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职业教育电子类专业“新课标”规划教材: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
定价:26.00元
作者:吴明波,晏学峰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48710691
字数:
页码:2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职业教育电子类专业“新课标”规划教材: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的教学内容一般在学习完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后进行,我们考虑了实训课程的特点与所教知识的趣味性与实用性,编写了3个项目的内容:项目1-元器件与焊接知识;项目2-插件类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项目3-贴片类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项目1介绍了电子技术中所涉及的大部分元器件的性能与检测方法,手工焊接方法(包括插件元件和贴片元件的焊接方法),焊接工艺要求,电子产品的调试方法等。项目2、项目3在综合考虑了知识的趣味性与实用性的基础上,选择了有源迷你音响、对讲机、抢答器、音乐彩灯等任务。这些任务包括了声、光、电等方面知识的应用,也包括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大部分知识的应用。
目录
项目1 元器件与焊接知识
任务1.1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1.1.1 电阻器和电位器
1.1.2 电容器
1.1.3 电感器
1.1.4 二极管
1.1.5 三极管
1.1.6 晶闸管
1.1.7 继电器
1.1.8 石英晶体振荡器
1.1.9 数码管
1.1.10 光电耦合器
1.1.11 受话器
1.1.12 送话器
1.1.13 蜂鸣器
1.1.14 保险电阻
1.1.15 变压器
1.1.16 传感器
1.1.17 三端稳压器
1.1.18 集成电路
1.1.19 技能实训: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任务1.2 手工焊接技术及工艺
1.2.1 焊接的方式与种类
1.2.2 手工焊接工具与焊料
1.2.3 插件类元器件( THT)的焊接方法
1.2.4 印刷电路板(PCB)
1.2.5 表面贴装类元器件(SMT)的焊接方法
1.2.6 元器件的预处理与装接工艺
1.2.7 电子产品的调试工艺
1.2.8 技能实训:手工焊接的操作要领
1.2.9 技能实训:各种焊接工艺
项目2 插件类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2.1 调光调速电路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2.2 小夜灯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2.3 电子语音迎宾器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2.4 986A型对讲机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2.5 七彩充电器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2.6 人体红外线感应报警器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2.7 数字电子钟电路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2.8 多功能电子密码锁电路的装配与调试
项目3 贴片类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3.1 USB花仙子电脑音箱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3.2 贴片调频收音机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3.3 贴片音乐彩灯电路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3.4 汽车前照灯自动开关电路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3.5 声光控延时楼道灯控制电路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3.6 全贴片八路抢答器的装配与调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项目1 元器件与焊接知识
任务1.1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1.1.1 电阻器和电位器
1.1.2 电容器
1.1.3 电感器
1.1.4 二极管
1.1.5 三极管
1.1.6 晶闸管
1.1.7 继电器
1.1.8 石英晶体振荡器
1.1.9 数码管
1.1.10 光电耦合器
1.1.11 受话器
1.1.12 送话器
1.1.13 蜂鸣器
1.1.14 保险电阻
1.1.15 变压器
1.1.16 传感器
1.1.17 三端稳压器
1.1.18 集成电路
1.1.19 技能实训: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任务1.2 手工焊接技术及工艺
1.2.1 焊接的方式与种类
1.2.2 手工焊接工具与焊料
1.2.3 插件类元器件( THT)的焊接方法
1.2.4 印刷电路板(PCB)
1.2.5 表面贴装类元器件(SMT)的焊接方法
1.2.6 元器件的预处理与装接工艺
1.2.7 电子产品的调试工艺
1.2.8 技能实训:手工焊接的操作要领
1.2.9 技能实训:各种焊接工艺
项目2 插件类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2.1 调光调速电路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2.2 小夜灯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2.3 电子语音迎宾器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2.4 986A型对讲机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2.5 七彩充电器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2.6 人体红外线感应报警器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2.7 数字电子钟电路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2.8 多功能电子密码锁电路的装配与调试
项目3 贴片类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3.1 USB花仙子电脑音箱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3.2 贴片调频收音机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3.3 贴片音乐彩灯电路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3.4 汽车前照灯自动开关电路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3.5 声光控延时楼道灯控制电路的装配与调试
任务3.6 全贴片八路抢答器的装配与调试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有年代感,那种蓝白相间的配色,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用的那种很朴实的教辅资料。翻开书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量的文字和图示,内容详实得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来。它似乎把电子产品装配的每一个螺丝、每一根导线都拆解得清清楚楚,对于一个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人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不过,这种“扎实”也带来了阅读上的挑战,大量的技术术语和规范性的描述,让阅读过程显得有些枯燥。如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特定项目,单纯想了解一下这个行业,可能需要极大的耐心去啃读这些厚重的文字。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安全规范的强调,这方面的内容写得非常细致,仿佛在耳边不断提醒着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整体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工具书,一本需要随时查阅、而不是可以轻松阅读的故事书。对于那些追求极致精确度和规范性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料,但对于我这种更偏向于直观体验的学习者而言,缺少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或者实操环节的视频引导,确实让学习的曲线变得有些陡峭。
评分这本书的装订质量和纸张选择,传递出一种非常严肃的学术氛围,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然而,在内容组织上,我发现它在不同模块之间的衔接上,偶尔会出现一些生硬的跳跃。比如,在完成了某一部分的装配理论学习后,紧接着就进入到非常高阶的调试算法介绍,中间缺少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过渡环节。这使得我对知识的吸收效果大打折扣。对我个人而言,学习电子装配,最重要的是手眼脑的同步协调训练,而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纯理论”的教材。它要求读者具备非常强的自我整合和知识内化的能力,才能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编织成一个连贯、可操作的技能体系。如果能在内容编排上增加更多的图文对照的实物操作指南,或者设计一些引导性的实验手册,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和学习体验将会得到质的飞跃,而不是让读者在理论的海洋中摸索如何真正拿起烙铁。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风格非常严谨,每一页都仿佛经过了精密的计算,内容密度极高,几乎没有留白。我花了好大力气才适应这种信息爆炸式的阅读体验。它似乎是按照最传统、最教科书的方式来组织知识体系的,章节之间的逻辑连接非常清晰,一步接一步,从最基础的元器件识别到复杂的电路板焊接与调试流程,脉络分明。然而,正因为这种高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使得它在与时俱进的步伐上显得有些迟缓。我翻阅了一些关于新型智能设备的装配章节,总觉得缺少了当前市场最前沿的一些技术热点,比如微型化、柔性电子等方面的探讨,更多的是聚焦于传统、成熟的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这使得这本书的适用范围,似乎被限制在了某些基础的工业制造领域。对于那些期望通过这本书快速掌握最新行业动态,或者对接未来技术趋势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意犹未尽,需要再搭配其他更具前瞻性的参考资料才能构建完整的知识图谱。
评分从一个侧重实践操作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它的理论深度是毋庸置疑的,每一个步骤的原理都解释得头头是道,对于理解“为什么”要做某项操作非常有帮助。但问题在于,实际的装配工作往往充满了变数和意外。这本书在处理“异常情况”和“故障排除”方面的描述,显得有些过于理想化。例如,当出现虚焊、短路或者元件参数偏差时,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案往往是标准化的处理流程,缺乏对于复杂、多因素干扰下故障诊断的深入探讨和技巧传授。我更希望看到一些真实的项目中遇到的棘手难题,以及行业前辈们是如何运用经验和直觉去攻克这些难点的案例分析。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完美地描述了“标准作业程序”(SOP),但对于如何在SOP之外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这份指导性材料似乎有所欠缺,这对于培养一线工程师的应变能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评分我抱着极大的期望来翻阅这本书,期待它能像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带来一些“新课标”下的创新理念。然而,实际的体验却让我产生了一种时空错位感。书中的许多流程描述和工具推荐,都让我联想到十多年前的生产线场景。比如,在描述如何进行质量检测时,大量篇幅集中在传统的手动目视检查和基础的万用表测试上,对于现代化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和软件辅助诊断的着墨则相对较少。这对于一个正在学习“新课标”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信息断层。它可能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体力活”基础,但对于“脑力活”和智能化管理方面的培养,则显得力不从心。我总感觉,这本书的编写团队可能在内容的更新上投入的精力不足,未能完全跟上电子技术飞速迭代的步伐。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频繁地在脑海中进行“现代技术对接”的转换工作,这无疑增加了学习的认知负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