑞士球 實心球俯橋支撐
2 瑞士球 懸吊帶俯橋支撐
3 實心球 懸吊帶俯橋支撐
4 Bosu球 實心球俯橋支撐
5 瑞士球 實心球俯臥撐
6 瑞士球 實心球直臂轉體
7 實心球 平衡墊側橋支撐
8 瑞士球 彈力帶斜上拉
9 平衡墊 Bosu球側橋支撐
10 瑞士球 彈力帶俯臥球體挺身上拉
11 瑞士球 實心球仰臥起坐
12 Bosu球 滑動闆背橋支撐
13 瑞士球 Bosu球背橋支撐
14 Bosu球 懸吊帶側橋支撐
15 Bosu球 懸吊帶背橋支撐
參考文獻
軀乾支柱力量訓練理論基礎
一、軀乾支柱力量訓練發展
二、功能性動作篩查與動作評價
三、軀乾支柱力量訓練的作用
四、軀乾支柱力量訓練課的設計
五、軀乾支柱力量訓練注意問題
章 徒手——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俯橋四點支撐
2 俯橋三點支撐(抬手)
3 俯橋三點支撐(抬腳)
4 俯橋兩點支撐
5 側橋支撐
6 仰臥起坐
7 仰臥兩頭起
8 仰臥交叉兩頭起
9 仰臥舉腿捲腹
10 仰臥舉腿
11 仰臥下肢轉體
12 仰臥上肢轉體
13 “4”字仰臥起坐
14 俯橋轉體
15 屈髖左右摸腳
16 雙手支撐單腿內收外展
17 背橋支撐
18 單腳背橋支撐
19 俯臥兩頭起
20 俯臥交叉兩頭起
第二章 瑞士球——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瑞士球俯橋四點支撐(肘撐球)
2 瑞士球俯橋四點支撐(腳撐球)
3 瑞士球俯橋三點支撐(抬手)
4 瑞士球俯橋三點支撐(抬腳)
5 瑞士球側橋支撐
6 仰臥屈膝夾球左右側擺
7 側臥球體體側屈
8 瑞士球上挺髖
9 瑞士球背橋支撐
10 瑞士球單腳背橋支撐
11 雙手撐地單腳屈髖屈膝拉球
12 雙手撐地屈髖屈膝拉球
13 雙手撐地屈髖拉球
14 肘撐球後拉
15 俯姿肘撐球後拉
16 俯臥球體背起
17 俯臥手腳交叉上抬
18 雙腳(或雙手)夾球“V”字支撐
19 瑞士球仰臥起坐
第三章 實心球——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俯橋四點支撐
2 俯橋三點支撐(抬手)
3 俯橋三點支撐(抬腳)
4 俯橋兩點支撐
5 側橋
6 雙手持球“V”字支撐
7 雙手持球仰臥兩頭起
8 雙腳夾球仰臥兩頭起
9 雙手持球屈腿仰臥轉體
10 雙手持球仰臥起坐
11 雙手撐球單腿內收外展
12 雙腿夾球仰臥轉體
13 雙腳夾球“V”字支撐
14 雙腳夾球仰臥屈髖
15 背橋
16 單腿背橋
17 雙手持球俯臥兩頭起
18 雙腳夾球俯臥兩頭起
19 雙腳實心球上挺髖
20 單腳實心球上挺髖
第四章 懸吊帶——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懸吊帶俯橋四點支撐
2 懸吊帶俯橋三點支撐(抬手)
3 懸吊帶俯橋三點支撐(抬腳)
4 懸吊帶側橋支撐
5 懸吊帶背橋支撐
6 前伸後拉
7 站姿前伸後拉
8 右前伸後拉
9 左前伸後拉
10 站姿左前伸後拉
11 站姿右前伸後拉
12 手撐屈膝前拉後伸
13 手撐直膝前拉後伸
14 懸吊帶臀肌橋
15 懸吊帶俯臥撐
第五章 Bosu球——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Bosu球俯橋四點支撐(肘撐球)
2 Bosu球俯橋四點支撐(腳撐球)
3 Bosu球俯橋三點支撐(抬手)
4 Bosu球俯橋三點支撐(抬腳)
5 Bosu球“V”字支撐
6 Bosu球仰臥起坐
7 Bosu球側橋支撐
8 Bosu球仰臥兩頭起
9 雙手撐球單腿內收外展
10 Bosu球俯臥兩頭起
11 Bosu球上挺髖(雙腳或單腳)
12 Bosu球單腳背橋支撐
13 Bosu球背橋支撐
14 Bosu球俯臥撐
15 Bosu球半蹲起
第六章 滑動闆——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前伸後拉
2 站姿前伸後拉
3 手撐屈膝前拉後伸
4 手撐直膝前拉後伸
5 屈肘前伸
6 左前伸後拉
7 右前伸後拉
8 站姿左前伸後拉
9 站姿右前伸後拉
10 滑動闆臀肌橋
第七章 彈力帶——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體前屈站立單手握帶轉體
2 站姿轉體雙臂側拉
3 站姿轉體雙臂側下拉
4 站姿轉體單臂側拉
5 站姿體側屈上拉
6 站姿收腹屈髖下拉
7 站姿轉體雙臂側上拉
8 屈膝站立伸髖上拉
9 坐姿直臂屈髖後伸
10 仰臥屈髖屈膝拉
第八章 杠鈴、啞鈴——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站姿(直腿或者屈膝)負重直體前屈
2 站姿(直腿或者屈膝)硬拉
3 弓步體側持鈴上舉
4 坐姿負重轉體
5 站姿負重轉體
6 坐姿負重體側屈
7 站姿負重體側屈
8 雙手提鈴體側屈
9 單腳支撐提鈴體側屈
10 雙手啞鈴(或者藥球)上舉體側屈
第九章 懸垂類器械——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屈臂撐懸垂直腿(或者屈膝)屈髖
2 直臂撐懸垂直腿(或者屈膝)屈髖
3 屈臂撐懸垂“V”字支撐
4 直臂撐懸垂“V”字支撐
5 懸垂“V”字支撐
6 懸垂舉腿繞環
7 屈臂撐懸垂屈膝轉髖
8 懸垂屈膝左右側擺
9 懸垂直膝舉腿
10 懸垂體側擺
第十章 健腹輪——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前伸後拉
2 站姿前伸後拉
3 左前伸後拉
4 右前伸後拉
5 站姿左前伸後拉
6 站姿右前伸後拉
7 健腹輪直膝屈髖支撐
8 健腹輪臀肌橋
9 手撐屈膝前拉後伸
10 手撐直膝前拉後伸
第十一章 組閤器械——軀乾支柱力量練習
1 瑞士球 實心球俯橋支撐
2 瑞士球 懸吊帶俯橋支撐
3 實心球 懸吊帶俯橋支撐
4 Bosu球 實心球俯橋支撐
5 瑞士球 實心球俯臥撐
6 瑞士球 實心球直臂轉體
7 實心球 平衡墊側橋支撐
8 瑞士球 彈力帶斜上拉
9 平衡墊 Bosu球側橋支撐
10 瑞士球 彈力帶俯臥球體挺身上拉
11 瑞士球 實心球仰臥起坐
12 Bosu球 滑動闆背橋支撐
13 瑞士球 Bosu球背橋支撐
14 Bosu球 懸吊帶側橋支撐
15 Bosu球 懸吊帶背橋支撐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呂青,首都體育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市高等學校人纔強教創新團隊主要成員*田徑精品課程主講教授全國傳統學校骨乾教師培訓班主講教師田徑*裁判近五年,作為主要成員參加瞭*教學團隊、*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榮獲*教學成果奬1項,北京市教學成果奬1項,先後主持和完成“全國教育規劃辦“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和北京市社科計劃項目3項。作為主要成員參加*課題1項和省部級課題5項,齣版專著5本;作為副主編和編委撰寫各類教材10部;作為作者核心期刊發錶學術論文20多篇;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10餘次。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感給我留下瞭極佳的印象。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多專業書籍往往內容很紮實,但閱讀體驗卻一塌糊塗,要不就是插圖模糊不清,要不就是文字密密麻麻讓人望而生畏。但這本手冊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的頁麵布局非常清爽,留白得當,配色也讓人感覺平靜而專業,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勁。更重要的是,書中的插圖質量極高,每一個動作的角度、肌肉的受力點都通過精細的綫條和陰影清晰地展現齣來。我特彆喜歡作者在介紹一個新動作時,總會配上一個“常見錯誤及修正”的對比圖,這對於沒有教練在旁指導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省去瞭無數次摸索和走彎路的麻煩。很多時候,一個細微的錯誤姿勢不僅練不到目標肌肉,還可能帶來損傷,這本書提前幫你規避瞭這些風險。這種對讀者體驗的細緻關懷,讓閱讀和學習過程變得極其順暢和愉悅,讓人願意一頁一頁地堅持下去。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身體——不再是僵硬的骨架,而是一個需要不斷維護和強化的動態係統。作者在講解每一個環節時,都保持著一種近乎學術研究般的嚴謹性,但語言錶達上卻非常口語化和接地氣,做到瞭專業與通俗的完美結閤。比如,在談到深層核心肌群的激活時,作者運用瞭很多生活中的比喻,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迅速抓到要點,比如將腹橫肌比作身體的“天然腰帶”或者“內衣”,這種形象的比喻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對於我這種希望長期堅持健身而非追求短期效果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可持續性的框架。它沒有給齣“一周速成”的承諾,而是描繪瞭一條清晰的、需要持續投入和注意力的健康成長路徑。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僅獲得瞭一套訓練方法,更重要的是,擁有瞭一套關於如何“管理”自己身體健康的概念工具箱,這遠比單純學會幾個動作重要得多。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常年伏案工作的“久坐族”量身定做的寶典!我以前總覺得自己的核心力量很薄弱,一站久瞭腰就開始酸痛,稍微做點運動就覺得支撐不住。市麵上很多健身書講的都是高難度動作,看得我望而卻步,生怕練錯瞭傷到自己。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實在,它沒有一開始就堆砌那些看起來很炫酷的動作,而是腳踏實地地從“軀乾支柱”這個最基礎也最重要的概念入手。作者的講解特彆有條理,像是手把手帶著你認識自己的身體,告訴你哪些肌肉群是真正起支撐作用的,而不是那些大傢常掛在嘴邊的“腹肌”。我尤其喜歡它對呼吸和骨盆位置的強調,很多細節以前完全沒注意,但一旦開始注意並調整,身體的穩定性立刻就提升瞭一大截。書裏的圖文解析非常清晰,動作的分解步驟細緻到連手腕應該放在哪裏都有標注,這對於自學者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讓我練起來心裏特彆踏實,不再是盲目亂試,而是真正知道自己在激活哪一塊肌肉。讀完前幾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體態的改善不是靠拉伸那麼簡單,而是建立在強大的內部“支柱”之上的。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受睏於體態問題的“低頭族”,我嘗試過各種方法,從瑜伽到普拉提,但收效甚微,總感覺找不到那種“抓地感”。直到接觸到這本書的理念,我纔豁然開朗。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功能性”的極緻追求。它不隻是教你怎麼擺齣一個漂亮的姿勢,而是告訴你如何讓你的身體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提重物、走路、甚至是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時,都能有效地利用核心力量來保護脊柱。書中的訓練體係設計得非常循序漸進,從基礎的激活到進階的抗鏇轉訓練,邏輯鏈條非常完整,讓人一看就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講解每個動作時,都會穿插一些關於人體生物力學的小知識,這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趣味性和理解深度。我不再是機械地模仿圖片,而是真正理解瞭動作背後的原理,這樣在訓練中就能更好地自我糾正,體會到肌肉發力的細微差彆。這簡直不是一本“練動作”的書,更像是一本“重塑身體使用模式”的指南,非常適閤追求深度理解的讀者。
評分我一直覺得,真正的體態矯正,應該是建立在強大內在力量基礎上的,而不是靠外部矯正帶或者按摩就能一勞永逸的。這本書完美地印證瞭我的想法。它沒有販賣“快速變美”的焦慮,而是用一種非常理性和科學的態度,引導讀者建立起穩固的“軀乾支柱”。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述訓練計劃時所展現齣的耐心和全局觀。她似乎非常理解初學者在力量不足時産生的挫敗感,所以設計瞭很多非常溫和但高效的入門練習,這些練習看似簡單,但當你真正做到位時,會發現身體內部仿佛被重新“校準”瞭一般。我以前總覺得力量訓練枯燥乏味,但這本書通過穿插的案例分析和對不同生活場景下如何運用核心力量的探討,讓枯燥的肌肉訓練變得有瞭鮮活的意義。它讓我不再把訓練當成一項任務,而是看作一種投資,投資於我未來幾十年健康行走和生活的能力。這種深層次的理念轉變,比任何單一的運動技巧都更有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