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少數民族文化概論 9787566008220

甘肅少數民族文化概論 9787566008220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高小強,鐵文英 著
圖書標籤:
  • 甘肅
  • 少數民族
  • 文化
  • 民族學
  • 西北民族
  • 甘肅文化
  • 民俗學
  • 社會學
  • 曆史文化
  • 地域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一鴻盛世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央民族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6008220
商品編碼:2979446860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04-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甘肅少數民族文化概論

定價:48.00元

作者:高小強,鐵文英

齣版社:中央民族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66008220

字數:

頁碼:23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甘肅少數民族文化概論》講述瞭甘肅是一個有著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的多民族省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全省有35個民族成分,世居甘肅的有迴、藏、東鄉、土、滿、裕固、保安、濛古,撒拉、哈薩剋等10個少數民族,其中裕固、保安、東鄉是甘肅的民族,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為227萬多,占全省總人口的9.43%。甘肅少數民族成分多,分布亦廣。

目錄


作者介紹


高小強,男,漢族,甘肅省靜寜縣人,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曆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曆史地理學專業在讀博士。2009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獲曆史學碩士學位。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在甘肅民族師範學院工作。參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兩項,發錶論文十餘篇。
  
  鐵文英,女,迴族,甘肅省臨夏縣人。2012年6月畢業於蘭州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法學碩士。現為甘肅民族師範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馬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文摘


《甘肅少數民族文化概論》:
  少女喜戴綠色蓋頭,顯得青春活潑;中年婦女喜戴黑色蓋頭,顯得素雅端莊;老年婦女喜戴白色蓋頭,顯得潔淨老成。
  在服裝上,甘肅迴族婦女的傳統衣服一般是以大襟旗袍為主,少女和通常會在衣服上嵌綫、鑲色、滾邊等,顯得鮮亮靈動,老年婦女以青、藍、灰色為主,以寬鬆、舒適、美觀為標準。傳統迴族婦女喜歡綉花用以裝飾。平時喜戴首飾,大部分迴族女子七八歲時戴耳環,同時還喜歡戴戒指、手鐲等。
  第八節 飲食
  迴族飲食種類豐富。根據《》規定,嚴格忌食帶有血液、自死的禽畜,忌食不以之名宰殺的,不食豬肉,不食煙酒。由於甘肅迴族是以農業生産為經濟基礎,加之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喜食麵食和肉食,再加以玉米、洋芋等雜糧,做工考究、色香味美。飲食大體上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在主食方麵以麵食為主,其品種多、花樣新、味道美、技術精;二是在菜肴中喜好牛、羊、雞等菜色,且製作方法考究;三是喜好飲茶;四是擅長製作各種風味小吃。
  一、麵食
  常見的麵食主要有牛肉麵、臊子麵、麵條、尕麵片以及饅頭、燒鍋、花捲、燒麥、包子、烙餅及各種油炸麵食。製作方法也是豐富多彩,以煮、蒸、炸、烙、烤、煎、炒、熬、衝等為主。
  ……

序言



絲路風情,古韻悠長:甘肅少數民族文化巡禮 甘肅,這片承載著厚重曆史與多元文明的土地,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壯麗畫捲,在黃河母親的滋養下,孕育瞭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這片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土地上,不同的民族世代繁衍生息,共同譜寫著中華民族大融閤的壯麗篇章。本書旨在深入探索甘肅境內主要少數民族的文化脈絡、風俗習慣、藝術錶現和社會傳承,帶領讀者踏上一段追溯古老文明、感受獨特魅力的文化之旅。 多元共生,曆史的積澱 甘肅地處中國西北腹地,自古以來便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之地。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不同民族在此匯聚、交流、融閤,形成瞭獨具特色的多元文化格局。本書將從曆史的長河中迴溯,梳理甘肅少數民族的起源與遷徙,探究不同民族在曆史發展進程中相互影響、彼此滲透的痕跡。我們將重點關注藏族、迴族、濛古族、裕固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等在甘肅繁衍生息的主要少數民族,瞭解他們如何在漫長的歲月中,在獨特的自然環境中,孕育齣各具特色的文化傳統。 習俗風情,生活的智慧 民族文化最生動、最直觀的體現,莫過於各民族的生活習俗。本書將細緻描繪甘肅少數民族在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節日慶典等方麵的風俗習慣。 服飾之美: 從藏族同胞色彩斑斕、綴滿飾品的藏袍,到迴族人民素淨大方、講究規製的服飾,再到濛古族人民剽悍粗獷、禦寒保暖的袍服,以及裕固族人民彆具一格的頭飾與服飾,每一件衣裳都凝聚著民族的審美情趣、生活智慧和曆史記憶。我們將深入解讀這些服飾背後的象徵意義,感受不同民族在色彩、紋樣、材質選擇上的獨到之處。 飲食之道: 不同的地域環境和生活方式,塑造瞭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本書將介紹甘肅少數民族的傳統飲食,如藏區的糌粑、酥油茶,迴族的牛羊肉烹飪技藝,濛古族的奶製品,裕固族獨特的麵食等。我們將探討這些食物的製作工藝、營養價值,以及它們在民族日常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與宗教信仰、節日習俗之間的緊密聯係。 居所之韻: 民族的居所不僅是遮風擋雨的場所,更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本書將呈現甘肅少數民族的傳統民居特色,從藏區的帳篷、土木建築,到迴族的四閤院,再到濛古包的流綫型結構,以及裕固族的窯洞,深入分析這些建築風格與當地自然環境、氣候條件、生産方式的適應性,以及其中蘊含的傢族觀念、社會結構等文化信息。 節慶禮儀: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節日,這些節日是民族情感的凝聚點,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本書將詳細介紹甘肅少數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如藏族的藏曆新年、賽馬節,迴族的古爾邦節、開齋節,濛古族的“那達慕”大會,裕固族的“依力贊”等。我們將深入瞭解這些節日的起源、慶祝方式、儀式活動,以及節慶期間所體現的民族精神、宗教信仰和價值觀念。同時,也將關注各民族在婚喪嫁娶等人生重要儀禮中的獨特習俗,揭示其蘊含的傢庭倫理和社會規範。 藝術之魂,精神的傳承 藝術是民族精神最閃耀的載體,甘肅少數民族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創造瞭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這些藝術形式不僅展現瞭他們的審美情趣,更承載瞭他們的曆史記憶、宗教信仰和民族情感。 音樂與舞蹈: 從藏族地區悠揚婉轉的民歌,慷慨激昂的鍋莊舞,到迴族地區充滿伊斯蘭風情的音樂,以及濛古族粗獷豪放的長調、短調和充滿力量的舞蹈,再到裕固族歡快跳躍的歌舞,本書將帶領讀者領略甘肅少數民族音樂舞蹈的獨特魅力。我們將探討不同音樂體裁的特點、演奏樂器,以及舞蹈動作的象徵意義,感受音樂與舞蹈如何傳遞民族的情感、故事和精神。 繪畫與雕塑: 佛教藝術在甘肅少數民族地區有著深遠的影響,寺廟壁畫、唐卡藝術等是藏族和部分其他民族藝術的重要代錶。本書將介紹這些繪畫藝術的精湛技藝、豐富題材,以及它們所蘊含的宗教哲理和藝術價值。同時,也會關注迴族伊斯蘭風格的藝術,如伊斯蘭書法、建築裝飾藝術等,展現不同宗教文化對藝術創作的獨特影響。 文學與傳說: 口頭文學和民間傳說,是民族文化得以傳承的重要途徑。本書將搜集整理甘肅少數民族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史詩、諺語等,通過這些生動鮮活的敘事,展現民族的英雄形象、道德觀念、宇宙觀和對生活的熱愛。我們將深入分析這些文學作品的藝術特色,以及它們所反映的民族社會生活和思想情感。 工藝美術: 甘肅少數民族的工藝美術,在實用性與藝術性上達到瞭高度的統一。本書將介紹各民族在編織、刺綉、雕刻、金屬工藝等方麵的傑齣成就。例如,藏族的藏毯、銀飾,迴族的伊斯蘭風格地毯、銅器,濛古族的皮具、毛織品,裕固族的民族服飾刺綉等,這些精美的工藝品不僅是生活用品,更是民族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 精神信仰,靈魂的寄托 宗教信仰是甘肅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影響著他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社會結構。本書將對甘肅主要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進行梳理和介紹。 藏傳佛教: 藏族同胞信仰藏傳佛教,本書將探討藏傳佛教在甘肅藏區的傳播與演變,介紹寺廟建築、宗教儀式、僧侶製度,以及佛教文化對藏族社會生活、藝術創作、哲學思想的深遠影響。 伊斯蘭教: 迴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等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本書將介紹伊斯蘭教在中國西北地區的傳播曆史,闡述其教義、習俗,以及對這些民族的社會組織、法律觀念、倫理道德、飲食禁忌等方麵的深刻影響。 薩滿教與原始信仰: 某些少數民族,如裕固族,其文化中依然保留著薩滿教等原始信仰的痕跡。本書將對其進行探索,瞭解其信仰體係、祭祀活動,以及這些古老信仰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與變遷。 傳承與發展,麵嚮未來的思考 在現代化的浪潮中,甘肅少數民族文化正麵臨著挑戰與機遇。本書的最後一章將著眼於當下,關注甘肅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現狀,探討其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發展與創新。我們將分析如何在保持民族文化主體性的同時,吸收外來文化,推動民族文化的現代化轉型。本書還將關注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以及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在文化傳承方麵所做的努力。 本書緻力於以客觀、翔實、生動的方式,為讀者呈現甘肅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增進讀者對甘肅各民族文化的瞭解與尊重,激發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深刻認識,並為甘肅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一份綿薄之力。這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探索,一次觸及靈魂的精神洗禮,期待與您一同在絲綢古道的風情中,品味甘肅少數民族文化那悠長而動人的韻味。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甘肅少數民族文化概論》這本書,我最初的印象是它沉甸甸的份量,不僅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知識和信息量的象徵。9787566008220這個標識,讓我聯想到背後無數研究者付齣的心血,以及齣版社在學術齣版領域一貫的嚴謹態度。我一直相信,地域性的文化研究,尤其是對於像甘肅這樣曆史悠久、民族構成復雜的地區,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關鍵橋梁。在這本書的書名中,“概論”二字,預示著它並非隻聚焦於某個單一民族或某個特定方麵,而是力求以一種宏觀的視角,梳理和呈現甘肅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的整體麵貌。這對於我這樣對地方史和民族學感興趣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饋贈。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個係統性的框架,幫助我理解不同民族的起源、發展脈絡,以及他們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如何相互影響、融閤,又如何保持各自的獨特傳統。我想象著書中會涉及到的那些古老的歌謠、祭祀儀式、服飾特色,甚至是他們獨特的建築風格和飲食習慣,這些都充滿瞭吸引力,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旅程充滿瞭好奇和憧憬,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認識和理解甘肅少數民族文化的新大門。

評分

《甘肅少數民族文化概論》,9787566008220,這本書的ISBN號碼,在某種程度上,就像一張無形的門票,讓我得以窺探一個豐富多彩的文化世界。甘肅,這個充滿西部風情的省份,其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一直讓我心馳神往。我曾聽說過關於那裏的一些民族的傳說和習俗,但總是感覺零散而不夠係統。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在知識上的空白。我期待它能像一本詳細的地圖,帶領我穿梭於各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去瞭解他們是如何在獨特的地理環境下,發展齣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不同民族的語言特點、宗教信仰、社會結構,甚至是他們獨特的藝術錶現形式,比如那些令人驚嘆的服飾、精美的工藝品,以及悠揚的民歌。我相信,深入瞭解這些內容,不僅能拓寬我的視野,更能讓我對中國多民族文化的豐富性和獨特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激發我進一步去探索和傳承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産的熱情,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瞭解甘肅少數民族文化的一本權威且易於讀懂的入門讀物。

評分

9787566008220,這個數字組閤,成為瞭《甘肅少數民族文化概論》這本書的標簽,也成為瞭我認識這本書的起點。我之所以會關注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源於我對甘肅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探索欲望。它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曆史、文化、民族交匯的十字路口。少數民族文化,更是這片土地上最獨特、最動人的風景綫。這本書的書名,明確地指齣瞭其研究對象和範圍,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內容有瞭清晰的預期。我期待著它能夠深入淺齣地解讀那些可能在宏大敘事中被忽略的細節,例如不同民族的節日習俗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他們口頭傳承的史詩和傳說中摺射齣的曆史記憶,以及他們世代相傳的手工藝技藝所展現齣的智慧和審美。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能成為一座連接讀者與甘肅少數民族文化的橋梁,讓我能夠跨越時空的界限,去感受那份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去理解他們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屬於自己的篇章,並最終形成多元而又和諧的文化圖景。

評分

一本厚重的學術專著,從書名《甘肅少數民族文化概論》就能感受到其內容的分量,9787566008220這個ISBN號更是如同一個數字身份證,預示著這是一本經過嚴謹編撰和齣版的學術成果。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充滿期待的,因為甘肅,這個在中國版圖上占據著重要地理位置的省份,本身就承載著豐富而多元的曆史文化,而其少數民族文化更是這片土地上閃耀的璀璨明珠。我一直對邊疆地區的風土人情、曆史變遷以及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融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那些深藏在曆史長河中的故事,那些在歲月洗禮中沉澱下來的智慧,遠比我們日常所見的更加引人入勝。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甘肅少數民族深層文化世界的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索那些古老的傳說、獨特的習俗、精美的藝術以及他們獨特的生活哲學。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一個真實而鮮活的世界,讓我對甘肅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及其文化有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的瞭解,而是能夠觸及到文化的靈魂,感受其內在的生命力。

評分

我手頭的這本《甘肅少數民族文化概論》,書號是9787566008220,這個信息足以勾起我對甘肅這片土地上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的強烈好奇心。我對那種與現代都市生活截然不同的原始、淳樸的生活方式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像甘肅這樣的地理環境中,少數民族的文化傳統往往更加鮮明地保留著曆史的印記。這本書的書名,如同一聲召喚,讓我想要深入瞭解這些民族的起源、他們的社會組織形式、獨特的宗教信仰、豐富多彩的節日慶典,以及那些代代相傳的歌舞、服飾和工藝。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他們如何適應嚴酷的自然環境,如何保持民族認同,以及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與其他文化進行交流與融閤的答案。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嚴謹而又不失生動的方式,為我展現甘肅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我能夠更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精神世界,並從中汲取智慧與啓示,為我的知識儲備增添一筆珍貴的色彩,同時也讓我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有更深刻的認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