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械集 9787515407791

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械集 978751540779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大勇 吕德和 梅墨生 著
图书标签:
  • 太极拳
  • 陈式太极
  • 武术
  • 传统武术
  • 李经梧
  • 陈吴
  • 拳械
  • 技击
  • 养生
  • 中华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07791
商品编码:2980040939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械集 作者 王大勇 吕德和 梅墨生
定价 49.00元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 9787515407791 出版日期 2017-06-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李经梧(1912~1997)为中国20世纪一代武术大师,太极拳家。他在武术上融吴式、陈式、杨式、孙式等四家太极功夫于一体,臻于化境。本书为《大道显隐——李经梧太极人生》(2007年版)、《李经梧太极内功及所藏秘谱》(2010年版)的续篇,集中收入了李经梧学习并传授的陈式和吴式太极拳械的主要套路。内容有陈式太极拳一路和二路(炮捶),吴式太极拳、剑、刀,太极推手和太极杆,同时也收入了李经梧入室弟子、再传弟子名录。

   作者简介
吕德和,1955年生,李经梧先生入室弟子,在河北省总工会工人疗养院教授太极拳。现为秦皇岛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在德国、澳大利亚分别创办“德和国际太极拳学院”,多次在全国、省级太极拳比赛中获奖。出版有《传统陈吴太极拳械》。
王大勇,1942年生,1962年投帖拜从李经梧先生遍习太极拳械。曾出任河北省武术协会委员、秦皇岛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秦皇岛市太极拳研究会主席。其弟子多人多次在国际重大赛事中夺得,并有多人获评武术段位六段、七段。其业绩载入《中国太极拳大百科》等辞书。
梅墨生,1960年生,李经梧先生入室弟子,道家内丹学者胡海牙先生弟子。现为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武当百杰、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科学与养生委员会委员。中国武术七段。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供职于中国国家画院。编著有《大道显隐——李经梧太极人生》《李经梧太极内功及所藏秘谱》,其业绩载入《中国太极拳大百科》等辞书。
李树峻, 1942年生,李经梧先生次子,幼承庭训。现为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武术七段。1958年和1962年曾两次获得北京市武术比赛太极拳冠军。退休前为618厂下属101厂厂长。

   目录
编者前言原序一王培生

   编辑推荐
集内功、技击推手、养生为一体;是道、武、医的结晶 收入李经梧入室弟子、再传弟子*名录

   文摘

   序言

《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械集》:一部传世武学珍本的现代呈现 引言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武术文化长河中,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特点,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在众多太极流派之中,陈式太极拳与吴式太极拳因其历史悠久、体系完整、技法精妙而备受推崇。然而,将这两种风格迥异却又同根同源的太极拳械技艺集于一册,并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宗师倾囊相授,这在武学界实属罕见。本书《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械集》(ISBN:9787515407791),便是这样一部集大成之作,它不仅是李经梧先生武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陈、吴两派太极拳械技艺的一次系统性梳理与传承。 本书的问世,填补了当前太极拳械研究和教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空白。它打破了门派壁垒,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将陈式与吴式太极拳的精髓,特别是其在器械上的独特造诣,融汇贯通,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不仅是对两位拳种历史价值的肯定,更是对李经梧先生作为一位集大成者的崇高敬意的致敬。本书的编写,旨在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研究者及传承者提供一份全面、权威、具有极高参考价值的资料,促进太极拳械文化的更广泛传播与深入发展。 第一部分:陈式太极拳械的奥秘——刚劲中藏柔,螺旋中蕴变 陈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源头之一,以其独特的“缠丝劲”、“混元劲”而闻名。其动作刚柔并济,舒展大方,常被形容为“忽刚忽柔,忽张忽弛”。本书在陈式太极拳械部分的论述,将深入浅出地剖析其核心要义,并重点展现其在器械练习中的独特表现。 1. 陈式太极拳械的理论基础 在进入具体的器械技法之前,本书将首先梳理陈式太极拳械的理论根基。这包括其阴阳学说在器械运用中的体现,劲力的产生与运行,以及“法由意生,意由气生,气由形生”的内在联系。我们将深入探讨“十三势”在器械中的运用,如“棚、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劲法如何通过不同的器械转化为实际的攻防技术。此外,对于“身法”、“步法”、“眼法”在陈式器械中的协同作用,也将进行详尽的阐释。 2. 陈式太极单刀 陈式太极单刀,以其刀势雄劲、变化多端而著称。本书将详细介绍陈式单刀的套路结构、基本功法以及关键动作的要领。例如,“砍”、“劈”、“撩”、“挂”、“截”、“点”、“崩”等刀法,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解析。重点在于如何运用腰腿的转动,配合缠丝劲,将力量贯注于刀刃,实现“力从根起,传遍全身”的效果。同时,对于单刀的持握、运刀的轨迹、以及不同刀法的攻防含义,也将进行深入的讲解,力求让读者领会其刚劲有力又不失细腻的变化。 3. 陈式太极枪 陈式太极枪,以其“枪似游龙,枪随身转”的特点,展现出一种灵动而又威猛的气势。本书将深入揭示陈式太极枪的套路特点,以及其在实战中的运用。我们将重点讲解“点、崩、撩、挂、绞、缠、挑、压”等枪法,以及如何运用“枪不离身,身不离枪”的原则。对于枪法的发力方式,如“枪扎一点,势如破竹”的劲力,以及如何通过腰身的转动,将力量通过枪身传导至枪尖,实现“以枪为箭,以身为弓”的效果,都将进行详细的阐述。同时,本书还将探讨陈式太极枪在步法配合上的精妙之处,以及如何通过身法、步法与枪法的有机结合,达到步随枪走、枪随身转的境界。 4. 其他陈式太极拳械 除了单刀和长枪,本书可能还会涉及陈式太极剑、春秋大刀等其他经典器械。对这些器械的介绍,同样会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详细解析其技术要点、攻防含义以及练习方法。 第二部分:吴式太极拳械的精妙——轻灵圆活,进退皆宜 吴式太极拳,以其“轻灵圆活”、“严谨细腻”而闻名,其特点在于“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在器械方面,吴式太极拳同样展现出其独特的风格,注重身法、步法与器械的协调,追求“处处得力,处处圆活”。 1. 吴式太极拳械的理论精髓 在吴式太极拳械部分,我们将首先探讨其核心理论,如“以静制动”、“引进落空”、“不丢不顶”等哲学思想在器械运用中的体现。对于“沾粘连随”、“扣合”、“引进”等技法,我们将进行深入的解析,并阐释其如何在器械的攻防中得以实现。此外,本书还将强调吴式太极拳械中“身如车轴,手如磨盘”的运动规律,以及如何通过放松身体,实现“节节贯串”的劲力传导。 2. 吴式太极剑 吴式太极剑,以其轻灵飘逸、剑势圆活而著称,被誉为“太极剑中的大家闺秀”。本书将详细介绍吴式太极剑的套路特点、基本剑法以及关键动作的要领。例如,“点、劈、撩、带、挂、引、截、挑、扫、点”等剑法,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解析。重点在于如何运用腰身的转动,配合身体的起伏,实现“身剑合一”的效果。同时,对于剑的持握、运剑的轨迹、以及不同剑法的攻防含义,也将进行深入的讲解,力求让读者领会其轻灵飘逸又不失刚劲的风格。 3. 吴式太极刀 吴式太极刀,虽然不如吴式太极剑那样广为人知,但同样蕴含着吴式太极拳细腻圆活的特点。本书将揭示吴式太极刀的独特之处,以及其在攻防上的实用性。我们将重点讲解其刀法的特点,如“缠”、“带”、“撩”、“挂”等,以及如何通过身体的细微变化,配合刀的运行,实现“以柔化刚,借力打力”的效果。对于刀的运用,本书将强调其“以缠为主,以打为辅”的原则,以及如何通过细密的动作,化解对手的来力,并伺机反击。 4. 吴式太极拳械的其他器械 除了太极剑和太极刀,本书也可能涉及其他吴式太极拳械,如九节鞭、青萍剑等,以求更全面地展现吴式太极拳械的丰富性。 第三部分:李经梧先生的传承与贡献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并非简单地将陈、吴两派的拳械技法罗列,而是通过李经梧先生这位集大成者的视角,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整合与升华。 1. 李经梧先生的武学思想 本书将深入探讨李经梧先生对陈、吴两派太极拳械的理解与融会贯通。他如何看待两种风格的异同?他如何将两者精华相互借鉴,并融于一体?书中将展现李经梧先生“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的武学理念,以及他对太极拳械发展方向的独到见解。 2. 技艺的梳理与传授 本书最核心的部分,便是李经梧先生对于陈、吴两派太极拳械的亲身示范与讲解。他不仅仅是记录拳谱,更是将多年的练武心得、技击体会,以及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读者。对于每一个动作的要领、每一个劲法的运用、每一次攻防的转换,李经梧先生都将进行极其细致的剖析,力求让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些宝贵的技艺。 3. 传承的意义与价值 本书的出版,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为后学者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学习资料,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李经梧先生毕生的武学修为和传道精神。通过本书,我们不仅能学到陈、吴两派太极拳械的精湛技艺,更能感受到李经梧先生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武德风范。 结语 《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械集》是一部集历史、理论、实践于一体的武学宝典。它以严谨的态度,精湛的技艺,宏大的视角,系统地展现了陈式与吴式太极拳械的独特魅力。本书的问世,不仅是对两位拳种的致敬,更是对李经梧先生武学传承的最好纪念。对于任何一位热爱太极拳,追求技艺精进的修习者而言,本书都将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指引你探索太极拳械更深邃的奥秘。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入手了这本《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械集》,感觉完全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武术,特别是内家拳,有着莫名的好感,但之前接触到的资料总觉得有些零散,不够系统。这本书就恰好弥补了我的这个遗憾。它不仅仅是将李经梧大师的拳械技艺搬上了纸面,更是将一种武学精神、一种人生态度传递给了读者。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悟”的论述,大师对于拳械的理解并非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融入了对自然规律、人体力学的深刻体悟。书中的图解非常精美,每一个动作的细节都标注得清清楚楚,配合着文字的讲解,即使是初学者也能窥其门径。我反复研读了关于太极剑的部分,它所展现出的“如水行舟,如风吹柳”的意境,让我深深着迷。这本书不仅是练拳的宝典,更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的启迪录,让我对修身养性有了新的感悟。

评分

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人,所以看到《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械集》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它吸引了。李经梧大师的名字在我心中一直与精湛的太极拳械技艺联系在一起,这本书给了我一个近距离接触他武学精髓的机会。书中的内容不仅仅是招式和套路,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道”的精神。我注意到书中对“听劲”的阐述,那种“不丢不顶,懂劲”的境界,让我对太极拳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意”的讲解,它强调的是精神层面的修养,是将个人的意志与武术技艺融为一体。虽然我不是专业武术人士,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李经梧大师的传授之中,感受到了他那深厚的内功和精妙的招式。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技艺的学习,更在于对人生哲理的体悟。

评分

这本《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械集》真是太让我惊喜了!我一直对太极拳械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听说李经梧大师的技艺传承,更是让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住了。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李经梧大师的生平介绍,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太极拳械的执着与热爱,以及他为传承和发展太极拳械所付出的心血。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大师学拳经历的详细描述,那些关于恩师的教诲、艰苦的训练以及对拳械理解的深入剖析,都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对陈、吴两家太极拳械的讲解也十分到位,无论是动作的要领、劲力的运用,还是器械的拆解与演练,都描述得既生动又清晰。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枪法的论述印象深刻,那种“枪似游龙”的感觉跃然纸上,仿佛我真的能感受到长枪在手中挥舞的劲道和灵动。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拳械的技艺,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让我对太极拳械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

拿到《李经梧传陈陈吴太极拳械集》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被其丰富的内涵所吸引。作为一名业余太极拳爱好者,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既系统又深入的书籍来提升自己的技艺。这本书可以说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详细介绍了李经梧大师的生平以及他对太极拳械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它将陈、吴两家太极拳械的精髓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阐释。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劲力运行的图解,那些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劲力如何在身体内外传递,以及如何通过身法来引导劲力。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看到大师的身影在书中舞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美感。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练武指导,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

这本书《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械集》带给我的感受是多方面的,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武术不单单是肢体上的动作,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精神的升华。这本书恰恰体现了这一点。李经梧大师的拳械技艺,不仅仅是外在的形,更是内在的“神”。书中对“练假成真”的探讨,让我对武术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它强调的是在练习中逐渐领悟真谛,最终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我反复琢磨了书中关于“虚灵顶劲”的讲解,它让我明白,顶劲并非是僵硬的用力,而是一种轻灵的、仿佛头顶白云的感觉。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读起来让人感到身心愉悦,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