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经典丛书:容斋随笔
定价:36.00元
作者:洪迈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348328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容斋随笔》是宋人洪迈撰写的一部笔记,是宋代也是中国古代笔记中的精髓。
《容斋随笔》是个总名,其收录的内容包括《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五个部分,又名《容斋五笔》。
该书为笔记,有轶文辑录,也有史料考证;有掌故荟萃,也有经验总结;有治国行政的宏论,也有养生健身妙道介绍,将资料性、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本书从中选出二百余篇,选取的标准侧重于知识性、借鉴性与可读性。注释力求简明准确。译文以直译为主,个别文字过简与艰涩之处,采用意译,避免由于文字过简直译出现失之衔接的现象,同时防止过多的附加叙述造成脱离原文的倾向,力求通顺流畅。
目录
随笔
卷一
六十四种恶口
八月端午
郭璞葬地
禹治水
敕勒歌
地险
卷二
唐重牡丹
长歌之哀
周亚夫
秦用他国人
卷三
进士试题
四海一也
李太白
太白雪谗
俗语有所本
卷四
温公客位榜
凤毛
喷嚏
野史不可信
卷五
汉唐八相
晋之亡与秦隋异
上官桀
国初人至诚
卷六
上下四方
姓氏不可考
绿竹青青
诞节受贺
卷七
虞世南
将军官称
北道主人
洛中盱江八贤
汉书用字
卷八
诸葛公
陶渊明
东晋将相
人物以义为名
人君寿考
卷九
尺棰取半
汉文失材
老人推恩
朋友之义
唐扬州之盛
卷十
杨彪陈群
玉蕊杜鹃
临敌易将
汉丞相
卷十
将帅贪功
汉二帝治盗
汉诽谤法
卷十二
曹操用人
卷十三
谏说之难
萧房知人
晏子扬雄
孙膑减灶
卷十四
汉祖三
有心避祸
士之处世
……
续笔
三笔
四笔
五笔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一开始有点担心阅读体验,毕竟这类古籍如果没有好的注释,读起来会非常吃力,容易陷在生僻字和典故里出不来。然而,这本的注释工作做得相当到位,可以说是对读者非常友好了。注释不是简单地解释一下词语的含义,而是深入到历史背景和文化典故的源头去梳理,有些地方甚至会引用其他文献来佐证作者的观点,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准确性。我特别喜欢那种在正文旁边或者页脚处,以小字清晰标注的解释,既不打断阅读的连贯性,又能在需要时提供及时的帮助。这种细致的处理,使得即便是对宋代文化背景了解不深的读者,也能较为顺畅地领略到文本的精髓,真正体现了“传承”的责任感,而不是仅仅把古人的文字搬运过来束之高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让我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典雅的气质,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触感也十分舒服。我特别喜欢它封面选用的那种带有微微肌理感的纸张,配合着烫金的字体,透露出一种低调的奢华感。内页的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的处理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没有浪费空间,看起来非常清爽。虽然是经典古籍,但他们似乎在细节上做了很多现代化的考量,比如章节的划分和页眉的处理,都让人感觉很方便检索。要知道,很多出版社在出版这类书籍时,往往只注重内容,却忽略了阅读体验,但这套丛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每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正式而庄重的文化对话,而不是随便翻阅一本普通的书籍。对于我们这些对传统文化有敬畏之心的人来说,这种用心绝对是值得称赞的,它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仪式感。
评分我最近在阅读的这本宋代笔记,简直是打开了我对那个时代日常生活和士人精神世界的一扇窗。它不像正史那样板着脸孔,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琐碎却又极具洞察力的细节。比如,作者记录的关于某个地方的物产、某个官员处理政务的趣闻轶事,甚至是文人墨客之间的闲谈笑语,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读起来,我仿佛能听到千年以前的市井喧嚣,闻到宋代特有的生活气息。最难得的是,作者的笔触虽然轻快,但其中蕴含的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却是极其深刻的,很多看似不经意的记录,背后都隐藏着对当时社会弊病或人性的微妙批判。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比那种宏大叙事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因为它告诉我们,历史的真实面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体拼凑而成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文言文的典范教科书。它的遣词造句精炼至极,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落到纸上的,绝无半点冗余或浮夸之感。初读时,确实需要花一些时间去适应这种古雅的语境,但一旦沉浸进去,那种节奏感和韵律感是现代白话文难以比拟的。作者叙述事情时,逻辑清晰,叙事流畅,即便是记录那些比较繁复的典故或考据,也能保持文字的张力。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感,有时候仅仅通过一个动词的选择,就能描摹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让人会心一笑。对于想要提升自己文笔和古文鉴赏能力的人来说,与其去啃那些晦涩难懂的辞赋,不如多读读这种行文自然流畅的笔记体著作,它在传承古典美学的同时,又兼顾了知识的普及性,是学习“如何写好中国话”的绝佳范本。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了历史的碎片,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的智慧集锦。作者洪迈在记录他人故事的同时,无疑也流露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价值取向。比如,他对清官廉吏的赞扬,对阿谀奉承者的鄙夷,以及他对读书人应有操守的坚守,都通过那些生动的故事巧妙地展现出来。读完一篇篇短文,总会引发我对自己当下行为的反思:在面对利益和道义的选择时,我是否能像那些古代贤者一样保持清醒?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任何说教式的书籍都无法比拟的。它不是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你自己去体会并得出结论,这种力量是深远且持久的,让人读完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总想找个安静的角落把刚才的感悟记录下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