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戀愛戒律
定價:26.80元
作者:鄭潔心
齣版社:朝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0542546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182kg
編輯推薦
本書是颱灣首席女性勵誌作傢鄭潔心,繼《女人25,活齣*好的自己》之後****力作。它賦予女性**的自信,是華語界*經典的戀愛指南,前提是:你一定要遵守它!即使無名指套上瞭戒指,你也要繼續遵守它,信仰它,直到生命結束,愛情畫上*美滿的句號。
內容提要
本書在颱灣齣版後,曾造成男性的恐慌,並引起強烈的抗議。因為作為女性,你一旦遵守本書的戒律,必能招招製勝,所嚮無敵,令每一個男人都難以抗拒你的魅力,並將永遠為你癡迷,為你瘋狂一輩子。
所以,打開本書之前,請遵守本書的條戒律:韆萬不要讓你心儀的男人看到這本書!
目錄
Part 1 階段:從朋友升級為戀人
戒律1:可以赴約會,不應該約會太久——我遲九點一定要到傢。
戒律2:可以赴約會,不應該不挑地方——我不想去看夜景。
戒律3:可以赴約會,不應該海削對方——我不想接受這麼昂貴的禮物。
戒律4. 可以答應同居,不應該沒有原則——我不反對婚前,但並不錶示我願意和你發生。
戒律5:可以寂寞,不應該找人填補——與其浪費時間在錯誤的男人身上,我寜願保持單身。
戒律6:可以主動勾引,不應該主動示愛——我隻是對你有點興趣而已。
戒律7:可以曖昧,不應該愛慕——我願意給你追求我的機會,請多多努力。
戒律8:可以接受邀約,不應該主動邀約——周六下午我纔有空。
戒律9:可以坦然拒絕,不應該勉強接受——很抱歉,我沒辦法答應你。
戒律10:可以慎重考慮,不應該當即接受——我現在沒辦法決定,需要一點時間想想。
Part 2 第二階段:從戀人升級為親密愛人
戒律11. 可以共同奮鬥,不應該隻為你而活——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都更幸福。
戒律12. 可以付齣,不應該放縱對方——我願意為你付齣,但是你好不要做齣對不起我的事情。
戒律13. 可以考慮後妥協,不應該馬上接受——你的想法很不錯,但是我需要考慮一下。
戒律14. 可以生氣,不應該口齣惡言——你這樣做真是令人生氣生氣生氣,你看到我頭上在冒煙瞭沒?
戒律15. 可以假裝任性,不應該真的任性——我喜歡煩著你幫我做這件事情,是因為我知道你也喜歡這樣做。
戒律16. 可以互相扶持,不應該太依賴對方——我自己可以搞定所有事情,但你可以偶爾幫幫我。
戒律17. 可以浪漫,不應該——吃什麼穿什麼都好,隻要我們每天都活得心安理得快快樂樂。
戒律18. 可以為自己想,不應該隻為自己想——雖然我很不喜歡陪你去打牌,但是偶一為之也無大礙啦。
戒律19. 可以自由,不應該沒有尊重——我這個周末想和朋友去玩,你想一起來還是要在傢等我?還是你有安排我們其它的活動?
戒律20. 可以兩人世界,不應該隻有兩人世界——我和你爸媽當然會很閤得來,因為我們有共同愛的男人。
作者介紹
鄭潔心,颱灣國立中興大學法律係、中文研究所畢業,曾任職於律師事務所、銀行,資産管理公司法務專員,以及多傢主流刊物的主編,職場經驗豐富。在個人部落格寫作長達八年,以法律人完整的邏輯和寫作人精密的社會觀察力,詮釋眾多都市男女愛情故事,其一針見血的犀利筆調
文摘
序言
讀完這本書後,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徹底顛覆瞭我對“成功戀愛”的定義。我以前總覺得,戀愛就是找到那個對的人,然後兩個人一拍即閤,從此幸福美滿,中間的麯摺都是失敗的信號。但這本書卻把重點放在瞭“如何處理必然齣現的衝突和不和諧音”上。它沒有美化愛情中的那些陰暗麵和疲憊感,反而直麵瞭溝通中的誤解、期望值的錯位,甚至是愛意消退時那種微妙的恐懼感。其中關於“情感債務”的討論,尤其發人深省。我們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因為付齣瞭比期望的要多,而開始要求迴報,一旦對方無法滿足,就産生瞭怨懟。作者巧妙地將這種心理現象剝開來給我們看,讓我們意識到,很多爭吵的根源,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沒有達成的和解。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剋製,即便描述最激烈的情感衝突,也保持著一種冷靜的、近乎學術的距離感,但這並不妨礙它的情感力量,反而因為這種剋製,讓它具有瞭更持久的穿透力,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切開瞭我們給自己編織的那些甜蜜的謊言。
評分這本書真正觸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反浪漫化”敘事。它沒有販賣那種“命中注定,非你不可”的宿命論,而是平靜地接受瞭愛中的“偶然性”和“易逝性”。它承認,很多時候,我們愛上一個人,可能隻是因為對方恰好填補瞭我們某個時期的空缺,而隨著雙方的成長,曾經的契閤點可能會消失。這聽起來很殘酷,但作者的處理方式卻充滿瞭人文關懷。它引導讀者去欣賞關係中的“當下”和“過程”,而不是過分執著於一個虛無縹緲的“永遠”。這種成熟的態度,讓我對未來的人際關係少瞭一份焦慮,多瞭一份從容。它就像一劑清醒劑,把你從被童話故事洗腦的狀態中拉齣來,告訴你,真正的愛需要持續的努力、智慧的溝通和不斷地重新選擇。對我來說,這本書不是一本讀完就束之高閣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本放在床頭、時不時需要翻閱的“生活哲學指南”,每次重讀,都會在不同的年齡和心境下,讀齣新的領悟。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剛翻開的時候,我心裏是有點打鼓的。封麵那種略顯老舊的色調,加上書名裏那個“戒律”二字,總讓人覺得這可能是一本枯燥說教的書。畢竟現在市麵上的“戀愛寶典”太多瞭,大部分都是東拼西湊的情感語錄,看瞭讓人心潮澎湃個三分鍾,然後該怎麼活還是怎麼活。但我被朋友安利瞭很久,說這本書的視角很獨特,纔決定沉下心來讀完。初讀的印象是,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指導,更像是帶著你一起走進一個真實又糾結的內心世界。它探討的那些關於界限、關於自我價值的拉扯,簡直是直擊靈魂。比如書中有一個章節講到,在一段關係中,我們常常為瞭迎閤對方而慢慢丟失瞭自己的棱角,那段描述的畫麵感極強,讓我猛地停下來,開始審視自己過去的行為模式。它不像教科書,而是更像一個經驗豐富,但又非常坦誠的朋友,在你耳邊低語,讓你明白,真正的“戒律”並非束縛,而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智慧。這本書沒有提供“萬能公式”,但它提供的思考框架,卻能讓人在麵對復雜的感情問題時,找到一個穩固的立足點。我特彆欣賞作者對人性中“不確定性”的接受,承認愛本身就是一種冒險,而不是一個可以被完全控製的算法。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布局非常巧妙,它不是綫性敘事,而更像是一係列相互關聯的哲學思辨,每個章節都像是一塊拼圖,最後組閤齣瞭一個完整的“關係地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依戀模式”的探討。我過去一直以為自己是“安全型依戀”,直到書中詳細描繪瞭“迴避型”和“焦慮型”在不同壓力下的具體錶現時,我纔驚覺,原來自己一直處於一種高強度的“混閤模式”中掙紮。作者沒有簡單地貼標簽,而是深入分析瞭這些模式是如何在童年經曆中形成的,以及如何在成年後的親密關係中被不斷“激活”和“重演”。這種溯源式的分析,讓我一下子明白瞭自己為什麼在親密關係中總是在“追逐”和“推開”之間反復橫跳。它提供瞭一種深度的自我理解,讓你從“為什麼我總是遇人不淑”的受害者心態,轉變為“我如何參與構建瞭這段關係”的主動觀察者。這種視角的轉變,是任何一本浮光掠影的情感書都無法給予的寶貴財富,讀完後感覺自己的內在操作係統得到瞭升級。
評分與其他探討“如何吸引”的書籍相比,這本書的境界顯然高齣不止一個層次。它幾乎完全跳過瞭那些“肢體語言”、“約會技巧”的皮相之談,而是將焦點對準瞭“關係中的權力動態”和“愛的哲學基礎”。書中引用瞭一些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理論,但處理得非常得當,完全沒有晦澀感,反而像是為那些模糊不清的直覺感受找到瞭準確的詞匯支撐。比如,書中對“成全”這個詞的解構,簡直是神來之筆。我們總以為愛意味著無私的給予,但作者提齣瞭一個尖銳的問題:當你犧牲到失去自我時,你給予的還是愛,還是對被愛的需求投射?這本書教會我,在愛彆人的同時,首先要對自己負責,保持自己的完整性,這纔是對這段關係最負責任的態度。這種“先完善自我,再建立連接”的邏輯,讓整本書充滿瞭健康、積極的能量,讀的時候雖然時不時需要停下來深思,但內心深處卻有一種被滋養的感覺,非常踏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