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與控製係統集成與維護技術》是一門集技術性、創新性、應用性於一體的特色課程。緊緊圍繞數據通信與智能控製技術,以高速鐵路為行業背景,以通信與控製係統(高鐵)集成與維護技能大賽操作平颱為載體,旨在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設備安裝與調試、係統運行與故障檢測、綜閤應用能力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不斷適應高鐵行業的人纔需求。根據勝任職業崗位和完成典型工作任務需要的素質、知識、能力要求,結閤職業資格標準,教材設計瞭軌道繼電器安裝與檢測、通信網絡配置與調試、高鐵進齣站控製設計與實現、高鐵室內溫度顯示與控製實現、區間行駛模式下的通信與控製實現、高鐵列車運行通信與控製實現6個學習項目。學習項目基於工作過程導嚮編製內容,任務設計體現做中學、學中做,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自主完成各環節的工作和學習任務,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促進德技並修、全麵發展。
目錄
項目1 軌道繼電器安裝與檢測1
任務1.1 認識軌道繼電器2
任務1.2 軌道繼電器安裝與檢測9
任務1.3 軌道繼電器故障定位與排除20
項目小結28
項目2 通信網配置與測試30
任務2.1 有綫網絡配置與測試30
任務2.2 RS-485串口通信網絡配置與測試40
任務2.3 Wi-Fi通信網絡配置與測試53
任務2.4 GPRS通信網絡配置與測試61
任務2.5 平颱局域網搭建與測試72
項目小結82
項目3 高鐵進齣站控製設計與實現84
任務3.1 控製信號燈設計與實現85
任務3.2 控製進齣站軌道變軌設計與實現108
任務3.3 PLC控製高鐵開關門設計與實現118
項目小結134
項目4 高鐵室內溫度顯示與控製實現136
任務4.1 人機交互界麵設計與通信實現137
任務4.2 溫度顯示與風機手動控製實現147
任務4.3 溫度自動控製設計與實現165
項目小結178
項目5 區間行駛模式下的通信與控製實現180
任務5.1 高鐵列車區段檢測與信息采集180
任務5.2 軌道電路信號機控製191
任務5.3 控製中心傳感器數據采集與顯示199
任務5.4 列車執行機構的控製207
項目小結213
項目6 高鐵列車運行通信與控製實現217
任務6.1 正常狀況下高鐵列車運行通信與控製實現217
任務6.2 故障狀況下高鐵列車運行通信與控製實現223
任務6.3 雨雪狀況下高鐵列車運行通信與控製實現229
項目小結235
附錄一:通信與控製係統(高鐵)集成與維護實訓平颱介紹237
附錄二:通信與控製係統(高鐵)集成與維護實訓室建設標準與要求244
附錄三:工作任務報告書247
附錄四:拓展訓練報告書248
參考文獻249
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瞭它的定價。我注意到書中的許多案例都取材於國內頂級的工業控製和通信競賽。這些競賽本身就是對當前最前沿技術和最嚴峻工程挑戰的集中體現。因此,書中涉及的技術點,比如時間敏感網絡(TSN)在實時控製中的應用、基於虛擬儀錶的遠程監控架構搭建,都具有很強的超前性和實用性。對於我們這些肩負著技術升級和係統迭代任務的團隊來說,它就像是一份技術路綫圖。我們部門最近正在進行老舊DCS係統的現代化改造,書中關於異構係統數據透明化傳輸的章節,提供瞭一個非常實用的中間件選型和接口設計參考。我們采納瞭其中關於數據冗餘和容錯機製的建議,成功地在新舊係統切換過程中,實現瞭零停機時間的目標。這直接為公司節省瞭可觀的生産損失,這本“叢書”帶來的經濟效益是立竿見影的。
評分從一個初入行技術人員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易近人,但絕不流於膚淺。很多技術細節的處理得極為到位,特彆是關於不同通信協議間數據幀格式差異的對比分析部分,做得非常細緻。我過去總是混淆Modbus TCP和UDP在數據校驗上的區彆,以及它們在實際網絡負載下的性能差異。這本書通過大量的圖示和對比錶格,將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掰開瞭揉碎瞭講清楚。更棒的是,它似乎預見到瞭學習者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的所有“坑”。比如在進行PLC程序在綫調試時,如何安全地修改關鍵參數而不影響正在運行的生産綫,書裏專門提供瞭一套詳細的“安全變更清單”和操作規範。這對於培養嚴謹的工作習慣至關重要,它不僅僅是教你“做什麼”,更是教你“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去做”。
評分說實話,我對技術書籍通常抱有一種審慎的態度,因為很多所謂的“實戰”叢書,內容往往是拼湊的、缺乏係統性的。但這次閱讀《通信與控製係統集成與維護技術/技能大賽實戰叢書》的體驗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從基礎概念的梳理到復雜的係統級聯,每一步都設計得如同在參加一場精心策劃的技能大賽。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快速診斷與恢復”的模塊。在真實的維護場景中,時間就是一切,你沒有太多時間去查閱厚厚的標準文檔。這本書提供瞭一套高效的“If-Then”決策樹,比如當控製迴路齣現周期性抖動時,按照書中的步驟,可以迅速鎖定是傳感器漂移、I/O卡響應延遲,還是PLC程序邏輯衝突。這種結構化的思維訓練,對於提升我們現場工程師的應急響應能力有著質的飛躍。它教會的不是具體的某一個參數設置,而是如何去“思考”故障本身,這纔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評分這本《通信與控製係統集成與維護技術/技能大賽實戰叢書》簡直是為我們這些在實際工程中摸爬滾打的工程師量身定做的指南。我最近參與瞭一個大型工業自動化項目的調試工作,涉及到復雜的網絡架構和實時控製算法的協同。在項目初期,我們遇到的最大的障礙就是如何將不同廠商的設備進行無縫集成,並且保證係統在高速數據交換下的穩定性。市麵上很多教材都停留在理論層麵,而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它非常貼近實戰。它沒有過多地糾纏於晦澀的數學公式,而是直接切入到實際的故障排查流程和係統優化策略。尤其是關於Profibus和EtherCAT協議在復雜環境下的兼容性處理章節,作者詳盡地分析瞭常見的衝突點以及對應的硬件和軟件層麵的解決方案,這對於我們解決那些“玄學”問題提供瞭極大的幫助。每次遇到棘手的集成難題,翻開這本書,總能找到一些啓發性的思路,讓我能夠跳齣固有的思維定式,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在身邊指導,那種親切感和實操性是我在其他同類書籍中從未體會到的。
評分我必須強調這本書在“係統集成”維度上的深度。現在的控製係統早已不是孤立的PLC或RTU,它是一個高度互聯的復雜生態。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集成思維”的培養。它不是簡單地介紹各個子係統的技術規格,而是著重講解瞭如何將這些子係統——從傳感器層到SCADA層——編織成一個高效、可維護的網絡。尤其是關於網絡拓撲設計在抗電磁乾擾方麵的考慮,書中的分析非常到位,結閤瞭實際工程中的電磁兼容性(EMC)標準。它提供瞭一套從物理層布綫規範到邏輯層安全隔離的完整策略。對於那些負責設計全新自動化産綫的人員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架構設計思路,能有效避免未來維護時遇到的係統耦閤性高、難以升級的弊病。它引導我們構建的是一個具有生命力和可擴展性的智能係統,而非一個僵硬的、一次性的解決方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