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给孩子好的礼物
定价:26.00元
作者:肖川,曹专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8076138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阅读经典美文,滋养生命成长!
本书由英国教育哲学协会会员,教育部规划项目“生命教育”课题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肖川教授选编。包括: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你是个好母亲吗;家庭是什么;儿女的生命是属于儿女的;循序渐进的生命;每个孩子都是稀世藏品;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生活这门课谁来当老师八章。讲述了成长中的小故事,生命中的大道理。以生命教育为主线,以生命中的关键词设置章节,从众多的名家名作中选出有一定故事性、启发性和代表性的教育美文,呼吁读者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保护生命、发展生命、成全生命、享受生命。
内容提要
本书讲了不论受到过何种教育,我们后都得面对生活,都得回到生命本身,我们不仅要学习如何考试、如何升学、如何择业,我们更要学习如何安全地生存、如何快乐地生活、如何迈向生命的圆满、充实和幸福。
本书能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开展生命教育的参考读本,全中国的学生、老师和家长能在本书中受益良多。生命是活着的一段历程,既然活着,就不妨好好活,活出滋味来,活出作为人的美好与灿烂来。
目录
章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我的事业是父亲/蔡笑晚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
父亲的角色/唐慧忠
父亲的影响/邓笛编译
一个父亲的箴言/马德
父与子/贡·贡纳尔逊
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
我在对你笑/阿瑟·阿什
我已经长大了/李家同
了不起的儿子/米赫里兹·伊克巴尔
我家教子有方/妹尾河童
晚餐桌上的大学/里奥·巴斯卡丽娅
第二章 你是个好母亲吗
你是个好母亲吗/龙应台
作为一个母亲/池莉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刘燕敏
母亲的存折/林夕
妈妈将土豆变成了小狗/栾薇
我的妈妈来看我/李家同
别难过,妈妈/莫·卡拉汉
孩子是母亲珍贵的珠宝/彭玮歆
呵护孩子的梦/曾文广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张晓风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毕淑敏
第三章 家庭是什么
家庭是什么/傅雷
一张家庭画像/格雷·罗斯伯格艾草译
孩子,你为什么不哭/韩少功
假如我的家庭重新开始/佚名
家之脉/陈忠实
软性账务/乖女瑶瑶
没空相处/邓笛编译
背靠背的家长会/张贤亮
谁去开家长会/乔迁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龙应台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巴德·舒尔伯格
第四章 儿女的生命是属于儿女的
儿女的生命是属于儿女的/贾平凹
完美人生/梦苑
寻儿记/莫小米
望子成龙/戴蒙·杨格田玮东编译
演习时分/秦文君
爱和信任/三毛
开明的爱/吴淡如
目送/龙应台
孩子的权利/李贤锋
长成一棵树/王巨成
第五章 循序渐进的生命
循序渐进的生命/马鑫良
不是每一朵花都有提前开放的理由/葛闪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郑渊洁
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
今夜无人入眠/程乃珊
生命成长的历程/成君忆
生命没有过渡/鲁铭
人生路不回头/刘墉
人生可以另起一行/吕麦
享受生命的过程/郑桂初
第六章 每个孩子都是稀世藏品
每个孩子都是稀世藏品/马未都
好孩子的故事/马克·吐温
做人的凭证/徐志摩
这样的神童有何用/姜钦峰
代沟/梁实秋
心灵的栖息地/肖复兴
走进孩子心灵的爸爸/周弘
儿子的内心世界/尤今
心愿/肖鸿
生命的邮件/白岩松
向驯兽师学家教/王悦编译
第七章 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卡尔·威特
论家庭习惯的影响/福泽谕吉
养成好习惯/梁实秋
习惯成自然/叶圣陶
当习惯成了自然/刘墉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魏书生
文化习惯的培养/马卡连柯
习惯从小养成/蒙田
夏天的选择/肖复兴
桑树要小弯/赵忠心
第八章 生活这门课谁来当老师
生活这门课谁来当老师/冯音捷
人生的两条真理/王妍译
人生的前台和后台/朱光潜
别让欲望撕碎了生命/赵化南
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享受/毕淑敏
假如我有九条命/余光中
真正的幸福与别人无关/苇笛
放慢生活的舞步/佚名
生命的呐喊/兰斯·阿姆斯特朗梁庆春译
生命里的山峦/杨闻宇
生命的长度/王磊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在育儿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同时也给予了我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作者用她丰富的人生阅角和深刻的教育理念,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关于“好礼物”的精彩画卷。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创造力”的章节,作者鼓励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不要害怕失败。她分享了自己如何通过各种创意游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这种教育方式,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乐趣的育儿世界。我常常觉得,我们大人总是习惯性地用成人的思维去限制孩子的想象,而忽略了他们眼中世界的奇妙。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它教会我如何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如何去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如何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不再将教育视为一项任务,而是将其看作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旅程,而这本书,就是我这场旅程中最宝贵的指南,它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为孩子创造“好礼物”的道路上。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诗歌般的优美,又有散文般的深沉。作者用一种非常艺术化的方式,讲述了她与孩子之间的故事,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亲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独立”的章节,作者并没有将独立等同于放任,而是强调了在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承担责任,懂得感恩。她分享了自己如何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如何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支持和引导,而不是直接代劳。这种教育方式,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成熟和智慧的母亲形象。我常常觉得,我们作为家长,总是习惯性地去保护孩子,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但这样反而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好的礼物”,是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挑战,如何去独立思考,如何去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我希望能够学习作者的智慧,成为一个既能够给予孩子温暖,又能够培养他们独立能力的好母亲。
评分说实话,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充斥着各种育儿技巧和方法论的书籍。我曾经花费了不少时间和金钱去购买各种育儿指南,试图找到那个“万能钥匙”,能够解决我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难题。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模板,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选择”的那一部分,作者没有强迫读者去选择某种特定的教育方式,而是鼓励我们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去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关于孩子是否应该早早学习乐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说“是”或“否”,而是分析了学习乐器的可能好处和潜在弊端,以及如何在孩子真正产生兴趣的时候,再去引导和支持。这让我意识到,教育并非一条直线,而是充满着无数的可能性。我们作为家长,更重要的角色是引导者和陪伴者,而不是掌控者。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给予孩子“好的礼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它教会我如何去识别孩子真正的需求,如何去尊重他们的选择,如何去发掘他们的潜力,而不是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在他们身上。这种全新的视角,让我对育儿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说实话,心里是有点忐忑的。毕竟,“给孩子好的礼物”这个书名,听起来就有一种沉甸甸的期待感。我是一个很平凡的母亲,每天忙于工作和家庭,常常觉得自己在育儿这件事上,做得不够好,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但又不知道“最好”到底是什么。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我看到的是一个非常真诚的开场白,作者没有上来就灌输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分享了自己作为家长的一些困惑和挣扎,那种真实感瞬间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章节,作者讲述了她如何在一次家庭旅行中,意外发现孩子对观察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她并没有因为觉得“无聊”而打断孩子,反而顺势引导,让他们用小本子记录下蚂蚁的活动规律,甚至还一起查阅了相关的昆虫百科。这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它提醒了我,有时候,最“好”的礼物,可能不是昂贵的玩具,也不是名师的辅导班,而是父母给予的耐心、观察和引导,是发现并呵护孩子内在兴趣的火苗。我常常觉得,我们大人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的认知强加给孩子,以为他们应该喜欢什么,应该学什么,却很少停下来,真正地去倾听和感受孩子内心的声音。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也许,“好的礼物”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一种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尊重,一种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和成长的勇气。我合上书的那一刻,感觉心里豁然开朗,不再那么焦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踏实的希望。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处于一个育儿的瓶颈期。我的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开始变得叛逆,不愿意听从我的管教,我和他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困难。我尝试了各种方法,但都收效甚微,让我感到非常沮丧。偶然间,我朋友向我推荐了这本书,她告诉我,这本书可能会给你一些启发。我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翻开了它,但很快就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解决青春期叛逆的方法,而是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探讨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成长变化。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界限”的章节,作者强调,在与孩子的沟通中,设定清晰的界限非常重要,但同时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去探索和成长。这让我意识到,我之前的教育方式可能过于严苛,没有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尊重。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去放下自己固有的观念,如何去换位思考,如何去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而尊重的沟通模式。我开始尝试着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去理解他的想法,去支持他的选择。渐渐地,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开始有了改善,他也变得更加愿意和我交流。这本书,真的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我育儿的道路,让我看到了希望。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育儿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是最值得付出的事业。作者用她真诚的笔触,讲述了她在育儿道路上遇到的种种挑战,以及她如何凭借着对孩子的爱和执着,一步步克服困难,最终收获幸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沟通”的章节,作者分享了她如何通过耐心倾听,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从而与孩子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关系。她认为,有效的沟通是亲子关系的基础,只有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时,他们才会愿意敞开心扉,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这让我意识到,我可能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过于急躁,或者总是以自己的观点为主导。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我尝试着去改变,去倾听,去理解。渐渐地,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我们也能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本书,真的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教我如何去爱,如何去沟通,如何去成长。
评分这本书所探讨的“礼物”,并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赠予,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和能力的培养。作者在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通过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去培养他们的特长,去发掘他们的潜力,从而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价值的人。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责任感”的论述,作者鼓励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懂得感恩和回馈。她分享了自己如何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如何引导他们去承担家庭的责任。这种教育理念,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育儿观。我常常觉得,我们大人总是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他们品格的塑造。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好的礼物”不仅仅是智力上的提升,更是人格上的完善。我希望能够学习作者的智慧,培养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孩子,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我一直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而“给孩子好的礼物”这本书,就像是一本精美的画册,用色彩斑斓的笔触,描绘出了教育的各种可能性。作者没有将教育简单地归结为知识的传授,而是强调了品格的塑造、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关怀。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好奇心”的论述,作者鼓励家长要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学习的源泉,是创新的动力。她分享了自己如何通过观察蝴蝶破茧成生的过程,引导孩子思考生命的奥秘,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这种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转化为教育契机的能力,让我受益匪浅。我常常觉得,我们大人总是容易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所束缚,而忽略了孩子眼中世界的奇妙。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它教会我如何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如何去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如何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不再将教育视为一项任务,而是将其看作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旅程,而这本书,就是我这场旅程中最宝贵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不是来自于它提供了多少“干货”式的育儿知识,而是它所传递的那种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情感。作者用她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她如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从一个充满焦虑和不安的母亲,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加自信和从容的教育者。我记得有一个章节,她描述了孩子第一次参加绘画比赛,结果并没有获奖,但她并没有因此而责备孩子,反而是蹲下来,和孩子一起分享比赛的经历,鼓励他下次继续努力。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让我感同身受。我常常觉得,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太过于看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能够比别人更优秀,却很少去关注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他们所获得的成长,以及他们内心的感受。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我发现,原来很多时候,我们所认为的“好的礼物”,恰恰是扼杀了孩子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作者鼓励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理解,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要支持他们的梦想,即使这些梦想在我们看来多么的不切实际。这种教育理念,让我感觉自己不再孤单,而是找到了一个可以一起前行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够轻易地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并不是一个擅长表达自己情感的人,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却多次热泪盈眶。作者将自己作为母亲的爱与责任,以一种极其真挚而朴实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与不易。我特别喜欢书中的“陪伴”主题,作者分享了她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哪怕只是简单的陪他们玩游戏,或者和他们一起阅读。她认为,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因为在陪伴的过程中,孩子能够感受到被爱和被关注,能够建立起安全感和自信心。这让我反思,我是否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他们情感上的关怀?我是否在忙碌的工作中,牺牲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好的礼物”,不是用金钱衡量的,而是用爱和时间去浇灌的。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去为孩子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陪伴他们,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像作者一样,能够给孩子带来温暖和力量的母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