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形/心意拳发展知录 | 作者 | 郭书民,翟相卫,蔡鹏 |
| 定价 | 48.0元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 ISBN | 9787503466106 | 出版日期 | 2015-09-01 |
| 字数 | 200000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中国形(心)意拳发展知录》全面系统的讲述了形(心)意拳的发展历史,对各时期宗师事迹生平有比较详实的描述,有珍贵历史老照片,有传承体系,还有曾秘不外传的形(心)意拳拳理拳法武学精要,可谓武林秘籍。 心意拳,又称形意拳、六合拳、心意六合拳、意拳等,是我国四大名拳之一。自明末姬际可开宗创派以来,历经数百年、十余代人传承,经久不衰,盛传华夏。它不仅具有修身养性、益寿延年、陶冶情操、强身健体、技击防御等强大的功能,而且具有理论体系严密、技术体系严谨、拳法特点鲜明等特征,因而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远播海外,传承不息。 |
| 作者简介 | |
| 郭书民,男,1958年生,山西省平遥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晋中日报社总编辑,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特聘研究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拳代表性传承人。撰写和编著成果200余万字,出版专著《月光下的星雨》。《敢想能成事 敢干方成功》、《大讨论切忌大套空》、《卯上琴音》等多部新闻作品曾获得省部级新闻奖一等奖。 翟相卫,男,1957年生,山西省芮城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员。现任晋中市史志研究院党组成员,调研员,山西晋商文化研究会理事。撰写和编著成果400余万字,论文近百篇。在核心期刊《民国档案》发表论文2篇,其中1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全文转载。曾获山西省社科联百部(篇)工程一等奖、山西省党史系统学术论文一等奖、山西省社会科学成果奖。曾被评选为全国党史系统先进工作者。 蔡鹏,男,1983年生,山西省和顺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晋中广播电视台《记者观察》栏目制片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商镖局文化代表性传承人。《星期五书店走进机关大院》、《王家卫“瞄”上了心(形)意拳》、《真学习才能找到问题的“真”》等新闻作品曾获得山西新闻奖一等奖、晋中新闻奖一等奖。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电影《一代宗师》拍的是民国武林,故事从形意拳开始说起,电影筹拍期间,导演王家卫曾三去山西专访心意拳大师。 ★新派武侠作家徐皓峰的经典作品写的都是形意拳,几乎是一部形意拳断代史。 ★民国武林是中华武术发展的一个**,形(心)意拳代表了当时武术实战的**水平。 ★曾秘不外传的《心意拳拳谱》,此次在本书中有系统重点呈现,包括其拳学原理、拳法构成等基本内容。 ★晚清公认的十大武林高手:董海川、大刀王五、黄飞鸿、霍元甲、王子平、杜心武、韩慕侠、孙禄堂、郭云深 、杨露禅。其中有三人是形(心)意拳的传人,他们是郭云深、韩慕侠和孙禄堂。 |
| 文摘 | |
| 第三节 形(心)意拳 清嘉庆年间,戴隆邦的次子戴文熊以“内道外儒”为指导思想,遵“天人合一”之理,循“一气、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方”之规,联系为晋商保镖护商的新的武学实践,结合家传武学,对姬氏原传心意六合拳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使这一拳术在内容上更加全面,在风格和特点上则更加独特和鲜明。 戴文熊对姬氏原传心意六合拳的创新,其内容除原有的“十形象”“四把捶”、虎扑双把、单把、搓把等功,技、法、式外,又新创了“乾坤六合混元桩”、一至九步“丹田功”“七手”“七膀”“七炮”“七小形” “五行拳”、一至十趟“螳螂闸势捶”“六趟连珠把”、天雷、地锐、玉女穿梭“三才拳”“蜘蛛八卦功”“云龙九现八阵法”“四趟六合拳”“六趟连环手”等单练套路和单把拳,以及“五行生克”“走锤”“咬扣对缠”等对练套路。将之归类后,又称修养内功心法的部分为“悟心拳”,简称“心拳”,因心脏与人俱生,先天即有,故“心拳”主要是用来修炼先天自然功的,具体的功法如一至九步“丹田功”“童子功”、“手中决窍十六把”等;称其修明法则,直达要领练习部分为“会意拳”,简称“意拳”,因人之意念属后天产物,故“意拳”主要是指修炼后天自然功法的部分,其功、技法如“七手”“七膀”“七炮”“五行拳”等;称其模仿动物特能的部分为“象形拳”,如“十大真形”、“七小形”以及其他“形形”等,因此部系按“象其形取其意”而立法的,故后人又将之称为“形意拳”。 由于戴文熊家学本厚,又兼精通姬氏所创心意拳法,同时还吸收了众武道之长,故其所创新的心意拳法已远迈前人,超逸当代,彪领群英。2006年,薛理锁、陈瑞、刘晓东等几位学者曾在《山西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心意拳的几支传系虽然在拳学理论和在名称叫法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历史上河南马派心意拳由于受回族宗教信仰和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较好地保持了姬氏原传心意六合拳更加古朴和原始的风貌,而山西戴文熊所传心意拳由于受传统的本土文化的影响和滋养,特别是受保镖实践的影响,在汲取了众家之长后,其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则发展的更加严谨、系统和完善,拳术风格和特点也更加鲜明和独特,充分体现了民族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精髓。因此,与姬氏原传心意六合拳相比,山西戴文熊所创新的心意拳无论是在基本桩功、拳架、拳式、练习方法、要领和要求上,还是在拳术套路、技击理念、技击路线和技击手段上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与河南马派心意六合拳相较,则俨然两个拳学体系。” 戴文熊对心意拳法的创新,在形(心)意拳的发展演进历程中作用巨大,因此武术界和学术界也有人认为应将戴文熊尊为形(心)意拳的宗师。 第四节 形心异同 清代,在戴氏家族,戴文熊传艺于儿子戴五昌、同族戴良栋和本县人贾大俊、温老六、王德雄、孙掓伦、山东铁头和尚马培德等;戴五昌传艺于儿子戴子道;戴良栋传艺于子戴奎、侄戴宏勋;戴奎又传艺于王映海、岳蕴忠、高升帧、原德胜、段锡福、程连风、史雄霸、郭映田、马二牛、段仙、王步昌等;戴宏勋传艺于女儿戴桂兰、祁县段仙等;王德雄传艺于王贵元;贾大俊传艺于高降衡;高降衡传艺于赵玉、刘福山、赵万远等。 此间,形(心)意拳迎来了他的又一个历史转折点,那就是戴文熊收徒李洛能。道光十六年(1836年),直隶深州(今河北深州市)人李洛能慕戴文熊之名来到祁县,十年种菜,一心求学,学得心意拳之基本套路,终遂所愿。李洛能传艺于山西太谷人车毅斋、贺永恒,榆次人李广亨,河北深县人郭云深、李太和、刘奇兰、任丘人刘晓兰,大兴县人宋世荣、宋世德、白西园等。 在传承过程中,由于戴文熊对不同弟子所授技艺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其弟子中又衍生出了风格和特点各不相同的若干个传承支系。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以戴良栋、戴奎等为代表的戴氏族传心意拳,以李洛能、车毅斋等为代表的形(心)意拳和以贾大俊、高降衡等为代表的形意拳三大传承支系。三大传系,虽然在拳经体系(也即基础理论)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在拳谱内容(也即具体练习方法)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戴氏心意拳族传一系由于受族传门规的影响和制约,较好地保持了戴文熊原创心意拳的拳术风貌;而李洛能和贾大俊两支传系虽然受到传承的局限,但由于他们积极参与保镖护商等武术实践活动,广泛地深入社会生活,在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不断创新的基础上,也都使各自的拳学体系得到完善和发展,形成了各自新的、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因此,形(心)意拳的三大传承体系也在基础桩功、拳架、拳式、练习方法、要领、要求和拳术套路等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形成了各自新的拳术特点和风格。 形(心)意拳的三大传承体系何以同一师祖、同一理论体系、在同一文化区域,却在基础桩功、拳架、拳式、练习方法及风格特点上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而心意拳与形意拳两种不同的称谓又是缘何而来? |
| 序言 | |
| 前 言 徐展历史的宏卷擘画,聚焦风起波涌的武林,我们不难清晰地看到,形(心)意拳在宋代岳武穆后,经历旷世沧海的风云搏击,于明代姬际可的理性推演和智慧归纳,*终形成了颇具深邃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自成一体、独树一帜的拳种。在数百年的传承过程中,因受时间、地域、文化、信仰、宗教、习俗等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比较明晰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三大主流派系。一是以马学礼、张志诚、马兴、马三元等为代表的河南心意六合拳传系;二是以曹继武之后的戴隆邦、戴文熊(二闾)、戴良栋、戴奎等为代表的心意拳传系;三是以戴隆邦、戴文熊(二闾)之后的李洛能(老农)、郭云深、车毅斋、刘奇兰等为代表的形意拳传系。后两个传系,实质上都是戴隆邦、戴文熊(二闾)传系演化出的两支流派,同时戴文熊(二闾)门下还有一支相对独立的贾大俊、高降衡、赵玉、刘福山传系,三者的发源地都在山西晋中。三支传系,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严密的师承关系下,一脉相传,形成了同一拳种而不同的风格。虽然风格不同,但拳路拳法却承继了同一个武学理论体系,也就是《守洞尘技》《心意六合古拳谱》。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形(心)意拳这一珍贵文化遗产,使世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形(心)意拳,从2008年元月起,笔者会同省内外有关专家,用了大约六年的时间,对形(心)意拳的历史渊源以及涉及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与考证,并结合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新形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将之整理编撰成书,暂定名为《中国形(心)意拳发展知录》,以飨读者,意在抛砖引玉,敬请各界专家和广大武术爱好者批评教正。 |
作为一名武术爱好者,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武术的根源和发展充满了好奇。尤其对形意拳,我一直觉得它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技击原理。这次偶然看到了关于《BF-中国形/心意拳发展知录》这本书的信息,虽然我还未有机会阅读,但仅仅从书名和作者阵容来看,就足以引起我的浓厚兴趣。郭书民、翟相卫、蔡鹏这几位名字,在形意拳界绝对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不仅是技艺精湛的实践者,更是对形意拳有着深刻理解和传承的大家。由他们联袂撰写的这本书,想必能为我们揭开形意拳发展的神秘面纱,深入探究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以及在中国武术史上的独特地位。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梳理出形意拳从萌芽到壮大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流派的发展脉络,以及对中国武术文化的整体贡献。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拳术的书,更是一部承载着中国传统武术精神和智慧的文化读物。
评分我对中国传统武术,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技击体系独特的拳种,抱有极大的热情。心意拳,以其刚猛迅捷、变化莫测的特点,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当我在信息流中看到《BF-中国形/心意拳发展知录》这本书时,内心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郭书民、翟相卫、蔡鹏这几位作者,都是我一直以来仰慕的形意拳大家。他们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在业界都是公认的。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讲述形意拳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传承和发展的,包括各个流派的形成、主要代表人物的贡献,以及技击理论的演变。我尤其期待作者们能够结合史料和自身的亲身实践,为我们展现形意拳在实战中的应用,以及它在中国武术史上的独特价值和影响。这本书对我来说,不只是一本武术书籍,更是一扇通往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大门。
评分我一直对武术的文化内涵十分着迷,而心意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独特的技击理念和深厚的哲学底蕴,总是让我思考良多。听闻有《BF-中国形/心意拳发展知录》这本书,即使尚未拜读,也已然让我心生向往。这本书的作者,郭书民、翟相卫、蔡鹏,这几位都是在形意拳领域享有盛誉的前辈。他们的名字本身就代表了对形意拳的深刻理解和长期实践。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从历史的纵深处,挖掘形意拳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展现它如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吸收融合,不断演进,最终形成如今丰富多彩的局面。我相信,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招式和套路的层面,更会深入探讨心意拳背后所蕴含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国传统哲学和医学思想。这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武术的整体思维方式,以及它如何与中国人的生活哲学紧密相连,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我对于那些能够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武术根源和发展脉络的书籍,总是充满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心意拳,这种以“整劲”和“形神合一”为核心的拳种,其独特的魅力一直吸引着我。听说有《BF-中国形/心意拳发展知录》这本书,由郭书民、翟相卫、蔡鹏这几位在形意拳领域造诣深厚的大家联袂推出,我感到非常兴奋。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们走进形意拳的历史长河,去探寻它从何而来,又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形成如今多姿多彩的局面。我希望作者们能够结合历史文献和他们的实战经验,为我们揭示形意拳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演变规律,以及它在中国武术史上的独特贡献。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了解形意拳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个窗口。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充满求知欲,而形意拳,以其独特的“以意领气,以气催力”的训练方法,以及“内壮外勇”的实践理念,总能引发我深入的思考。当得知有《BF-中国形/心意拳发展知录》这本书即将面世,我便对此充满了期待。书中提到的作者,郭书民、翟相卫、蔡鹏,都是在形意拳界备受尊敬的前辈,他们的名字本身就足以吸引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阐述形意拳在漫长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重要阶段,包括它的起源、各个流派的特点、以及对后世武术的影响。我更期待作者们能结合丰富的史料和他们多年的武学实践经验,为读者展现形意拳的精髓所在,以及它如何体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将为广大形意拳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宝贵的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