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基于半导体涉及电荷转移的SERS及其增强机制研究
定价:30.00元
作者:杨立滨
出版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8112972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包括Au/ZnO/PATP组装体中ZnO对电荷转移诱导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贡献、TiO2纳米粒子作为SERS基底及其增强机制研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4-MBA分子在TiO2纳米粒子上的吸附行为、Zn掺杂对纳米TiO2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能的影响等几部分内容。
目录
第l章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与半导体纳米材料
1.1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简介
1.2 半导体纳米材料简介
1.3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Au-ZnO—PATP组装体中ZnO对电荷转移诱导SERS效应的贡献
2.1 概述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TiO2纳米粒子作为SERS活性基底及其增强机制研究
3.1 概述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用SERS光谱研究4-MBA分子在TiO2纳米粒子上的吸附行为
4.1 概述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zn的掺杂对TiO2纳米粒子SERS性能的影响
5.1 概述
5.2 实验部分
5.3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Ag—TiO2纳米复合体上电荷转移诱导的SERS效应
6.1 概述
6.2 实验部分
6.3 结果与讨论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杨立滨,佳木斯大学教师。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场结构精妙的学术漫步。作者在叙事手法上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独特的洞察力。他没有采用那种教科书式的、干巴巴的逻辑堆砌,而是巧妙地将理论背景的铺陈与实际实验数据的展示无缝衔接起来。我发现,即便是初次接触该领域的新手,也能通过作者循序渐进的引导,逐步深入到复杂的核心机制中去。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阐述一些前沿概念时,总能用恰当的比喻来消解晦涩感,使得那些原本需要反复推敲才能理解的物理化学过程,变得生动而易于接受。这种兼顾深度与可读性的平衡感,在专业书籍中实属难得,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并非在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深入的交流。
评分坦率地说,我对于许多硬核的科学著作抱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消化每一个句子。然而,这本书在信息密度与理解效率之间找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甜点。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数据可视化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那些复杂的谱图分析、时间分辨的动力学曲线,都被精心设计成了高对比度、信息量适中的图示。此外,书中的附录部分也极其实用,提供了许多常用的计算程序片段和参数参考表,这些“工具箱”式的补充材料,对于日常的课题设计和数据处理工作具有直接的实践指导意义,而非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这表明作者不仅是一位理论探索者,更是一位深谙实践需求的工程师,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纯粹的学术探讨范畴。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当前研究领域前沿进展的一次重要梳理和贡献。它不像某些流行的科普读物那样追求速度和广度,而是专注于某一特定、但至关重要的交叉学科领域,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挖掘。我感受到作者对所讨论现象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抱持着近乎苛刻的审视态度。在对若干关键争议点的讨论部分,作者展现了极大的学术勇气和批判性思维,他不仅列举了支持某个观点的证据,同时也毫不回避地指出了现有模型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这种坦诚和前瞻性,使我坚信这本书不仅能指导当前的科研工作,更能激发未来一代研究人员去挑战和突破现有的认知边界,具有持久的学术生命力。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逻辑严谨得令人称奇。它似乎遵循着一个完美的“由宏观到微观,再由理论到应用”的递进链条。开篇对背景知识的梳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指核心痛点。随后,作者详细阐述了各种实验技术的原理和局限性,这部分内容对于计划开展相关研究的实验工作者来说,简直是宝贵的“避坑指南”。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讨论到关键的理论模型构建时,作者引用了大量的跨学科研究成果,显示出其知识体系的广博。他没有固守单一学科的框架,而是展现了一种开阔的视野,将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等多个领域的概念融会贯通,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认知框架,使得我们对复杂现象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单一视角的局限。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吸引人,硬壳封面采用了深邃的靛蓝色,搭配烫金的书名和作者信息,在灯光下泛着低调而典雅的光泽。拿到手里时,能明显感觉到纸张的质感,触感厚实而细腻,显然出版社在选材上是下了功夫的。内页的印刷清晰度极高,图表和公式的排版布局合理,即便是复杂的分子结构图也能一目了然。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章节之间的过渡设计,过渡页采用了半透明的硫酸纸,上面印有与该部分主题相关的艺术化微观结构示意图,这种细节的处理,让人在阅读严肃的科学内容时,也能感受到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和节奏感。整体来看,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非常适合那些对书籍美学有较高要求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