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編實用萬年曆
定價:28.00元
作者:張小妮,張雋波
齣版社:中國農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04857781
字數:
頁碼:43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新編實用萬年曆》第二部分到第五部分按“春之希望——播種”“夏之燦爛——耕耘”“鞦之收獲——迴報”“鼕之蘊藏——歡慶”的時令順序排列,時時翻閱,您就會發現,這些知識會給您恰到好處的提醒。該書中不僅有天文曆法的基礎知識、衣食住行的百科知識供讀者瞭解,還有大量的國學常識,如三字經、弟子規、百傢姓等。此外,還增加瞭中國已入選的世界文化遺産名錄、中國特色小鎮名錄、美麗鄉村建設等內容,讓您開闊眼界、陶冶情操、增長知識。
《新編實用萬年曆》中的“曆中說曆”就是生活的“開心果”,它是該書作者積十餘年之功,從搜集到的近5000本不同版本曆書中總結齣來的知識精華,這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獨此一傢,絕無分號”。仔細讀來,增長見識,愉悅身心。
目錄
前言
一、曆法知識
《農曆的編算和頒行》
曆法
曆書
曆書時
陽曆
陰曆
陰陽閤曆
農曆
農曆
日曆每隔28年就會“撞臉”一次
藏曆
迴曆
傣曆
彝曆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歌
二十四節氣中每年節氣的含義
二十四節氣與黃道十二宮
二十四節氣與農耕時間錶
二十四節氣與節日起源
二十四節氣與太陽神崇拜
“年”與“歲”不相同
尋常月有陰陽
節氣並非15天
一刻鍾十五分
世紀年代起點異
二、春之希望——播種
春季主要節日
春季主要節氣
春季主要節日風俗
除夕
春節
元宵節
二月二,龍抬頭
清明
曆中說曆
花鍾、花語、花信風
曆書封麵百花開
社員都是嚮陽花
立春時節“打春牛”
“打春牛”的每個環節都有寓意
春牛變“鐵牛”春神變“女神”
植樹節每次變更都有“大來頭”
曆書節日中的“常青樹”
細緻入微的《造林曆》
清明節:生命意識和傢國情懷
明清曆書中,清明節沾瞭“節氣”的光
民國時期,清明節與植樹節如影隨形
1949年後,清明節從有到無再到有
三、夏之燦爛——耕耘
四、鞦之迴報——收獲
五、鼕之蘊藏——歡慶
六、琅琅節氣歌作者他是誰
七、2012—2017年中國創造的“世界之”
八、中國世界遺産、特色小鎮建設知識
九、世界各地環境治理案例
十、對聯、百傢姓、三字經、弟子規等
十一、1901—2100年曆錶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前言
一、曆法知識
《農曆的編算和頒行》
曆法
曆書
曆書時
陽曆
陰曆
陰陽閤曆
農曆
農曆
日曆每隔28年就會“撞臉”一次
藏曆
迴曆
傣曆
彝曆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歌
二十四節氣中每年節氣的含義
二十四節氣與黃道十二宮
二十四節氣與農耕時間錶
二十四節氣與節日起源
二十四節氣與太陽神崇拜
“年”與“歲”不相同
尋常月有陰陽
節氣並非15天
一刻鍾十五分
世紀年代起點異
二、春之希望——播種
春季主要節日
春季主要節氣
春季主要節日風俗
除夕
春節
元宵節
二月二,龍抬頭
清明
曆中說曆
花鍾、花語、花信風
曆書封麵百花開
社員都是嚮陽花
立春時節“打春牛”
“打春牛”的每個環節都有寓意
春牛變“鐵牛”春神變“女神”
植樹節每次變更都有“大來頭”
曆書節日中的“常青樹”
細緻入微的《造林曆》
清明節:生命意識和傢國情懷
明清曆書中,清明節沾瞭“節氣”的光
民國時期,清明節與植樹節如影隨形
1949年後,清明節從有到無再到有
三、夏之燦爛——耕耘
四、鞦之迴報——收獲
五、鼕之蘊藏——歡慶
六、琅琅節氣歌作者他是誰
七、2012—2017年中國創造的“世界之”
八、中國世界遺産、特色小鎮建設知識
九、世界各地環境治理案例
十、對聯、百傢姓、三字經、弟子規等
十一、1901—2100年曆錶
我特彆欣賞這本書在實用性方麵的錶現。作為一本萬年曆,它最基本的功能是日期查詢,在這方麵,它做得無可挑剔。日期的標注清晰明瞭,查詢起來非常方便。但它的實用性遠不止於此。書中還包含瞭許多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比如黃道吉日查詢。我一直對這方麵比較感興趣,但市麵上很多類似的書籍要麼過於簡單,要麼充斥著一些玄乎其玄的說法。而這本書的黃道吉日查詢,似乎是基於一套比較嚴謹的古老方法推算齣來的,並且給齣瞭詳細的解釋,說明瞭選擇特定日期的理由。這讓我覺得信息更加可信,也更有參考價值。此外,書中還涉及到一些農事節令的提醒,對於喜歡在陽颱種點小東西的我來說,這無疑是及時的指導。
評分總而言之,這本《新編實用萬年曆》是一本超越瞭我最初認知的優秀讀物。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集文化、曆史、天文、地理、民俗、養生等多種知識於一體的百科全書。它以一種非常親切、實用的方式,將那些古老而寶貴的傳統智慧呈現給現代人。我從中學到瞭很多,也對我們祖先的智慧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敬意。我非常樂意將這本書推薦給任何想要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或者隻是想讓生活更有條理、更有智慧的朋友。它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細細品味的寶藏。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完全超齣瞭我最初的預期。我本以為它隻是一個簡單的日期查詢工具,但翻開之後纔發現,它簡直就是一個小型民俗文化博物館。除瞭日期信息,書中還包含瞭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介紹,比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鞦節等等。每一個節日,都不僅僅是介紹日期,更詳細地講述瞭節日的由來、傳說、習俗,甚至還有相關的民間歌謠和燈謎。我尤其喜歡關於“七夕”的介紹,書中不僅講述瞭牛郎織女的傳說,還列舉瞭古代女子在七夕乞巧的各種方法,讓我對這個傳統節日有瞭更深的認識。這種深入的文化挖掘,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評分這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它對天文和地理知識的通俗化處理。雖然我是個對天文學不太瞭解的人,但書中對月相變化、星辰運行等內容的解釋,用詞非常淺顯易懂,配以生動的插圖,讓我能夠輕鬆理解。例如,書中解釋“朔望月”的概念時,並沒有使用復雜的專業術語,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月亮圓缺的周期。同樣,關於地理方位、節氣與氣候變化的關係,也解釋得非常清晰。這讓我不僅增長瞭知識,更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和宇宙産生瞭更深的敬畏之情。我不再隻是簡單地看到日齣日落,而是開始思考它們背後的天體運行規律。
評分我對於這本書所展現齣的嚴謹性和係統性感到非常欽佩。雖然內容包羅萬象,但整體的結構卻非常清晰,邏輯性也很強。編者似乎將各種信息都進行瞭係統化的梳理和歸類,使得讀者在閱讀時能夠循序漸進,不會感到混亂。我特彆欣賞它在信息呈現方式上的多樣性。除瞭文字描述,書中還穿插瞭大量的插圖、錶格和圖錶,使得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也更加易於理解和記憶。例如,在解釋“二十四節氣”的形成原因時,書中就配有詳細的圖示,清晰地展示瞭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與節氣之間的關係,讓人一目瞭然。
評分這本書的另一項重要功能體現在其對古代社會生活和農耕文化的詳細記錄。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中國古代的鄉村,感受著那種淳樸而又充滿智慧的生活方式。書中詳細介紹瞭古代農耕的各個環節,從播種、施肥、除草到收割,以及每個環節需要注意的天氣變化和注意事項。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粒粒皆辛苦”的含義,也更加珍惜我們今天所擁有的物質富足。此外,書中還涉及到一些古代的工藝、器物,比如對“十二生肖”的介紹,不僅僅是生肖的順序,更包含瞭每個生肖的傳說和特點,充滿瞭趣味性和文化價值。
評分我不得不提一下這本書在傳統醫學和養生方麵的價值。雖然我不是學醫的,但書中關於“時辰養生”、“節氣養生”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它並沒有像一些養生書籍那樣大談特談各種奇特的偏方,而是將中醫養生的理念與具體的節氣、時辰相結閤,提齣瞭非常接地氣的建議。例如,在“大暑”時節,書中就建議要“晚睡早起,避免貪涼”,並且推薦瞭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這些建議都非常符閤中醫“天人閤一”的思想,並且易於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通過閱讀,我開始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並嘗試著根據書中提供的建議來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感覺確實有所改善。
評分這本《滿58包郵 新編實用萬年曆》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雖然書名聽起來樸實無華,但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卻遠超我的想象。首先,讓我驚嘆的是它在編纂上的精細。我一直認為萬年曆不過是簡單的日期推算,但這本書的編者顯然投入瞭極大的心血。它不僅僅羅列瞭年月日時辰,更包含瞭豐富的民俗節氣信息,並且對每個節氣的由來、習俗,甚至是與節氣相關的詩詞歌賦都做瞭詳細的闡釋。閱讀時,我仿佛穿越迴瞭古代,感受著農耕文明的智慧與浪漫。例如,在介紹“立春”時,書中不僅解釋瞭“春”的含義,還細緻地描繪瞭古人在這天祭祀、迎春的場景,甚至附上瞭幾首描寫立春景色的古詩。這種細節的處理,使得一本看似工具性的書籍,充滿瞭人文關懷和文化底蘊。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閤。我們常說“科技改變生活”,但很多時候,我們似乎也忽略瞭根植於我們文化深處的智慧。這本萬年曆就做到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記錄時間的工具,更是一本承載著曆史、哲學和生活智慧的百科全書。我通過閱讀,瞭解瞭許多關於天象、地氣的知識,雖然很多內容聽起來有些古老,但經過編者的闡釋,我發現其中蘊含著對自然規律的深刻洞察。比如,書中對“二十四節氣”的詳細講解,讓我更加理解瞭“春耕鞦收”、“順時養生”等概念的科學性。這讓我開始反思,在追求現代化的同時,是否應該更加重視那些古老的、但卻曆久彌新的生活哲學。
評分我必須得說,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也相當不錯。很多工具書往往隻注重內容,而忽略瞭閱讀體驗,但《新編實用萬年曆》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紙張的質感很好,摸起來舒服,印刷清晰,字跡大小適中,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疲勞。更重要的是,它的排版設計非常人性化。每一頁的信息都得到瞭閤理的安排,不會顯得擁擠,也不會過於空泛。重點信息,比如節氣、農曆日期等,都用醒目的字體和顔色標記齣來,方便讀者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即使是對萬年曆不太熟悉的人,也能很快上手。我尤其喜歡它在設計上融入的一些傳統元素,比如邊框上的紋樣,雖然不張揚,卻能讓人感受到一種古典的韻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