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定价:32.00元
作者:房国志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118051865
字数:478000
页码:32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为:半导体基础知识;半导体二极管;特殊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单结晶体管和晶闸管;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的发生;电子信息系统中常用电路,如预处理放大电路、信号转换电路、功率放大电路、集成功率放大电路和锁相环及其在信号转换电路中的应用等。书中习题典型,每章有小结,并提供了MULTISIM仿真实验指导。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测控工程及仪器、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有关专业本专科的“电子线路基础”或“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厚重的书一拿到手,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密密麻麻的公式给震慑住了。我原本以为自己对电子学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毕竟在大学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课程里也接触过一些相关的概念。然而,当我翻开前几页,面对那些复杂的波形图和精妙的元器件符号时,我立刻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认知是多么的肤浅。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座知识的迷宫,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我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特别是关于运算放大器那一块,描述得极其详尽,各种反馈机制的数学推导看得我头昏脑胀,感觉自己像是在攀登一座看不到顶的山峰。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结合网上的一些视频教程,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这本书的深度,真的不是给初学者准备的,它更像是一本供专业人士用来精进技艺的工具书。读完第一章,我感觉自己对“理想”和“非理想”器件之间的鸿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这理解过程的艰辛,也让我对后续的学习充满了敬畏。
评分从阅读的体验感来说,这本书的节奏控制得非常精准,它不是那种平均用力,让读者感到疲劳的书。作者非常善于设置“认知上的钩子”。在每一个大章节的开头,他总会先抛出一个非常实际的工程难题,比如“为什么我们的音频功放总是在高音量时出现削波?”或者“如何设计一个能够在极宽温度范围内稳定工作的电压基准源?”。只有在充分调动了读者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后,才会开始铺陈大量的数学模型和器件特性曲线。这种“问题驱动”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连贯性和目的性。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寻找答案。这种阅读过程,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场持续的、深入的、逻辑严密的对话。它强迫我从一个宏观应用的角度去审视每一个微观的元器件行为,这对于建立系统性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
评分我记得上次买一本技术书籍还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那本书的编写风格偏向于应试教育,知识点罗列清晰,但缺乏对底层原理的深入剖析。相比之下,这本新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位经验老到的工程师在向你娓娓道来他几十年的实践心得。书中对每一个电路结构的讲解,都不止停留在“它能做什么”的层面,而是深入探究了“为什么它会这么工作,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它会失效”。比如,书中对晶体管的饱和区和截止区的描述,配上大量的仿真结果和实际波形对比,让我这个一直困惑于“阈值电压”概念的人茅塞顿开。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抽象的物理过程转化为可以被直观感受到的工程现象。我尤其欣赏它在讨论噪声和失真问题时的严谨态度,很多教科书往往会轻描淡写地带过,但这本书却把这些“副作用”当作核心内容来讲解,这体现了作者对工程实践的尊重。读这本书,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电路知识,更是一种严谨的工程思维方式。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排版和图例设计,初看之下并不讨喜。它没有那些花哨的彩色印刷和醒目的标题,大部分内容都是黑白文字和线条图,看起来朴实无华,甚至有点“过时”。但这恰恰是它魅力的来源。当你的注意力被这些简单的元素占据时,你的大脑就不得不从视觉享受中抽离出来,专注于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信息。我发现,当我真正沉浸进去后,那些看似枯燥的公式和电路图,反而变得生动起来。作者似乎刻意营造了一种“静心研习”的氛围,要求读者放下一切杂念。特别是书中对一些经典反馈电路的分析,它没有使用过于现代化的工具语言,而是沿用了最基础的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一步步推导,直到水落石出。这种“返璞归真”的教学方法,让我体会到了理论推导的魅力,也让我明白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那些最根本的物理定律才是永恒的基石。
评分我是一个业余的电子爱好者,主要兴趣在于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玩意儿,比如制作一个高保真音频放大器或者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字信号采集模块。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填补我在理论知识上的空白,以便更好地理解市面上那些现成的芯片手册。然而,这本书的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涵盖了基础的放大电路,还深入探讨了滤波网络的优化、电源纹波的抑制,甚至涉及到了电磁兼容性(EMC)的基础概念。这些内容对于一个仅仅想“搭个电路玩玩”的人来说,可能显得有些“过度杀伤”。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被塞进了一辆F1赛车里,却只学会了踩油门和刹车的新手司机。虽然知识点密度极大,消化起来非常费劲,但它确实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一个看似简单的电子设备背后,隐藏着多少精妙的工程权衡与取舍。这本书更像是通往专业殿堂的“入场券”,而不是一本轻松的入门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