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从规模到质量:中国利用外资的历史进程(附光盘)
定价:50.00元
作者:邹昭晞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0302614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80年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利用外资的格局也在不断改变。本书即以中国利用外资的情况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中国利用外资的整体战略布局中利用外资质量的问题,清晰地揭示了中国改革开放80年来利用外资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总结了中国整体性引资战略所经历的从规模到质量的历史性跨越。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科研工作者、工作人员、企业家等参考。
目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过程
第四节 研究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五节 相关文献综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利用外资与技术引进和创新
节 以市场换技术
第二节 研发国际化与科技创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利用外资与劳动力就业
节 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就业与出口双重效果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与就业
第三节 外商直接投资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收入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两种引资战略与产业结构演变
节 两种引资战略的实施与外资产业结构
第二节 两种引资战略融合中的产业结构提升
第三节 产业链的延伸——服务业与服务外包的发展
第四节 中国与印度承接服务外包的优劣势比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利用外资与环境
节 外商投资对污染产业的进入程度
第二节 外资企业在生产环节对环境影响的比较研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利用外资与城市化进程
节 基于城市人口的外商直接投资推进城市化进程实证分析
第二节 基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外商直接投资推进城市化进程实证分析
第三节 外商直接投资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动力机制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利用外资与地区协调发展
节 东、中、西部利用外资与经济发展状况
第二节 东、中、西部产业结构演变与协调发展
第三节 利用外资与东、中、西部产业集聚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利用外资与国有企业改革
节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第二节 典型产业分析——外资股权投资与银行业改革发展
第三节 外资在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中的作用研究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利用外资与民营企业发展
节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宏观数据分析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行业与地区数据分析
第三节 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合作发展案例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利用外资的新形式——私募股权基金
节 境外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中国历史与现状分析
第二节境外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效用评估与预期
第三节利用境外私募股权基金促进中国企业改制、改组和发展
第四节 利用境外私募股权基金案例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外商投资企业在华社会责任比较研究
节 外商投资企业员工利益比较研究
第二节 外商投资企业环境责任比较研究
第三节 外商投资企业纳税责任比较研究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节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
第二节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结构
本章小结
第十三章 总结与政策建议
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演进轨迹与范式
第二节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政策建议
第三节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后记
作者介绍
邹昭唏,1950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199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获批国务院津贴专家,主要研究和讲授产业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跨国公司管理。兼任北京技术经济与管
文摘
序言
对于这本书,我最期待的部分是它如何将宏观的经济史与具体的案例相结合。理论的阐述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够辅以生动的历史事件、成功的企业案例,甚至是失败的教训,那么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一定会更加丰富和深刻。比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在吸引外资政策上是如何调整的?这些政策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量?是否有一些具体的国际事件,或者国内的经济状况,直接促成了这些政策的改变?我希望作者能够挖掘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或者采访一些亲历者,将那些尘封的故事娓娓道来。同时,书中对于“质量”的论述,如果能通过一些具体的外资项目作为切入点,比如某一个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如何从最初的资源获取,逐步发展到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从而带动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升级,这样的叙述方式会非常有说服力。我渴望在书中看到一个鲜活的、充满细节的中国利用外资的历史画卷。
评分读这本书,我特别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剖析中国在吸引外资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毕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体量庞大、发展模式独特ifié的经济体。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是否曾面临过技术瓶颈?外资的涌入在多大程度上帮助我们突破了这些瓶颈?同时,大规模的外资进入,是否也带来过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对国内产业的冲击,或者一些不符合中国长远发展方向的投资?这本书如果能够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呈现出这些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和分析,那就非常有价值了。我尤其关心书中对于“质量”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什么样的外资才算是“高质量”的?是那些带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能够带动产业链升级的投资,还是那些能够创造高附加值就业,促进环境保护的投资?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无疑会极大地拓展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知边界。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种更为辩证的视角,去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波折和进步。
评分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位智慧的导师对话。我期望《从规模到质量:中国利用外资的历史进程》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视角。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暗示着一个演变和进化的过程,从最初对外资的“量”的追求,到如今对“质”的重视,这个转变背后一定蕴含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刻逻辑和战略智慧。我特别想了解,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政府在制定利用外资政策时,是如何权衡利弊、把握方向的?是否有哪些“弯路”或者“陷阱”,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识别和规避?此外,我也关注外资的“质量”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它如何影响了中国的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甚至是社会文化?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必然能够帮助我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经济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和地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启发我思考,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外资,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评分我非常看重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分析的透彻度。仅仅罗列一些历史事件和数据是不够的,我更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地解读这些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和政策逻辑。例如,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外资的进入对中国经济结构、产业分工、技术进步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这些影响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来实现的?书中是否能够构建一个分析框架,来解释从“规模”到“质量”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这个转变过程中,有哪些核心的驱动因素,比如人力资本的积累、研发投入的增加、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等等?我希望作者能够运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提供一些原创性的见解。当然,我也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能够严谨而又不失可读性,避免过于晦涩的学术术语,让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也能够理解和受益。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非常有吸引力,《从规模到质量:中国利用外资的历史进程》,光是看到这个名字,我就觉得这是一本能够触及中国经济发展核心问题的大作。中国是如何从吸引大规模外资,一步步走向更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利用外资模式的?这个转变过程中的逻辑是什么?有哪些关键性的政策调整和时代背景?书名本身就抛出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开书页,探寻答案。我一直对中国的经济崛起感到好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外资的引入在其中扮演了何等角色。是从最初的“来者不拒”,还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反思,才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这本书似乎能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梳理出这条漫长而复杂路径上的每一个节点,帮助我们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和演变逻辑。它不仅仅是关于外资的“数量”,更是关于其“质量”的提升,这其中的技术转移、产业升级、管理经验的借鉴,以及对本土企业竞争力的影响,都可能在这本书中有详尽的阐述。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经济转型的背后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