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二戰德國陸軍97突擊炮營戰史:第653重裝甲殲擊營前身部隊的作戰曆程
定價:79.80元
售價:51.1元,便宜28.7元,摺扣64
作者:黃鍇,馮濤
齣版社:吉林文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47233054
字數:
頁碼:35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二戰時期,德國陸軍97突擊炮營組建於1940年年底,其裝備的三號突擊炮,在當時無疑是一種新式武器係統。後在1943年年中被改編為裝備“斐迪南”坦剋殲擊車的第653重裝甲殲擊營。97突擊炮營存在的時間,基本與德軍突擊炮早期實戰的時間相符,因此可以作為研究德軍突擊炮實戰曆史的參考。
《二戰德國陸軍97突擊炮營戰史:第653重裝甲殲擊營前身部隊的作戰曆程》一書通過參戰官兵戰時日記、戰後迴憶,以及大量珍貴的曆史照片,客觀而真實地還原瞭該營自1940年初創到1943年改編,所經曆的突擊炮大決戰的精彩場麵。
內容提要
《二戰德國陸軍97突擊炮營戰史:第653重裝甲殲擊營前身部隊的作戰曆程》一書以多位197突擊炮營官兵的戰時日記、迴憶材料和作戰報告為綫索,真實再現瞭97突擊炮營的組建經過、訓練成軍,以及在巴爾乾、蘇聯國境綫、烏剋蘭、剋裏米亞和東綫中部地區的戰鬥曆程。在一定程度上填補瞭德國陸軍97突擊炮營和第653重裝甲殲擊營完整的二戰戰史。
書中也不乏一些細節性描述,將親曆者的真實記述與曆史文件相結閤,記錄瞭戰爭中的人情與人性。既有高層將領的運籌帷幄,也有下級將士的浴血奮戰,這兩方麵的結閤構成瞭有血有肉的曆史傳奇。士兵的迴憶和大量曆史照片多方位地呈現齣一些激烈戰鬥場麵,讓人有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即便對東綫戰事瞭如指掌的讀者,也能從中獲得新的收益。
目錄
作者介紹
黃鍇,1985年生,南京人,現從事外貿行業,對“二戰”曆史有著持久濃厚的興趣,編著有《士兵突擊:二戰德軍653重裝甲殲擊營戰史》(全2冊),閤編著有《二戰德國陸軍第654重裝甲殲擊營官方戰史》(全3冊)等作品。
馮濤,1986年生於江西廣豐,2007年畢業於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專業。自2007年起成為軍事刊物專職德文翻譯,2009年起擔任編輯,從事德國軍事曆史題材翻譯、編輯工作。閤編著有《意大利空戰1943-1945:歐洲軟肋上空的殊死爭奪》等作品。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最可貴的一點在於它對“傳承”的梳理,這超越瞭單純的軍事單位編年史。它清晰地勾勒齣瞭653營在早期獨特身份和戰術經驗,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瞭後續重型殲擊營的組建與作戰哲學的。這種前瞻性的分析視角,讓讀者不僅看到瞭一個營的興衰,更看到瞭德軍裝甲兵種內部組織結構和戰術思想的演變軌跡。這種對曆史“因果鏈條”的追溯,極大地提升瞭本書的史學價值,使得它成為研究德軍反坦剋力量發展史的重要參考資料,對於理解德軍後期重型坦剋殲擊戰術的形成機製,提供瞭紮實的依據。
評分從敘事風格上來說,這本書的筆法是相當老練且剋製的。它沒有采取那種煽情式的、過於戲劇化的寫法,而是保持瞭一種近乎冷峻的、學術性的冷靜,然而恰恰是這種冷靜,讓那些殘酷的真相更具震撼力。作者在敘述中巧妙地平衡瞭軍事技術層麵的分析與宏大曆史背景的勾勒。比如,在探討97突擊炮的戰術應用時,能夠精準地將其置於當時蘇德戰場的特定階段和德軍整體戰略框架之下進行考量。這種結構化的分析能力,使得讀者在瞭解特定單位的同時,也能對二戰中後期的裝甲戰發展脈絡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絕非單純的“單位小傳”可以比擬。
評分深入研讀之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們對史料挖掘的深度和廣度。他們顯然不僅僅停留在官方戰報的層麵,而是深入挖掘瞭大量個人迴憶錄、戰地信件,甚至可能包含瞭某些檔案中的零星記錄。這種多維度、交叉驗證的敘事手法,使得曆史的畫麵不再是扁平的口號,而是充滿瞭真實人性的復雜層次。比如,對於某些關鍵戰役的描述,書中並非簡單地羅列交戰雙方的兵力對比,而是細緻地描摹瞭惡劣天氣對機械化部隊行動的影響,以及士兵們在麵對巨大傷亡時的心理掙紮。這種對“微觀曆史”的關注,極大地增強瞭作品的現場感和曆史的厚重感,遠超一般軍事通史的膚淺敘述。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排版布局著實是下瞭不少功夫的,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一股厚重感,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印刷清晰,那些曆史照片和地圖的還原度很高,讓人在閱讀時仿佛能身臨其境地迴到那個硝煙彌漫的年代。尤其是那些細節圖,對於研究者來說簡直是寶藏,清晰度足以讓人分辨齣坦剋的鉚釘細節和車組成員的服飾特徵。整體來看,這本書的實體呈現是物超所值的,看得齣作者和齣版方在尊重曆史的同時,也緻力於提供最佳的閱讀體驗。這種對細節的執著,也預示著內文的考據必然是嚴謹細緻的,讓人對內容本身充滿瞭期待,相信它在視覺呈現上為讀者搭建瞭一個可靠的曆史窗口。
評分閱讀完畢後,深感作者團隊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值得稱贊。書中對於裝備型號的辨識、特定戰場地貌的描述,乃至對口令、無綫電術語的引用,都顯示齣極高的專業素養。這種“內行看門道”的嚴謹性,讓任何一個對二戰德軍有深入瞭解的愛好者都能感受到其真誠。它不是一本用來快速翻閱的通俗讀物,而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復查閱的工具書和研究資料的集閤體。這種對史實的尊重和對專業性的堅持,是其區彆於市場上許多泛軍事曆史作品的核心價值所在,無疑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添上瞭一塊堅實的基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