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的品格
定价:48.00元
作者:楼宇烈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5442525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63kg
编辑推荐
北京读书人俱乐部2007年春隆重推出,一次深入浅出的中国文化全景展现,唤醒大国崛起中的文化自觉,揭示我们血脉中传承千年的中国品格。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此于至善。
读者评论:
我们这一代人普遍都没有受过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但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时候又感觉确实需要懂点这方面的知识,楼先生的这个系列讲座深入浅出、全面细致,对我启发很大。我觉得对现代人而言,这本书可能是了解真正的中国文化的*好教材了。
在国外,很多外国朋友知道我是中国人后,想跟我交流他们对、孔子的看法,可我对这些几乎是一无所知,只好跟他们说抱歉。外国朋友对此感到无法理解,我也很难堪,但中国留学生不懂中国文化是一个普遍现象,我相信很多海外留学生都跟我有两样的经历。在网上听了楼先生的讲座后,我感觉心里面有底了,精神上也有根了,再跟外国人交流时,也更自信、更从容了、谢谢楼先生。
中国正在崛起,我们的GDP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可是我们不能只靠玩具和衬衫这些低端产品去跟别人竞争,在繁荣背后,我们更需要有自己的文化根本和底蕴。楼先生的这本书适时而出,厚积薄发,为所有希望体会中国文化真谛的人提供了养料,功德无量。
内容提要
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作支撑。否则,我们很难在这个全球化的舞台上保持自己的从容与独立。因此,我们需要知道中国文化到底赋予了我们怎样的品格与精神!
只有在全面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有真正意义经济的自信、做人的自信和国家的自信。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大多支离破碎,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本书为此应运而生,它是对中国文化精粹的一次全景展示。
作者以其在北京大学五十年的中国哲学研究为底蕴,怀着对中国文化的深深挚爱,厚积薄发,以聊家常般的平实语气,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详细梳理了中国文化的脉络与体系,总结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与核心精神。
目录
前言
篇 文化交流与文化主体意识
一、正在消失的民族文化主体性
二、百年悲情
三、文化也一要全球化吗?
四、出路在何方
第二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一、以人为本
二、天人合一
三、人文思维
第三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性典籍
一、三玄、四书、五经
二、五经要义
三、三玄要义
四、四书要义
五、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冲击
第四篇 儒家与中国文化
一、什么是儒?什么是儒家?
二、儒家的发展历史
三、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四、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儒者
五、儒家的教育思想
第五篇 与中国文化
一、什么是?
二、的发展历史
三、思想要义
四、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六篇 佛教与中国文化
一、佛教的创立、发展与佛教的主要思想
二、佛教的传入及其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冲突
三、佛教的本土化及其对大乘佛教人文精神的发扬
四、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七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
一、中国文化不仅是伦理的文化,更是艺术的文化
二、中国艺术的根本特征
三、中国人的艺术与生活
第八章 中医与中国文化
一、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中医的生命观
三、中医的根本理论
四、中医养生要诀
作者介绍
楼宇烈,汉族,浙江省嵊县人,1934年生于杭州。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京昆古琴研究所所长,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曾任全国宗教学会副会长。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每一页都仿佛凝聚了作者无数的心血和研究。我尤其佩服作者在梳理复杂历史线索时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他总能用一种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将那些纠缠不清的因果关系阐释清楚,让我这种对某些历史时期了解不深的人也能轻松跟上他的思路。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更是让我印象深刻。比如,他对于某个历史时期某个群体精神状态的描绘,细致入微,仿佛我能亲身经历那个时代,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另外,作者的语言风格也相当有特色,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充满了吸引力。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因为某个观点而产生强烈的共鸣,甚至会停下来思考,将书中的内容与我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风格非常独特,不像市面上许多严肃的历史著作那样,充斥着拗口的学术术语和枯燥的数据。相反,作者用一种非常平实而又富有感染力的笔触,将那些宏大的历史主题娓娓道来。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一些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和解读,它能够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符号和概念,赋予新的生命和意义,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它们。比如,书中有关于某个传统节日习俗的起源和演变,虽然我从小就熟悉这个节日,但阅读之后才发现,原来它背后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作者的视角非常广阔,他能够将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巧妙地结合,让我既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也能体会到民族精神的力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的认知,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变得更加清晰、更加有血有肉。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被这本书的标题吸引,感觉会是一本偏向理论分析的书。但读进去之后,才发现它的可读性远超我的想象。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灵活,时而像一位娓娓道来的历史学家,带领我穿梭于古老的宫廷和市井;时而又像一位深刻的哲学家,引导我思考那些宏大而又贴近生活的议题。我尤其喜欢书中所描绘的一些生动的人物群像,那些生活在不同时代、拥有不同命运的人们,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作者在解读这些人物和事件时,并没有简单地贴标签,而是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这让我觉得非常真实和深刻。这本书让我明白,所谓的“品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化、融合、传承的动态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书籍实在是太多了,很难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像很多同类书籍那样,仅仅罗列事实和年代,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精神内核,那些看不见的、却又无处不在的“品格”。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社会思潮和文化变迁时所展现出的敏锐洞察力,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并分析这些追求是如何影响历史走向的。书中的一些论述,比如关于某种传统价值观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演变,以及它如何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都让我茅塞顿开。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国”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地理和政治层面上,而是更加立体、更加鲜活,充满了人文的温度和精神的厚度。
评分这本书我断断续续地读了好几周,实在是被书中描绘的那种宏大叙事所吸引。作者的笔触非常老练,他能够将那些看似分散的历史事件、文化现象,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逻辑脉络。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某些关键节点人物的刻画,那些人物并非脸谱化的英雄,而是有着真实的情感、挣扎和选择,他们的每一次决策都像一块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最终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国”的面貌。读到那些关于古代哲人智慧的篇章时,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回味,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场深邃的对话。那些关于家国情怀、民族气节的论述,更是让我热血沸腾,深刻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