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四庫學(輯)
定價:88.00元
作者:鄧洪波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10112920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近二十年四庫學研究有何特點?湖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周積明教授會告訴您。
◎“浙本齣於殿本”說流傳百餘年,可靠嗎?颱灣大學中文係夏長樸教授會告訴您。
◎清代學術自省與《四庫全書》的編修有什麼關係?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陳曉華教授會告訴您。
◎前人未曾論及或語焉不詳的浙本、殿本異文有多少?上海博物館魏小虎研究員會告訴您。
內容提要
《中國四庫學》是由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中國四庫學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主辦,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鄧洪波教授主編,中華書局編輯齣版的四庫學研究的學術輯刊。每年兩輯,常設四庫學綜閤研究、四庫提要研究、經部研究、史部研究、子部研究、集部研究及文獻整理等七個欄目,不定期刊發專稿。
目錄
《中國四庫學》發刊辭/001
◎專稿
在中國四庫學高層論壇上的講話李鐵映/001
◎四庫學綜閤研究
四庫學二十年
——以《四庫全書總目》研究為中心周積明/006
張舜徽先生的四庫學研究周國林邱亞/011
論王重民先生的四庫學成就張宗友/021
“輯今弆古非同事天祿文淵故彆藏”
——論宮廷書目在學術史上的典範意義劉薔/028
《四庫全書》捲末附考證案語研究何燦/041
◎四庫提要研究
《四庫全書總目》“浙本齣於殿本”說的再檢討夏長樸/053
翁方綱《四庫提要》稿本考鄧國光/081
《四庫全書總目》浙本、殿本異文考辨二百例魏小虎/090
《四庫全書總目·易類存目》著録江南典籍補正周録祥/156
《四庫全書》捲前提要四種及其收書異同録
——兼及金毓黼所論《四庫全書》捲前提要問題李國慶王釩/167
◎經部研究
不使異學淆正經
——從《四庫全書總目》對易學圖書之部次看清代易流蔡智力/177
《四庫全書總目·周禮類》所載學術流彆管窺蔣鵬翔/195
《四庫全書總目·四書反身録》再辨證雷平馬建強/205
清代學術自省與《四庫全書》的編修陳曉華/215
◎史部研究
《四庫全書》史部提要著録之書名改易考王婷/235
《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劄記李立民/244
武英殿本《漢書》“考證”編纂研究董恩林湯軍/258
讀《元史》校《元典章》兩則毛海明/269
◎子部研究
論齣土道傢文獻與老莊道、氣和閤生物思想的一緻性張景張鬆輝/276
論《四庫全書總目》對西學的誤讀及成因
——以耶穌會士譯亞裏士多德著作為例張永超/286
◎集部研究
《四庫全書》本《文敏集》考略張春國/304
《四庫全書總目》明人彆集提要徵引文獻考論
——以《靜誌居詩話》為中心張曉芝/316
解讀與反思: 《四庫全書總目》的明代文學批評
——以復古派作傢的彆集提要為例劉敬/340
◎文獻整理
鄒守益《語石鼓諸生二十五篇》鄧洪波整理/350
曹元弼、劉體乾論蜀石經書許超傑整理/356
◎附録
《中國四庫學》稿約/361
《中國四庫學》稿件格式要求/363
作者介紹
鄧洪波,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書院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學四庫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曆史教學與書院文化的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嶽麓書院史略》、《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整理本)、《中國書院辭典》、《中國書院製度》、《中國書院文化史叢書》、《東亞曆史年錶》《中國狀元殿試捲大全》等。
文摘
無
序言
無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瞭解到這本書的,當時我正在尋找一些關於中國古代文化傳統的資料,而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給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它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宏大和完整的學術圖景,也讓我意識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許多文化元素,背後都有著深厚的學術根基。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四庫學”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揭示瞭中國古代知識體係是如何構建、傳承和發展的,以及這種體係對中華文明産生瞭怎樣的深遠影響。它讓我對“學問”二字有瞭新的理解,不再是死記硬背的知識點,而是一種係統性的思維方式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也更加堅定瞭要深入挖掘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決心。
評分翻開書頁,一股濃鬱的學術氛圍撲麵而來,盡管我並非專業研究者,但書中呈現的嚴謹的考據和詳實的論述,依然讓我深感震撼。作者在梳理中國古代四庫學術的發展脈絡時,條分縷析,邏輯嚴密,仿佛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親曆瞭這場波瀾壯闊的學術盛宴。從文獻的搜集、整理,到經典的解讀、傳承,再到學術思想的演變與創新,每一個環節都經過瞭精心的打磨。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史料時展現齣的洞察力,能夠透過紛繁的錶象,抓住核心問題,並用清晰的語言將其呈現齣來。書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精彩,通過具體的文獻和事件,生動地展示瞭四庫學術的魅力和影響。雖然有些地方的理論性較強,需要反復咀嚼,但正是這種深度,纔使得這本書具有瞭長久的閱讀價值。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思想的碰撞,讓我對中國傳統學術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引發瞭我對學術研究方法論的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我覺得遠不止於書本本身所承載的內容。它所激發的一種學習熱情和對知識的敬畏感,纔是它最寶貴的財富。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書中提到的某個概念或某個曆史人物而産生濃厚的興趣,進而主動去查閱相關的資料,進行更深入的學習。這種“由此及彼,由錶及裏”的學習方式,讓我的知識麵得到瞭極大的拓展。而且,這本書所倡導的那種嚴謹求實的治學精神,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學習和工作態度。我開始更加注重細節,更加追求方法的科學性,也更加重視學術的誠信。我覺得,一本好的書籍,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塑造品格,引領人生。這本書,無疑就是這樣一本能夠給人帶來積極影響的讀物。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生機與活力。作者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巧妙地運用瞭各種修辭手法,使得文字流暢自然,引人入勝。比如,在描述某些曆史事件或學術爭議時,作者會適當引用古人的詩詞歌賦,或者用生動形象的比喻來闡述抽象的理論,讓原本沉重的學術內容變得鮮活起來。我甚至覺得,這本書讀起來有一種“故事感”,仿佛作者在娓娓道來一段段關於學術的傳奇。這種敘事性的錶達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地進入作者構建的學術世界。而且,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遣詞造句考究,既有文言文的韻味,又不失現代漢語的錶達力,形成瞭獨特的個人風格,讀來朗朗上口,迴味無窮。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很用心,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的質感吸引瞭。封麵采用的是一種啞光的紙質,觸感細膩,不易沾染指紋,而書名“中國四庫學(輯)”則以一種古樸的字體印刷,搭配燙金的工藝,顯得既有分量又不失雅緻,透著一股濃濃的學術氣息。書頁的紙張也選得很好,厚實且帶有微微的米黃色,對眼睛非常友好,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疲勞。排版方麵,字體大小適中,行距和字間距都恰到好處,疏朗有緻,讓閱讀體驗十分舒適。即使是目錄和索引部分,也設計得非常清晰明瞭,便於查找。我尤其喜歡書本的裝訂方式,每一頁都能牢牢地固定住,翻閱起來也不會輕易散架,這種紮實的做工,讓人感覺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讀物。整體而言,從外在的包裝到內在的呈現,這本書都體現瞭齣版方的專業和對讀者的尊重,光是這份心意,就已經讓人對內容充滿瞭期待,也讓它在書架上顯得格外醒目,不愧為一件藝術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