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周龍音樂作品選:中國民歌三首 |
| 叢書名: | |
| 作者/主編: | 周龍 |
| 齣版社: | 上海音樂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552313260 |
| 齣版年份: | 2017年9月 |
| 版次: | 第1版 |
| 總頁數: | 10頁 |
| 開本: | 16 |
| 圖書定價: | 14元 |
| 實際重量: | 141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周龍,作麯傢,1953年齣生於中國北京。1973年開始嚮羅忠鎔、黎英海、樊祖蔭學習作麯,嚮嚴良壟學習指揮。1983年畢業於音樂學院,師從蘇夏。曾任中國廣播藝術團駐團作麯傢。1985年獲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奬學金赴美學習,師從周文中、達維多夫斯基和愛德華茲。1993年獲音樂藝術博士學位。現任美國密蘇裏大學堪薩斯城音樂舞蹈學院作麯教授及天津音樂學院特聘教授。
周龍的作品匯集瞭東西方審美觀念和音樂元素。2011年,周龍以他的部歌劇《白蛇傳》成為獲得普利策音樂奬的首位美籍華裔作麯傢(波士頓歌劇院與北京音樂節聯閤委約)。他獲得的奬項還包括美國文學藝術院終身成就奬、紐約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頒發的斯托格大奬、美國巴羅基金會作麯比賽首奬、美國古根海姆基金會奬金。他曾多次受到美國國會圖書館庫茨維斯基音樂基金會、哈佛大學弗朗姆音樂基金會、美國國傢藝術委員會委約創作。此外,周龍和陳怡的交響樂《虎門1839》唱片專輯被提名2016年格萊美奬,同年周龍被授予紐約藝術基金會名人堂榮譽稱號。
近年來,周龍完成瞭由青島交響樂團委約的《琴島》序麯(獲得中國國傢藝術基金);由北京交響樂團委約的交響組麯《京華風韻》;由新加坡交響樂團與BBc逍遙音樂節聯閤委約的鋼琴協奏麯《態勢》(2014音樂季首演);由北京音樂節委約的大型交響史詩《九歌》(2013年首演)。這些作品均由世界各大音樂團體委約演齣並錄製唱片,由上海音樂齣版社及牛津大學齣版社各自齣版中英語樂譜。
正文
中國民歌曆史悠久,流傳於民間,是人們日常生活及當地風土人情的生動寫照。《詩經》就是遠古民歌的經典。
各地區的民歌多以其方言和日常用語,形成具有地方特定語音的音調和節奏風格。民歌的三種主要形式:帶長顫音的山歌、節奏鮮明的號子及委婉抒情的小調。
1998年,挑選瞭八首不同地區、風格各異的民歌為上海弦樂四重奏團編寫弦樂四重奏,並錄製相關的專輯唱片。《中國民歌三首/周龍音樂作品選》(為笛子,琵琶,箏,二鬍,打擊樂而作)首演於華盛頓菲利普斯博物館作麯名傢係列音樂會(2016年12月8日),是在原弦樂四重奏版本的基礎上改編的三首民樂小閤奏,包括陝北民歌《走西口》、陝北民歌《藍花花》和陝北民歌《趕牲靈》,由紐約長風中樂團演奏。
我試著彈奏瞭其中幾首麯目,對編麯的適應性和演奏的流暢性有瞭切身的體會。這部作品集在處理民間音樂的改編上,展現齣瞭一種既尊重原作神韻,又融入瞭現代音樂語匯的精妙平衡。初看譜麵,你可能會覺得它似乎沒有采用過於炫技的寫作手法,但真正上手後,纔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厚功力。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鏇律綫條,在特定的和聲背景和織體變化下,煥發齣瞭令人驚艷的色彩。尤其是在處理力度變化和速度控製時,作者對呼吸感的把握令人嘆服。它不是那種死闆的“照本宣科”,而是引導演奏者去挖掘鏇律背後的故事和情緒流動。我發現,即便是業餘愛好者,也能比較快地進入到音樂的情境中去,這得益於其科學閤理的指法標記和節奏分解。這套譜子非常適閤作為提升演奏技巧的同時,加深對中國民族音樂審美理解的教材。它不僅僅是讓你學會“彈奏”,更是教你如何“歌唱”——用樂器去模仿人聲最細膩的情感錶達。這種對“歌唱性”的強調,在我接觸過的許多西方作品改編中都難以找到如此純粹的體現。
評分從考研和專業學習的角度來看,這套選集無疑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它精選的作品,往往能代錶特定時期或特定地域民族音樂的風格特點和藝術高度。對於備考者來說,熟悉這些具有代錶性的作品,是構建紮實麯目庫和理解民族音樂發展脈絡的關鍵一步。我個人尤其關注其在和聲運用上的創新點。雖然根植於傳統民歌的土壤,但其中不乏對現代和聲語言的巧妙嫁接,這些處理手法,對於探討民族音樂的當代轉型非常有啓發性。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範本,展示瞭如何在高雅藝術的框架內,保持民間音樂的質樸與生命力。對於研究生階段的課題研究而言,這些改編的細節——例如對特定音階的變音處理、對傳統伴奏織體的現代化重構——都是值得深入分析的文本。相比於一些過於學院派或過於商業化的樂譜,這本更像是一份經過深思熟慮的“學術與實踐並重”的結晶,能切實地幫助學生搭建起從基礎演奏到理論分析的橋梁。
評分翻閱過程中,我不禁想起瞭自己早些年學習民族音樂時,資料匱乏的窘境。那時候,能找到一本像這樣內容紮實、排版精良的專業樂譜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事情。這本《周龍音樂作品選》的齣現,無疑是為當前的音樂教育和演奏界注入瞭一股強勁的動力。它不僅僅是記錄瞭“周龍”這位音樂傢的心血結晶,更是對中國民族音樂現代演繹的一次重要文獻整理。從一個普通使用者的角度來說,它提供瞭一種高質量的、可靠的、能夠長期依賴的學習資源。它的價值遠超其標價,因為它承載瞭大量的學術研究信息和演奏實踐指導。我更傾嚮於將其視為一種“投資”,是對自己音樂素養未來提升的一種有效投入。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用心製作的音樂書籍麵市,讓學習者能夠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去探索和傳承我們寶貴的民族音樂財富。這本樂譜的齣版,本身就是對中國音樂教育領域的一種貢獻,值得所有關注民族音樂發展的同仁們珍視。
評分我的印象是,齣版方在選擇收錄麯目時,顯然是做瞭大量的篩選工作,確保瞭選材的廣度和深度兼備。裏麵似乎包含瞭一些地域風格迥異的作品,從北方的豪邁到南方的婉約,都有所涉獵。這使得學習者可以藉此機會,進行跨地域的音樂風格對比研究。比如,某首作品的鏇律綫條可能傾嚮於五聲音階的極緻運用,而另一首則大膽引入瞭半音進行來增強戲劇衝突。這種對比訓練,對於培養一個全麵發展的音樂人纔至關重要。它避免瞭學習者陷入單一風格的窠臼。而且,從教材的實用性角度齣發,它的難度跨度也做得非常人性化。有些麯目適閤作為熱身或基礎練習,而另一些則明顯是為更高階的演奏技巧準備的“攻堅戰”。這種梯度設計,讓不同水平的學習者都能從中找到適閤自己的切入點,並設定明確的進步目標。它不是那種一上來就讓人望而卻步的“大師麯集”,而是鼓勵人一步步攀登的學習夥伴。
評分這本樂譜集拿到手,首先就被它精美的裝幀吸引瞭。封麵設計典雅而不失現代感,紙張的質地摸上去手感極佳,印刷清晰,對於樂譜這種對細節要求極高的書籍來說,這一點至關重要。作為一名常年與五綫譜打交道的學習者,我深知清晰的排版能夠極大地提升練習的效率和愉悅感。這一次的體驗確實是頂級的。特彆是那些復雜的節奏型和和聲標記,都處理得井井有條,沒有齣現任何模糊不清的情況。我特彆欣賞齣版社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比如頁眉頁腳的留白恰到好處,既不顯得單調,又不會乾擾視綫。翻閱過程中,我注意到一些麯目在演奏提示上做瞭非常詳盡的標注,這對於初學者或者想要深入鑽研作品風格的演奏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它不僅僅是一本“把音符搬上紙麵”的工具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旁邊耳提麵命,指導你如何去理解和錶達音樂中的情感張力。對於那些追求高品質學習材料的音樂專業人士而言,這本樂譜的物理質量本身就值迴票價瞭。它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時不時拿齣來翻閱,都能帶來心曠神怡的享受,這種對物質載體的尊重,在當今數字化的時代裏,顯得尤為珍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