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公共文化政策實驗基地觀察報告(2014)
定價:98.00元
作者:傅纔武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0976987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作為我國文化政策實踐領域*的年度研究成果之一,主要反映瞭近年來我國國傢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文藝院團、非遺保護機構等基層文化單位在文化體製改革、公共文化服務創新方麵的**進展,對基層文化單位的體製改革、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做瞭個案剖析和解讀。本書既有理論研究、案例分析,又有政策分析,可以為文化管理者、文化理論研究者和基層文化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封底文字:
本書作為我國文化政策實踐領域*的年度研究成果之一,主要反映瞭近年來我國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文藝院團、非遺保護機構等基層文化單位在文化體製改革、公共文化服務創新方麵的**進展,對基層文化單位的體製改革、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提升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做瞭個案剖析和解讀,可以為文化管理者、文化理論研究者和基層文化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內容提要
本書作為我國文化政策實踐領域的年度研究成果之一,主要反映瞭近年來我國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文藝院團、非遺保護機構等基層文化單位在文化體製改革、公共文化服務創新方麵的*進展,對基層文化單位的體製改革、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提升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做瞭個案剖析和解讀,可以為文化管理者、文化理論研究者和基層文化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目錄
總報告
公共文化政策檢視:基於國傢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實驗基地的觀察與分析【傅纔武 宋文玉 燕東升】
理論研究篇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新的戰略機遇與政策建議【陳 庚 耿 達 潘 煒】
淺談地方戲麯黃梅戲如何在廣場文化中發揮作用
——以湖北省黃梅戲劇院為例【高煥香 馮 浩】
精品意識與群眾文化發展的思考【黃念清】
城鎮化進程中群眾文藝社團建設的思考【王誌武 肖正禮 王建忠】
淺淡文化館與地方“非遺”機構的重閤性、互補性及其優化策略【鬍澤光】
現代公共圖書館的理念創新與服務業態創新
——以雲南省保山市圖書館為例【魯興勇】
城鎮化進程中的文化建設現狀剖析——以重慶市文化建設為例【楊 梅】
實驗基地年度發展報告篇
一 博物館
重慶巴人博物館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唐 斌 袁】
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韓偉東 蔡亞非】
山東博物館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蔣金廣】
湖北省枝江市博物館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黃道華 張石惠】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二 群藝館
湖北省群眾藝術館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黃念清】
宜城市群眾藝術館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薑艷麗】
麯阜市文化館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毛瑩雪 孟凡亭】
浠水縣文化館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徐 良 蔡 誠】
重慶市群眾藝術館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羅智敏 張宇紅 常延紅】
三 圖書館
崇陽縣圖書館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王雅麗】
湖北省圖書館2013年年度報告【嚴繼東】
濟南市圖書館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郭秀海 薑 偉】
武漢圖書館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肖 捷】
重慶市忠縣圖書館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秦 宗 牟元義】
重慶圖書館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王祝康】
四 劇團和非遺保護機構
湖北長陽土傢族自治縣歌舞劇團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王 丹 覃鼕臨】
湖北省實驗花鼓劇院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邱月紅】
湖北省黃梅戲戲劇院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高煥香 馮 浩】
山東省菏澤市地方戲麯傳承研究院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張鵬宇】
五 文化站
湖北省潛江市浩口鎮綜閤文化站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潘世茂 劉文虎】
重慶市江北區魚嘴鎮綜閤文化站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張詩玉 易 昕】
重慶市武隆縣廟埡鄉綜閤文化站2013年年度發展報告【鄧幫華 王先偉】
案例研究篇
“依團代傳”創新非遺劇種保護傳承模式【徐嚮東】
基於城鄉文化需求的廣場文化建設研究
——以青島市群眾藝術館廣場文化建設為例【陸 玲】
構建特色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平颱探析
——重慶中國抗戰大後方曆史文獻中心的探索與思考【王祝康 王兆輝】
湖北省圖書館深化建設與服務創新述略【嚴繼東】
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創新
——以襄陽市圖書館為例【高 軍 鄧 輝】
濟南市“書香泉城”全民閱讀節案例解析【郭秀海 薑 偉】
“歐美經典美術大展”啓示【李 棟 蔣金廣】
博物館開展國學教育的實踐與創新
——以山東博物館孔子學堂為例【孫友德 蔣金廣】
創建國傢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項目
——“武漢之夏”係列群文活動概述【武漢市群藝館】
襄陽市圖書館開展圖書流動服務活動的實踐與成效【劉曉紅】
農村文化站轉型發展新地標——建設“新型文化綜閤體”
——以雲南保山芒寬文化站轉型發展為例【趙傢華】
關於建立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服務年曆製度的思考和實例
——以重慶市忠縣圖書館免費開放服務為例【牟元義 秦宗和】
高牆內人群也應享受公共文化服務
——秭歸縣圖書館指導監獄圖書室建設與服務典型案例【周 未】
以地方文化為基點的基層文化建設實踐
——以安陸市王義貞鎮綜閤文化站為例【曾祥甫】
作者介紹
傅纔武,男,1966年生,湖北崇陽人。博士後,武漢大學國傢文化創新研究中心、國傢文化財政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文化館服務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文化藝術資源服務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第五屆湖北省谘詢委員會委員。2007年被授予武漢大學博士後稱號。1989~2004年先後在湖北省文化廳、湖北省文物局從事研究工作。2004~2008年先後任華中師範大學文化産業研究所所長、湖北長江齣版集團戰略研究所所長、華中師範大學國傢文化産業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文化經濟史、文化體製、文化産業研究。近五年主持和協助主持(執筆)完成國傢社會科學基金藝術項目和文化部、財政部、國傢文物局委托的公共文化政策調研課題30多項,在《文藝研究》《新華文摘》等核心期刊上發錶論文40多篇。主要著作有《中國人的信仰與崇拜》《藝術教育管理學》《近代化進程中的漢口文化娛樂業》《文化市場演進與文化産業發展》,以及《轉型期藝術錶演團體改革模式研究》(副主編、執筆)、《當代中國農民工文化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執行主編、執筆)、《中國藝術節實證研究調查報告:屆至第七屆的經驗與模式》(第二主編)、《藝術錶演團體管理學》(第二主編)等。
文摘
序言
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理解中國公共文化政策的“實驗”性質提供重要的文本依據。在快速變化的社會背景下,政策的製定和實施必然伴隨著不斷的探索和調整。而“實驗基地”的存在,正是這種探索精神的體現。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在2014年這一特定的時間節點,中國公共文化政策的哪些領域正在進行重要的“實驗”?這些實驗的設計理念是什麼?它們試圖解決哪些深層次的社會文化問題?報告是否能夠提供關於這些實驗的成效評估,並且分析其局限性和可復製性?我也會關注書中對於“觀察”這一行為的哲學思考。觀察者是如何與被觀察者互動的?觀察者的視角是否會影響到政策的實施結果?這種研究方法本身是否也包含著某種“實驗”的意義?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超越簡單的政策介紹,而是深入剖析政策背後的邏輯、實踐中的睏境以及未來的可能性。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第一印象。整體色調偏嚮沉靜的藍色,輔以柔和的米白色,營造齣一種嚴謹而不失溫情的學術氛圍。封麵上方的書名“中國公共文化政策實驗基地觀察報告(2014)”字體清晰,排版疏朗,傳遞齣一種報告文學特有的專業性和時效性。下方可能還會有一些機構標識或主編姓名,進一步強化瞭其權威性。我設想,這本書的扉頁上,作者或許會引用一句與公共文化、政策創新或者社會實驗相關的前沿理論名言,為全書奠定一個理論基石。翻開書頁,紙張的觸感應該也是精心挑選過的,細膩而富有質感,不會有廉價的刺鼻氣味,而是帶著淡淡的油墨香,這本身就是一種閱讀的儀式感。我腦海中勾勒齣的排版風格,應該是既有學術報告的嚴謹,又兼顧瞭報告文學的流暢可讀性,可能穿插一些關鍵數據的圖錶和案例的照片,讓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更加直觀。光是想象這本書的實體,就足以激發我深入閱讀的衝動,去探尋它內部蘊含的寶貴信息和思考。
評分如果我是一個對政策製定和文化發展領域有著濃厚興趣的專業人士,那麼這本書必然會成為我案頭的重要參考。我期望在其中看到詳實的數據分析,例如,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2014年度的投入産齣比、服務人群覆蓋率、滿意度調查等方麵的量化指標。此外,我還會仔細審視報告中對於“實驗基地”運作模式的細緻描摹。這些實驗基地是如何挑選的?它們各自的定位和目標是什麼?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又麵臨哪些具體的挑戰和瓶頸?報告是否能夠深入剖析這些問題,並提供具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齣一種動態的觀察視角,而不是停留在靜態的描述。作者團隊是否追蹤瞭這些實驗基地的長期發展軌跡?在2014年的觀察之後,又有哪些後續的成果或者新的嘗試?這樣的深入性分析,對於我理解中國公共文化政策的演進邏輯,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嚮,將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評分我曾有幸參加過一些與基層文化建設相關的研討會,當時就對一些創新性的實踐案例印象深刻。因此,當我看到“中國公共文化政策實驗基地觀察報告(2014)”這個書名時,內心立刻湧現齣一種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迴憶和梳理那些實踐經驗的絕佳載體。在閱讀過程中,我可能會格外關注那些具體鮮活的案例故事。比如,某個實驗基地是如何通過文化活動激活社區活力的?某個政策創新是如何解決瞭長期睏擾基層文化設施的資金難題?報告是否能夠用生動的語言,將這些故事娓娓道來,讓我們感受到政策落地過程中的溫度和人情味?我也會留意其中對於政策製定者和實踐者之間互動關係的探討。是否能夠揭示齣政策從宏觀到微觀的傳導過程中,那些潤物細無聲的細節和巧妙的調整?這些細節,往往是成就一項政策的關鍵所在,也是我們普通讀者最容易忽視卻又最值得學習的地方。
評分作為一名對社會發展趨勢保持敏銳嗅覺的普通讀者,我之所以會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它觸及瞭我日常生活中能夠感知到的文化現象。我可能會好奇,那些我們身邊正在發生變化的公共文化服務,究竟是由怎樣的政策驅動的?“2014”這個年份,在中國的公共文化發展曆程中,是否具有某種轉摺性的意義?這本書的觀察報告,是否能夠為我揭示齣當年政策製定的一些關鍵考量和預期目標?我也會關注報告中對於“中國特色”的論述。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國的公共文化政策是如何在吸收國際經驗的同時,又保持自身獨特性的?書中是否會有對一些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傳承在政策設計中的體現?我並不期待過於專業的術語,而是希望能夠通過平實的語言,理解政策如何影響我們的文化生活,以及這些政策的實施又如何反哺我們的社會。這本書,在我看來,就是一座連接政策製定者、實踐者和普通公眾之間理解的橋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