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裂或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的2期整复治疗

唇裂或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的2期整复治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翦新春 著
图书标签:
  • 唇裂
  • 唇腭裂
  • 继发畸形
  • 整复手术
  • 二期手术
  • 面部重建
  • 整形外科
  • 口腔颌面外科
  • 先天性畸形
  • 修复治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世纪摆渡人专营店
出版社: 科技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2366124
商品编码:2973904093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唇裂或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的2期整复治疗

定价:48.00元

作者:翦新春

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023661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工具书>百科全书

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17章,前5章是叙述正常人体颅颌面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形态学。6~16章对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的鼻畸形、唇畸形,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继发的鼻畸形、唇畸形、鼻唇联合畸形、口哨畸形、牙槽嵴裂、颌骨发育不良畸形、骀畸形、腭穿孔、腭咽闭合不全等继发畸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17章列举典型病例,并加以点评。
本书可供从事口腔颌面外科、整形外科和美容外科医师、医学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章 颜面部软组织结构及特点
节 面部分区与标志
第2节 面部表情肌
第3节 面部的神经分布
第2章 正常成人鼻的解剖形态学
节 鼻的相关形态学
第2节 鼻的相关解剖学
第3章 正常成人唇的解剖形态学
节 唇的形态学特征
第2节 唇的解剖结构
第4章 腭、咽部解剖形态学
节 腭部的正常解剖结构
第2节 咽部的解剖结构
第5章 容貌美学
节 头型与容貌美
第2节 面型与容貌美
第6章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患者唇裂修复后鼻畸形的整复
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鼻畸形的解剖特点
第2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鼻畸形的Ⅱ期整复时间
第3节 鼻翼塌陷畸形整复术
第4节 鼻背过低和轻度不对称整复术
第7章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患者唇裂修复后上唇畸形的整复
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鼻唇继发畸形的评估
第2节 唇瘢痕
第3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上唇过长矫正术
第4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上唇过短整复术
第5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上唇过紧整复术
第6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上唇口轮匝肌异常
第7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唇标志异常
第8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人中和人中嵴的重建
第9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唇红不足或畸形
0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口哨畸形的整复
第8章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继发唇畸形的整复
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上唇过长的整复
第2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上唇过短的整复
第3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上唇过紧的整复
第4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口轮匝肌畸形的整复
第5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人中异常的整复
第9章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口哨畸形的整复
节 口哨畸形的成因
第2节 口哨畸形的分级
第3节 口哨畸形的外科整复
第4节 口哨畸形的预防
0章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鼻畸形Ⅱ期整复概论
节 与鼻畸形相关的鼻解剖学简介
第2节 理想的鼻形态
第3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工期修复后继发鼻畸形的异常结构特征
第4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Ⅱ期鼻畸形的整复方法
1章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鼻畸形的整复
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鼻畸形的病理解剖
第2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鼻畸形的整复方法
第3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鼻唇畸形的整复
第4节 鼻翼软骨缝合技术在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鼻畸形中的应用
2章 牙槽嵴裂骨移植修复
节 骨移植的时间
第2节 移植材料的来源
第3节 患者的选择
第4节 植骨前的牙正畸
第5节 骨移植区的准备
第6节 外科技术
第7节 双侧牙槽嵴裂的特殊考虑
3章 腭裂术后瘘孔的修复
节 瘘孔的分类及手术原则
第2节 瘘孔封闭
4章 腭咽闭合不全的治疗
节 腭咽结构的评估
第2节 腭咽功能不全的治疗
5章 唇腭裂患者的外科正颌治疗
节 唇腭裂患者颌面部发育障碍
第2节 诊断与治疗计划
第3节 未行牙槽嵴裂区域骨移植的单侧腭裂患者上颌前徙术
第4节 已行骨移植的单侧唇腭裂患者的上颌前徙术
第5节 双侧唇腭裂患者上颌前徙术
第6节 上颌横行扩弓
第7节 正颌后并发症的预防
第8节 下颌骨畸形的正颌治疗
第9节 上颌前徙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
0节 咽辦对上颌骨前徙的影响
6章 唇裂或唇腭裂术后继发少见并发畸形的整复治疗
节 低鼻梁或鞍鼻畸形的整复治疗——隆鼻术
第2节 驼峰鼻矫正术
第3节 歪鼻矫正术
7章 唇裂或唇裂术后继发畸形Ⅱ期整复后的并发症及预防
节 单侧唇裂术后上唇瘢痕切除后患侧上唇唇高变短
第2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唇珠唇峰人中嵴重建的继发畸形
第3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鼻唇畸形Ⅱ期整复后瘢痕形成
第4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Ⅱ期人中及唇珠重建后的不对称畸形

作者介绍


翦新春教授,男,1951年出生,湖南省安乡县人。1975年毕业于原湖北医学院口腔医学系(现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76年1月—1983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任住院医师。1983年8月考入湖南医学院研究生科攻读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6月获湖南医学院口腔医学硕士学位。1

文摘


工具书>百科全书

序言


工具书>百科全书


现代口腔颌面外科的挑战与前沿进展 本书将聚焦于口腔颌面外科领域中,除唇裂和唇腭裂一期修复术后继发畸形处理之外的其他关键议题与治疗策略。 本书旨在为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正畸医生以及相关修复重建专业人员提供一个深入、前沿且极具临床指导意义的参考资料,涵盖从基础理论到复杂手术技术的广泛内容。 第一部分:复杂面部创伤的精准复位与功能重建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急性与慢性面部创伤的诊断、分类及阶梯式治疗方案。重点内容包括: 颧颌系统(ZMC)骨折的微创与开放复位内固定(ORIF)策略: 详细分析不同类型颧骨骨折的力学特点,探讨使用三维(3D)导板辅助下的精准复位技术,以及如何最小化术后眼周和面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我们将重点讨论对于陈旧性或复杂联合面部骨折的二次重建手术方案。 中面部和下颌骨复杂截骨术的设计与实施: 涵盖Le Fort I型、II型、III型截骨术在创伤后畸形矫正中的应用。书中将详细阐述数字化术前规划(Surgical Planning)如何指导截骨块的精确移动和固定,确保咬合关系的重建和面部轮廓的和谐。特别关注下颌骨双侧髁突骨折导致的后缩和旋转畸形的同期或分期治疗。 鼻和眼眶的软组织与骨性重建: 侧重于创伤后鼻部支持结构的缺失修复,包括鼻中隔重建技术和鼻外形修复的精细手术步骤。在眼眶创伤方面,将详细介绍眶壁骨折的评估标准、植入材料的选择(如钛网、PDS板等),以及如何处理伴随的眼球运动受限和复视问题。 第二部分:颌面部肿瘤的综合治疗与术后美学重建 本卷聚焦于良性与恶性颌面部肿瘤的诊治流程,强调多学科协作(MDT)的重要性。 肿瘤的早期诊断与风险评估: 探讨利用锥形束CT(CBCT)和多排螺旋CT(MSCT)在早期发现和精准定位颌面部肿瘤中的作用。对于潜在恶性病变(如骨髓炎、腺癌等),我们将详细分析活检指征和病理学诊断的精确性。 下颌骨与上颌骨的扩大切除术(Wide Resection): 详细描述不同分期肿瘤的手术切缘标准和保全重要结构(如神经血管束、腮腺导管)的技巧。对于缺损较大(如超过全牙弓长度)的下颌骨缺损,将提供多种即刻或延迟重建方案的优劣分析。 功能性与美学重建技术: 重点介绍游离皮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大段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内容将包括: 腓骨带肌/骨瓣(Fibular Free Flap): 针对复杂下颌骨缺损的血供重建与牙槽嵴恢复。 髂骨瓣(Iliac Crest Flap)与桡骨前区皮瓣(Radial Forearm Flap): 针对上颌骨、颧骨及颞下窝缺损的软组织覆盖与支撑。 血管化复合皮瓣的应用: 解决软组织量大且需要同时进行黏膜再造的复杂病例。 辅助治疗的整合: 讨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放疗对功能和预后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术中放疗(IORT)减少对周围关键结构的损伤。 第三部分:颞下颌关节(TMJ)疾病的诊断与阶梯式治疗 本部分专注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和退行性关节病的治疗方案,强调从保守治疗到关节置换的合理过渡。 TMJ疾病的精准诊断: 详细解析如何利用MRI、CT以及关节穿刺造影(Arthrography)区分盘内病变(如移位、吸收)和关节间隙的炎性改变。重点讨论慢性疼痛和张口受限的病因学分析。 保守与微创治疗: 探讨神经阻滞、关节腔注射(皮质类固醇、透明质酸)的适应症和技术要点。详细介绍关节冲洗术(Arthrocentesis)在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润滑方面的疗效。 外科干预策略: 关节镜手术: 详细描述关节镜下对关节盘复位、清除关节腔内增生组织的流程和适应症,尤其适用于早期盘内病变。 开放手术: 讨论针对严重骨关节炎和髁突溶解(Condylar Resorption)的治疗,包括髁突成形术(Condyloplasty)和关节置换术。 全关节置换(Total Joint Replacement, TJR): 深入探讨TMJ全关节置换的指征、术前规划(包括3D打印导板的应用)、手术入路选择以及不同类型植入物(如定制化植入物与标准产品)的长期随访数据和并发症管理。 第四部分:口腔颌面部先天性畸形的矫正与发育性问题 本部分将关注出生后至青春期颌面部发育异常的处理,不涉及唇腭裂修复本身,而是侧重于其他相关结构: Cleft Palate 术后继发性牙槽突裂的植骨术(Secondary Alveolar Bone Grafting): 详细介绍牙槽突裂的评估、植骨材料的选择(髂骨、胫骨等)以及与正畸治疗的联合时机。书中将强调确保新生骨能够支持恒尖牙萌出和根部密度的重要性。 颅面部畸形(Craniofacial Syndromes)的早期干预: 重点讨论如 Crouzon 综合征、Apert 综合征等引起的头颅与面部骨骼发育不平衡,包括对脑积液、视神经压迫的早期处理,以及分次性中面部骨性截骨前移术(如Le Fort III/II截骨)的精细操作。 下颌后缩的矫治: 针对非唇腭裂相关性下颌发育不足(如 Pierre Robin 序列征或单纯性小下颌畸形),系统介绍颏部前移术(Genioplasty)和下颌骨矢状劈开术(BSSO)在改善气道和美学方面的应用。 总结 本书的编写力求在理论深度与临床实用性之间取得平衡,通过大量的图文解析、手术视频截屏分析以及长期病例展示,帮助读者全面掌握当代口腔颌面外科领域中,除唇裂/唇腭裂一期术后继发畸形处理之外的所有核心技术和治疗理念,实现患者功能与美学的最大化恢复。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个临床工作者而言,教科书式的介绍往往是“标准流程”,但现实中的手术台从来都不是标准化的。我们更需要的是应对“意外情况”和“个性化调整”的策略库。这本书如果能聚焦于那些标准流程走不通的棘手病例,那就极具价值了。比如,由早年植骨量不足导致的鼻基底凹陷,或者因瘢痕挛缩导致的口周皮肤紧张,这些都是非常考验医生综合能力的场景。我希望看到作者分享一些“经验之谈”,那些在教科书上找不到、但却是无数次手术磨练出来的“窍门”——比如在分离瘢痕组织时,如何使用特殊的器械角度来减少出血并保护邻近神经;或者在进行鼻部软骨移植时,如何预判植入物在未来生长期的漂移趋势。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位资深导师在手术室里耳提面命,告诉我“这时候千万别急着缝合,先让组织休息一下”,那它就是一本无价之宝。

评分

我最近在整理一些老旧的病例资料,发现过去对手术效果的评价标准似乎过于单一,很多时候只关注了裂隙的闭合程度,而忽略了对患者长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这本书如果能引入更多跨学科的视野,那就太有价值了。比如,作者是否邀请了言语病理学家或口腔正畸专家参与撰写,探讨二期修复对语音功能和颌面部生长的长期牵制作用?我特别好奇,在面对那些由于早期手术不理想导致的面中部发育受限的情况时,这本书提出了哪些前沿的、非侵入性或微创性的矫正思路。毕竟,二期手术往往意味着对已经愈合的组织进行二次创伤,风险和收益的权衡至关重要。我希望看到一些关于组织生物学特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被整合进来,例如,如何优化皮瓣或植骨材料的选择,以确保获得更稳定、更具弹性的修复结果。如果这本书能提供详尽的长期随访数据,展示不同术式在十年、二十年后的“保鲜期”,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手术指南,更是一部关于时间与修复艺术的史诗。

评分

从教育和培训的角度来看,一本优秀的参考书应该能够搭建起从基础理论到高级实践的清晰路径。我对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好奇。它是否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比如先从基础解剖的再认识入手,然后过渡到不同类型继发畸形的分类和病因分析,最后才详细阐述二期手术的各种技术流派及其优缺点?如果能清晰地梳理出各种技术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并用清晰的图表进行对比,那对于年轻医生来说,将是建立自己手术哲学框架的绝佳工具。我非常看重书籍在“教学法”上的用心程度,即它如何帮助读者理解复杂概念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关于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的专门章节,详述每一步操作的风险点,那就更符合临床的实际需求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相当专业,封面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精准的解剖线条图,一下就给读者一种严谨、权威的感觉。我个人对这种视觉呈现非常看重,因为它直接影响了阅读的初步体验。当然,内容才是核心,光看封面还不能判断。我更期待的是它在技术细节上的深入探讨。比如,对于那些复杂病例的术前评估,作者是如何构建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框架的?是侧重于骨骼结构的测量,还是更倾向于软组织弹性和肌肉功能的评估?我希望看到一些突破性的视角,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教科书上的陈旧理论。尤其是在处理那些时间跨度较长、并发症较多的继发畸形时,如何平衡美学效果与功能恢复的优先级,这才是真正考验临床智慧的地方。这本书如果能提供详尽的术中决策树,或者一些罕见病例的影像资料对比,那就太棒了。我正在寻找的,是一种能真正指导我在面对疑难杂症时,能多出一套“秘密武器”的参考书,而不是一本停留在基础概念层面的读物。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的专业定位是准确的,但其深浅度还需要通过实际阅读来检验。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关于唇腭裂的书不少,但真正能深入到“继发畸形”这个细分领域的,往往内容比较零散,要么偏向于早期的基础手术,要么就是泛泛而谈的美容修饰。这本书的标题直指难点,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最关切的是,它如何处理那些术后多年,由于生长发育不均衡导致的鼻部形态不对称和上唇牵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需要精细的软组织雕塑和骨性重塑相结合。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权衡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生长潜能,来决定何时介入二期手术的最佳时机。例如,对于青春期前后的患者,软骨移植的具体技术细节,比如软骨的取材部位、雕刻的层次感处理,有没有独到的见解?我期望看到的是,不仅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么做”的深层逻辑。如果能附带一些高质量的术前术后对比视频片段说明(虽然是文字描述,但也要写出那种画面感),那就更好了,能让人立刻领悟到其中的精妙之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