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在幸福之地:不丹》
定价:39.80元
作者:黄紫婕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057297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简介:不丹总理亲自赐福,寄自幽谷密境的幸福包裹。这里,是快乐的穷国,人世间后的世外桃源。这里,幸福的样子跟天堂一样,触手可得。不丹,仰躺在喜马拉雅山路下,静静感受与世隔绝的寂静,聆听晨昏定式的诵经声和鼓声……
你应该去不丹听听雪山女与多闻天的爱情,陶醉在神山与圣湖的缠绵情话中; 去蒙卡,看看柠檬草的故乡,醉情于妙曼的精油芬香中;古木高耸入云,漫山灵雾缭绕,轻拈花,一抹笑,佛缘如水,万物皆有深不可告的秘密;
走过街道,没有红绿灯的国度,八吉祥图绘满墙壁的屋舍,幸福就在平常间……
黄紫婕,台湾不丹文化经济协会会长,获不丹总理亲自授权,代表不丹参与2010台北国际花博展,借此原由深入不丹,透过各种方式,寻找幸福的答案。与不丹总理的彻夜长谈,更让她刹那顿悟,眼前的绝世美景更是内心宁静的映射。
在不丹,你终究会明白幸福的真谛。
在不丹,遇见遗失已久的幸福。
目录
转动地球的幸福
序 承诺与愿力
前言 我在幸福之地·不丹
我与不丹的因缘
初识──归乡的情怀
七年后的重逢──第三次造访不丹
善缘成熟
我们和不丹的故事
雷龙之国:雪山下的幽谷秘境
不丹位置
不丹基本资料(出自年不丹官方统计资料)
不丹国的幸福标志
不丹名称的由来
遗世独立——见证不丹的幸福
不丹历史纵观
近代──不丹的百年王室
不丹的新世纪皇室大婚
幸福心灵的所依:不丹的宗教
不丹佛教纵观
将佛法传入不丹人──莲花生大士
不丹佛教王国的创始者──夏宗法王
神奇的伏藏师──贝玛林巴
传奇的癫狂喇嘛──竹巴衮列
人的处所,佛的处所──不丹的建筑艺术
建筑风格
“宗”、寺院建筑
佛塔
不丹传统民居建筑
独特街景:一个没有红绿灯的国度
文化传承的幸福
——工艺、邮票、饮食、射箭、庆典
不丹传统工艺
不丹的邮票
朴实中的刺激滋味──不丹饮食文化
射箭──不丹的全动
欢乐庆典
幸福不丹
不丹人真的幸福吗?
次拜会不丹总理
总理与我分享不丹的幸福模式
我在不丹感受幸福
幸福价值观:不丹人的生命观
不丹人的家庭观—:紧密相连
男女平等的社会
幸福的环境:森林覆盖率,南亚
金钱观:够用就好
政治安定,上下相互信任的幸福
国家幸福政策,营造幸福的氛围
后记:生命的启程
来自黄金稻米之乡
寻求心灵的归宿
另类人生的开始
改变一生的因缘
作者介绍
黄紫婕,台湾不丹文化经济协会会长、山月文化有限公司社长、山月国际特殊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全佛文化出版社社长、普月文化有限公司发行人。
2010年,她获得不丹总理授权,代表不丹参与2010台北国际花博,又策划协助台北国际书展不丹主题国等文化交流盛事。
由于本身志趣与身为文字工作者的缘故,她对藏族文化、藏族风土民情、宗教信仰等,有其独特的观察与心得,并出版多本西藏文化艺术等相关介绍性书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视角处理,堪称老道。作者似乎有着一副“隐形眼镜”,能够过滤掉游客常有的那种浮躁和猎奇心,转而聚焦于那些安静的力量。他似乎并不急于去追逐那些著名的打卡景点,反而更热衷于捕捉那些发生在寻常巷陌里的微小瞬间。譬如,一个老人在转经筒旁低声诵经的专注神态,或是孩子在阳光下追逐嬉闹时无忧无虑的笑容,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片段,却被作者捕捉得极富张力。他把人置于环境之中,让环境反过来定义人,也让人性在特定的地理和文化背景下得到了更真实的展现。这种“静水流深”的观察方式,极大地避免了将异域文化平面化、符号化的倾向。通过这些充满人性温度的细节,读者感受到的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生命力,而非仅仅是印刷在明信片上的完美画面。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探讨文化现象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人类学的严谨与包容。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评判者,而是一个谦逊的求知者。对于那些与我们主流价值观迥异的习俗和信仰,作者没有简单地用“落后”或“奇特”来标签化,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功能。他花了大笔墨去解释“国民幸福总值”这一概念,如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指标,更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指导,影响着政策的制定和民众的生活取向。这种由表及里的剖析,使得读者不仅看到了异国他乡的风景,更窥见了其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这种尊重和探究的精神,无疑提升了这本书的价值,让它远远超出了普通旅行记录的范畴,而具有了更强的思想性和启迪性。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思考,我们的生活是否也需要注入这样一种对“真正幸福”的再定义。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间,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味道”,一种关于“时间”和“存在”的哲学沉思。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利用环境的“慢节奏”来反衬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快焦虑”。他描绘的那些被群山环抱的小镇,仿佛时间在这里被赋予了不同的密度,流淌得缓慢而沉稳。这种氛围的营造,是通过对光影、声音乃至气味的细致描摹实现的,读完后,读者心头会留下一种淡淡的,但又极其持久的宁静感。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远行,更是一次精神上的“回溯”。它引导着读者去审视自身生活的重心,反思我们为了追求所谓的“进步”而错失了哪些更本质的东西。这本书带来的收获,不是地图上的新坐标,而是内心深处对生活本质的一种重新校准,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远方的、带着草木清香的平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作者的叙述像是一股清泉,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没有丝毫刻意的雕琢感。读起来,仿佛不是在阅读文字,而是在和一位老朋友围坐在温暖的炉火旁,听他娓娓道来那些遥远国度的奇遇与感悟。他总能用最朴素的词汇,描绘出最深邃的意境。比如,他对当地人日常劳作场景的捕捉,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让人能清晰地“看”到阳光如何穿过山谷,洒在那些辛勤耕耘的身影上,感受到泥土的芬芳和汗水的温度。更绝妙的是,作者在描绘那些宏大的山脉和古老的寺庙时,笔锋又变得如诗如画,既有磅礴的气势,又不失灵动的细节。这种在平实与华美之间自如切换的叙事能力,使得整本书读起来酣畅淋漓,丝毫没有阅读疲劳感。它不像有些游记那样,堆砌着生硬的地理知识或矫揉造作的抒情,而是将观察、思考和情感完美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心神也被带到了那个神秘的国度,体验着那种独有的宁静与和谐。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一门艺术。它没有采用那种简单线性的时间顺序,而是巧妙地将不同时间点、不同地域的见闻穿插编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多维度的阅读体验。读者的视角如同一个熟练的摄影师,时而拉近对某个瞬间的特写,比如一次令人难忘的民间庆典上的色彩斑斓;时而又迅速拉远,展现整个山谷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的壮阔全景。这种跳跃和回溯,非但没有造成阅读上的混乱,反而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层次感和深度。每一次章节的转换,都像是一次精心设计的场景切换,将读者从一种心境迅速带入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氛围。它让读者体会到,旅行的意义不在于走过多少路,而在于心灵在不同场景下的即时反应和深度联结。作者对这种叙事节奏的掌控力,显示出他对素材的精炼和对读者心理的精准把握,让人忍不住一页接一页地往下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巧妙的转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