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51单片机零基础轻松入门视频教程 电子与通信 书籍 |
| 作者: | 何应俊 主 |
| 定价: | 49.8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
| ISBN: | 9787121322457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小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以STC89C52(AT89S52)为例,介绍了51单片机的结构和特点、入门和提高所需的C语言知识,单片机常用内部和外部资源的使用,以及使用C语言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所有内容围绕着密切联系实际的典型应用示例进行和展开;充分考虑了初学者的特点,本书配有相关的视频讲解,对程序可能的疑难点进行了详细解释。 |
| 目录 | |
| 目 录 第1篇 入 门 篇 第1章 学习单片机的基础(2) 1.1 单片机的基本知识(2) 1.1.1 单片机的结构(2) 1.1.2 单片机封装示例(3) 1.1.3 单片机的应用场合(4) 1.1.4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4) 1.1.5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开发过程(5) 1.2 51单片机的引脚(5) 1.2.1 51单片机的引脚功能(5) 1.2.2 TTL电平和COMS电平的概念(7) 1.3 单片机的统(8) 1.3.1 直流供电(8) 1.3.2 时钟电路(8) 1.3.3 复位电路(9) 1.4 数制及相互转换简介(10) 1.4.1 十进制数(10) 1.4.2 二进制数(10) 1.4.3 十六进制数(10) 1.4.4 八进制数(11) 1.4.5 各种数制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11) 1.5 搭建51单片机开发环境(13) 1.5.1 搭建硬件系统(13) 1.5.2 搭建软件开发环境(Keil ?Vision)(17) 1.5.3 Keil ?Vision4的个C51工程(17) 第2章 入门关—花样流水灯的实现(28) 2.1 花样流水灯电路精讲(28) 2.1.1 花样流水灯原理图(28) 2.1.2 单片机控制花样流水灯的工作原理(30) 2.2 本章相关的C51语言知识精讲(31) 2.2.1 C51的函数简介(31) 2.2.2 数据类型(33) 2.2.3 常量(34) 2.2.4 变量(35) 2.2.5 标识符和关键字(37) 2.2.6 单片机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38) 2.2.7 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38) 2.2.8 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39) 2.2.9 自增减运算符(40) 2.2.10 单片机的周期(40) 2.2.11 while循环语句和for循环语句(40) 2.2.12 不带参数和带参数函数的声明、定义和调用(43) 2.3 使用“位作”控制流水灯(45) 2.3.1 编程思路(45) 2.3.2 参考程序及解释(45) 2.3.3 观察效果(46) 2.4 使用字节控制(即并行I/O口控制)流水灯(46) 2.4.1 编程思路(46) 2.4.2 参考程序及解释(47) 2.5 使用移位运算符控制流水灯(47) 2.5.1 逻辑运算符和位运算符(47) 2.5.2 使用移位运算符控制流水灯的编程示例(49) 2.6 使用库函数实现流水灯(50) 2.6.1 循环移位函数(50) 2.6.2 使用循环移位函数实现流水灯(51) 2.7 使用条件语句实现流水灯(52) 2.7.1 条件语句(52) 2.7.2 使用if语句实现流水灯(53) 2.8 使用switch语句控制流水灯(54) 2.8.1 switch语句介绍(54) 2.8.2 使用switch语句控制流水灯的编程示例(55) 2.9 使用数组控制流水灯(56) 2.9.1 C51语言的数组(56) 2.9.2 使用数组控制流水灯的编程示例(57) 2.10 使用指针实现流水灯(58) 2.10.1 指针的概念和用法(58) 2.10.2 使用指针实现流水灯的编程示例(59) 第2篇 常用资源使用 第3章 按键和单片机对灯和电机等器件的控制(62) 3.1 独立按键的原理及应用(62) 3.1.1 常见的轻触按键的实物(62) 3.1.2 轻触按键的通、断过程及消抖(63) 3.1.3 实现按键给单片机传指令的硬件结构(64) 3.1.4 独立按键的典型应用示例──按键控制蜂鸣器鸣响(65) 3.2 矩阵按键的应用(68) 3.2.1 矩阵按键的原理和硬件设计(68) 3.2.2 矩阵键盘的典型编程方法—扫描法和利用二维数组存储键值(69) 3.3 按键和单片机控制电机的运行状态(74) 3.3.1 按钮控制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启动和停止(74) 3.3.2 按键控制交流电机的顺序启动( |
| 编辑 | |
本书所有内容围绕着密切联系实际的典型应用示例进行和展开;充分考虑了初学者的特点,本书配有相关的视频讲解,对程序可能的疑难点进行了详细解释。 |
说实话,市面上很多声称是“零基础”的教程,实际上是面向“有C语言基础的电子爱好者”的,上来就让你熟悉汇编或者底层寄存器定义,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套《51单片机零基础轻松入门视频教程 电子与通信 书籍》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C语言编程逻辑与硬件操作做了非常巧妙的解耦处理。在教程的初期,它更侧重于让你通过图形化或简单的函数调用来理解“输入”和“输出”的概念,而不是一开始就纠结于位操作符(&、|、^)。书籍中的理论知识点补充得非常到位,尤其是在讲解晶振和复位电路时,它没有敷衍了事,而是用清晰的框图解释了时钟周期和机器周期的关系,这对于后续理解定时器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整体感觉下来,这套教程不仅教会了我如何“使用”51单片机,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整个微控制器的工作范式有了一个扎实而清晰的宏观认识。现在回头看,当初的选择确实没错,它为我未来深入学习ARM或者STM32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有一定电子基础,但缺乏单片机实践经验的在职工程师,我购买这套《51单片机零基础轻松入门视频教程 电子与通信 书籍》是想快速建立一个系统性的认知框架。我发现它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把握”上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不会满足于仅仅点亮LED灯这种“Hello World”级别的演示,而是很快就引入了串行通信(UART)和外部中断的应用。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学习者可以迅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贴近实际工业场景的简单任务中。书本的排版非常干净,代码块和硬件原理图的对应关系清晰明了,这点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查阅参考资料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对比我以前看的那些只有纯文字描述的教材,这个视频教程的优势在于,老师在讲解复杂电路连接时,会清晰地展示连接过程,避免了初学者在面包板上布线时那种摸不着头脑的挫败感。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也许是基础篇幅可以再稍微精简一点,但考虑到“零基础”的定位,当前的节奏也算恰到好处了。
评分这本《51单片机零基础轻松入门视频教程 电子与通信 书籍》我刚入手没多久,说实话,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因为我之前对单片机完全是个“小白”,连电阻电容都分不清,更别提写代码了。看完前几章的视频,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真的把复杂的概念讲得太直白了! 讲师的语速把握得非常好,不会让人觉得匆忙,也不会拖沓。特别是讲解I/O口设置和中断的概念时,他没有直接丢一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来做类比,比如把I/O口比作家里的水龙头开关,高电平低电平就是开关的开和关。书本上的配套资料也非常用心,图文并茂,对于视频里没来得及记录的细节,翻阅书籍可以立刻找到对应的章节和例程。我已经成功点亮了第一个LED灯,那种成就感简直无与伦比,感觉自己真的踏入了电子世界的大门,而不是被一堵高墙挡在了外面。对于我这种彻底的初学者来说,这种“手把手、不跳步”的教学方式,是目前市场上很多教程所缺乏的。我特别期待接下来的定时器和数码管驱动部分,希望它能像前面一样顺利。
评分自从迷上了DIY电子项目,我就一直想攻克51单片机这个“拦路虎”,试过好几本号称“入门”的书,结果都是直接上手C语言寄存器操作,看得我云里雾里,没两页就想放弃。直到我看到了这个《51单片机零基础轻松入门视频教程 电子与通信 书籍》的介绍,说实话,冲着“轻松入门”这四个字,我决定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这次的体验是颠覆性的。教程的结构设计得非常合理,它没有一开始就强迫你记住复杂的SFR(特殊功能寄存器)地址,而是先让你理解“为什么需要这些寄存器”,它们在系统里扮演什么角色。视频的清晰度和音频质量都达到了专业水准,这一点对于长时间学习非常重要,眼睛不容易疲劳。最让我惊喜的是,它配套的仿真软件使用指南非常详细,对于我们没有实体开发板的新手来说,前期调试代码、观察波形,比直接接线安全方便多了。我已经能够独立修改别人的基础程序,加入简单的延时函数和逻辑判断,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这套教程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理解了底层逻辑,而不是死记硬背代码片段。
评分我是一个典型的“视觉学习者”,光看文字描述写程序对我来说就像看天书一样。因此,我一直在寻找一套“重视频、轻文字”的入门教材。这套《51单片机零基础轻松入门视频教程 电子与通信 书籍》完美契合了我的需求。视频讲解时,老师会把Keil uVision的界面操作、代码编写、编译、下载的全过程都录制下来,实时演示错误处理和调试技巧。比如,第一次遇到“程序跑飞”的情况,我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但在视频里,老师讲解了如何通过设置断点来追踪变量值的变化,让我第一次直观地看到了程序运行的“生命周期”。这种“所见即所得”的学习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我的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而且,视频教程中的每一个实验步骤,书籍里都提供了详尽的步骤清单和注意事项,真正实现了软硬件的无缝衔接。我现在已经能自信地进行简单的定时器控制,准备下一步挑战ADC模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