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寻根认祖:吴
定价:10.00元
售价:7.0元,便宜3.0元,折扣70
作者:刘宁,远航,李吉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10-01
ISBN:9787502927851
字数:
页码:16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寻根认祖: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遵循“汲古纳新,批判继承”的原则,撷取家族姓氏文化的精髓,“以姓氏为经,以家族为纬”,“以族谱为本,以史志为鉴”,熔学术性,可读性于一炉,兼收藏价值,实用价值于一体,展示百姓风采,纵贯五千年华夏文明,是一套体例新颖,普及面较广的姓氏学系列书。
目录
出版前言
展示百姓风采,演绎华夏文明(代序)
一、源于图腾肇基太伯
(一)断发纹身 避位让贤
(二)立国句吴 以国为氏
(三)励精图治 吴越争雄
(四)谦让传家子孙绵延
二、江东望族历代豪门
(一)秦汉勃兴异姓封王
(二)六朝勋戚唐宋显贵
(三)风风雨雨诸郡兴衰
三、枝柯遍布落地生根
(一)太原吴氏
(二)高甸吴氏
(三)武昌吴氏
(四)登州吴氏
(五)海虞吴氏
(六)江西吴姓
(七)湖南吴姓
(八)江苏吴姓
(九)浙江吴姓
(十)福建吴姓
(十一)广东吴姓
(十二)少数民族吴姓
四、拓植台湾播迁海外
(一)移居台湾 拓植宝岛
(二)播迁海外走向世界
五、光前裕后遗风垂范
(一)礼让谦恭传家立德
(二)尚武崇文 开拓进取
(三)注重伦理维系血亲
(四)郡望渊远 堂号流长
(五)轶闻趣事 文化遗迹
六、英贤辈出 千古
作者介绍
文摘
阖闾去世后,他的儿子夫差继承了王位。夫差即位后,不忘父亲的教诲,大力发展生产,操练兵马,使吴国逐渐强盛起来。三年后,夫差出兵,一举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只好忍辱负重,派人到吴国向夫差屈膝求和。这时,伍子胥提出说不能姑息养奸,要乘胜追击,彻底消灭越国。夫差鼠目寸光,不听伍子胥的劝谏,却听从奸相太宰豁的话,与越言和,让越王勾践保留国家,称臣纳贡。从此以后,夫差疏远忠臣,亲近小人,重用太宰嚭。这种做法无疑给吴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正当越王勾践在后方卧薪尝胆,暗自积蓄力量以图报仇雪耻之际,吴王夫差却听不进伍子胥的劝谏,置心腹大患于不顾,北上与中原各国争霸。公元前485年,吴王夫差再次率领军队侵犯齐国。伍子胥多次劝谏,终于触怒了夫差,赐剑给伍子胥,让其自尽了。公元前484年,当吴王夫差北上黄池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封丘南部主持诸侯大盟会,争做中原霸主的时候,越王勾践以五千精兵袭击了吴国,并俘虏了太子友和王孙弥庸。威震天下不可一世的句吴王国,从此一蹶不振。
吴庆忌,是原吴王僚的儿子。吴王阖闾杀兄篡位时,庆忌因年龄小而幸免于难。多年以后吴庆忌长大成人,而且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本领。阖闾害怕他在外边联合诸侯来攻打自己,多次阴谋害死庆忌,都没有得手。吴王夫差即位后,多次请庆忌回吴参政,他都没有答应。他看到夫差杀忠臣,重用小人,凡事独断专行,使吴国处于的危险边缘,因此多次劝谏说“若不改弦易辙,一定会国破家亡。”夫差半句也听不进去,庆忌十分伤心,就携全家迁居到吴国边远的艾邑.也就是今江西修水西百里的龙冈坪一带。后来,庆忌又迁居到了楚国。当他听说越国将要北犯进攻吴国时,庆忌坐不住了。为了保全吴氏宗庙社稷,他只身回国去见夫差,请求夫差诛杀太宰嚭等一班祸国泱民的奸臣,然后由他出面与越国媾和,以求保住吴氏历代祖先开创的基业。可惜夫差已经昏了头脑,再也听不进任何忠言。结果,庆忌反遭太宰嚭等人的。庆忌死后,他的后裔就以他的名为姓氏。这是姬姓吴氏的又一个分支--庆忌氏。
公元前476前,越王勾践率领军队对吴国发动了后一次战争,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僵持了有两年多时间。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军攻破,夫差被生擒活捉,后自刎而死。夫差死了以后,越国人以礼将他埋葬在余杭山,也就是现今的苏州市的西北。姬姓吴氏所创建的吴国,就这样灭亡了。
序言
不得不说,《寻根认祖:吴》这本书,在叙事方式上,展现了作者非凡的艺术功力。 与许多枯燥的族谱记录不同,这本书的文字极具感染力,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说书人,将一个个家族故事娓娓道来。作者善于运用场景描写的技巧,将抽象的历史事件具象化,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例如,在描述家族成员迁徙时,作者会细致地描绘沿途的风光,以及他们在旅途中所经历的艰辛与希望,这种写实的手法,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同时,作者也巧妙地融入了一些文学性的表达,使得文章生动有趣,读来毫不费力。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写先祖的性格特征时所使用的那些精准而富有画面感的词汇,它们能够迅速勾勒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人过目难忘。书中对于家族内部一些重要的仪式和习俗的描写,也充满了文化韵味,让我得以窥见传统文化在家族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这本书并非是简单的史料堆砌,而是将历史的厚重与人文的情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它让我不仅仅是在了解一个姓氏的历史,更是在感受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生命的延续。
评分《寻根认祖:吴》这本书,以其独到的视角和深入的挖掘,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家族历史的新大门。 作者在书中对于“吴”姓与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的联系,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通过分析一些历史文献,揭示了吴姓在不同朝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他们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家族的兴衰,更是关于一个民族的演进。作者并没有回避家族历史中的一些“黑暗面”或是不那么光彩的篇章,而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呈现,这恰恰体现了其研究的真实与深入。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看到,无数的“吴”姓先辈,他们或是在战场上挥洒热血,或是在朝堂上运筹帷幄,或是在田间地头辛勤耕耘,他们的点点滴滴,共同汇聚成了“吴”姓厚重的历史积淀。书中对于家族图腾、象征意义的解读,也极富启发性,让我从更深层次理解了姓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我们都承载着家族的基因,也连接着民族的血脉。它激发了我更强烈的“寻根”意识,也让我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寻根认祖:吴》这本书,在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上,无疑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作者对于文献资料的搜集与解读,可谓是费尽心力。书中引用的史料,涵盖了从正史、野史、地方志、族谱、碑文、墓志铭,到一些零散的口述历史资料,其广度与深度都令人惊叹。作者在分析这些资料时,表现出了极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够辨析史料的真伪,考量其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历史节点,作者能够通过多方史料的交叉印证,最终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比如,在考证某支吴姓的起源时,作者不仅查阅了相关的族谱记录,还深入研究了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以及地理环境,试图从更宏观的层面去解释姓氏的形成与演变。书中的一些研究方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运用了地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来辅助进行家族历史的研究,这使得整本书的学术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宝贵的参考资料,它不仅能够解答许多关于“吴”姓的疑问,更能教会读者如何进行严谨的史学研究。
评分对于一本以“寻根认祖”为主题的书籍,《寻根认祖:吴》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灵触动。 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家族谱系,而是将“寻根”的过程本身,升华为一种对自我身份的深刻反思。书中关于家族的“故事”部分,是我最为欣赏的。这些故事,或是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或是一抹温情脉脉的回忆,都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我仿佛能看到祖辈们在那个艰苦年代,是如何凭借坚韧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为家族的延续打下基础。作者在叙述这些故事时,非常注重细节的刻画,比如某位先祖在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抉择,以及他/她是如何克服困难,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这些鲜活的个体生命,共同构成了“吴”这个姓氏背后丰富而多样的群像。书中对于家族迁徙和落地生根的描写,也让我深有感触。每一次迁徙,都意味着一次新的开始,也承载着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作者通过对不同地域吴姓分支的描绘,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融合发展的强大生命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家族史,更是一部关于奋斗、关于情感、关于家国情怀的史诗。它让我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而正是无数滴水汇聚,才构成了这片浩瀚的海洋。
评分这本《寻根认祖:吴》的书,从封面设计到内容编排,都透着一股扎实厚重的历史感。 翻开扉页,精美的插画便吸引了我的目光,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作者在序言中,以一种充满感情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于家族历史的探寻之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先祖的敬畏与对血脉传承的珍视。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家族起源时所引用的那些古老传说和史实细节,它们并非干巴巴的叙述,而是融入了生动的场景描绘,让人仿佛亲历其中。书中对于“吴”姓起源的考证,旁征博引,资料详实,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姓氏演变的各个环节,包括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吴姓分支的形成,以及他们迁徙、融合的过程。作者甚至不惜笔墨,去考究那些鲜为人知的吴姓历史人物,还原了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与贡献。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与古老的灵魂对话,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顽强。书中的一些图片资料,如族谱、古籍拓片、老照片等,更是增加了其可信度和阅读的趣味性,让原本有些枯燥的史料变得鲜活起来。作者在文字的处理上也颇为考究,遣词造句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雅致,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晦涩难懂,反而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