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古代汉语字典(新修订版 单色本 32开)
定价:58.00元
作者: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8010389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该字典收字多,涵盖了古代汉语常见之字。内容规范准确、简洁清晰,体例科学严谨。功能齐全,将词性标注、注音释义、古籍书证以及字源探微、字形演变等融为一体,搜罗宏富,新颖完备。版面图文并茂、清新疏朗,装帧精美典雅。
一、收字数量大:多个——涵盖了古汉语中的所有常用字和部分难字。
二、功能齐全:五大功能板块——词性标注、注音释义、古籍书证、字源探微、字形演变。
三、内容简洁清晰、准确规范。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形体,规范。
字源探微、形体分析,简约到位,恰切正确。
梳理字义引申关系,恰当明晰。
词性标注,准确规范。
古籍书证,准确。
插图精美,有助于理解字义词义。
四、版面清新疏朗,装帧精美典雅。
内容提要
该字典收字多个,涵盖了古汉语中的所有常用字和部分难字。提供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形体,揭示字的演变过程。分析了汉字的形体,说明字形跟字义、字音的关系,提示古今字传承和用法的重要变化。阐释了字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阐明字义的发展脉络。标注了词性,便于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各义项的含义和用法。列有书证,以先秦、两汉经典和唐宋名篇为主,内容准确而。选配了精美图片多幅,形象、直观地体现字义、词义。
目录
使用说………………………………………………………………………………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表……………………………………………………………………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三)难检字笔画索引……………………………………………………………
正文……………………………………………………………………………—
附录…………………………………………………………………………—
汉语拼音方案…………………………………………………………………
天干地支和干支次序表………………………………………………………
中国历代纪元表………………………………………………………………
中国历代度量衡简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厚重的典籍,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分量感,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字尚未完全定型的年代。初翻阅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内容的宏大与精细并存。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字词汇集,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古代社会文化史。每一条释义背后,都蕴含着古代先民的思维方式、社会结构乃至审美情趣。比如对某些基础动词的考辨,就能清晰地看到语境的流变,从甲骨文的象形到金文的规范,再到篆隶的演变,那种文字“活”起来的感觉,真是令人着迷。编纂者显然下了苦功,不仅收录了主流经典中的用例,还兼顾了那些在传世文献中稍显冷僻但却极具研究价值的词条。对于我这种醉心于古籍校勘与文本细读的人来说,这本字典无疑是案头必备的“定海神针”。它的排版虽然是传统的单色风格,但清晰度极高,即便是研究一些笔画繁复的小篆,也能看得一目了然,极大地方便了长时间的查阅。
评分从纯粹的阅读体验角度来看,这本32开本的单色本,拿在手里就是一种享受。它的装帧结实耐用,显然是按照高频使用的标准来制作的,不易磨损。在图书馆里,我们经常看到那些被翻得卷边的工具书,而这本书的纸张和印刷质量似乎能承受住长期的“折磨”。我常常在深夜伏案工作,需要长时间聚焦于密集的文字,这本字典的纸张颜色处理得非常到位,既保持了足够的对比度,又有效减少了反光对眼睛的刺激,使得长时间阅读的疲劳感大大降低。这种对使用者实际操作环境的体贴,比那些花哨的彩色印刷要重要得多,它让工具回归了它最本质的功能——成为一个可靠、舒适的助手。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类工具书的要求一向苛刻,毕竟市面上的选择太多,很容易出现“大而无当”或者“小而失精”的情况。但这次的体验颇为惊喜。我尤其欣赏它在释义深度上的处理。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今音今义”对照,而是深入挖掘了词汇的词源流变和多重语义。例如,对于一些多义词,它能够清晰地界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侧重点,并通过大量的引文来支撑其论点,而不是空泛地说教。这对于文学研究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有效避免因时代错位而导致的误读。而且,编排体系也相当人性化,虽然是古代汉语的梳理,但检索逻辑却非常现代和高效,即便是初次接触古代文献的人,也能很快找到头绪。这种兼顾了学术严谨性和实用便捷性的设计,是许多同类工具书难以企及的。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非仅仅体现在它能“查到什么字”。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构建了一个理解古代语言系统的知识框架。通过对大量例句的筛选和编排,我逐渐摸索出了一种“古代汉语的思维路径”。很多时候,我不再是机械地查找一个词的现代对应,而是开始理解这个词在古人语境下的功能和情感色彩。例如,那些描述自然景象的词汇,在字典的组织下,仿佛能让人闻到历史现场的气息。它不仅仅是一部辞海,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通往古代文献深处的大门。对于任何想要真正深入掌握文言文精髓、摆脱“翻译腔”困扰的人来说,这本字典提供了坚实的语言学基础和深厚的文化滋养,是值得反复研读、常置案边的宝藏。
评分这次的版本更新,在细节之处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我特意对比了旧版的一些关键条目,新修订版在对一些存疑词汇的处理上明显更加谨慎和审慎。它不再急于给出一个武断的结论,而是采用了更具开放性的论述方式,列举了不同的主流观点及其依据。这种“存疑待考”的态度,恰恰体现了学术的谦卑和进步。对于研究先秦两汉文献的学者而言,那些看似微小的修订和增补,往往能拨开历史的迷雾,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更值得称赞的是,编纂团队似乎对一些新兴的考古发现保持了高度关注,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相关新材料纳入考量,使得这部“古代”的工具书,在当下也散发着鲜活的研究活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