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国学经典丛书:唐宋名家文集 苏轼集 9787534832871 苏轼 中州古籍出版社

正版 国学经典丛书:唐宋名家文集 苏轼集 9787534832871 苏轼 中州古籍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轼 著
图书标签:
  • 苏轼
  • 宋词
  • 唐宋文学
  • 国学经典
  • 文集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文化
  • 历史
  • 古典文学
  • 诗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润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32871
商品编码:2976138503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0-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经典丛书:唐宋名家文集 苏轼集

定价:28.00元

作者:苏轼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5348328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购买国学经典**辑、第二辑、第三辑请点击:国学经典**辑(40种)国学经典第二辑(40种)国学经典第三辑(20种)《唐宋名家文集:苏轼集》是我国历史上千古一人的大文学家、艺术家苏轼的散文选注本。这些散文大部分选自茅坤编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另选入了《唐宋八大家文钞》未录而作者个人认为相当的几篇文章。在这本《唐宋名家文集:苏轼集》里,每篇文章都包含了散文、题解、注释和译文四部分内容。

内容提要


《唐宋名家文集:苏轼集》是我国历史上千古一人的大文学家、艺术家苏轼的散文选注本。这些散文大部分选自茅坤编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另选入了《唐宋八大家文钞》未录而作者个人认为相当的几篇文章。在这本《唐宋名家文集:苏轼集》里,每篇文章都包含了散文、题解、注释和译文四部分内容。

目录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六事廉为本赋
刑赏忠厚之至论
留侯论
决壅蔽
贾谊论
六国论
教战守策
定军制策
谏买浙灯状
缴进范子渊词头状
刑政
江行唱和集叙
范文正公文集叙
六一居士集叙
田表圣奏议叙
徐州鹿鸣燕赋诗叙
文与可字说
仁说
刚说
方山子传
上梅直讲书
答谢民师书
答秦太虚书
答李端叔书
醉白堂记
李太白碑阴记
喜雨亭记
凌虚台记
超然台记
墨君堂记
放鹤亭记
文与可画篑笃谷偃竹记
石钟山记
眉州远景楼记
密州通判厅题名记
钱塘六井记
庄子祠堂记
李氏山房藏书记
众妙堂记
思堂记
二疏图赞
文与可飞白赞
石菖蒲赞
游沙湖
记承天寺夜游
游白水书付过
记游庐山
书欧阳公《黄牛庙》诗后
表忠观碑
伏波将军庙碑
淮阴侯庙碑
潮州韩文公庙碑
司马温公神道碑
唐陆鲁望砚铭
天石砚铭
六一泉铭
三槐堂铭
思无邪斋铭
择胜亭铭
祭司马君实文
祭韩忠献公文
惠州祭枯骨文
朱亥墓志
亡妻王氏墓志铭
朝云墓志铭
荐鸡疏
东坡羹颂
养老篇
徐州谢奖谕表
凤翔太白山祈雨祝文
祭常山祝文
北岳祈雨祝文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的文心与世情 在中国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苏轼无疑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他以其超逸洒脱的文风,汪洋恣肆的才情,以及洞察世事的哲思,为后世留下了难以计数的瑰宝。“唐宋名家文集”系列中的《苏轼集》,便是这位千古奇才思想与情感的集中展现。然而,真正理解苏轼,并非仅从字句中寻觅,更需深入其人生跌宕,体味其情怀起伏,方能窥见其文心之深邃,世情之洞明。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的一生,是中国北宋王朝由盛转衰的缩影,也是一个文人如何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抗争、而又不失其真我风骨的生动写照。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博览群书,与弟苏辙并称“二苏”,在文坛上享有盛誉。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却跌宕起伏,屡遭贬谪,从繁华的京师到偏远的蛮荒之地,足迹遍布半个中国。每一次政治上的失意,都成为他人生阅历的沉淀,也为其文学创作注入了更深沉的力量。 苏轼的文学成就,涵盖了诗、词、文、赋、书、画等多个领域,且皆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他的诗歌,风格雄健豪放,气势磅礴,又兼具清新自然的韵味。他善于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融入诗篇,无论是描绘山水风光,还是抒发个人情怀,都能达到“uitively胆,快意,无所不写”的境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开篇便奠定了雄浑的历史感;《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以平实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哲理。他的诗歌,既有士大夫的襟怀,又有对民间疾苦的关怀,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宋词,在苏轼的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升华。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将写景、咏物、抒情、议论等内容融入词中,极大地拓展了词的题材和表现力。其词作,或豪迈奔放,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或婉约清丽,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他的词,不拘泥于格律,语言自然流畅,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被誉为“词中之龙”。他以词这种形式,记录了他不同时期的人生际遇和心境变化,从初入仕途的意气风发,到被贬黄州的孤寂无奈,再到晚年回首往事的淡泊从容,都宛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散文方面,苏轼同样成就斐然。他的文章,篇幅宏大,议论深刻,语言生动,极富感染力。他擅长论说文,常针对时弊,直抒胸臆,如《论语》、《孟子》等经典,他能结合自身经历,加以解读,使其更具现实意义。他笔下的游记散文,更是别具一格,将写景、叙事、议论融为一体,如《前后赤壁赋》,不仅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更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感慨,充满了哲理的思辨。苏轼的散文,语言风格多样,或雄健,或幽默,或淡雅,无一不体现其独特的个性魅力。 苏轼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他将个人的人格魅力与文学创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他并非一位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一位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凡人。他热爱生活,热爱美食,热爱自然,也同样会经历痛苦、失落和孤独。然而,无论身处何种困境,他总能保持一颗乐观豁达的心,用幽默和智慧化解生活中的不如意。他的“东坡居士”的号,本身就充满了禅意与超脱,他能在贬谪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并在简陋的居所中种瓜点豆,乐在其中。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人生启迪意义。 苏轼的作品,与其说是文学作品,不如说是他人生哲学和人格精神的载体。他的人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他的文字,则是这史诗中最动人的篇章。他不是一个只沉浸于象牙塔中的文人,他热爱人间烟火,关心民生疾苦,甚至在被贬期间,也积极参与当地的生产生活,与百姓打成一片。这种“民吾同胞,事吾同好”的博大情怀,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当我们翻开《苏轼集》,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优美的诗句、精妙的词章、深刻的散文,更读到的是一个伟大的灵魂,一个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在困顿中依然热爱生命,在平凡生活中发现诗意的苏轼。他的文字,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生的各种可能,也让我们反思自身的价值与追求。他的乐观,他的旷达,他的才情,他的智慧,至今仍然激励着无数后人。 苏轼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作品,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其思想和艺术成就,至今仍是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瑰宝。通过阅读《苏轼集》,我们可以走进苏轼的世界,感受他的喜怒哀乐,体悟他的人生智慧,更重要的是,从他身上汲取力量,学会如何在生命的起伏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韧,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活出自己的风骨与真我。 “唐宋名家文集”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苏轼及其时代的窗口。《苏轼集》,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位伟大文人心路历程的忠实记录,更是一份流传千古的精神财富。阅读苏轼,就是与一位智者对话,与一位豁达者同行,与一位生活家共鸣。他的文字,如同一缕清风,拂过我们的心灵;又如同一汪甘泉,滋润着我们干涸的灵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温苏轼的文心与世情,更能让我们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以更加从容和豁达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雅致的封面设计就透露出一种不同凡响的气韵。纸张的选择也颇为讲究,虽然是普及版的经典丛书,但其触感和韧性都远超预期,阅读时心情会自然而然地沉静下来。更值得称道的是,字体排版的设计师显然是深谙阅读体验之道。字号大小适中,行距疏密得当,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在古人的智慧之中,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的疲劳。这种对细节的精益求精,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为了一种享受,仿佛是与古籍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无障碍的对话。这套丛书在基础的阅读舒适度上,确实做到了一个很高的标准,让人忍不住想一套一套地收藏起来,摆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彰显着主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宋代的文学风尚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在词曲和散文中展现出超凡才情的大家们。这本选集(虽然我没有提到具体的书名,但指的是我正在阅读的某本宋代文集)给我的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那种“气象万千”的境界。读进去之后,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文人气息,既有庙堂之高的端庄,又有江湖之远的洒脱。作者的笔力之雄健,叙事之跌宕起伏,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那一块地方。尤其是一些描绘山川景色的篇章,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气势磅礴的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坚韧。这种文学上的震撼力,是现代很多作品难以企及的。

评分

对于一个不算科班出身的普通读者而言,阅读经典往往面临一个巨大的障碍——晦涩难懂的注释和生僻的典故。然而,我近期接触的这本(指代我正在阅读的某一册)在注释的处理上做得非常到位,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的典范。它没有采用那种简单粗暴的“逐字解释”,而是将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典故巧妙地融入到页边或章后的导读之中,既保证了文本的原汁原味,又有效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这使得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在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逐步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这种体贴读者的设计思路,极大地提升了我们接触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热情和效率,绝对是值得称赞的出版理念。

评分

说实话,我对很多出版社出版的“国学系列”持保留态度,总担心它们在内容校对上不够严谨,或者只是粗制滥造地拼凑材料。但这次的体验完全扭转了我的看法。从目录编排的逻辑性,到正文的清晰度,再到印刷的精准度,都体现出了出版方对于传承文化应有的敬畏之心。它并非只是简单地将古人文字搬运过来,而是经过了认真的梳理和审校,确保呈现给读者的版本是可靠且具有学术价值的。这种对质量的坚守,让我在阅读时能够完全专注于文本本身,无需为可能的错误分心。对于追求高质量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出版态度本身就值得我们鼎力支持和推荐。

评分

我在阅读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这批作品在思想内核上的强大穿透力。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或风雅的展示,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面对社会变迁、个人际遇时的深刻反思与精神探索。无论是对家国命运的忧思,还是对个体道德操守的坚守,都展现出一种历经磨砺后的澄明与通透。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浮现,这大概就是真正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吧——它们的内容是恒定的,而读者的生命体验在不断丰富,自然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力量和不同的见解。这种超越时空的对话感,让我觉得手里捧着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智者的垂教,让人受益匪浅,受益终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