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三十六计(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
定价:26.00元
作者:李大成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19020668
字数:
页码:27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三十六计(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是根据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一部兵书。它流传久远,集历代韬略、诡道、兵法之大成,被历代兵家、政治家广为援用,素有“谋略奇书”之称,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三十六计(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指挥理论的经典之作,而且其思想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代人的谋事为人、经商从政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目录
套 胜战计
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问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作者介绍
文摘
《三十六计(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
计 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的关键在于一个“瞒”字:瞒得过则大功告成,瞒不过则弄巧成拙。但是,“瞒”不是终目的,而是“过海”的必要手段。此计中的“天”指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对象。要善于抓住“天”的弱点施谋设计,使“天”变成聋子和瞎子。用“瞒”解除了“天”的威胁,“过海”也就不难了。
【计名探源】
此计出自《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唐太宗御驾亲征,统兵三十万,欲取高丽。路过辽东,见到距长安五千余里的辽河水,皇帝即产生了后悔之心。不几日,来到海边,那波浪滔天的汪洋大海,又使皇帝产生恐惧。后悔当初没有听从谋士们的劝告。东望高丽,隔海千里,皇帝找来前部总管张士贵问计。张士贵无奈,只好请薛仁贵于帐下。薛仁贵献计说:现在天子只是担忧大海难渡,无法征讨高丽,我有一计,可以让千里海水到明天就不见半点,无论是太宗皇帝,还是士兵,都如同在平地上一样,平平安安地渡过大海。接着他们见了皇帝禀告说:在附近的海上,居住着一位豪富老人,愿为您的三十万兵马提供粮草,太宗皇帝非常高兴,宣豪富老人进见,豪富老人让太宗皇帝前去海边亲验。当文武百官随太宗皇帝来至海边时,只见眼前上万间房屋都用彩幕遮围着。老人将皇帝请进一间四壁挂着彩绣地上铺着地毯的屋子。皇帝入座,百官进酒,说说笑笑,好不热闹。过了一会只觉得四面的帷幕被风吹得呼呼作响,哗哗的涛声如雷震响,桌子上的杯子盘子翻落在地,身体也坐不稳。这时皇帝心生疑惑,命人揭开围幕观看,只见一望无际的涛涛海水,分不清东西南北,太宗皇帝惊恐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张士贵起身回答说:“这就是我们过海的计谋,借着风势,已快到东岸了。”就这样,太宗皇帝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瞒着渡过大海。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
【注释】
①备周则意怠:备,防备。周,周密、周到。意,意志、思想。怠,懈怠、松懈。全句意为:防备十分周密,容易使自己有恃无恐,意志松懈。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这里指的是秘密谋略。阳.这里指公开的行动。对,对立、相反的方面。全句意为:秘密的谋略就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之中,而不与公开行动相对立。
③太阳、太阴:太,这里是指的、特别、非常之意。全句意为:在公开的行动后面往往隐藏着秘密的阴谋。
【译文】
防备周密,往往容易导致思想麻痹,意志松懈;常见的事情就不会产生疑惑(以致丧失警惕)。密谋就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之中.并不是与公开行动相对立的。公开的行动当中往往隐藏着秘密的阴谋。
【品读】
瞒天过海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在战争中,它是一个利用人们存在常见不疑的心理状态,进行战役伪装、隐蔽军队集结和发起进攻企图,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计谋。运用到现代的经营生意方面,其技巧和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用“欺”的手段暗中行动,将各自赢利的企图隐藏在明显的事物中,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一般人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往往不会怀疑,对方就会利用这一错觉,来掩盖自己的真正意图,从而能够出其不意取胜。这“瞒天过海”之计,是常见的,也是用得多的。正因为如此.才更容易被人们忽视。
【军争买例】
彼得一世不战退敌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俄国与瑞典为了争夺波罗的海的制海权和控制波罗的海沿岸,连续数年展开海上和陆地的激战。当时的瑞典是欧洲军事强国,在多次交战中,俄国都受到惨重损失。
1696年,彼得大帝正式成为沙俄统治者。他以惊人的毅力与精力,励精图治,整顿武备,同时虚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很快扭转了俄国落后的军事经济面貌,也使俄国在瑞俄战争中的局面有了明显改观。
1704年,彼得大帝为了更有力地征服和控制波罗的海,开始在海滨修建新都圣彼得堡。新都面朝西方,象征着彼得向西方扩张的宏图大举。同时,彼得大帝还在科特林岛上修筑防御工事,兴建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建造船坞和要塞。
彼得在进行上述一系列建设的时候,面对的条件和环境是较为恶劣的。瑞典军事力量仍非常强大,威胁着俄国沿海要地和工程建设。正在建设的圣彼得堡距离俄国力量中心很远,所有的供应必须通过荒无人烟的地区运来。彼得实施的修建计划,规模庞大,花费极高。从各种情况看,俄国都面临着很大风险。瑞典人正是看清楚了这一点,于是决定趁机发动进攻,一举摧毁沙俄下大气力正在营造的工程,解除俄国对瑞典可能形成的重大威胁。
瑞典人的次进攻,由于力量不足,准备匆忙,被俄国军队很轻易地击败。经过充分、认真地准备,调集了强大优势的陆军、海军,瑞典又发动了第二次进攻。
……
序言
这次购书体验非常满意,这本《三十六计》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曾阅读过不少兵书,但往往止步于其军事层面的解读。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将“三十六计”置于更广阔的国学背景下进行阐释,不仅仅局限于战场上的策略,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计策在政治、外交、商战乃至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全注全译的版本,将那些古朴的文字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语言,让那些看似高深的谋略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每一计的分析,它不只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以及“怎么用”。例如,书中对于“美人计”的解读,就不仅仅停留在利用美色迷惑对方,而是上升到了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和利用,这让我受益匪浅。书中的注释详实准确,校对严谨,几乎找不到任何错误,这对于一本经典的普及本来说,是极其难得的。它的语言风格既保留了古籍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的解读视角,使得阅读过程既有文化传承的厚重感,又不失轻松和趣味。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这门古老的智慧宝典,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让我在阅读中收获了满满的智慧。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和谋略情有独钟,《三十六计》自然是绕不开的经典。市面上关于《三十六计》的书籍不少,但我最终选择了这本“全注全译”的版本,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它的翻译非常到位,将那些古老精炼的语言,用现代人更容易理解的文字表达出来,而且是深入浅出的讲解,不是那种生硬的白话文,而是带着韵味,同时又解释得非常清楚。这本书不仅仅是翻译,更重要的是它的“全注”部分,它对每一计的起源、演变、哲学思想以及在各种情境下的应用都做了非常详尽的阐述。这让我不仅仅停留在“知道”这一计策是什么,更是理解了“为什么”以及“如何用”。比如,在读到“瞒天过海”时,书中就详细分析了其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和欺骗的艺术,并结合了丰富的历史典故,让我对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感觉这不仅仅是在读一本书,更像是在上一堂生动的国学课,每一页都充满了启发,让我对为人处世、策略运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一本让人醍醐灌顶的经典之作,阅读体验实在太棒了!拿到这本《三十六计(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后,就被它厚实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了。我一直对古代兵法和智慧颇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版本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注解过于简单,难以深入理解。这本书完全解决了我的痛点。全注全译的模式,每一计都有详细的白话解释,让我这个对古文不太精通的读者也能轻松读懂其中的奥妙。更难得的是,它不仅仅是对计策的字面翻译,更是深入解读了每一计的背景、应用场景以及其深远的哲学内涵。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和一位古代的智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围魏救赵”、“借尸还魂”等计策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单纯的兵法,而是升华为一种处世智慧,一种洞察人心的艺术。书中的每一个词句都经过了严谨的考证,配以恰到好处的注释,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理解上的障碍。那些引经据典的地方,也都有清晰的来源说明,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面。不得不说,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细细揣摩的国学瑰宝,对于想要提升个人修养、拓展思维方式的读者来说,是绝佳的选择。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我一直对《三十六计》这本奇书充满敬意,但总觉得有些晦涩难懂。终于找到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版本,这本书的《三十六计(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绝对是市面上难得的佳作。它的排版设计非常考究,纸质也很好,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最关键的是,它采用了“全注全译”的方式,将那些古老而精妙的文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出来,而且注释非常详细,不仅仅解释了字面意思,还深入剖析了每一计的精髓和应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计的解读,它不仅仅停留在对计策本身的阐述,而是引申出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代的战场,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比如,在读到“空城计”时,书中就不仅仅解释了其计策本身,还探讨了自信、胆略和形势判断的重要性,让我感触颇深。书中的语言风格既有古风的沉淀,又不失现代解读的清晰流畅,阅读起来非常顺畅。这不仅仅是一本兵书,更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人生指南,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读物,它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本书的范畴。拿到《三十六计(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后,最先吸引我的是它扉页上那句“兵者,诡道也”的开篇语,瞬间就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全注全译”,这对于我这样对古代汉语不太精通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那些晦涩的古文,在编者的精心翻译下,变得清晰明了,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隔阂,直接与古人的智慧对话。而且,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字面翻译,还加入了大量的引申义和实际应用案例的解读,让我能更深刻地理解每一计背后的逻辑和思想。比如说,当我读到“釜底抽薪”这一计的时候,书中就不仅仅解释了字面意思,还结合了历史事件,生动地描绘了如何从根本上瓦解对手的根基。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在学习的不仅仅是一门古老的兵法,更是在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一种洞察世事的眼光。书中的编排也很人性化,每一计都有清晰的小标题,方便查找和回顾。整体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智慧的大门,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