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 古都之美日历 2018 北京风土人情文化传统为主题 古朴优雅富有格调 创意日历礼物 中国传

正版现货 古都之美日历 2018 北京风土人情文化传统为主题 古朴优雅富有格调 创意日历礼物 中国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日历
  • 2018年历
  • 古都之美
  • 北京风土人情
  • 文化传统
  • 创意礼物
  • 中国传统
  • 格调
  • 古朴优雅
  • 现货正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磐恒志行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79945
商品编码:29754696370
丛书名: 古都之美日历-2018

具体描述

 

大杂院、故居、民俗、小吃、书画……俏皮的文字与精美的绘画作品,鲜活呈现了北京的深厚底蕴与市井风情。那雕梁画栋的古都威仪,江湖市井提笼架鸟的闲散自在,散发着浓浓的“京味儿”,唯美地融入2018年的每个日子。

书名:古都之美日历:2018
定价:88.00元
作者:夏至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10
页码:432
装帧:精装
开本:48开
ISBN:9787508679945

大杂院、故居、民俗、小吃、书画……俏皮的文字与精美的绘画作品,鲜活呈现了北京的深厚底蕴与市井风情。那雕梁画栋的古都威仪,江湖市井提笼架鸟的闲散自在,散发着浓浓的“京味儿”,唯美地融入2018年的每个日子。

 

1. 以北京风土人情、文化传统为主题的“古都之美”日历,在2017年出版以来,广受好评,销量近40000册。
2. 作者黄鲁,出版人,文化杂志专题撰稿人。自2016年主编出版《古都之美日历》以来,读者好评如潮。作者从事文化工作多年,语言优美流畅,作品具有收藏价值。
3. 日历装帧精美,古朴优雅,富有格调。读者评价,“从日历读词、看画,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京味儿,接地气,富有生活气息,不但长了见识,每天看到日历便如同看到一件艺术品,带给人好心情!”
4. 白塔、故宫、长城;胡同、大妈、四合院;鸟笼、自行车、对联……无论是热爱北京,还是喜欢文化、艺术还是历史的人,都会对这本艺术品般的日历爱不释手!

 

北京是一座古韵与时尚交融的大都市,《古都之美日历:2018》以精美的摄影、绘画作品、俏皮的语言文字,生动鲜活地诠释着古都雍容华贵的气派与敦厚朴实的市井风情。“胡同里的古老歌谣”“买年画儿过春节”“天棚鱼缸石榴树”“大杂院的人情味”“什刹海的荷花”“闹市中的名人故居”……2018年,每一个日子,都有一座城池,在案头,在心里。那些宫殿、园林、四合院,以及饮食、服饰,处处散发着浓浓的“京味儿”。那庙堂之上雕梁画栋的古都威仪,江湖市井提笼架鸟的闲散自在,将独特的文化底蕴唯美地融入365个寻常日子。

2018年1月胡同里的古老歌谣
2018年2月买张年画儿过春节
2018年3月天棚鱼缸石榴树
2018年4月大杂院的人情味
2018年5月什刹海荷花正开
2018年6月小小子儿坐门墩儿
2018年7月夏天离不开芝麻酱
2018年8月庞各庄的西瓜叫京城
2018年9月闹市中静若尘埃
2018年10月是人间留不住
2018年11月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
2018年12月我曾住过这么一条胡同



 

夏至,原名黄鲁,出版人、文化杂志专题撰稿人。曾出版《八十年代的记忆——中国名人谈改革》(九州出版社)等。自2016年主编出版《古都之美日历》及相关文创产品,《古都之美日历2017》,由中华书局出版

1.大杂院的人情味
提起北平的大杂院儿,就会想起暖暖的人情味儿。
大杂院里住着左邻右舍,门挨门都不锁,放心吧,准丢不了东西。院子里经常听到的是问候,打招呼。回来了,临出门都会招呼。用“一家有难,八方支援”来形容大杂院邻里的关系,再恰当不过。一家遇到事,人手不够,全靠街坊邻居了。
2大白菜的记忆
冬储大白菜是早年北京百姓物质匮乏的生活记忆。一到冬天,一车一车的白菜运往菜站,售货员都穿着蓝大褂,卸白菜。家家户户就忙活起来,往自家搬白菜。窗台、墙角、过道,院子里到处码的都是白菜。冬储大白菜也透着浓浓的人情味,胡同里住着好多户人家,有五保户、有军烈属,还有家里正巧没有劳动力的,都不用担心,街坊邻居都会主动地帮助搬白菜。
3. 自行车
自行车在北京普遍起来大概是宣统年间,那时有一首诗形容自行车风行的情景:“臀高肩耸目无斜,大似鞠躬敬有加。噶叭一声人急避,后边来了自行车。”
   老北京人对自行车都是有特殊感情的。百姓家多见的是“”和“飞鸽”,也有人家会买“凤头”。大街上的车行很多,修车的铺子也多,修车师傅都是北京人,去修车感觉就像去邻居家串门,补个车胎修个车铃,捎带着把轮胎气也打了。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的孩子大多是骑自行车去上学。那时柏油路面也好,路边的树阴浓郁,特别是胡同里。叮铃铃,一阵车铃,胡同里三五成群的半大小子忽地从身边骑过去。无论是去哪儿,都是相约一起骑车去。去颐和园踏青,去香山看红叶,还是去卢沟桥赏月,年少不觉疲惫。
北京话管骑车带人叫“坐二等”,在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坐二等很普遍。
恋爱中人更是肩并肩,慢慢骑,有说有笑。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就会经常会看到自行车大梁上带着女朋友,那种爱恋或许是一生一世忘不了的。
4. 夏日的儿歌
早年间,四合院里、胡同里常常有孩子们玩耍。跳绳、砍包、跳房子。也常常听到孩子们的儿歌。
有趣的是夏天突然一阵雨来,孩子们就会唱到:“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饶是有趣。
好听的儿歌怕是在几场雨后,唱水牛儿的。“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你爹你妈,给你买了烧羊肉——”
水牛儿就是蜗牛,雨后的四合院湿漉漉的,鱼缸外面、墙角上面、大树根下常常会有蜗牛,背着透明的壳翘着犄角慢慢爬。孩子们把它抓在手里,盯着它看,一边唱着儿歌,声音稚嫩而美妙。
5.小人儿书
小人儿书就是连环画,大多是64开的小开本,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因为开本小,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所以俗称“小人儿书”。
小人儿书的内容涉及很广,有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神话故事、英雄人物传记,还有根据电影剪辑下来的。画小人儿书的有很多大家,很多作品都是经典。比如刘继卤的《河神娶妇》、刘旦宅的《屈原》、程十发的《画皮》、陆俨少的《牛虻》,还有任率英、戴敦邦等画家也创作小人儿书。那个年代,谁要是有很多小人儿书,足以在小伙伴们中间显摆,引以自豪。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华书店还有租小人儿书的业务,一分钱看一本,但是不让拿回家。那会儿新华书店也没有座椅,下学以后,跑到新华书店租一本书,就蹲在地上看完了回家。
六零后七零后都是看着小人儿书长大的,小人儿书是他们认知世界、价值观形成的启蒙读物。至今还有对小人儿书挥之不去的情结。
6. 糊窗户
糊窗户是体味老北京人生活情趣的一件事儿。大杂院、四合院的平房,传统大玻璃窗户上面都有木格窗框,糊窗户就是用高丽纸把窗框糊上,挡风御寒。
老北京人很讲究,一年糊两次窗户。一次是秋天,天气渐凉的时候。第二次是春夏之交,天气转热的时候,把窗户纸撕去,做卷窗。
7. 老北京粮店
计划经济那会儿,老百姓买粮食就是通过粮店或者粮站,买粮食得拿粮票。当时北京的大街小巷都有一些粮店,也有一些比较大的字号,比方说在前门外珠市口有一家叫大和恒粮店。粮店里柜台前头有一排不锈钢的大漏斗,顾客都是拿布口袋兜在漏斗下边,售货员撮粮食往漏斗里倒。
8. 老北京书楼
作家徐城北有这样一段回忆:有一次朱家溍先生应邀在京味书楼演讲。到场的人挺多,我也去了。讲座结束后,主人请朱老和我们一些人在对面的回民饭店共进午餐。主人请朱老点菜,朱老也不推辞,点了豆汁、葱爆羊肉和炒麻豆腐几样“普通”却又是“基本”的回民菜。大约刚被引进京城文化的深处,我由此去品尝豆汁,结果就喝了“进去”,而且觉得“还不错”。此后再遇到“豆汁”之类,就不再觉得是障碍了。这就是说,带着北京文化的“余韵”去吃,是能吃“进去”的。
9. 老舍茶馆
一说起北京的茶馆,就令人想起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写的就是北京“大茶馆”,它起源清末,随后在庚子年(1900)就面临衰亡。
老舍茶馆的京味儿不仅体现在八仙桌、宫灯、书画楹联等陈设上,更为可贵的是老舍茶馆开张至今,马三立、谢添、于是之、骆玉笙、李维康等艺术家都曾在此登台演出。茶馆内每天还上演地方传统节目,如关学曾的北京琴书、孙书筠的京韵大鼓、马增惠的单弦、马玉萍的河南坠子等。
10.北海划船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唱起这首歌,就想起朝气蓬勃的孩子在北海划船的画面。北京的孩子都会有在北海划船的经历。学校组织春游,北海划船一定是保留节目。每年天暖了以后,孩子们就盼着小船下水。早年,只有那种手划浆的小木船,通常是男生女生搭配分组,四个人划一条船。一边划船一边嬉笑,遇到同伴的船划过来,比比速度。
不仅是孩子,喜爱划船的也很多。划船多是享受阳光,暖风熏人,波平浪静。把小船划到游船不多的湖面,任凭它自由飘荡,三两好友或恋爱中人,享受静谧和安详。
后来,慢慢有了脚踏船、电动船,不过要说起来,还是手划的更有意思,更有划船的乐趣吧。
11. 放鸽子
北京人养鸽子讲究,看毛色、看起盘儿、讲哨子。就是说要看鸽子品种,欣赏鸽子飞翔,听鸽哨声。还得叫得出名堂,北京话叫“上谱”。点子、玉翅、凤头白、两头乌、小灰、酱紫、银尾子,珍贵的品种有短嘴、白鹭鹭、白乌牛、铁牛、七星、凫背、铜背、麒麟、紫乌、紫点子、铁翅、玉环等。
讲究的还给鸽子系上鸽哨。鸽哨是管状的,有竹的,也有银的,系在鸽子的尾部,飞的时候,借着风吹,哨子发出呜呜的声响,就是“鸽哨声”。
养鸽子的人都勤快,一早起来打开窠门,放飞鸽子。看鸽子在自家上空盘旋飞翔,听一听掠过的鸽哨声,美好的就开始了。
12.滑冰
旧时冬天,北京大约有三四个冰场。中南海东湖面上、北海漪澜堂、道宁斋前,还有一个在北海五龙亭前。一到上冻的时候,冰场就陆续开门了额。每天溜冰结束之后,管理员用个皮管子接上水龙头往冰面上洒水,待冻上一夜,第二天冰面就又像镜子一样了。北京人喜欢滑冰,滑累了休息的时候还会到冰场岸边的茶座、点心铺子、包子炒面摊位买点吃食。三三两两的同伴开心极了。
13. 溜鸟
北京人喜欢养鸟。养鸟的人一般有是三种:一种是为了看,样红绿鹦鹉、虎皮鹦鹉、芙蓉鸟、倒挂鸟、碧玉鸟、珍珠鸟等。还有是为了听,喜欢养画眉、百灵、黄雀。第三种是为了玩儿,专门养那些可以训练的鸟,像交嘴鸟、八哥。
一早起来公园里就有了遛鸟的人。遛完鸟回来去茶馆泡壶茶,吃个早点。互相攀比,谁的鸟好。
14. 从前的露天电影
一片空地,一个幕布,一束光打出一个世界。晚风中回荡着大人孩子们的欢笑声。
露天电影出现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流行起来。那个时候,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文化生活都十分贫乏,特别是农村,看露天电影便成了百姓的乐趣和享受。一经提起,总是带着浓浓的怀旧情结。
夏夜、星空、蝉鸣,还有淘气的孩子站起来在银幕上留下自己的身影……
   随着社会的进步,露天电影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前些年有部门专门组织这种形式,也许是为了情结,但是味道已经全然不同


《古都之美:2018北京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创意日历》 品味历史,邂逅京韵:一份穿越时空的时光礼遇 这不仅仅是一本日历,它是您与古都北京之间的一场深度对话,一次穿越时光的文化漫游。2018年,《古都之美》以“北京风土人情、文化传统”为主题,为您精心奉上一份集美学、文化、生活为一体的创意日历。它以古朴优雅的格调,融合了北京这座千年古都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鲜活的当代气息,旨在为您带来一份独特而富有格调的阅读体验,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充满艺术的温度和文化的韵味。 匠心独运,格调非凡: 翻开这本《古都之美》,您会立刻被它独特的质感所吸引。我们摒弃了市面上浮光掠影的印刷风格,回归到最纯粹的纸张触感和最考究的色彩运用。日历的整体设计遵循“古朴优雅”的理念,从封面设计到每一页的版式布局,都力求展现出一种不事张扬却自成一格的品味。 封面设计: 封面选用特种纸张,触感温润,低饱和度的色彩如同老照片般散发出岁月的光泽。精心挑选的图案,可能是一幅写意的京剧脸谱,可能是一片承载着历史的青砖黛瓦,也可能是一抹在胡同深处斜照的夕阳,都在不动声色间点燃您对这座城市的好奇与向往。我们不追求鲜艳夺目的色彩,而是让您感受到一种沉静而悠远的东方美学。 内页排版: 日历的内页设计同样注重细节。字体选择上,我们偏爱兼具古韵与易读性的书法字体或经典宋体,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细细打磨,传递出文字的力量与美感。留白的处理也恰到好处,让版面显得疏朗有致,呼吸感十足。每一天的日期信息,都以一种简洁而又不失设计感的方式呈现,不会喧宾夺主,而是为丰富的内容留足空间。 材质选择: 我们坚持选用高品质的纸张,不仅触感舒适,更易于书写。您可以在日历上记录下自己的心情、生活琐事,甚至是与这座城市相关的灵感,这本日历将成为您个人故事的载体。环保理念也贯穿始终,我们力求在美观与可持续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内容深度,情怀满溢: 《古都之美》的灵魂在于其丰富而深入的内容。我们不只是一本记录日期的工具,更是一扇窗,一扇带领您走进北京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真实世界的窗。每一页的内容都经过精心策划与考证,力求呈现一个立体、鲜活、有温度的北京。 风土人情: 北京的魅力,在于它接地气的生活气息。日历将为您呈现北京市民的日常,那些穿梭于胡同里的吆喝声,老四合院里升起的袅袅炊烟,街头巷尾的京腔京韵,以及那些世代相传的生活习惯和节日庆典。您会了解到北京人独特的幽默感,他们对待生活的豁达与韧性,以及这座城市独特的人情味。我们可能会描绘一次地道的北京早市,一个老街坊的热情招呼,一次傍晚时分的京剧票友聚会,让您在文字和图像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 文化传统: 作为一座承载了数千年历史的古都,北京的文化积淀深厚而多元。日历将带您领略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从紫禁城的巍峨壮丽,到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从天坛的庄严肃穆,到故宫的红墙黄瓦,每一个历史遗迹都诉说着曾经的辉煌。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将聚焦于那些鲜活的、仍在传承的文化元素:京剧的唱念做打,京绣的精巧绝伦,京味的烹饪艺术,以及那些关于北京的传说故事、民间谚语,甚至是老北京的俚语,都将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您眼前。我们可能会选取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深入浅出地介绍其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也可能聚焦于一种传统技艺,讲述其传承过程和匠人精神;或是挖掘一个鲜为人知的民间故事,让您在惊叹之余,体会到北京文化的博大精深。 节日习俗: 传统节日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也是展现一座城市生命力的重要窗口。日历将巧妙地融入北京的传统节日习俗,如春节的庙会、元宵节的灯会、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中秋节的赏月等。我们不仅会介绍节日的由来和习俗,还会通过生动的描写,让您仿佛置身其中,体验到浓厚的节日氛围。想象一下,在春节期间,日历上可能呈现的是一张描绘着北京庙会热闹景象的插画,配上关于逛庙会的文字介绍,让您感受到那种喜庆祥和的气氛。 城市印记: 除了宏大的历史建筑和重要的文化符号,北京的魅力还体现在那些细微的城市印记中。可能是隐藏在胡同深处的一家百年老店,可能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老树,可能是一个承载着无数回忆的老式公共汽车,也可能是街头巷尾那些充满生活智慧的标语。日历将捕捉这些容易被忽视却极具代表性的城市瞬间,让您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北京。 创意礼物,送礼佳选: 《古都之美》不仅仅是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更是送给亲朋好友、海外来客的绝佳选择。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远胜于一般礼品。 送给海外友人: 当您想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介绍北京时,这本日历是最好的载体。它以一种含蓄而优雅的方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传递了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让他们在了解中国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东方美学。 送给远方的亲人: 对于那些身在异乡的北京人,或是对北京充满向往的亲友,这本日历能勾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日复一日的翻阅中,感受到故乡的温暖和文化的根基。 送给热爱文化的朋友: 任何一位对中国文化、历史、艺术感兴趣的朋友,都会被这本日历所吸引。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一种审美的享受。 作为工作中的伴侣: 无论您是在北京工作,还是在其他城市,将这本日历摆放在案头,都能为您注入一份宁静的力量,让您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得以片刻的放松,感受古都的韵味,汲取文化的力量。 一份致敬,一份传承: 《古都之美:2018北京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创意日历》的诞生,是对北京这座伟大城市的一份深情致敬,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生动传承。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日历,让更多的人能够静下心来,去感受历史的厚重,去品味文化的韵味,去发现生活的美好。 它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情怀。让《古都之美》陪伴您度过2018年的每一个重要时刻,让北京的古朴与优雅,与您同在,在平凡的日子里,绽放出不凡的光彩。这本日历,是您收藏历史、品味生活、连接文化的最优之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日历,妥妥地击中了我的“文艺心”!2018年的这个版本,主题是“古都之美”,聚焦北京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真的是太有吸引力了。它的整体风格就是那种“古朴优雅,富有格调”,拿到手就感觉不一样,那种沉甸甸的质感,还有精美的设计,都让人爱不释手。最关键的是,它带来的内容,非常接地气,又充满历史的厚重感。我看到了很多关于北京的老物件、老地方、老故事,这些内容都不是那种照本宣科的科普,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有温度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里面有关于北京传统手工艺的介绍,还有一些关于老北京的民俗风情,甚至是关于这座城市四季变化的描写,都特别细致入微。我感觉,它不仅仅是在记录日子,更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北京的故事,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我把它放在书桌上,每天翻开一页,都能从中获得一些新的灵感和感悟。而且,它的创意之处还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日历,更像是一件可以欣赏的艺术品,也绝对是送给注重生活品质的朋友的绝佳礼物。

评分

太喜欢这个古都日历了!2018年的这个版本,让我彻底爱上了北京这座城市。我一直对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特别感兴趣,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不够真实。这本日历简直就像一把钥匙,一下子就把我带进了那个充满韵味的年代。每一页的设计都用心至极,那种古朴优雅的风格,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复古”,而是渗透到骨子里的气质。翻开来,仿佛能闻到老北京胡同里的槐花香,听到京腔京韵的吆喝声,看到穿着长袍马褂的老爷子在四合院里悠闲地下棋。上面关于北京文化传统的介绍,也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让我边看边学,收获满满。比如,有一次我看到关于“老北京的节日习俗”的介绍,讲到了春节时贴对联、放鞭炮,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端午节赛龙舟的讲究,这些我虽然知道,但通过日历里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描述,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好像亲身经历了一样。而且,日历本身的材质和印刷也特别好,拿在手里很有质感,送人绝对拿得出手,有品位又实用。我本来就喜欢收集有文化底蕴的东西,这本日历绝对是我2018年最满意的一次“入手”。它不仅仅是一个记录日期的工具,更像是一个文化伴侣,每天都能给我带来惊喜和感悟。

评分

说实话,我最近对传统文化特别着迷,所以看到这本2018年的“古都之美”日历,一眼就相中了。它以北京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为主题,而且包装和设计都透着一股“古朴优雅”的气息,不是那种粗糙的复古,而是非常有品位和格调。我最喜欢的是它对北京城市文化的那种细腻的描绘。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通过一些非常具象的、生活化的内容,让我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比如,其中有很多关于老北京的日常生活场景的描述,像是早市的叫卖声、胡同里的邻里问候、节日的庆典活动等等,这些文字和搭配的插图,都充满了烟火气,让我觉得非常亲切。我还能感受到它背后传达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精神,一种注重细节、尊重传统、追求生活品质的态度。这本日历,不仅能让我了解北京的过去,更能让我思考当下,它提醒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记那些值得珍藏的美好。作为一本创意日历礼物,它绝对够特别,够有内涵。

评分

讲真,拿到这本《古都之美》日历的时候,我有点小小的惊喜。原本只是想找个2018年的日历,对北京的文化稍微了解一下,结果发现它远超我的预期。首先,从设计上看,它完全抓住了“古朴优雅”的精髓。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装饰,而是那种沉静、有力量的美。纸张的质感非常好,每一页的图案和文字排版都恰到好处,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选取的主题——北京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真的太有分量了。我一直觉得北京不仅仅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它的骨子里沉淀着厚重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这本日历就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其中。比如,我看到了关于北京胡同的故事,关于京剧脸谱的解读,关于老字号的介绍,还有一些我从未了解过的民间传说。它让我感受到,北京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宏伟建筑,更在于它那些细腻、温暖、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细节。每一页都像一扇小小的窗户,让我窥探到北京这座古都的灵魂。我特别喜欢它时不时穿插的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习俗介绍,让我对农历的每个日子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期待。作为一份礼物,它绝对够独特,够有心意,而且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评分

这本日历,可以说是2018年我收到的最惊喜的礼物了!它以“古都之美”为主题,聚焦于北京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简直是完美契合了我对这座城市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旅行不仅仅是看看风景,更重要的是去感受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本日历,就像一个温柔的向导,用一种充满格调的方式,带我走进北京的日常。它的设计风格非常鲜明,就是那种“古朴优雅”,但是一点都不老气,反而有一种历久弥新的韵味。翻看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放慢节奏,去品味那些文字和图案背后的故事。比如,我看到关于“老北京的茶馆文化”的介绍,配上一些手绘的插图,瞬间就能脑补出那种围坐在茶馆里,听书、品茶、闲聊的场景。还有一些关于北京小吃的介绍,虽然只是文字和图片,但已经足够勾起我的食欲,让我觉得下次去北京一定要去尝尝。而且,它不仅仅是关于宏观的历史文化,还深入到了一些非常生活化的细节,比如老北京的习俗、称谓、甚至是一些俚语。这些东西,才是构成一座城市灵魂的关键。送给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朋友,绝对会让他们爱不释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