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工业时代1978—2017:中国摄影家王玉文
定价:186.00元
售价:120.9元,便宜65.1元,折扣65
作者:赵迎新/ 王玉文/摄影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79067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他的精彩之作,是“内容充实而有光辉”“形式自然而呈美感”,有着厚重的思想内涵和真实生动的艺术效果,画面自然生动,视觉语言流畅,多视觉多层面真实艺术地表现了中国工业生产建设发展进程、成就以及需要改革创新的问题,真实艺术地表现了中国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真实身影、生动形象、创造精神、力量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真情实感,显示了工业摄影影像所具有的见证现实、振奋人心、推动时代、改变世界的特殊力量。
内容提要
本书是摄影家王玉文近四十年工业摄影的作品精选。摄影家用手中的镜头,对所处的既艰辛多变又丰富多彩的时代,对身处这个变革时代的人民,对这个时代辽宁工业发展变化的历程都做出了忠实的记录,让我们看到了辽宁老工业基地过去的辉煌、改革的阵痛、重新振兴的豪情;也让我们看到了辽宁人民,特别是辽宁工人阶级的奉献精神与奋斗情怀,更为后人留下了回眸历史的见证。
目录
作者介绍
赵迎新,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北京艺术摄影协会副主席。主编《中国影像史》十卷本,《世界遗产影像志》《中国魅力古镇》《合家欢》等。策划引进出版《世界摄影史》、“中国摄影史”丛书三卷本、“改变世界的100个观点”系列丛书、《照片的本质》《影像制造者》等图书。
王玉文,1948 年生,曾任第六、第七届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摄影师。
文摘
序言
《工业时代1978—2017:中国摄影家王玉文 赵迎新/ 王玉文/摄影》——仅仅是书名,就勾勒出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1978年,中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深刻的工业化浪潮,席卷了这片古老的土地。而2017年,我们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这四十年的时光,是中国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农业国,蜕变为世界工厂,并积极拥抱科技革新的关键时期。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去看看摄影家王玉文和赵迎新是如何用他们的镜头,记录下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我期待的,不只是那些耸入云霄的工厂建筑、庞大的机械设备,更是那些在工业化进程中,普通中国人的身影。他们的汗水,他们的辛劳,他们的梦想,他们的生活。我希望通过这些影像,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脉搏——那种在建设、在奋斗中迸发出的生命力,那种在物质条件逐步改善过程中,人们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变化。这本书,对我而言,无疑是了解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史的一扇重要窗口。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就足够引人遐想——《工业时代1978—2017:中国摄影家王玉文 赵迎新/ 王玉文/摄影》。光是“工业时代”这四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它不仅仅是关于生产力、技术革新,更是关于社会变迁、人们生活的巨大转型。1978年到2017年,这近四十年的时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从农村到城市,从个体到集体,一切都在加速向前。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场席卷全国的浪潮中,摄影家王玉文和赵迎新是如何捕捉时代的脉搏的。他们镜头下的工业化进程,是否会展现出那些宏伟的工厂、林立的高楼,还是更侧重于在这样的背景下,普通劳动者的面孔、他们的汗水与梦想?我尤其好奇,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但精神面貌可能更加纯粹的年代,他们的作品会流露出怎样的情感?是蓬勃的希望,还是夹杂着时代的阵痛?这本书的名字暗示着一段用影像记录的史诗,我期待着那些定格在快门下的瞬间,能够让我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激荡人心的年代。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工业时代1978—2017:中国摄影家王玉文 赵迎新/ 王玉文/摄影》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我内心深深的好奇。1978年到2017年,这段时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改革开放的年代,是经济腾飞的年代,更是工业化大潮席卷一切的年代。我总觉得,摄影是记录历史、捕捉时代精神最直接、最有力量的艺术形式之一。王玉文和赵迎新,这两位摄影家的名字,我虽然不算特别熟悉,但从书名来看,他们显然是聚焦于这个波澜壮阔的时期。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可能的画面:高耸入云的烟囱,川流不息的生产线,改变了地貌的建筑工地,以及在这些宏大场景中忙碌的身影。但我更期待的,是摄影家们如何通过他们的视角,去解读工业化带来的深层影响。是那些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工厂,是那些从农村涌入城市的劳动力,是那些因为工业发展而产生的新的社会景观。这本书,我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最真实、最生动的影像记录。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捕捉时代气息的摄影作品情有独钟,而《工业时代1978—2017:中国摄影家王玉文 赵迎新/ 王玉文/摄影》这个书名,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目光。1978年,那是个什么概念?那是一个中国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向世界敞开心扉的关键年份。而2017年,已经是我们习惯了高楼林立、互联网普及的现代化社会。这四十年的跨度,足以涵盖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巨变。工业化,作为一个核心的驱动力,无疑是那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我猜想,王玉文和赵迎新这两位摄影家,他们的作品一定不只是冰冷的工业机械的展现,更会深入到工业化浪潮中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我期待看到那些在工厂车间里辛勤劳作的工人,他们坚毅的眼神,他们被汗水浸湿的衣衫,他们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我也好奇,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同时,那些曾经的传统景观又是如何被工业化的痕迹所改变的?他们的镜头语言,是宏大叙事还是细腻描摹?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一个多维度、有温度的中国工业时代。
评分“工业时代1978—2017:中国摄影家王玉文 赵迎新/ 王玉文/摄影”,这个书名本身就承载了太多的信息量,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1978年,意味着改革的起点,一个国家走向开放的决心;2017年,则是我们已经站在一个全新发展阶段的节点。这三十多年,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进程,它不仅仅是经济的飞速增长,更是社会结构、人们生活方式、乃至精神面貌的全方位变革。我很好奇,王玉文和赵迎新这两位摄影家,他们是如何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用他们的镜头去诠释“工业时代”的。是聚焦于那些宏大的工业奇迹,还是关注身处其中的个体命运?我希望在这本书中,我能看到那些曾经遍布城乡的工厂,那些为国家建设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他们的面孔,他们的故事。我更想知道,在摄影家们独特的视角下,工业化所带来的进步与阵痛,是怎样被捕捉和呈现的。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与中国现代工业史的对话,一次通过影像重温激荡岁月的机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