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在爱情的四季里,你依然可以做自己
定价:32.00元
作者:许皓宜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404680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爱情,像季节不停地变换,
当你执意抓住某一段美好,就像在跟大自然对抗,
收到的礼物不会是幸福,而是让人心碎的反扑。
如果你顺势不强求,尽情享受情感四季赠与的蔬果,
那么,不管你的爱情处于什么样的季节,
你必然能够安适其中,快乐自在地做自己。
内容提要
有人说,当爱说出口的那一瞬间,爱已成稍纵即逝的碎片……爱情的确就像四季更迭,不会永远停留在某一段处境里。然而大多数人,对季节的流变习以为常,但对爱情冀望的依然是永远的幸福与甜蜜。恋人、夫妻之间的相处,难免磨合、冲突、觉得委屈,甚至感到若即若离的难受,或相处不来而分手……如果你对爱情有这样的体会与认知,能够接受恋情的多变性,那么,你必然可以像一名情感园丁一样,处理自己的冲动,耕耘自己的怒气,因为你知道,每个人在感情中所遇到的问题,其实其来有自,可能是童年时期受过的创伤、成长过程中未完成的遗憾,或是内心的伤痕与需求没有得到适时抚慰。
目录
作者序:重新经营你的爱与人生春 透过相遇相知,才能看见真的自己 01.双人床上的六个影子 02.爱就像季节慢慢变化着,这样也无妨 03.选择多了,却不会带来更多的幸福 04.别让“有缘无分”,成为你害怕失去的借口 05.幸福,要从爱自己做起 06.与人分享,也是爱情的一部分 07.真正的相爱,不会从悲哀开始 08.缺角的幸福,也是一种幸福夏 爱情里的磨合与冲突,都是相知相守出的考题 01.挫败感,让人成了爱情逃兵 02.从“我们”到“我”,爱情悄悄换季 03.两性间的差异,其实是审视爱情的一把尺 04.在冲突里“不退让”,反而能让两颗心更靠近 05.爱情与面包的完美比例 06.情人眼里,不能没有沙 07.用对的方式表达爱,别让爱互相伤害 08.诉说与倾听,是爱情的特效药秋 若即若离之间,放不放手都是好的选择 01.爱情的片落叶,不是“争吵”而是“懒得吵” 02.接受自己的阴暗面,爱才会完整 03.“若即若离”不等于“永远分离” 04.当爱变成了习惯,是很有杀伤力的 05.捆绑身边的人,其实是在惩罚自己 06.打开“情绪性记忆”的抽屉,让爱重生 07.女人的皱纹不怕长在脸上,怕刻在心上 08.“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的“恩爱夫妻“ 09.明白不能失去什么,生命的价值才在爱中出现冬 在爱情里每阵亡一次,你就重生一回 01.当你的心绑架了大脑,究竟谁才是受害者﹖ 02.全然体验爱情的幻灭,也是自我疗愈的过程 03.你的伤痛不是因为失去某个人,而是失去了自己 04.爱情的难题是:一个人变了,另一个人却不愿意改变 05.真正的痊愈,从处理过去的伤痛开始 06.爱情往往暗藏着求生的本能 07.失恋,也是一种力量 08.悲伤是身体的一套自我保护机制 09.允许爱情进入冬眠,让它走往该去的方向 10.等待,也得设个停损点
作者介绍
许皓宜:台湾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任台中教育大学咨商与应用心理系助理教授、心理咨询师。
作者深厚的心理学背景,加上对两性的深入研究,让她总是以柔软的心,敏锐地解析在爱情中的每颗心灵。她的文字和她的人一样,温和地带着人们寻找心里以为遗忘的那一面,又细腻地挖掘出每个人心底真实动人的那面。然后,学习--带着希望,在困境和幸福中,都真实且自在地活着。专长为心理动力取向心理治疗、情绪与压力心理学,以及婚姻与家庭咨询。具有合格的NGH美国国际催眠师证照、美国生涯发展咨询师证照与讲师资格,以及台湾辅导与咨商学会认证合格咨商督导资格。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淡淡的复古感和手绘风的插图,仿佛一下子把你拉入了一个充满故事的场景。拿到手里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读起来非常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品能比的。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叙事上的那种克制与细腻。它没有那种狗血的、抓人眼球的情节堆砌,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安静的午后,娓娓道来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读到一些关于自我认同和成长的章节时,我常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去思考自己过往的那些选择和坚持。那种感觉就像是镜子,让你直视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坚硬的部分。尤其是在描述人际关系中那些微妙的拉扯和边界感时,作者的笔触极其精准,让人拍案叫绝。你会发现,原来我们很多困惑,并不是因为别人不懂我们,而是我们自己还没有真正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有沉静的独白,也有充满力量的宣告,读完之后,心里留下的是一种平和的喜悦,而不是情绪的宣泄。
评分这部作品最打动我的是它对“真实”的追求。在很多情感文学中,常常会渲染一种被理想化的爱情状态,让人在现实中受挫后更加迷茫。但这本书却非常坦诚地展示了“真实的生活”是如何运作的——它有美好,也有拉扯,有妥协,但核心永远是“我”的选择权。作者对人性的复杂性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她不把任何人塑造成完美的圣人,也不把任何角色贬低为纯粹的恶人,所有的人物都在自己的生活逻辑中挣扎前行。特别是对于女性自我价值的探讨,它摒弃了传统的依附性叙事,强调了“完整”的个体不需要通过“被爱”来定义。这种对独立人格的尊重和赞美,让我读起来感到非常振奋。读完后,我甚至有种冲动,想要重新审视我过去那些不够果断的时刻,不是为了苛责自己,而是为了更勇敢地走向下一次的尝试。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它像一剂清醒剂,但却是温和的那种。很多人在面对情感困境时,总是习惯性地去寻找外部的“标准答案”或者依赖他人的肯定,这本书则坚定地把目光引回了内在。它没有提供那种“你只要做了A,B就会发生”的简单公式,而是强调个体经验的不可替代性和独特性。我特别喜欢它探讨的关于“改变”这个话题。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只有外在环境变了,我们才能变成理想中的自己。但作者却提醒我们,真正的变化是从内部开始的,是对自己内心声音的倾听和尊重。这种观点对于我这种容易陷入“他评”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翻阅全书,你会发现,它更像是一场与内心深处的对话,不是说教,而是提供了一种审视自我的新视角。每一次阅读的深度都不一样,因为它会根据你当下的人生阶段,投射出不同的共鸣点,这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才具备的特质。
评分我是一个对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要求比较高的人,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真的没得说。它没有使用太多华丽辞藻的堆砌,但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像经过了千锤百炼,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那种复杂的情感层次。特别是那些描绘情感状态的段落,那种从犹豫到坚定的转变,从自我怀疑到最终接纳的整个过程,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独处”和“独立思考”的探讨,它没有将独处描绘成一种可怜的常态,而是提升到了一种主动选择的、富有力量的境界。这种积极的价值导向,在当下很多强调“陪伴至上”的语境中显得尤为珍贵。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想象作者在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境,那一定是一个经过了深刻沉淀和自我和解的人。这本书的结构也很有意思,它不是线性的时间推进,而是像一个个散落的珍珠,围绕着核心主题不断地发散和聚焦,让你在跳跃的思绪中反而找到了更坚实的逻辑支撑。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每一章的过渡都很自然,没有突兀的断裂感。更重要的是,作者的叙事逻辑非常清晰,虽然主题是关于“四季”变幻和个人成长,但所有的论述都紧密围绕着“自我”这个核心。它不是一本纯粹的心理学书籍,也不是单纯的散文集,而是成功地将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体验融为了一炉。它教会我们,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无论是充满希望的春天,还是略显萧瑟的秋冬,我们都有权利去维护自己的核心价值和边界。这种“赋权”的写作方式,对于渴望在复杂社会关系中保持自我稳定的人来说,简直是莫大的鼓舞。我甚至已经推荐给身边几位正在经历情感迷茫的朋友,相信他们也能从中汲取到各自独特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