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人类历史的那些动物-百科图解

改变人类历史的那些动物-百科图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瀚鼎文化工作室编 著
图书标签:
  • 动物
  • 历史
  • 百科
  • 图解
  • 科普
  • 自然
  • 生物
  • 文化
  • 影响
  • 物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向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6509975
商品编码:29873350837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4-01
页数:177
字数:204000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在人类进化的漫长历史中,动物们与人类1同分享着这个美丽的家园,有1些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百科图解改变人类历史的那些动物》用简单的语言带你步入昆虫、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世界,介绍每种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通过结构图详细说明它们的生物特性、生活方式以及对人类历史的影响。《百科图解改变人类历史的那些动物》适合热爱自然、喜欢动物的广大青少年阅读。


目录
创造历史的人类
*1章◎昆虫
001 胭脂虫
002 蜣螂
003 白蚁
004 果蝇
005 蜜蜂
006 蝗虫
007 跳蚤
008 蚊子
009 虱子
010 蚕
011 蝴蝶
昆虫的成长经历与生存技巧

*二章◎岛类
012 huo鸡
013 麻雀
014 响蜜鴷
015 鸽子
016 鸡
017 鸬鹚
018 嗨鸥
019 信天翁
020 秃鹫
021 猎隼
鸟类的基本情况与现状
细说猛兽

第三章◎哺乳动物
022 驴
023 马
024 绵羊
025 骆驼
026 蝙蝠
027 河狸
028 老鼠
029 兔子
030 猪
031 狗
032 牛
033 大象
034 小鲲鲸
食物链是怎么回事
猛兽的发展经历

第四章◎其他
035 鲤鱼
036 牡蛎
037 珊瑚虫
038 沙丁鱼
039 嗨绵
040 蚯蚓
041 水蛭
042 鳄鱼
043 眼镜蛇
爬行动物的家族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改变人类历史的那些动物-百科图解》的图书的简介,内容严格围绕该书主题,并力求详实自然。 --- 图书简介: 《改变人类历史的那些动物-百科图解》 导言:无声的缔造者 人类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我们习惯于聚焦于帝王将相的决策、科技飞跃的瞬间或是文明冲突的转折点。然而,在那些波澜壮阔的背后,总有一些看似微小的生命在默默地、却又决定性地塑造着我们的世界。它们是驯化的伙伴、是疾病的携带者、是生态系统的工程师,更是人类社会结构变迁的催化剂。 《改变人类历史的那些动物-百科图解》正是这样一部深入探究“动物-人类”复杂互动关系的百科全书。本书摒弃了传统的动物学分类视角,转而采用“历史影响维度”来审视动物界,旨在揭示在农业革命、战争、瘟疫、贸易乃至思想传播的漫长进程中,哪些物种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 全书以精美的百科图解形式呈现,结合了严谨的学术考证与生动的视觉呈现,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直观地感受这些动物如何成为推动人类文明齿轮运转的关键力量。 --- 第一部分:驯化的基石——农业与定居文明的奠基者 第一章:五谷丰登背后的推手——家畜的起源与扩散 牛与羊: 探究从欧亚大草原到两河流域,牛和羊是如何从野生种群被驯化为主要的肉食、奶制品和皮革来源。详细剖析它们的早期驯化中心,以及它们如何使人类从游猎采集转向定居农业,引发了第一次人口爆炸的基础。重点图解分析牛在早期灌溉和犁耕技术中的机械能贡献。 猪与家禽: 考察猪在高效的食物转化率方面对早期村落的意义,以及鸡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传播路径,分析其对蛋白质获取的革命性影响。 驯化带来的社会分化: 分析牲畜保有量如何成为早期社会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并导致阶级结构的初步形成。 第二章:交通与战争的铁蹄——运输工具的演变 马的征服: 详细描绘野马如何被驯服,以及骑乘技术、马具(如马鞍、马镫)的改进如何彻底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和信息的传递速度。通过地图展示“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维持,马匹是不可或缺的动力源。 骆驼的沙漠帝国: 聚焦于单峰驼和双峰驼在干旱地区的统治地位。分析它们独特的生理结构如何支撑了横跨撒哈拉、阿拉伯半岛的商队贸易,是连接古代东西方文明的生命线。 驴与骡: 探讨它们在崎岖山地运输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采矿业和边远地区的后勤补给中的关键作用。 --- 第二部分:看不见的战线——瘟疫、迁徙与全球格局 第三章:鼠疫与黑死病的阴影——人类数量的剧烈波动 跳蚤与褐家鼠: 详尽阐述中世纪“黑死病”爆发的生态链条。解析鼠疫杆菌如何通过鼠类种群的兴衰和人类的贸易路线实现全球性传播。 人口结构的重塑: 分析黑死病导致欧洲劳动力锐减后,对农奴制瓦解、工资上涨乃至文艺复兴初期社会观念转变的深远影响。 其他疾病载体: 讨论蚊子(疟疾、登革热)和采采蝇(昏睡病)等在不同地理区域对人类社会发展、殖民进程和军事部署造成的限制与影响。 第四章:新旧大陆的交换——哥伦布大交换中的动物角色 欧洲物种的入侵: 探讨欧洲的牛、猪、马被引入美洲后,如何因缺乏天敌和适应性极强,对美洲原住民的生态环境和生存模式造成毁灭性冲击(例如,野化的猪群破坏农业)。 本土物种的缺失: 对比美洲缺乏大型役用动物(如牛、马)与欧亚大陆的差异,分析这在技术和军事上的结构性劣势如何影响了历史走向。 --- 第三部分:资源的争夺与科技的催化剂 第五章:丝绸与染料的使者——经济动物的驱动力 蚕与丝绸之路: 追溯家蚕的驯化史,以及丝绸作为一种高价值商品,如何驱动了古代东西方贸易的政治化和军事化竞争。图解分析丝绸制造工艺的秘密在历史上的保密程度。 染料的动物来源: 聚焦于胭脂虫等昆虫,它们提供的鲜艳红色染料,如何在近代欧洲纺织业和皇室服饰中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并引发了对特定物种的残酷采集。 第六章:实验室中的伙伴——科学进步的无名英雄 犬与灵长类: 考察动物在医学实验、疫苗研发(如狂犬病疫苗)和生理学研究中扮演的角色。讨论不同时期对实验动物伦理观念的演变。 蜜蜂与授粉的经济学: 分析现代农业对蜜蜂授粉的依赖程度,探讨现代环境变化对这一“看不见的服务业”的影响,以及对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 结论:未来的共存与反思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视野拉回当代,探讨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侵占,气候变化如何加速物种的灭绝,以及这些变化可能给未来人类社会带来的连锁反应。我们不仅回顾历史,更是在审视当前——如何与这些同样拥有巨大生态影响力的生命体实现更具可持续性的共存。 《改变人类历史的那些动物-百科图解》 是一部知识的深度之旅,它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解读了人类文明的进化史,提醒读者:历史的进程,往往由最微小、最被忽视的生命共同书写。

用户评价

评分

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百科”属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它又巧妙地避开了传统百科全书的弊病——即信息孤岛化。虽然每一章的主题相对独立,但作者总能在不经意间留下引线,引导读者去思考不同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因为一个有趣的侧面知识点,主动去回顾之前读过的章节,将那些原本散落的点重新串联起来,构建起一个更宏大、更完整的知识网络。这种设计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留存率,让阅读过程不再是单向的信息灌输,而是一个主动探索和建构理解的过程。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历史观被无形中拓展了一个维度,对世界的理解也变得更加立体和多维了。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老道,它没有采取那种枯燥的年代线性叙述,而是巧妙地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动物故事串联起来,形成了一种网状的知识结构。初读时,我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庞杂而难以消化,但作者显然对材料进行了高度的精炼和提炼。它总能在关键的转折点上引入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动物角色,让原本沉闷的历史事件瞬间变得生动起来。比如,它讲述某个重大科技突破时,会立刻跳跃到支撑这个突破的某种生物结构上的巧妙模仿,这种跨领域的关联性分析,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文字行文流畅自然,充满了洞察力,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学术著作的生涩感,更像是一位博学的长者在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已久的秘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封面那种复古又带着现代感的插画风格,一下子就把我的目光抓住了。内页的纸张质感也非常棒,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捧着珍贵典籍的感觉。我尤其喜欢它在版式上的用心,文字和图片之间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让那些精美的历史插图有了充分展示的空间。每一页的排版都透露出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对于一本百科图解类的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当我翻阅这本书时,那种阅读的愉悦感是其他很多书籍无法比拟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艺术品。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精细的工艺,让人忍不住想把它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时常拿出来把玩一番。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无疑为阅读体验增添了极大的乐趣。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原本以为它可能只是蜻蜓点水地介绍一些家喻户晓的例子,没想到它挖掘了许多非常冷门但关键的物种案例。它不满足于描述“是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和“如何影响”。例如,书中关于某种特定昆虫在古代农业实践中的隐秘作用的论述,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经济基础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似乎对历史的“底层逻辑”有着敏锐的嗅觉,总能找到那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物种,如何通过微妙的生态或生理机制,撬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支点。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因果链条的追溯,让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趣味性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评分

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它在图解部分的表现力。那些插图绝对不是简单的配图,它们是理解和吸收复杂信息的关键钥匙。我常常发现,光靠文字难以理解的复杂生物结构或是历史场景,通过这书中的图解,瞬间就能清晰地在脑海中构建起来。而且,这些图解的风格非常统一,既有科学插画的精确性,又不失艺术的感染力,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富有层次感。特别是那些对比图和剖析图,信息量巨大却又不显得拥挤,设计师显然花了很多心思去设计信息的可视化流程。它成功地将“看图说话”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让阅读变成了一种沉浸式的视觉体验,这对于我们这些偏向视觉学习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