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地名標準化工作實務手冊
定價:48.00元
作者:龐森權,劉靜,田碩著
齣版社:中國社會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0875374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龐森權、劉靜、田碩編*的《地名標準化工作實務手冊》是一本從標準化工作入手,針對地名標準化管理,切中地名標準化實務的實用型工具書。本手冊主要分為兩部分:**部分主要匯總瞭國傢層麵的標準化工作的法律、規定等,還包含瞭民政部門的相關規定,以及全國地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章程等。第二部分主要包含瞭標準化的一些術語定義、解釋、說明以及標準編製的一些知識要點。
目錄
前言部分 標準化工作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條文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 國傢標準管理辦法 地方標準管理辦法 行業標準管理辦法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奬管理辦法 國傢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管理規定 國傢實物標準暫行管理辦法 標準檔案管理辦法 國傢標準涉及的管理規定(暫行) 采用國際標準管理辦法 采用快速程序製定國傢標準的管理規定 關於正確處理在國際標準化活動中涉及香港、颱灣和澳門 問題的通知 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化活動管理辦法 國傢標準英文版翻譯齣版工作管理暫行辦法 關於規範使用國傢標準和行業標準代號的通知標準齣版管理辦法 關於印發《ISO和IEC標準齣版物版權保護管理規定(試行)》的通知 國傢標準製修訂經費管理辦法 關於對備案的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實行公告製度的通知 關於加強國傢標準報批工作的通知 關於強製性標準實行條文強製的若乾規定 關於加強強製性標準管理的若乾規定 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管理規定 標準互認工作程序(試行) 推薦性國傢標準立項評估辦法(試行) 國際標準分類法(ICS) 中國標準文獻分類法(CCS) 民政部標準審查暫行辦法 民政部規範性文件製定與審查辦法 全國地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章程 全國地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工作細則第二部分 標準化基礎知識 標準化和相關活動的通用術語 標準化的目的 標準的類彆 標準和法規的負責機構 規範性文件的種類 規範性文件的內容 規範性文件的結構 規範性文件的製定 規範性文件的實施 在規範性文件中引用標準 我國標準如何分類 標準的發布機構 標準順序號 標準年號 標準分類號 標準的部分編號 標準的標齡 標準製定基本程序 標準怎麼讀 法規與標準的主要區彆 圖錶在標準中的作用 標準版本有效性中幾個概念的關係 編寫標準的規則 規範性要素“標準名稱”的編寫 標準中的“條款” 標準中的“部分” 規範性要素“要求”的編寫 地名標準名錄(部分) 編寫標準常用文獻目錄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手冊光是書名就透著一股紮實和嚴謹的氣息,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像是揣著一本官方的“武林秘籍”。我印象最深的是它那種近乎教科書式的編排,每一個章節的邏輯銜接都處理得極其清晰,仿佛作者就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手把手教你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地理信息世界裏把事情捋順。對於我們搞行政區劃、地圖測繪或者數據管理的人來說,很多時候我們麵對的不是理論上的難題,而是成百上韆個名字裏錯彆字、異體字、曆史沿革帶來的混亂。這本書最棒的地方就在於,它沒有停留在“為什麼要標準化”這種空泛的討論上,而是直接給你一套可操作的流程和標準規範。翻開目錄,那些關於地名要素的采集、審核、錄入、維護的細則,每一個步驟都有明確的指引,讀起來讓人心裏特彆踏實,知道每走一步都有據可依,這比自己瞎琢磨要高效太多瞭。尤其是在處理那些跨區域、多部門協作的項目時,這本書裏的統一標準就成瞭最好的“通行證”,能迅速統一各方的認識,避免瞭無休止的扯皮和返工。
評分我之前參與過一個大型的地理信息係統(GIS)升級項目,那會兒我們簡直被舊數據的“髒”程度驚呆瞭,光是解決地名的衝突和不一緻性就占瞭項目進度的三分之一。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雪中送炭。我尤其欣賞它在案例分析上的深入程度,它似乎能預判到我們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哪些“坑”。比如,涉及到古地名恢復、少數民族語言轉寫這些敏感且復雜的問題時,手冊裏不僅給齣瞭原則性的指導,還提供瞭不同情境下的處理建議。那種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寫作風格,讓我感覺這不是一本冰冷的規範匯編,而是一個活生生的經驗總結。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對照我們手頭正在處理的某個棘手地名,然後馬上就能找到對應的處理章節,快速形成解決方案。它真正做到瞭“工具書”的價值最大化,能讓你在需要它的時候,精準、快速地找到答案,而不是翻上半天找不到重點。這種實用性,對於我們這種需要快速響應數據問題的技術人員來說,價值無可估量。
評分我必須強調這本書對於“規範性”的強調達到瞭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高度。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更是提供瞭大量的“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理論支撐和法律依據。這種自洽的邏輯體係,使得我們在嚮非專業人士解釋為什麼要堅持采用某個特定的命名或編碼規則時,能夠拿齣強有力的後盾。我記得有一部分內容專門探討瞭地名信息在涉密、安全以及國際交流中的特殊要求,這部分內容在很多通用性指南中是缺失的,但對於我們這些需要處理敏感地理信息的人來說,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警示和指導。它確保瞭我們在追求標準化的同時,沒有在安全和閤規性上掉隊。總的來說,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操作指南,不如說是一部包含瞭行業智慧、法律要求和技術細節的集大成之作,是每一位從事地理信息管理和應用工作者書架上不可或缺的鎮宅之寶。
評分從一個長期與數據打交道的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深層價值在於構建瞭一個統一的“心智模型”。在信息孤島現象嚴重的今天,不同部門、不同係統對同一實體(比如一座山、一條河流)的命名習慣各異,這直接導緻瞭數據融閤的巨大睏難。這本手冊提供瞭一個自上而下的、權威性的框架,去強製或引導大傢遵循一套共同的語言和規則。我特彆欣賞它在“動態維護”方麵的論述,地名是活的,隨著社會發展和行政調整,地名也會變化。手冊沒有止步於靜態的規範製定,而是強調瞭如何建立一個可持續的、能夠適應變化的動態管理機製。這種前瞻性非常重要,它教會的不是“怎麼做一次性任務”,而是“怎麼建立一套長久有效的體係”。讀完後,你對地名管理的理解就不再局限於簡單的名稱錄入,而是上升到瞭國傢基礎地理信息安全的戰略高度,視野一下子被打開瞭。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結構設計,體現瞭齣版者對專業讀者的尊重。它不是那種為瞭湊字數而堆砌內容的書籍,每一頁的信息密度都非常高,圖錶和流程圖的運用恰到好處,尤其是在描述復雜的地名衝突解決流程時,一個清晰的流程圖勝過韆言萬語的文字描述。我發現它在術語的界定上非常嚴謹,對於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標準地名”和“行政區劃名稱”之間的細微區彆,都有明確的區分和界定。這種對細節的苛求,正是我們從事基礎地理信息工作者最需要的。說實話,很多行業標準讀起來枯燥乏味,但這本書在保持專業性的同時,似乎努力讓這些規範變得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我甚至覺得,對於新入行的同事,與其讓他們花幾個月時間去摸索行業內的潛規則,不如讓他們先啃透這本書,能大大縮短他們的適應期和犯錯率。這更像是一套經過實戰檢驗的“最佳操作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