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生活用紙年鑒
定價:300.00元
作者:中國造紙協會生活用紙專業委員會 (
齣版社:中國石化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2-01
ISBN:9787802294820
字數:
頁碼:90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生活用紙年鑒》點滴的積纍,歲月的磨閤,金衛擁有您的依賴。
上海東冠紙業有限公司是一傢集原紙研發、生産、成品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生活用紙專業製造商,旗下的潔雲、潔伴、絲柔等品牌在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市場占有率位居前列。
自2004年起隨著上海金山基地一期的建設,公司先後引進瞭日本、意大利、颱灣等國傢和地區的先進造紙設備和加工設備,在品質穩定提高的同時,産能也達到瞭原紙5萬噸/年、成品400萬箱/年的生産規模。
目前公司主要研發生産中高檔生活用紙原紙、盒裝麵巾紙、手帕紙、餐巾紙、衛生捲紙、抽取式衛生紙、擦手紙等品類齊全的産品係列。除滿足自有品牌的需求外.還積極迴應國內外客戶的需求,目前公司産品銷售遍及全國,還齣口到韓國、美國、墨西哥、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傢和地區。 公司堅持市場為導嚮,積極研發生産滿足市場需求的産品,除常規産品外,結閤紙機特點開發的吸水(濕強)紙、彩色紙、單光紙等産品係列特色,可以滿足客戶的特殊需求。 關注和滿足客戶需求,積極創新是我們永恒的追求。公司將本著客戶、質量的原則,竭誠為海內外客戶提供更好的産品和服務。
內容提要
《中國生活用紙年鑒》由中國石化齣版社齣版。2008/2009年版生活用紙年鑒擴大瞭信息量,生産和市場綜述篇編人瞭行業的新資料,並按産品類彆詳細論述;對企業名錄和采購指南部分進行瞭認真的核實和補充;精心編排瞭世界生活用紙和一次性衛生用品市場的概況和展望(論文集)、技術進展(論文索引)。為便於檢索,企業分彆按産品類彆和所在地區編排;對生活用紙的主要産區、主要生産企業和品牌有重點介紹和地理位置分布圖示;為便於外國人閱讀,目錄和主要內容有中英文對照。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2006年6月10日,生活用紙企業傢俱樂部第三次會議在寜夏銀川西部花園賓館召開,俱樂部成員單位和秘書處人員共23人參加瞭會議。會議輪值主席是寜夏美潔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興起,會議由周興起董事長和江曼霞秘書長主持。
會議主要內容:
1.曹振雷主任作世界經濟形勢分析和漿價預測報告。
2.周興起董事長緻辭。
3.確定第四次會議於2006年11月中旬在上海舉行(上海東冠集團李慈雄董事長為輪值主席);第五次會議於2007年3月在海南三亞舉行(廣東中順紙業集團有限公司鄧穎忠董事長為輪值主席)。
4.研討和交流:
(1)近期高檔生活用紙新增生産能力情況和對市場的影響:
恒安紙業2006年生産能力19萬噸,有4颱新月型成形器衛生紙機,3個生産基地。其中:湖南恒安紙業生産能力7萬噸/年,山東恒安紙業生産能力6萬噸/年,恒安(中國)紙業生産能力6萬噸/年。另外山東紙業二期工程已經土建施工,産能6萬噸/年,預計2007年7月投産,2007年恒安紙業總生産能力將達到25萬噸/年。恒安(中國)紙業二期工程將在2007年下半年開工,産能6萬噸/年;預計將在2007年底或2008年初投産,2008年恒安紙業總生産能力將超過30萬噸/年。
維達紙業2006年生産能力18萬噸,有1颱新月型成形器衛生紙機,11颱BF型衛生紙機,5個生産基地。其中:廣東新會8萬噸/年;江門雙水2萬噸/年;四川德陽l萬噸/年;湖北孝感5萬噸/年;北京2萬噸/年。
……
序言
這本書,當我第一次瞥見它時,就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仿佛我一直都在等待它的齣現。它的名字,《中國生活用紙年鑒》,雖然聽起來樸實無華,卻蘊含著一種沉甸甸的分量。我平時對這類行業報告類的書籍接觸不多,但它的封麵設計和裝幀,給我一種專業而又低調的質感,讓我産生瞭想要瞭解的衝動。翻開第一頁,我立即被書中所描繪的宏大圖景所吸引。它不僅僅是對“生活用紙”這個具體品類的羅列,更是對整個中國輕工業發展脈絡的梳理,對消費者需求演變的洞察,以及對技術創新驅動産業升級的深刻解讀。書中的內容,從宏觀的行業數據分析,到微觀的産品細節解讀,都顯得十分詳盡且有條理。我尤其對其中關於不同類型生活用紙的分類、曆史沿革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的探討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它讓我意識到,我們習以為常的衛生紙、抽紙、廚房用紙等,背後都有著各自的發展軌跡和技術特點。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帶領我深入探索瞭中國生活用紙産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讓我對這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觸及生活本質、又能看到宏觀趨勢的書籍情有獨鍾。《中國生活用紙年鑒》恰好符閤我的這一偏好。當我初次接觸這本書時,就被它“生活用紙”這個主題所吸引,覺得它既貼近生活,又可能蘊含著不為人知的行業故事。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其中時,我發現它所展現的遠不止是“紙”本身。它是一部關於中國社會發展、消費觀念變遷、以及技術進步的生動寫照。書中的內容,從曆史的縱深感,到行業的廣度,再到産品的細節,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被其中關於行業標準的演變、環保理念的滲透、以及消費者需求升級的分析所吸引。它讓我看到瞭,這個看似微小的行業,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不斷自我革新,如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舒適、健康和環保的需求。我開始反思,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紙巾,背後究竟凝聚著多少研發的汗水,多少産業鏈的協作,多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本書,讓我對“紙”這個日常物件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對中國製造業的精細化和創新能力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在我看來,一本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書,是其價值所在。《中國生活用紙年鑒》,就是這樣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著作。當我第一次看到它時,就被這個主題所吸引,覺得它既平凡又充滿可能。翻開書頁,我被書中宏大的敘事和嚴謹的分析所摺服。它不僅僅是在介紹“生活用紙”的種類和産量,更是在描繪一幅中國生活用紙産業波瀾壯闊的發展畫捲。書中的內容,從宏觀的經濟指標、市場格局,到微觀的技術細節、産品創新,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我被書中關於不同時期消費者對紙張需求的變遷、企業如何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突破的案例所吸引。它讓我看到瞭,即使是最基礎的生活用品,也蘊含著巨大的創新潛力和發展空間。我開始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審視自己每天使用的紙巾,思考它背後的工藝、材料、以及對環境的影響。這本書,讓我對“紙”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對中國製造業的進步有瞭更直觀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當我第一次在書店的架子上看到它時,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雅緻的封麵吸引瞭。那是一種淡淡的、帶有質感的紙張觸感,封麵上“中國生活用紙年鑒”幾個字,以一種低調而又權威的方式呈現著。我平時對紙製品並沒有特彆的關注,但“年鑒”這個詞,總是讓我聯想到那些厚重、嚴謹,記錄著時代變遷的典籍。我當時就在想,一本關於“生活用紙”的年鑒,會是怎樣的內容呢?它會細緻到怎樣的程度?是僅僅羅列數據,還是會講述背後的故事?帶著一絲好奇和對知識的渴望,我將它請迴瞭傢。翻開第一頁,撲麵而來的是一種嚴謹的學術氣息,但同時,文字的敘述又並非枯燥乏味。它似乎在娓娓道來,從宏觀的行業發展趨勢,到微觀的産品細節,都進行瞭一一梳理。我特彆留意到其中關於不同類型生活用紙的分類和演變,這讓我第一次意識到,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習以為常的紙張,背後竟然有著如此豐富的發展曆程和技術革新。書中的圖錶和數據分析,雖然量大,但呈現方式卻十分清晰,有助於理解。我嘗試著去理解那些關於原料、生産工藝、環保標準等方麵的內容,雖然有些專業術語一開始並不熟悉,但通過前後文的對照和書中提供的解釋,我逐漸建立起瞭一個初步的認知框架。它讓我從一個普通消費者的視角,跳脫齣來,去審視這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産業,思考其背後的價值和意義。
評分我一直覺得,我們所處的時代,信息爆炸,碎片化閱讀盛行,很多事物都好像變得淺嘗輒止。但偶爾遇到一本像《中國生活用紙年鑒》這樣的書,就像在奔湧的洪流中找到瞭一處寜靜的港灣,能夠讓人沉下心來,去深入地探索一個領域。當我開始認真閱讀這本書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所展現齣的深度和廣度。它不僅僅是在介紹“紙”本身,更是在描繪一個龐大的産業生態。我開始瞭解到,從一棵樹木的種植、采伐,到最終變成我們手中柔軟的紙巾,中間經曆瞭多少復雜的環節,又凝結瞭多少人的智慧和汗水。書中的一些章節,詳細闡述瞭不同地區、不同企業在生活用紙領域的探索和創新,這讓我看到瞭中國在這個行業中是如何一步步崛起,如何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甚至在某些方麵實現超越的。我尤其對其中關於技術革新如何影響産品性能和用戶體驗的部分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例如,那種聲稱更柔軟、更強韌的紙巾,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科技?它如何影響瞭我們日常生活的舒適度?這本書就像一個百科全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野,讓我對那些曾經被忽視的細節,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也讓我開始反思,我們如何纔能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保持一種深度閱讀和思考的能力。
評分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書,不僅僅是提供信息,更是能夠引發思考,能夠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中國生活用紙年鑒》無疑就是這樣一本書。當我拿到它,被它的厚重和名字所吸引時,我並沒有預設它會給我帶來多麼大的驚喜。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自己逐漸被這本書所構建的龐大知識體係所吸引。它不僅僅是對“生活用紙”這個狹窄領域的梳理,更是對整個中國輕工業發展、消費者需求變遷、乃至環保理念演進的生動寫照。我被書中關於行業標準的製定、技術創新的突破、以及市場競爭格局的分析所吸引。它讓我看到瞭,在這個看似日常且平凡的領域,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和不懈的追求。我開始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去審視自己對不同品牌、不同類型紙巾的選擇,思考它們背後的工藝和理念。書中的一些案例分析,讓我看到瞭企業如何在激烈的市場中,通過技術創新和産品升級來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它讓我明白,即使是最小的日常用品,也承載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印記。這本書,讓我對“生活用紙”這個詞有瞭全新的理解,也讓我對中國製造業的實力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我一直相信,那些能夠揭示我們生活背後隱藏的細節和規律的書籍,往往能帶來最深刻的啓示。《中國生活用紙年鑒》正是這樣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當我初次見到它時,隻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覺得它與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卻又充滿瞭未知的領域。但當我深入閱讀後,纔發現它所蘊含的知識是如此豐富和多元。書中的內容,從對行業發展曆史的迴溯,到對技術創新的剖析,再到對市場趨勢的預測,都顯得十分專業且具有洞察力。我被其中關於不同時期消費者需求如何影響産品研發,以及企業如何通過技術升級來滿足這些需求的詳盡闡述所吸引。它讓我看到瞭,一張小小的紙巾,背後其實連接著龐大的産業鏈,凝聚著無數的智慧和努力。它讓我開始思考,我們如何纔能在追求便利和舒適的同時,也能關注産品的可持續性和環保性。這本書,讓我對“生活用紙”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認知,也讓我對中國製造業的精益求精有瞭更深的體會。
評分在某個慵懶的午後,我偶然在書店的書架上發現瞭《中國生活用紙年鑒》。當時,我正漫無目的地在書海中徜徉,而這本書的名字,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我心中激起瞭漣漪。我對“年鑒”的印象,總是停留在曆史、經濟、科技等宏大敘事上,而一本關於“生活用紙”的年鑒,確實讓我感到新奇,也充滿瞭探究的欲望。當我翻開它,立刻被其中嚴謹而不失生動的筆觸所吸引。它並沒有像我預想的那樣,隻是一堆冰冷的數據和枯燥的行業報告。相反,它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為我講述著中國生活用紙産業的發展故事。從原材料的溯源,到生産工藝的演進,再到産品形態的變遷,每一個細節都被細緻地描繪齣來。我被書中對不同時期消費者需求變化的洞察所吸引,也對企業如何通過技術創新來滿足這些需求感到好奇。它讓我看到瞭,我們日常生活中看似尋常的紙巾,背後其實凝聚著無數的智慧和努力。它讓我對這個行業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對中國製造業的韌性和創新力有瞭更深的體會。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拿起《中國生活用紙年鑒》純粹是因為一種“好奇心作祟”。畢竟,誰會想到一本“年鑒”會是關於“生活用紙”的呢?這聽起來似乎有些“小眾”,又有些“不接地氣”。但正是這種“意料之外”,讓我更加想要一探究竟。翻開書頁,我驚奇地發現,它遠比我想象的要精彩得多。它不僅僅是一堆數據的堆砌,而是一部中國生活用紙行業的發展史,一部技術進步的變遷錄,甚至可以說,是一部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紙”的百科全書。我被其中對不同類型紙張的細緻描述所吸引,從最早期的粗糙紙張,到如今的各種功能性紙巾,每一種轉變都伴隨著技術的突破和社會的需求。書中的分析,讓我得以窺見這個行業的經濟發展、市場格局,以及企業背後的戰略布局。我開始思考,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紙巾,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産業鏈,怎樣的研發投入,怎樣的環保考量。它讓我意識到,即便是一個看似“簡單”的日常用品,背後也蘊含著復雜而精密的工業體係和創新精神。這本書,讓我對“紙”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對中國製造的進步,有瞭更直觀的感受。
評分第一次接觸《中國生活用紙年鑒》,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當時,我對“生活用紙”這個概念並沒有太深入的瞭解,隻是覺得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耗品。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令人驚嘆的深度和廣度,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我被書中對行業發展曆程的梳理所吸引,從最初的粗糙紙張,到如今的柔軟細膩,每一步都充滿瞭技術革新和市場演變。書中的分析,讓我得以窺見這個行業的經濟動嚮、市場格局,以及企業背後的戰略決策。我尤其對其中關於産品創新如何影響消費者體驗的部分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例如,那種聲稱更加環保、更加柔軟的紙巾,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科技和研發投入?它讓我意識到,即使是如此平凡的日常用品,也承載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印記。這本書,讓我對“紙”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對中國製造業的實力和創新能力有瞭更深的體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