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愛情十九譚
定價:34.80元
作者:米琴
齣版社:湖南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54045029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如果*後一次閱讀愛情,我們該讀些什麼?
★從開始,到現在,從懵懂,到釋懷,*初的戀 與 *後的愛。
內容提要
愛情與金錢、欲望、婚姻、友情、道德的關係如何?愛情在東西方文化背景中有什麼異同?女人在愛情中的“痼疾”在什麼地方?傳說中的“作女”又是怎樣一種生活狀態?現實中還存在理想的愛情嗎?……
目錄
01 理想的愛情
02 愛情的奇跡
03 婚姻與愛情
04 愛情與金錢
05 愛情與道德
06 “情人”型戀人VS“夫妻”型戀人
07 利己愛VS利他愛
08 賈寶玉的情與欲
09 愛情與友情
10 “一見鍾情”VS“日久生情”
11 女人的“弱點”
12 平凡女性的愛情
13 纔女的理想愛情
14 英雄與“好色”
15 情種的類型
16 中國三角戀VS西方三角戀
17 文化差異與愛情
18 愛的能力
19 “作女”
附錄 中、英文錶達愛情關係術語之異同
作者介紹
米琴,知者、作傢。1982年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英語係,畢業後赴美深造,獲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博士學位。先後在美國林肯大學、美國加州的聖地亞哥州立大學教授世界文學。
曾在美國齣版英文比較文學研究專著《齣於苦難:關於知青的文學作品》《情與景:英國浪漫詩和中國古詩自然意象比較》。在國內齣版有長篇小說《芳草天涯》(春風文藝齣版社,1997)及中、短篇小說以及文學評論。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大膽,采用瞭非綫性的、碎片化的方式來推進情節。初讀時,我承認有些跟不上,感覺像是散落的珍珠,需要自己去尋找那條看不見的絲綫將它們串聯起來。但這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它要求讀者成為故事的共同構建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隨著閱讀的深入,那些看似無關的片段開始彼此呼應,時空的錯位感也逐漸轉化為一種特殊的節奏感。作者似乎在用這種方式模仿記憶本身的運作方式:記憶往往是跳躍的、帶著情感濾鏡的,而不是教科書般的綫性記錄。這種敘事手法,雖然對耐心是一個考驗,但一旦你適應瞭它的頻率,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其他平鋪直敘的小說無法給予的。它成功地將閱讀過程本身,變成瞭一種智力上的冒險。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簡直像從舊時光裏輕輕拂下來的塵埃,帶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老上海的味道。每一次翻頁,都能感受到作者對那些逝去歲月的深情迴望。他筆下的人物,不是臉譜化的符號,而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掙紮、歡笑和隱秘的痛苦。我尤其喜歡他描繪那些細微的日常場景,比如清晨的弄堂口,或是雨後濕漉漉的石闆路,寥寥數筆,那個時空仿佛就真真切切地呈現在眼前。故事的節奏不是那種急促的、要抓住你眼球的快餐文學,而是像老唱片機裏緩緩流淌齣來的老歌,需要你靜下心來,纔能品齣其中蘊含的悠長韻味。裏麵那些關於人情世故的刻畫,尤其入木三分,讓人不得不拍案叫絕。那種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界限感,那種不言而喻的默契與疏離,讀起來讓人感覺既熟悉又陌生,仿佛看到瞭自己生命中某個被忽略的側麵。讀完閤上書的時候,總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仿佛剛剛從一場冗長而溫暖的舊夢中醒來。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對我來說,是一種非常新鮮的體驗。它不像我們現在習慣的簡潔明快的白話文,而是帶有一種古典的韻味,用詞考究,句式也偏嚮於長短結閤、錯落有緻的結構。讀起來時,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斟酌每一個詞語時所花費的心力,那種對文字美感的執著追求,在如今這個追求效率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有些句子,我甚至會忍不住大聲朗讀齣來,感受它在口腔中流轉時産生的共鳴和節奏感。它不是那種一目十行就能讀完的作品,更像是需要用耳朵去傾聽、用心去體會的藝術品。它教會我,敘事不僅僅是講故事,更是一種語言的雕塑。對於那些對文學的本體——語言本身——抱有敬畏之心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場難得的盛宴。
評分這本小說最讓我震撼的,是它對“存在”這一宏大命題的探討,但它處理得非常內斂和剋製。作者似乎並不急於給齣答案,而是將一連串的疑問巧妙地編織進主人公的每一次選擇和每一次猶豫之中。我記得有一段情節,關於主角在麵對一個重大人生岔路口時的心理活動,那段文字的細膩程度,簡直讓我感覺自己就是那個站在十字路口的人。他沒有用華麗的辭藻去堆砌內心的波瀾,而是通過對環境光影、手中物件的反復摩挲,將那種深沉的、近乎形而上的焦慮感傳遞瞭齣來。它不是那種能讓你一口氣讀完的“爽文”,更像是需要反復咀嚼的“哲思錄”。讀到後麵,我甚至會停下來,思考書中人物的決定是否閤理,然後又意識到,在那個特定的情境下,也許根本就沒有“絕對閤理”的選項,隻有“不得不做”的選擇。這種對人性復雜性的誠實描摹,是很多當代小說所缺乏的銳氣與深度。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是被它的封麵設計吸引的,那種帶著年代感的插畫風格,予人一種肅穆而又神秘的期待。然而,真正進入文本後,我發現作者的筆力遠超我的預想。他構建的那個世界觀,雖然根植於現實,但又被一層淡淡的、近乎魔幻現實主義的光暈所籠罩。比如,某些重復齣現的意象——一隻特定的鳥,一塊不閤時宜的石頭——它們的功能不僅僅是敘事道具,更像是某種象徵,引導著讀者去探尋故事背後更深層次的寓意。我花瞭大量時間去揣摩這些“符號”,每一次重讀都有新的發現,這極大地增加瞭閱讀的樂趣和挑戰性。它不像有些作品那樣直白地把觀點強加給你,而是像一個高明的園丁,讓你自己去發現那些精心布置的花朵。對於喜歡“挖掘”和“解碼”文本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寶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