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第2版)
定價:35.00元
作者:硃小明 熊輝 王建國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2-01
ISBN:978711524720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共ll章。上篇為模擬部分,共4章,內容包括:半導體基礎知識,放大電路基礎,集成運算放大器,正弦波振蕩電路。下篇為數字部分,共7章,內容包括:數字邏輯基礎,門電路,組閤邏輯電路,時序邏輯電路,脈衝産生與整形電路,數/模和模/數轉換器,半導體存儲器和可編程邏輯器件。
本書既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介紹,又強調實際應用,其內容力求敘述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可以作為高等學校非電類各專業的“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材,也可供有關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上篇 模擬部分
章 半導體器件
1.1 半導體基礎知識
1.1.1 本徵半導體
1.1.2 本徵激發和兩種載流子
1.1.3 雜質半導體
1.1.4 PN結
1.2 二極管
1.2.1 二極管的幾種常見結構
1.2.2 二極管的伏一安特性
1.2.3 二極管的主要參數
1.2.4 二極管極性的簡易判彆法
1.2.5 二極管的等效電路
1.3 二極管的基本應用電路
1.3.1 二極管整流電路
1.3.2 橋式整流電路
1.3.3 倍壓整流電路
1.3.4 限幅電路
1.3.5 與門電路
1.4 穩壓管
1.4.1 穩壓管的結構和特性麯綫
1.4.2 穩壓管的主要參數
1.5 其他類型的二極管
1.5.1 發光二極管
1.5.2 光電二極管
1.6 三極管
1.6.1 三極管的結構及類型
1.6.2 三極管的電流放大作用
1.6.3 三極管的共射特性麯綫
1.6.4 三極管的主要參數
1.7 場效應管
1.7.1 結型場效應管的類型和構造
1.7.2 絕緣柵型場效應管的類型和構造
1.7.3 場效應管的主要參數
本章小結
習題
第2章 基本放大電路
2.1 共發射極放大電路
2.1.1 電路的組成
2.1.2 放大電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2.1.3 共發射極電路圖解分析法
2.1.4 微變等效電路分析法
2.2 放大電路的分析
2.2.1 穩定工作點的必要性
2.2.2 工作點穩定的典型電路
2.2.3 復閤管放大電路
2.3 共集電極電壓放大器
2.4 共基極電壓放大器
2.5 多級放大器
2.5.1 阻容耦閤電壓放大器
2.5.2 共射一共基放大器
2.5.3 直接耦閤電壓放大器
2.6 差動放大器
2.6.1 電路組成
2.6.2 靜態分析
2.6.3 動態分析
2.6.4 差動放大器輸入、輸齣的4種組態
2.7 放大器的頻響特性
2.7.1 三極管高頻等效模型
……
下篇 數字部分
附錄A 常用數字集成電路型號及引腳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整體來看,這本書的價值更偏嚮於對“經典”理論的忠實記錄,而非對前沿技術的探索。我閱讀這本書的目的之一是想瞭解當前主流的模擬IC設計流程中,哪些基礎知識是不可動搖的“聖經”,哪些部分已經隨著工藝的進步而被徹底取代。遺憾的是,這本書在這方麵的辨識度不夠。它將所有內容都以同等的篇幅和重要性呈現齣來,使得讀者很難快速篩選齣當前最核心、最實用的知識點。例如,關於器件的噪聲模型,書中給齣的依然是基於幾十年前的模型,而現代低噪聲放大器設計中廣泛應用的Flicker Noise(閃爍噪聲)處理,僅僅是一筆帶過。對於急於在行業內有所建樹的人來說,時間成本非常寶貴,他們需要的是一本能高效地引導他們掌握“當下最有價值”知識的工具書,而不是一本詳盡的曆史文獻。因此,如果你的目標是快速掌握現代電子設計中的關鍵技術點,這本書可能會讓你走很多彎路。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學術化,準確來說,是那種非常“乾燥”的學術風格。每一個概念的引入都伴隨著詳盡的數學推導,這一點無可厚非,畢竟是教材。然而,作者在引入這些概念的動機和應用背景的描述上顯得尤為保守和不足。比如,講到反饋理論時,書中花瞭大量篇幅論證負反饋的穩定性,卻很少提及在實際應用中,如何巧妙地利用正反饋來實現振蕩器等特殊功能。這種“正襟危坐”的講解方式,使得一些原本非常有趣的電路設計思想,在書本上變得麵目模糊,失去瞭其內在的魅力和創造性潛力。我希望作者能在關鍵的章節,比如ADC/DAC的原理部分,多增加一些業界大牛的“黑科技”分享或者設計哲學,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教科書式的定義和公式的堆砌。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剛剛學會瞭騎自行車,但從未接觸過越野賽道的選手,理論知識紮實,但對真實世界的復雜性一無所知。
評分從排版和插圖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處理方式也顯得有些陳舊。綫條圖的質量參差不齊,有些圖示的標注不夠清晰,我甚至得花上幾分鍾纔能準確辨認齣某個晶體管的偏置點或者某個反饋網絡的連接方式。更要命的是,書中的習題部分,雖然數量不少,但很多題目都過於依賴書本上的例題進行簡單的數字代換,缺乏對實際工程問題的抽象和建模能力。我嘗試做瞭幾道設計類習題,發現它們提供的約束條件往往過於理想化,完全不考慮元器件的容差、溫度漂移等實際因素。比如,設計一個特定帶寬的濾波器,書中給齣的解法仿佛在真空環境中操作,這與我日常在實驗室裏遇到的混亂情況大相徑庭。這種脫離實際的教學方法,雖然有利於初學者理解理論框架,但對於培養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卻是一種阻礙。我更欣賞那些在習題中加入“附加挑戰”或“實際考慮”章節的書籍,它們能更好地引導讀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用的工程技能。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我就感覺不太對勁。封麵設計得挺“復古”的,那種感覺就像迴到瞭九幾年,那種樸實無華的理工科教材風格,讓我有點提不起精神。我本來還指望著能有什麼眼前一亮的新東西,結果打開目錄一看,我就知道我可能找錯地方瞭。內容上,它更側重於基礎概念的講解,對於那些已經對半導體器件原理有一定瞭解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內容有些囉嗦和重復。比如,對於MOS管的各種工作狀態的分析,這本書用瞭大量的篇幅去闡述,雖然邏輯上沒問題,但是深度上總感覺差瞭一點火候,沒有那種直擊核心的銳利感。我記得我翻到關於運算放大器那一部分時,對增益帶寬積的討論,感覺像是從一本更早期的教科書上直接搬過來的,缺乏現代集成電路設計中的那些更精細化的考量,比如噪聲、失真等高級話題,基本上是隻字未提。總之,這是一本非常“穩健”的書,穩健到讓你覺得它像是某個工業標準的參考手冊,而不是一本能激發創新思維的讀物。我希望它能在一些實際應用的案例上多下功夫,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公式推導的層麵。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說實話,讓我經曆瞭一次心理過山車。一開始,我滿懷希望地想從中找到一些關於高速電路設計的捷徑或者新的拓撲結構,畢竟是“第2版”,總該有點更新吧?結果,翻閱過程中發現,它對信號完整性問題的討論幾乎是空白。講到傳輸綫效應時,僅僅停留在基本的阻抗匹配概念上,對於串擾、反射這些在現代電子設計中至關重要的問題,隻是草草帶過,沒有深入的數學模型或者仿真結果來支撐。這讓我非常失望,感覺作者似乎對近十年電子技術的發展趨勢有些脫節。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關於PCB設計規則與電路性能之間關係的深入探討,或者至少是現代EDA工具的使用心得。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為那些剛剛接觸電子工程,需要建立最基本概念的學生準備的入門讀物,對於一個尋求突破和深化的工程師來說,它提供的營養實在是太少瞭。閱讀過程中,我不得不頻繁地查閱其他資料來彌補這些知識上的鴻溝,這無疑大大降低瞭學習效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