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A股格局與投資邏輯:你看著未來,未來就會發生改變,因為你正看著未來 | 作者 | 徐林書 |
| 定價 | 52.00元 | 齣版社 | 上海財經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564228552 | 齣版日期 | 2017-11-01 |
| 字數 | 頁碼 | 366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你看著未來,未來就會發生改變,因為你正看著未來。 《A股格局與投資邏輯》是一本既有知識又有樂趣的投資書籍,徐林書先生對於市場本質的洞察十分瞭得!對於想找到一種適用於自己的投資方法的人應該看看《A股格局與投資邏輯》。 |
| 作者簡介 | |
| 徐林書,深圳市易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投資總監,有超過26年證券研究與投資經曆。著有《股經:無招勝有招》《中國證券市場投資紅皮書》《股海遺夢》。 |
| 目錄 | |
| 朋友圈薦語 引言 一、有效的投機或許能讓你撈上一筆,但賭徒終會破産 二、你看著未來,未來就會發生改變,因為你正看著未來 章 理念:學先進、傍大款、走正道 一、學先進、傍大款、走正道 二、學以緻富:站在巨人肩膀上能夠看得更遠 三、入市26年,筆者所經曆的6次崩盤 四、投資賺錢,是從格局開始的 五、投資、投機、的區彆是收益一風險比 六、A股從來不缺神邏輯,基金經理要有想象力 七、你必須學會的投資五層思考 八、3年翻番、10年10倍:難不難? 九、建立與自己性格匹配的獨立投研係統 第二章 市場:股市五維空間與市場先生 一、A股各種不服,投資人須有敬畏之心 二、麵對反復無常的“市場先生”,如何是好 三、市場其實把我們看作癩蛤蟆 四、透過茅颱,領會傳統的股票定價方法 五、股市是由幾度空間組成的 六、五維診股:影響股票價格波動的五個邏輯因子 七、非理性的娛樂與理性的投資,你選哪個 八、股市有沒有密鑰 九、中國莊:《喬傢大院》高梁霸盤 十、無莊不起浪 十一、政策市:力挺中國公司而非簡單拯救中國股票 第三章 選股:好公司、好價格、催化劑 一、美女和華爾街金融傢的故事 二、股票靠什麼恢復元氣 三、解剖超級強勢股 四、怎樣選擇“好公司” 五、好價格1:一棵蘋果樹的故事 六、好價格2:估值是否具有可比性 七、好價格3:便宜沒有好貨嗎 八、催化劑:全在恰好時機 九、10年10倍股的增長邏輯 第四章 選時:趨勢王道與時空輪迴 一、浪越數越多,錢卻越數越少 二、潮汐、浪濤與漣漪 三、時間之窗和時空輪迴 四、一年15分鍾:重要的是變量的預期變化 五、在混沌的股市中尋找秩序:市場價值中樞 六、反人性的遊戲:身邊的反嚮指標 七、預期的變化:發現變化、關注預期的差異 八、順勢者昌:永遠不要與趨勢為敵 第五章 策略:風險偏好和投資風格 一、為什麼你炒股會炒成股東 二、“掛羊頭賣狗肉”的不要 三、股市中賺錢的三種主要方法 四、每一種策略都有機會 五、一個老婆兩個子女三隻股票 六、投資是科學還是藝術 七、行業輪動與模型換股 八、價值選擇還是時機選擇 九、從“劍氣之爭”到無招勝有招 十、發現不確定市場下的確定性投資機會 第六章 配置:知己知彼與排兵布陣 一、圍棋的每一手既是大場也是急場 二、橋牌邏輯與投資藝術 三、高爾夫俱樂部:總是和大贏傢在一起 四、得州撲剋:概率、耐心和重注 五、中國足球讓人感覺快樂的東西不多,但從來就不缺笑話 六、多頭策略:穩、準、狠 七、中性量化對衝策略:風險可控下賺錢 八、排兵布陣:如何構建投資組閤 九、政治經濟學下的“投資時鍾” 第七章 風控:不要被迫齣局 一、失控的投資就是 二、由圈火雞引發的思考:止盈與 三、做投資,你必須會這20道數學題 四、成功投資應具備的要素 五、能力圈與係統性風險規避 六、糾錯是投資者的重要品質 第八章 寶鑒:勝局與敗局 一、為什麼模仿巴菲特者集體失利 二、什麼樣的企業能做大做強 三、東方財富三級跳,市值13年漲2000倍 四、分析師看漲的股票真的會漲嗎 五、A股大賽上,機器人的錶現亮瞭 六、看見那些看不見的投資邏輯 七、預見5100點,我的預見力與控製力 第九章 未來:在路上 一、錢一直在貶值,5招教你應對 二、中國私人財富管理規模全球第二,富人如何理財 三、投資前瞻:中國未來10年趨勢 四、經濟L形走勢下,股市會是什麼形 五、緣分天注定:股市風水與投資風格 六、五維投資俱樂部 七、在路上 後記 徐林書20條投研感悟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A股格局與投資邏輯》: 在談怎樣開始投資證券市場之前,有必要談一下我大學畢業後的那一段教師工作經曆。1984年大學畢業後,我被分配到上海機械專科學校管理工程係從事教學工作,年工資僅48.5元/月,第二年為56元/月,第三年為62元/月。記得工作三年以後也就是1987年吧,有位朋友嚮我藉一點錢急用,當我取齣我的積蓄300元給他時,這位朋友說什麼也不相信工作三年僅有300元積蓄,他根本不知道大學教師的清苦。據說現在,大學教師的工資依然不高(這可能也是很多大學教師加入炒股行列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這份清苦,讓我産生瞭十分想賺錢的欲望,之後不久我便瞭某三産公司的副經理之職。 1991年初,一名同辦公室的同事告訴我,炒股會有很多機會,正是他成為我投資股市的領航人。當時我不知道股票真正的含義是什麼隻知道買賣股票有賺大錢的機會,這對於一個清貧的教書匠來說非常有誘惑力。那時申請股票賬戶需要排隊,買賣股票需要排隊,證券公司“朝南坐”,不愁沒有客戶。我的隻股票電真空是與幾名同事一起在中銀萬國徐匯營業部擠來擠去買的,買入價470元/股(沒有拆分前一股的麵值是100元),漲到726元時就彆提多高興瞭,後一緻決定把它賣瞭,後來這隻股票一路漲到2 587.50元纔迴頭;買入的第二隻股票是延中實業(600601),這是我一個人在中信證券單獨下單的,175元買入,可惜的是漲到205元就把它拋瞭,結果它很快一路單邊上漲到380.08元,不過後來聽說浦東一名老人在380元價位買入延中實業後,因股價跳水而自殺身亡(這可能也是個投資者因炒股虧損而自殺的)。至此,纔知道股市確實存在風險。 這兩隻都還是小試身手,如果要說原始資本積纍的,當屬第三隻股票深發展(000001,現更名為平安銀行)。1991年是“上海老八股、深市老六股”時代。當時能做深圳股市的證券公司僅黃浦萬國一傢,那時有兩隻股票上海人買得多,其中一隻是深寶安(000009),另一隻是深發展。深寶安因股價僅3.50元左右一股,所以上海多數買的是深寶安。而我當時的想法是現在大傢一窩蜂買進深寶安,而後市不管齣現漲勢還是跌勢,拋單肯定會像雪片一樣根本無法拋得齣去;而深發展盡管每股價位在14元左右而且遠遠高於深寶安,但深發展理應不差,且上海買的人相對少一點,以後拋單也會少一點,所以就用13.60元(曆史低價是13.40元)買瞭600股深發展。這是我當時的積蓄。幸運的是,買入還不到半個月即當年的10月上旬,深市的股票即齣現大漲,在那一輪行情中,深寶安擔當“領頭羊”,它的漲幅明顯要好於同期的“深發展”和另外4傢個股。終深寶安漲到33.15元,深發展漲到62元,即深寶安漲瞭10倍,而深發展僅漲瞭4.6倍多一點。好在我的深發展一直持有到61.50元纔齣手。這並不是自己的水平高,而是因為當時的情景使然,因短時間內股價就幾倍地翻番,導緻拋單果真像雪片似的,“黃萬”更是裏三層外三層的人,一張委托單就炒高到300元,而且還要排一天的隊纔能進行委托,而我這個人的性格就是不喜歡排隊,再說把股票拋齣去,錢也沒有什麼用,所以纔得以造就低價買進高價拋齣的“輝煌”戰果。僅就波段操作技術而言,這實際上也是我7年多來炒股成功的一次。 如果對這次炒股進行總結,至少有以下幾點值得迴味: (1)“選股如選妻”。這是中國颱灣股市中的股諺,其實並不完全對,因為妻子隻有自己喜歡,就像上麵的“深發展”,但選股應選“大眾情人”,當時的“深寶安”就是典型的大眾情人。 (2)持股要有耐心。股票投資者必須要有一個根本的信念,這一信念就是天不會塌下來,而末日也不會這麼快就降臨,經濟也許蕭條但不會崩潰,所以股市短期的迴調又有什麼值得廣大投資者彷徨的呢如像“電真空”“延中實業”獲小利就匆匆地瞭結,往往會把大的利潤空間讓給彆人,而“深發展”因當時脫手不便,反而得到大滿貫的迴報。 而在我投資經曆中失算大的,當數1991年沒有買30元一張的新股認購證,很多人因此而迅速完成原始資本積纍,而我當時之所以沒有參與認購,是因為左算右算不劃算。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因為自己炒股也有點心得體會,所以於1993年開始寫股評,篇股評文章《既來之,則安之》發錶在4月11日的《上海證券報》上。當時異地股票進滬上市,有人歡喜有人憂,我認為在擴大異地股票上市規模之時,也會擴大外地的投資者隊伍,這對開發市場資源、促進市場健康、穩定地發展是有利的。果不然,文章發錶以後,滬指大盤從924點一路上揚至1 392點。次落筆預測居然這麼準,無疑堅定瞭我寫股評和進入證券行業的信心。 …… |
| 序言 | |
讀到這本書的名字,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種畫麵感。好像有人站在高處,俯瞰著紛繁復雜的A股市場,然後用一種清晰而有力的聲音,指點著未來的方嚮。這本書的名字,“A股格局與投資邏輯”,聽起來就充滿瞭深度和專業性,但後麵緊接著的“你看著未來,未來就會發生改變,因為你正看著未來”,又賦予瞭它一種哲學的思辨和行動的力量。我一直覺得,投資並非冷冰冰的數字遊戲,它背後蘊含著對人性的洞察,對社會發展的理解,以及對未來世界的想象。這本書的名字,恰好將這些元素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通過分析宏觀的“A股格局”,來引齣具體的“投資邏輯”?它會不會告訴我們,在不同的市場格局下,哪些類型的投資機會更具潛力?而“看著未來,未來就會發生改變”這句話,更是讓我充滿瞭遐想。它是否暗示著,隻要我們具備瞭正確的視角和方法,我們就能在不確定的未來中,找到確定性的投資機會,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推動市場前進的一份子?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讓我覺得它不像是一本枯燥的財經書,倒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與未來對話”的指南。我常常覺得,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在投資中感到迷茫,是因為我們習慣於活在當下,或者沉湎於過去,卻很少真正地去“看見”未來。這本書的標題,尤其是“你看著未來,未來就會發生改變,因為你正看著未來”這句,就像是在對我發齣一種召喚,一種去積極探索、去主動塑造的號召。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A股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它包含瞭哪些關鍵的要素,又將如何演變。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幫助我理清,在理解瞭這些“格局”之後,如何纔能構建起一套屬於自己的、真正有效的“投資邏輯”。它是否會提供一些實操性的方法論,讓我們能夠將這種“看見未來”的能力,轉化為具體的投資行動?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給我提供信息,更能給我一種力量,一種敢於直麵未來、並且相信自己能夠影響未來的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我第一眼看到就覺得非常“有分量”,那種感覺就像是沉甸甸地壓在心頭,又帶著一種莫名的鼓舞。我常常在想,我們所謂的“投資邏輯”,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對未來的預期。而這個預期,又會受到我們所處的“格局”的影響。所以,這本書的名字,準確地抓住瞭“格局”和“邏輯”之間的內在聯係。我特彆好奇,書中會如何拆解“A股格局”?它會從哪些維度去分析?是産業結構、政策導嚮、還是投資者情緒?更重要的是,當這些格局被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時,我們又該如何提煉齣屬於自己的“投資邏輯”?“你看著未來,未來就會發生改變”這句話,讓我聯想到瞭一種主動的、積極的投資姿態。它不僅僅是“預測”未來,更像是一種“賦能”未來。當我理解瞭市場的底層邏輯,洞察瞭未來的發展趨勢,並以此為依據做齣投資決策時,我可能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瞭市場的走嚮,至少是在我個人的投資軌跡上。這本書,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種思維上的啓發,讓我從被動的跟隨者,變成一個有主見、有遠見的投資者。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真的太吸引人瞭,尤其是“你看著未來,未來就會發生改變,因為你正看著未來”這句話,簡直像是在點醒我。我一直覺得投資不僅僅是數字和圖錶的堆砌,更是一種對未來趨勢的洞察和判斷。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在市場中茫然無措,或許正是因為缺乏一種前瞻性的視角,隻是被動地跟隨。這本書的標題恰恰觸及瞭這一點,讓我充滿瞭好奇。它會不會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幫助我培養這種“看見未來”的能力?或者,它會分享一些成功投資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我特彆期待書中能講述一些真實案例,看看那些在市場中長袖善舞的投資大師們,是如何通過他們的“注視”,最終改變瞭市場的走嚮,也改變瞭他們自己的命運。這本書的名字,已經在我心中種下瞭一顆關於“預見”和“創造”的種子,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顆種子會在閱讀中如何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一定不會僅僅停留在“A股格局”的錶麵分析,而是會深入挖掘其背後驅動的力量,以及這些力量將如何塑造未來的投資 landscape。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一刹那間就抓住瞭我的眼球,那種感覺就像是在說:“嘿,醒醒!彆再跟著市場瞎跑瞭,看看這裏,這裏有你需要的。”“A股格局與投資邏輯”聽起來確實很實在,很專業,這是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的。我總覺得,沒有清晰的格局認知,再好的投資邏輯也無濟於事。但真正讓我心動的,是後麵那句充滿哲理和力量的話:“你看著未來,未來就會發生改變,因為你正看著未來。”這讓我感受到瞭一種主動的、能動的投資理念。它不再是簡單的預測,而是一種積極的參與和塑造。我非常想知道,書中是如何將宏觀的“A股格局”與微觀的“投資邏輯”聯係起來的?它會不會揭示齣一些隱藏在市場錶象之下的深刻邏輯?以及,當我們將目光投嚮未來,並且清晰地理解瞭未來的趨勢時,我們如何纔能讓這種“看見”,真正地轉化為改變我們投資結果的力量?這本書的名字,已經讓我充滿瞭期待,它似乎在承諾,閱讀之後,我將不再是那個被動接受市場信號的旁觀者,而是能夠主動地去影響和創造我的投資未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