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力人身安全风险防控手册
定价:105.00元
作者: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5123282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安全是生产的灵魂,安全生产的灵魂是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的基础工作是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学习本手册是掌握安全防护技能有效的途径。本手册依据GB644l一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结合电力企业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筛选出与电力企业有关的事故类别,并按照事故类别进行编绘,内容包括高处坠落防控、起重伤害防控、物体打击防控、触电防控、机械伤害防控、灼烫伤防控、火灾与爆炸防控、中毒与窒息防控、坍塌防控、淹溺防控、厂内机动车辆伤害防控共11类,以及火电厂、水电站和风电场生产现场风险辨识表。各章节的结构是,对电力企业常见的典型作业现场进行风险辨识,按照个人能力与防护、安全作业现场、安全作业行为进行防控。采用图文并茂形式,如临现场、生动活泼,具有看图说话、通俗易懂等特点,贴近一线作业现场;并按各专业分类编写,具有专业性强、知识性强、实用性强等特点,便于读者学习和掌握。
本手册面向电力企业一线员工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可作为各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管理人员的工具书和培训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院校安全课程的参考资料。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带给我的整体感受,那就是“久旱逢甘霖的踏实感”。在如今安全管理日益趋严的背景下,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内容雷同、深度不足的所谓“安全读本”,真正能让人信服并愿意反复研读的精品却凤毛麟角。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远超预期的专业深度和实践指导性。它不仅仅是告诉你“不能做什么”,更清晰地阐述了“应该如何做才能达到最佳安全状态”。我能想象,对于任何一个在电力系统一线工作、肩负重任的专业人员来说,这本书都将是其案头必备的“定心丸”。它所构建的安全哲学,不是基于恐惧,而是基于科学、系统和严谨的操作规范,这才是真正高效和持久的安全管理之道。
评分翻阅本书时,我发现它在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上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平衡。它不仅涵盖了电力行业最基础、最常见的安全知识点,比如触电、高空坠落等,更深入到了许多专业性极强、甚至需要特定资质才能接触的领域,比如特高压设备运行维护中的电磁屏蔽要求,或者大型变电站的防洪与消防联动机制。更值得称道的是,它似乎还紧跟了最新的技术发展,比如对数字化运维中引入的新型传感器和远程监控系统带来的潜在安全隐患也进行了探讨和预警。这种与时俱进的专业性,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标准的教科书,它更像是一份不断更新、能够指导行业前沿实践的参考文集,确保读者掌握的知识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面向未来的前瞻性。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务实,完全摒弃了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走的是一种直截了当、目标明确的“操作手册”路线。行文间充满了电力专业人士特有的简洁和精准,没有丝毫的冗余修饰。读起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有用”,每一句话似乎都在直接指导你在现场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停留在“应该如何思考”的层面。例如,在描述设备维护的隔离步骤时,它没有长篇大论地讨论管理哲学,而是直接给出了清单式的、可执行的SOP(标准操作程序)。这对于需要快速应对突发情况的一线工程师来说,无疑是最高效的知识传递方式。这种“少说废话,直击核心”的写作风格,让人觉得这本书的作者群是真正常年与高压电力设备打交道的实干家,他们的经验浓缩在了每一个句子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颇具匠心,封面采用了一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握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专业书籍应有的分量感。尤其是字体排版,在深沉的背景色上显得格外清晰有力,没有一般技术手册那种刻板的死板,反而流露出一丝严谨中的人性化关怀。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标题上的处理,色彩和字号的搭配恰到好处,让人在快速翻阅时能迅速定位到自己感兴趣或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内页的纸张质量也属上乘,墨迹印染均匀,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容易感到疲劳。装订线处理得十分工整,即便是需要经常翻阅查找的章节,也不用担心书页松动。这种对细节的把控,无疑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价值的尊重,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初次拿到手时,我就感觉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值得信赖的行业规范指南。
评分从内容结构的编排来看,这本书的逻辑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采取那种平铺直叙、堆砌理论的方式,而是巧妙地利用了案例驱动的叙事结构来展开安全风险的论述。开头部分对电力行业特有风险点的梳理,清晰得令人拍案叫绝,仿佛作者已经事先预料到了读者在实际操作中最容易产生疑问和疏漏的地方。随后,对每一种风险的剖析,都遵循着“现象描述—深层原因分析—最佳实践防控措施—应急预案”的完整闭环。这种层层递进的分析框架,使得即便是对某些高危操作流程不太熟悉的初级人员,也能通过跟随书中的逻辑链条,逐步建立起完整的风险认知体系。我特别喜欢它在阐述规范时,总能巧妙地穿插一些过去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训,用真实的故事来印证理论的严肃性,让枯燥的安全条文变得鲜活且具有警示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