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学术与传统:学者刘梦溪先生文化巨著 精装全三册 六卷百万言
定价:368.00元
作者:刘梦溪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699101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学者刘梦溪先生文化巨著 精装全三册 六卷百万言
☆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突显中华文化之世界意义
☆记录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熊十力、钱锺书、张舜徽等大家的思想与风范
☆呈现学人与传统,钩沉中国文化的易理哲思,反观国学传承的当代价值
内容提要
《学术与传统》是学者刘梦溪的学术文化巨著,围绕学术与传统的题旨,分上、中、下三卷, 内容则厘为六分卷,共百万言。入选文章取题义至今仍有价值而又不失学问之滋味者。*卷为研究王国维、陈寅恪的专题文章。第二卷是关于马一浮、熊十力、钱锺书、张舜徽等王、陈之外其他现代学者的个案研究,以及中国现代学术的思想通论。第三卷专门论述传统文化与国学,是为著者近年特别关注的课题。第四卷系古典文学和文化史的思想与人物研究。第五卷以阐释“六经”价值论理的《敬义论》、《立诚篇》、《论和同》以及《将无同》为领题,钩沉中国文化的“与人和同”的《易》理哲思,及对传统的反思和前瞻。第六卷为序跋之属,内容取与全书各卷能够承续相接之篇什,从中可窥见著者为学的心路历程。
目录
自序
卷
王国维思想学行传论
王国维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奠立
王国维、陈寅恪与吴宓
陈寅恪的家学渊源和晚清胜流
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精神义谛
陈寅恪对儒释道三家的“判教”
陈寅恪的阐释学
陈寅恪的“家国旧情”与“兴亡遗恨”
戊戌和陈宝箴之死
第二卷
中国现代学术要略
学术独立与中国现代学术传统
钱锺书的学问方式
熊十力和马一浮
马一浮和“六艺论”
马一浮的“义理名相论”
“花开正满枝”
——马一浮的佛禅境界和方外诸友
学兼四部的国学大师
——张舜徽先生百年诞辰述感
大师与传统
第三卷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及其价值取向
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
如何评价儒家学说的历史地位
儒家话语下的宗教与信仰
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及其消退
论国学
国学辨义
第四卷
为生民立命
——“横渠四句教“的文化理想
“竹柏春深护讲筵”
——白鹿洞书院访学记
唐朝的气象
汉译佛典与中国的文章体制
汤若望在明清鼎革之际的角色意义
史华慈:后发表的思想
《牡丹亭》与《红楼梦》
——他们怎样写“情”
陈寅恪与《红楼梦》
社会变革中的文化制衡
——对五四文化启蒙的另一种反省
第五卷
敬义论
立诚篇
论和同
将无同
——文化融合是人类未来的大趋势
对话是人类的生活准则
——在中美文化论坛后一次圆桌会议上的发言
21世纪的挑战:亚洲价值的反省
思想的力量
——读朱维铮《走出中世纪》和《走出中世纪二集》
学术所寄之人
——在《汤一介文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六卷
《中国文化》创刊词
《世界汉学》发刊寄语
我的一次学术历险
——《中国现代学术要略》后记
切问而近思
——《刘梦溪学术访谈录》题序
《马一浮与国学》自序
20世纪学人的独标与秀出
——《现代学人的信仰》题记
孔子为何寄望狂狷
——《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韩文版序
大观园里和大观园外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韩文版导言
季羡林先生九十寿序
后 记
引用文献
人名索引
作者介绍
刘梦溪,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化》杂志创办人兼主编,中国文化史和学术思想史方向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为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
文摘
序言
拿到这套书,第一感觉就是“分量”。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多的是知识的重量。我之前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模糊但又强烈的兴趣,总觉得它蕴含着许多现代社会所缺乏的东西。但如何去理解、去接纳,又是一个难题。这本书的书名——“学术与传统”,恰好击中了我的痛点。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能够以一种更系统、更理性的方式来认识我们的文化。刘梦溪先生的名字,虽然我可能还没来得及深入了解他的研究,但“文化巨著”四个字,已经足够说明其价值和影响力。我期待它能像一位博学而睿智的长者,娓娓道来,将那些深埋于历史中的智慧重新挖掘出来。精装全三册,百万言,这个规模让我知道,这是一场漫长而深入的文化之旅,需要耐心和投入。我希望在这趟旅程中,能够发现那些能够照亮前路的思想火花,能够理解那些构成我们民族精神的基石。
评分对于一直以来在学术领域深耕的学者,其作品往往承载着对某个领域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而当“学术”与“传统”这两个词语被并列,并冠以“文化巨著”之名时,我自然会将其视为一次对中国文化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深度解读的难得机会。我没有具体读过这本书的内容,但我对其整体的价值和深度充满了预期的想象。我猜测,刘梦溪先生的这部作品,一定是以严谨的学术方法为基础,对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文化传统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审视。它可能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传统文化中那些核心价值、思想体系、审美情趣的提炼和阐释。六卷百万言的体量,预示着它所涵盖的知识面之广,以及论证的周密性。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构建起一个更为完整的中国文化认知体系,能够理解传统文化是如何与时代思潮相互作用,并不断演进的。这套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与中华文明对话的邀请,我期待着在这场对话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和视野的拓展。
评分刚拿到这套书,沉甸甸的,封面设计也很有质感,一看就知道是费了心思的。虽然还没来得及逐字逐句地研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序言,就足以感受到一种厚重的学术力量扑面而来。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也不是哗众取宠的畅销书,而是沉淀了多年学术研究心血的结晶。我特别期待能够在这其中找到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尤其是那些被现代社会逐渐淡忘的价值与智慧。书中提到“学者刘梦溪先生文化巨著”,这本身就自带光环,意味着里面蕴含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都可能达到相当的高度。精装全三册,六卷百万言,这个体量就已经很震撼了,让人知道这绝非浅尝辄止,而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深入思考的作品。我个人对历史和文化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帮助我认识自己、理解民族根源的探讨。我猜想,这本书应该能提供很多新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帮助我拨开迷雾,看到更清晰的文化脉络。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学术与传统”,就让我联想到很多我一直好奇但又不得其解的问题。我们身处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传统观念和价值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被认为是落后的、不合时宜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传统?它们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又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学术”的态度去审视和传承它们?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深刻的解答。刘梦溪先生的名字,虽然我之前并不十分熟悉,但“文化巨著”的定位,已经足以让我对他的学识和见解充满期待。我倾向于认为,大师级的作品往往能够触及事物的本质,并且提供一种宏观的视野。精装三册、百万言的规模,预示着它会是一场关于中国文化的全景式梳理,可能涉及到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层面。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对某些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或者对某些被忽视的文化现象的深入挖掘。作为读者,我渴望的是能够被启发,能够获得一种超越时代限制的智慧,并能将其融入到当下的思考之中。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地梳理中国文化发展脉络的书籍,而这套书似乎正是我苦苦追寻的目标。书名中的“学术”二字,让我预感到它将是一部严谨、有据的研究成果,而非随意拼凑的观点集合。而“传统”则点明了其核心关注的领域——那些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宝贵遗产。我特别好奇,刘梦溪先生是如何在“学术”的严谨性和“传统”的生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的。是否会通过对史料的细致考证,来揭示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又是否会以一种现代的视角,来审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文化巨著”的称谓,无疑提升了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值。我希望它能像一座巍峨的殿堂,将中国文化的精华一一呈现。精装全三册,六卷百万言,这不仅是数量上的庞大,更是思想上的深度和广度的保证。我期待在这浩瀚的字里行间,找到理解中国文化“道”的钥匙,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