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路分析(21世纪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本科规划教材)
定价:30.00元
作者:劳五一,王淑仙,金传榆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1114524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路分析》是高等院校电类专业的电路课程教材,全书共10章,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路的等效变换、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路定理、正弦稳态电路、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三相电路、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二端口网络和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
《电路分析》可作为高等院校电类专业本、专科生的电路教材,也可作为相关教学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电路参考书。
目录
教学建议
前言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 集总电路模型
1.1.1 实际电路
1.1.2 集总电路模型
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2.1 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1.2.2 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2.3 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的关联性
1.3 电功率和电能
1.4 电阻、电容及电感元件
1.4.1 电阻元件
1.4.2 电容元件
1.4.3 电感元件
1.5 电压源和电流源
1.5.1 电压源
1.5.2 电流源
1.6 受控源
1.7 基尔霍夫定律
1.7.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7.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8 电路中的电位及其计算
1.8.1 电位的概念
1.8.2 电位的计算
习题
第2章 电路的等效变换
2.1 等效变换的概念
2.2 单口网络的vcr
2.3 单口网络的等效变换
2.3.1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2.3.2 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
2.3.3 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2.3.4 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变换
2.4 电阻的t形网络和π形网络的等效变换
习题
第3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3.1 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3.2 支路分析法
3.3 网孔分析法
3.4 节点分析法
习题
第4章 电路定理
4.1 齐次定理
4.2 叠加定理
4.3 置换定理
4.4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4.1 戴维南定理
4.4.2 诺顿定理
4.5 互易定理
4.6 特勒根定理
4.7 对偶原理
习题
第5章 正弦稳态电路
5.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5.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5.1.2 正弦量的有效值
5.2 相量表示与相量变换
5.2.1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5.2.2 相量变换的性质
5.3 基尔霍夫定律和电路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5.3.1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5.3.2 电路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5.4 正弦稳态电路与电阻电路
5.4.1 阻抗和导纳的引入
5.4.2 相量模型的引入
5.5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5.6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5.6.1 正弦稳态单口网络的功率
5.6.2 复功率
5.6.3 功率因数的提高
5.6.4 大功率传输
5.7 谐振电路
5.7.1 串联谐振
5.7.2 并联谐振
习题
第6章 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6.1 耦合电感
6.1.1 基本概念
6.1.2 耦合电感的vcr
6.1.3 互感电路分析
6.2 空心变压器
6.3 理想变压器
习题
第7章 三相电路
7.1 对称三相电源
7.1.1 三相电源电压
7.1.2 三相电源的联结
7.2 三相电路的分析
7.2.1 三相电路中的负载
7.2.2 负载为三角形联结
7.2.3 负载为星形联结
7.3 三相电路的功率
习题
第8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
8.1 电路初始值的确定
8.2 一阶电路的分析
8.2.1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8.2.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8.2.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8.2.4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8.2.5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8.3 二阶电路的分析
8.3.1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8.3.2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习题
第9章 二端口网络
9.1 二端口网络的vcr及其等效电路
9.1.1 z模型
9.1.2 y模型
9.1.3 h模型
9.1.4 g模型
9.2 二端口网络各参数间的换算关系
9.3 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9.3.1 二端口网络的串联
9.3.2 二端口网络的并联
9.3.3 二端口网络的级联
9.4 具有端接的二端口网络
9.4.1 输入阻抗
9.4.2 开路电压与输出阻抗
9.4.3 电流传输函数和电压传输函数
习题
0章 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
10.1 含二极管的电阻电路
10.2 含晶体管的电阻电路
10.3 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习题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讲解基本概念时,那种由浅入深的逻辑递进方式,简直是太顺畅了。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公式和定理,让人望而却步。相反,它会先从最直观的物理现象入手,用生活中的类比来辅助理解,然后再逐步过渡到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比如讲解基尔霍夫定律时,作者似乎非常清楚初学者在哪里会卡壳,提前设置了“知识小贴士”或者“易错点辨析”,这种关怀备至的设计,真的让人感觉作者是真正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编写教材的,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展示自己的学问。每一次豁然开朗的感觉,都得益于这种精心的铺垫。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而又充满热情,读起来丝毫没有传统教材那种枯燥乏味的感觉。作者似乎很擅长用精确的术语来描述复杂的物理过程,但同时又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历史背景或者实验趣闻,使得原本生硬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特别是那些理论推导过程,步骤清晰,逻辑链条完整,每一步的依据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完全没有那种“跳步”或者“默认你知道”的情况出现。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信心,让人感到自己真的可以掌握这门高深的学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我特别喜欢那种扎实的纸张质感,翻阅起来手感极佳,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累。封面设计简约大气,那种理工科书籍特有的严谨感扑面而来,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内页的印刷清晰度也是一流的,图表线条干净利落,即便是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波形,也能一眼看清关键部分,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反复对照和学习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有时候为了理解一个概念,我得盯着图看好几遍,清晰的图例能大大减少我的阅读疲劳,这一点上,这套书做得非常到位,绝对是教科书中的精品。
评分作为一本面向新时代的教材,它对前沿技术的融合处理得相当到位,这一点让我非常欣赏。书中不仅涵盖了经典的电路理论,还融入了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仿真分析工具的应用方法。比如,它会很自然地引导我们思考如何使用软件工具来验证手算结果,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让学习过程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与未来的工作场景无缝对接。这种前瞻性使得这本书的生命力很强,即使过了几年,里面的核心理论依然适用,而配套的工程实践部分也能跟上时代步伐,避免了成为“过时”教材的风险。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习题设计水平,绝对是国内顶尖的。它不是那种简单的套用公式的“填空题”集合,每一道例题和课后习题,都蕴含着对核心知识点的深入考察。难度梯度设置得非常巧妙,从基础巩固到综合应用,再到最后的开放性设计挑战,层层递进,让人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拓展思路。更赞的是,一些难题后面还附带了解题思路的简要提示,而不是直接给出最终答案,这极大地锻炼了我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起那些只有答案的习题集,这种带有引导性的训练方式,才真正能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