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汉学 第14辑
定价:28.00元
作者:任继愈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5347422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国际汉学(第14辑)》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办,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一本综合术集刊。其宗旨是向国内学术界介绍世界各地汉学研究的历史、成果和**进展,以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视域。同时积极推动国内学术界对域外汉学的研究,努力倡导国内学术界与海外汉学家的对话,使“汉学”和“国学”展开一种良性的互动,在一种跨文化的对比研究中,提升汉学研究的水平。
内容提要
《国际汉学》是一部研究汉学的文集,文章涉及汉学专家的理论研究,汉学家访谈,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及中西文化交流史等领域。本书是其中的第十四辑,包括传教士汉学与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中国文化在西方、中西方文化交流史文献研究、中国宗教、思想与民俗研究、中国历史研究等方面。
目录
作者介绍
任继愈(1916年4月15日-2009年7月11日),字又之,汉族,山东省平原县人,中国哲学家、宗教学家、墨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1916年出生,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西方哲学。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他认为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对中国社会各阶层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认识到中国佛教和道教思想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力图将其纳入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2009年7月11日逝世,享年93岁。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中国文化和语言充满浓厚兴趣的国际学生,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汉学”研究的期刊。《国际汉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这次我收到的《国际汉学》第14辑,尽管书中内容我尚未深入研读,但单从其精美的装帧和厚实的纸张,便能感受到出版方——大象出版社——的用心与专业。一直以来,我对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哲学以及近现代思想史都有着极大的热情,也曾阅读过不少国内学者和海外汉学家撰写的相关著作。因此,我对于《国际汉学》这一辑的具体内容充满了期待,相信它能汇聚当今汉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我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更深度的思考角度。尤其是对于那些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致力于挖掘中国古代智慧与现代价值的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总是能给我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我非常好奇这一辑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我特别感兴趣的领域,例如宋明理学的最新解读,或是明清小说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又或者是当代中国文学思潮的海外反响等等。即便没有直接接触到书中的文字,单凭其“国际汉学”的宏大主题,我便能预感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学术价值。
评分我是一位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者,尤其钟爱唐诗宋词的精妙意境与深邃哲思。每次翻阅一本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书籍,我都会仔细审视其装帧是否符合其内在的学术分量。此次收到《国际汉学》第14辑,其朴实而不失庄重的封面设计,以及坚实的装订工艺,都让我对大象出版社的严谨态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知,一部优秀的学术期刊,不仅要有严谨的内容,更要有与之匹配的外在呈现。《国际汉学》这一名称本身就预示着其研究的广泛性和国际性,这对于我这样一位希望了解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非常期待在其中能够找到关于古代诗歌理论的最新研究,或是对某位被遗忘的古代文人进行重新发掘和评价的文章。甚至,我也对一些关于中国文学作品在海外的翻译与传播研究非常感兴趣,想知道那些我所钟爱的篇章是如何跨越语言的障碍,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的。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电影和当代艺术发展的研究者,我对“汉学”这一概念所涵盖的文化范畴有着宽广的理解。在我看来,汉学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学、历史、哲学领域,更应包括当代中国在文化艺术上的蓬勃发展及其在全球语境下的传播与影响。因此,当我了解到《国际汉学》第14辑即将面世时,我内心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我希望在这本期刊中,能够看到一些关于中国当代电影的艺术评论,例如对某位导演独特风格的分析,或者对某个重要电影流派的深入解读。同时,我也对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发展与对话很感兴趣,希望能有文章探讨中国艺术家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本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我期待能够从中发现那些能够引发我思考,并拓展我研究视野的全新视角和前沿课题。大象出版社在出版界有着良好的口碑,这让我对其学术品质充满信心。
评分我是一名历史系的学生,一直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演变及其思想脉络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在我看来,历史的研究不仅仅是梳理史实,更重要的是理解历史背后复杂的社会、文化和思想因素。因此,当得知《国际汉学》第14辑即将出版时,我便满怀期待。我希望在这本期刊中,能够看到一些关于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深度探讨,比如对晚清以来激进思潮的源流及其影响的分析,或是对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群体命运及其思想转折的深入考察。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提供全新史料解读,或者提出独到见解的研究,能够帮助我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更全面地认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象出版社作为一家有着良好声誉的出版机构,其出品的图书我一向比较信任。我猜测,《国际汉学》这一辑中,可能会有一些关于中国革命史、社会史,甚至是经济史的专题研究,而这些都是我非常希望能够深入了解的领域。
评分我始终认为,汉学研究并非是某个国家或某个民族的专属领域,而是一门跨越国界、融合不同视角的学术探索。因此,当我看到《国际汉学》这一辑时,心中便涌起了强烈的共鸣。作为一名非中文母语的学习者,我深知理解中国文化需要耐心、细致,更需要有跨文化的视野和分析工具。《国际汉学》这个刊名本身就传递出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这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我希望能在这本期刊中看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学者们,以各自独特的视角解读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的学术对话。尤其是一些对于中国古代文献的全新解读,或是对中国历史事件的重新审视,都可能为我提供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理解方式。例如,我对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和哲学思想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在这本期刊中看到关于这些主题的最新研究动态,也许会有一些关于《周礼》或者《论语》的新的考证和阐释,或者是对儒家、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讨。大象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其质量有了一定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