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多入多出通信系统原理
定价:35.00元
作者:龚建民,刘崇春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0302703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介绍多人多出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的发展课题,形成对多入多出通信系统的基本认识,进而提供实际应用中的理论基础,以及解决理论和技术问题的有效途径。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无线通信信道和分集、信息论基础、多人多出系统的信道容量、天线数的优化、信道相关、空时编码设计准则、空时网格编码、正交空时分组编码。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吸引力,简约又不失科技感,初步翻阅了一下目录,感觉内容涵盖面很广,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应用都有所涉猎,特别是对一些前沿技术的探讨,让人眼前一亮。作者的文字功底相当扎实,讲解清晰流畅,即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也能比较快地进入状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概念时的细致入微,总能找到非常贴切的比喻来帮助读者理解。不过,有些章节的深度可能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完全领会,对于完全零基础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多花一些时间去啃啃前面的基础部分。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入门级和进阶参考书,对于想要系统学习相关领域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质量让人印象深刻,纸张的触感很好,阅读体验非常舒适,这在专业技术书籍中并不多见,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忍受那些粗糙的印刷和不佳的排版。内容上,作者对系统的整体架构描述得非常到位,从宏观的系统框图到微观的信号处理流程,逻辑性极强,脉络分明。我尤其喜欢作者在章节之间设置的“知识串联”部分,能够帮助读者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但话说回来,书中部分图表的清晰度有待提高,有些细节部分的图示在打印出来后显得有些模糊,这在需要仔细辨认信号流向的时候会造成一些困扰。
评分读完这本厚厚的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理论推导上的严谨和深入。书中对于各种模型和算法的数学描述非常详尽,每一个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清晰可见,让人能够真正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概念上。这对于那些希望从事理论研究或者需要深入优化系统性能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不过,书中在实践案例的引入上似乎略显不足,很多理论性的内容虽然扎实,但如果能多结合一些实际工程中的例子或者仿真结果来佐证,效果可能会更好。毕竟理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应用,如果能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的指导,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大大提升。
评分对于我这种更偏向应用层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不同模块之间接口和兼容性问题的讨论上。作者非常注重系统层面的协同工作,详细阐述了在多单元协同工作时可能遇到的时钟同步、数据对齐以及冲突避免等关键技术点。这部分内容对我日常工作中解决实际集成问题提供了很多启发。唯一的遗憾是,在讨论到最新的软件定义网络(SDN)或基于人工智能的优化调度策略时,笔墨似乎稍显不足,可能是因为这些领域发展太快,书籍的成书周期难以完全跟上。如果能在下一版中增加对这些新兴趋势的探讨,那这本书的竞争力将更加强大。
评分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百科全书式的覆盖面,几乎囊括了该领域所有主流的技术分支,无论是传统的时分复用还是新兴的空分复用,都有相当篇幅的介绍。这使得它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书,当遇到不熟悉的特定技术点时,可以快速查阅到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然而,正因为内容过于庞杂,导致在某些深度钻研的方向上,探讨的深度略显不足,比如在某个特定编码技术的性能极限分析上,感觉还可以再挖掘得更深一些。对于那些追求极致性能指标的专家级读者来说,可能还需要配合其他更专业、更聚焦的文献来补充阅读。总体而言,它更像是一个优秀且全面的“导游”,带领读者领略了整个领域的风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