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源泉著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手冊--走進鄉土鄉 村50問》是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牽頭組織“全國農學 院聯盟”發起的全國農科學子“走進鄉土鄉村,助力 精準扶貧”聯閤社會實踐活動的成果展現之一。是由 陳源泉老師親自帶領12位研究生在山西省靈丘縣駐村 一周寫成的。
該書以一本“大學生社會實踐指導手冊”為定位 ,主要針對大學生社會實踐可能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 “問答式”闡述,包括瞭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 性、如何參與社會實踐、參與社會實踐需要提前做的 準備、實踐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實踐結 束後需要做的整理與總結等方麵。對於大學生如何“ 走進鄉土鄉村”開展社會實踐具有指導價值。
一、實踐初認識
1.社會實踐主要有哪些形式?
2.為什麼大學生要社會實踐?
3.實踐能力是個什麼鬼?
4.為什麼說“深度思考”能力**重要?
5.如何把一種可能變成N種可能?
6.當老師瞭還有必要親自下去社會實踐嗎?
7.老師參加社會實踐是一種“休息”?
這不誤人子弟嗎?
8.老師帶隊主要能乾啥?
二、實踐前準備
9.社會實踐的主要流程有哪些?
10.如何製定計劃?
11.如何選擇隊員與分工?
12.隊員如何處理與隊長的關係?
13.如何聯係實踐地?
14.與實踐地聯係上之後要說些啥?
15.齣門要注意什麼?
16.如何準備前期資料?
17.齣門要帶什麼啊?
三、實踐生活事
18.我們去住哪裏?
19.吃飯怎麼解決?
20.飯菜實在吃不習慣怎麼辦?
21.吃飯需要注意什麼?
22.不能洗澡怎麼辦?
23.上廁所怎麼辦?
24.睡覺要注意什麼?
25.停水停電怎麼辦?
四、調研小技巧
26.到村後**件事做什麼?
27.如何瞭解一個村莊的總體概況?
28.如何選擇調研對象?
29.如何與地方政府部門座談?
30.如何進得瞭老鄉傢門?
31.能夠到處隨便拍照嗎?
32.在什麼地方與老鄉聊閤適?
33.與人溝通要保持什麼姿態?
34.老鄉說什麼,傻傻地聽不懂咋辦啊?
五、實踐重要事
35.如何做好問捲調查?
36.如何做好訪談記錄?
37.記錄的材料能乾啥?
38.如何做好支教?
39.長夜漫漫,如何度過?
40.為什麼每天要開例會?
41.如何及時報道宣傳?
42.我怎麼感覺幫不上忙?
43.“路見不平”怎麼辦?
44.實踐結束後還需要做什麼?
總的來說,這本書更像是我通往鄉村世界的一扇窗戶,而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它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嚮我講述瞭鄉村的故事,也引導我思考如何在鄉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喜歡它那種“潤物細無聲”的引導方式,沒有強迫我接受任何觀點,而是通過啓發性的提問和真實的案例,讓我自己去發現答案。書裏關於“文化自覺”的討論,讓我開始反思自身作為城市居民的文化背景,以及如何以更開放的心態去接納和理解鄉村文化。它讓我明白,走進鄉土鄉村,不僅僅是去瞭解彆人的生活,更是去認識自己、理解社會。這本書讓我對即將到來的社會實踐充滿瞭敬意和好奇,我不再是帶著一種“去幫助”的心態,而是帶著一種“去學習”和“去共情”的心。我相信,這本書會成為我這次鄉村探索之旅中最寶貴的夥伴。
評分我之前對社會實踐一直抱有一種功利性的看法,總覺得是去“做”點什麼,然後拿到一些成果。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這種想法。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社會實踐,更重要的是“學”和“懂”。書裏很多地方都強調瞭“接地氣”的重要性,比如如何與村民建立信任,如何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去交流,這些看似簡單的技巧,卻蘊含著大智慧。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可持續發展”的討論,它並沒有用枯燥的理論來轟炸我,而是通過講述一些成功的鄉村發展案例,讓我看到瞭希望,也讓我思考自己在實踐中可以扮演的角色。書裏還提到瞭“參與式觀察”,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讓我明白,不能隻是站在外麵看,而是要真正地參與進去,去體驗他們的生活,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社會實踐有瞭更清晰的定位,不再是去“改造”鄉村,而是去“學習”鄉村,去“融入”鄉村。這讓我感到非常興奮,也充滿期待。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它打破瞭我對鄉村的刻闆印象。我一直以為鄉村生活就是日齣而作、日落而息,單調而乏味。但這本書,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細緻的描寫,嚮我展示瞭一個充滿活力、多元化的鄉村世界。我被書中關於“鄉村創新”的篇章深深吸引,那些年輕人返鄉創業的故事,那些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商業模式相結閤的嘗試,都讓我看到瞭鄉村的無限可能。書裏還談到瞭“城鄉融閤”的議題,它讓我開始思考,如何纔能讓鄉村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時,也能享受到現代文明的成果。這本書鼓勵我去發現那些隱藏在鄉村中的“閃光點”,去欣賞那些平凡中的不平凡。它讓我明白,鄉村並非落後和封閉的代名詞,而是充滿智慧、創造力和韌性的生動有機體。我感覺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套“讀懂鄉村”的地圖,讓我能夠更自信、更有目的地去探索這片土地。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循循善誘地引導著我去探索那些隱藏在鄉村深處的智慧。它沒有用空洞的概念來包裝,而是通過一係列精心設計的“場景”,讓我去思考,去感受。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社區認同”的部分,作者通過描繪鄉村居民之間那種緊密的聯係和互助精神,讓我開始反思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書裏提到的“尊重傳統”和“傳承文化”,更是讓我意識到,鄉村不僅僅是物質的載體,更是承載著曆史和記憶的寶庫。我被那些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介紹深深打動,那些流傳下來的技藝和故事,是如此的珍貴,卻又麵臨著失傳的危險。這本書讓我明白,走進鄉土鄉村,不僅僅是為瞭完成一項學習任務,更是為瞭去傾聽那些被遺忘的聲音,去發現那些被忽視的美好。它鼓勵我去觀察、去提問、去記錄,而不是簡單地扮演一個旁觀者的角色。我感覺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思考的框架,讓我能夠以更具深度和人文關懷的方式去理解和融入鄉村的生活。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吸引人,柔和的色彩和手繪風格的鄉村小景,一下子就勾起瞭我對美好田園生活的嚮往。我一直覺得,作為大學生,我們有責任去瞭解和體驗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而不是僅僅沉浸在象牙塔裏。翻開書的扉頁,並沒有直接給我灌輸什麼大道理,而是用一種非常親切的口吻,講述瞭作者自己的一次鄉村經曆,那種驚喜、睏惑和最終的感悟,讓我覺得非常真實。書裏的一些小故事,比如關於鄉間集市的熱鬧場景,老奶奶手中編織的竹籃,還有孩子們在泥地裏奔跑的笑聲,都仿佛把我帶入瞭那個畫麵,讓我能切實感受到鄉村的溫度和生命力。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慢生活”的討論,在如今快節奏的社會裏,鄉村所保留的那份從容和寜靜,簡直是一股清流。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認識鄉村的新視角,讓我看到一個與我固有印象中不一樣的、更具活力和深度的鄉村世界。我想,通過這本書,我或許能找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閤的切入點,為我即將到來的社會實踐積纍寶貴的思想財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