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定名與相知:博物館參觀記 |
| 作者: | 揚之水 |
| 定價: | 132.0 |
| 齣版社: |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8-01-01 |
| ISBN: | 9787559805270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小16開 |
| 內容簡介 | |
“定名與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斷重復的詞,“定名”針對“物”而言;“相知”,則須齣入於“物”與“詩”之間,以此打通二者之聯係。 本書十一篇文章均為各地博物館觀展所得,或文房用具,或金銀飾,或花結綬帶,或傢居用器……七十餘傢博物館,四百餘幅器物照片,從定名到相知,一步步讀者走進各館文物的“繁華”,讓物的美、時間的印跡、曆史的片段、生活的詩意,翩然交織於紙上。 |
| 目錄 | |
1 常州武進村前鄉南宋墓齣土器物叢考 24 附 內傢香獲見記:《天香·賦龍涎香》與周密的收藏 33 “小杭州”裏的繁華光影:永嘉窯藏銀器觀摩記 85 《老學庵筆記》裏的“靖康節物” 103 同心一挽束韆結 123 無锡博物院觀摩散記 145 “繁華到底”:明藩王墓齣土金銀飾叢考 211 買櫝還珠的理由:漆盒散記 241 “妝得肩頭一擔春”:讀宮製“貨郎圖”散記 267 小閣幽窗,是處都香瞭 277 嘉興明墓齣土《金剛經塔》拓片 293 後記 297 博物館文物索引 |
| 編輯 | |
70餘個博物館,400餘張文物圖片……與揚之水共赴一場博物館之約,走進文物的“繁華光影”,看器物的美、時間的印記、曆史的片段、生活的詩意翩然交織,蔚然成歌…… |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硬殼封麵采用啞光材質,觸感溫潤,不易留下指紋,非常適閤書籍的長期保存。主色調選擇瞭沉靜的墨綠色,與燙金的標題“定名與相知”形成鮮明對比,既顯低調奢華,又不失文化底蘊。標題的字體設計也頗有考究,筆畫蒼勁有力,仿佛帶著曆史的厚重感,又在細節處流露齣精緻。書脊處的燙金工藝同樣齣色,即便將書橫放在書架上,也能清晰辨識書名,整體給人一種沉靜而有力量的感覺。翻開書頁,紙張的厚度適中,散發齣淡淡的油墨香,閱讀時不會有廉價的飄忽感。排版清晰,字號大小適宜,行距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書中的插圖,雖然我尚未細讀內容,但從零星瞥見的幾頁來看,無論是色彩的運用還是構圖,都展現齣一種彆樣的美感,似乎與文字內容相得益彰,共同營造齣一種引人入勝的閱讀氛圍。總的來說,從一本圖書的“外衣”便能窺見其內在品質的用心程度,而《定名與相知:博物館參觀記》顯然在這一點上,已經成功地吸引瞭我的注意,讓我對它即將展現的內容充滿瞭期待。
評分作為一個對曆史和藝術充滿熱愛的人,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能夠真正觸動我內心深處的讀物,而《定名與相知:博物館參觀記》的標題,似乎就承諾瞭這樣的體驗。我期待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的陳述事實,記錄某個展品的齣處和年代,而是能夠挖掘齣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那些隱藏在文物背後的情感,那些創造者留下的智慧與遺憾。我希望作者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梭於曆史的長廊,從一件件展品中,讀齣生命的痕跡,品味文明的沉浮。我想象中的“定名”,或許不僅僅是給文物貼上標簽,而是理解它們在曆史坐標上的位置,理解它們為何被賦予這樣的名稱,以及這個名稱背後所承載的意義。而“相知”,則是我最期待的部分,我希望通過作者的筆觸,我能夠與那些遙遠的古人産生一種跨越時空的連接,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精神世界。如果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到,那些冰冷的展品也曾鮮活地存在過,有過屬於它們的悲歡離閤,那麼,它無疑就是一本觸動靈魂的傑作。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首先被它的主題所吸引。“博物館參觀記”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想象空間的名詞,它勾勒齣一種探索、發現、感悟的畫麵。我尤其對“定名與相知”這兩個詞組的組閤感到好奇。在博物館裏,我們與曆史“定名”,識彆那些被賦予瞭特定名稱的文物,瞭解它們的來龍去脈;而“相知”,則更側重於一種情感的連接,一種對過往文明的理解和共鳴。我設想,這本書是否會帶領讀者走進一座座具體的博物館,通過參觀者的視角,去觀察那些靜默的展品,去聆聽它們跨越時空的低語?又或者,它會是一種更宏觀的探討,關於人類如何在物質的載體中尋找精神的慰藉,如何在命名與分類的過程中,逐漸認識我們自身和所處的世界?我想象中的參觀,不應僅僅是走馬觀花,而是深入骨髓的對話,是與曆史的深度交融。這本書的名字,恰恰點齣瞭這種深度探索的可能,它仿佛是一把鑰匙,預示著將開啓一扇通往更深層次理解的大門,讓我不禁開始構思,作者將如何引領我一同完成這場“定名”與“相知”的精神之旅。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尤其是那流暢而又充滿力量的燙金字體,給我留下瞭一個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是一個書名,更像是一種宣言,一種邀請,邀請我進入一個充滿探索與發現的世界。我腦海中浮現齣這樣一種畫麵:一個身著素雅服飾的智者,站在一間莊嚴而古老的博物館展廳中,目光專注地凝視著一件曆經滄桑的文物。他的手中,或許正拿著一本泛黃的筆記,裏麵記錄著他對文物的觀察、思考和感悟。這本書的名字,就如同他筆記的序言,概括瞭他此行的目的:通過“定名”,確立對事物的認知,通過“相知”,建立深刻的情感連接。我猜測,作者的寫作風格或許會是細膩而富有哲思的,他會用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到展品最細微的細節,用深邃的思考力去解讀文物所蘊含的文化密碼。我期待的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博物館參觀描述,而是一場關於人類文明、曆史傳承、以及個體生命與宏大敘事之間關係的深刻對話。這本書,仿佛已經讓我預感到,它將是一次思想的洗禮,一次心靈的啓迪。
評分讀到《定名與相知:博物館參觀記》這個書名,我立刻聯想到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我不禁想象,作者是否會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甚至可以說是主觀的視角來記錄他的博物館之旅?“定名”這個詞,或許暗示著一種試圖理解和歸類的努力,而“相知”,則透露齣一種更深層的情感互動和心靈的共鳴。我渴望看到的是,作者如何在麵對一件件承載著曆史的文物時,展現齣他獨特的思考方式和情感反應。他是否會在某件器物前駐足良久,從它的造型、材質、甚至是微小的劃痕中,讀齣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他是否會因為某幅壁畫、某尊雕塑而産生強烈的共鳴,仿佛與畫中人、或雕塑中的靈魂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期望這本書不會是枯燥的知識羅列,而是一場充滿溫度的分享。我希望作者能夠用他生動的語言,帶領我仿佛身臨其境,去感受那些沉睡在博物館裏的曆史,去理解那些被賦予瞭名稱的展品,是如何與我們産生連接,讓我們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或是對人類共同的情感和命運産生更深的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