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光泵浦垂直外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技术
定价:60.00元
作者:王菲,王晓华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181069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光学类图书光泵浦垂直外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技术》
内容提要
光泵浦垂直外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是一种新型 的半导体激光器,它兼有常规电泵浦边发射和面发射 半导体激光器的优点,具有输出功率高、光束质量好 、转换效率高、光谱调谐范围宽、输出波长覆盖紫外 到中红外波段等突出优势,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研究的 热点之一。由王菲和王晓华合*的《光泵浦垂直外腔 面发射半导体激光技术》一书针对光泵浦垂直外腔面 发射半导体激光器的设计理论、制备工艺及输出特性 展开了详尽阐释,内容包括半导体激光泵浦源技术、 半导体增益介质的设计与制备、半导体增益介质外延 片的后工艺处理、光泵浦垂直外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 器的热管理、激光器的理论模拟与输出特性及其腔内 倍频技术等。
本书可供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工艺、激光技术等 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以作为相 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刚接触半导体激光器领域的青年工程师,手中的这本《光泵浦垂直外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技术》可以说是我的“救命稻草”。书中对于垂直腔结构的设计哲学,特别是如何平衡增益、阈值和模式选择,讲解得极其细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温度稳定性与热管理的部分,作者没有回避VCSEL在高温下性能恶化的固有难题,反而提供了一系列基于先进封装技术和腔体材料优化的解决方案。那些关于腔面反射率调控、内部应力分析的章节,虽然初看起来有些复杂,但结合书中提供的仿真结果和图表,我很快就能理解其中的物理本质。对于“光泵浦”这个相对较新的概念,书中的章节做了非常清晰的界定,它如何区别于传统的电注入,以及它在实现高功率、高相干性激光输出上的潜力,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严谨,引用了大量近期的顶尖研究成果,确保了内容的先进性。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光电子领域研究员,我阅读了市面上几乎所有关于VCSEL的专著,而这本《光泵浦垂直外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技术》无疑是近年来最具有启发性的一部作品。它的独特视角在于,将“光泵浦”这一高效激励方式,与高度可控的“垂直外腔”结构进行了系统性的融合分析。书中对泵浦光的空间耦合效率的建模方法,尤其是在考虑散射和吸收损耗时,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计算框架,这对于我们设计下一代高效率光源至关重要。此外,作者对VCSEL阵列的集成化和光束整形技术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特别是如何利用微透镜阵列和相控阵技术来扩展其应用边界,这些内容在国内的教材中是极其罕见的。全书的理论深度足以满足博士生的要求,但其逻辑清晰的叙事结构,又使得资深工程师也能从中迅速汲取新的思路和方法论。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找到关于“外腔”技术如何突破传统VCSEL阵列限制的独家见解,而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完全没有让我失望。作者在讨论耦合腔设计时,展示了令人惊叹的数学功底,通过对耦合系数和相位关系的精妙控制,实现了对输出光束质量的近乎完美的调控。那种从理论推导到实际光场分布模拟的完整链条,让人感到非常踏实。此外,书中对非线性效应的讨论也极为深入,比如在泵浦功率增大后,如何避免自相位调制和四波混频等问题,进而保证激光输出的单模特性和窄线宽,这对于高精度测量应用至关重要。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也值得称赞,那些复杂的能级图和光路示意图,清晰易懂,极大地减轻了阅读负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因为这个细分领域的研究资料相对分散。然而,这本书的系统性令人耳目一新。它不只是简单地堆砌公式和实验数据,而是构建了一个从半导体材料特性到宏观器件性能的完整知识体系。关于光泵浦源的选择标准,比如对泵浦光的偏振态、瞬时抖动和线宽的要求,书中的分析详尽得近乎苛刻,这对于追求极致性能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是宝贵的指引。关于“垂直外腔”结构的优化路径,作者从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两个层面进行了交叉论证,这确保了结论的普适性。让我感到特别满意的是,书中对器件的长期可靠性评估和故障分析也占据了相当篇幅,这远超出了多数仅关注性能指标的同行著作。这本书是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尖端工程实践的完美结合体,我强烈推荐给所有致力于光电子前沿技术开发的人士。
评分这本《光泵浦垂直外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技术》的厚度着实让人有些望而生畏,但翻开之后,我发现它绝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作者在开篇部分对激光技术的发展脉络梳理得非常到位,尤其是对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技术相较于传统边发射激光器的优势,讲解得深入浅出,即便是像我这种对具体物理细节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概念。书里详尽地描述了光泵浦的机制,特别是如何通过优化泵浦源的波长和功率密度,来提高激光器的效率和稳定性,这一点对于实际应用开发至关重要。书中对腔型设计,特别是“外腔”结构如何解决VCSEL固有的一些模式竞争和线宽问题,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数学模型和实验数据支撑。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理论阐述后,总是紧跟着给出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比如在光纤通信、3D传感和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前景,这让抽象的物理概念立刻变得鲜活起来。整体来看,它为这个专业领域提供了一个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参考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