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中国--新中国体育宣传画图典(1952-2012) 郭磊

激励中国--新中国体育宣传画图典(1952-2012) 郭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磊 著
图书标签:
  • 体育宣传画
  • 中国体育
  • 体育文化
  • 宣传画
  • 艺术设计
  • 历史
  • 文化研究
  • 视觉文化
  • 新中国
  • 郭磊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01348
商品编码:29919744613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2-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激励中国--新中国体育宣传画图典(1952-2012)

定价:198.00元

作者:郭磊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154013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2.10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激励中国:新中国体育宣传画图典(1952-2012)》即以“龙之画卷”开题,借用《易经》中“潜龙在渊”、“亢龙有悔”、“见龙在田”、“飞龙在天”并在“潜龙在渊”之后增加了“蛟龙出水”将新中国体育史划分为五个阶段,这个划分虽不具备严格的学术意义,但可以反映出新中国体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情况。

目录


章 潜龙在渊(1952年-1957年)
节 锻炼身体,建设祖国、保卫祖国
1-1 锻炼身体,建设祖国
1-2 锻炼身体,保卫祖国
第二节 来!咱们一起把身体锻炼好
第三节 体育运动的推广
第四节 从体育锻炼标准到劳卫制
第五节 竞技体育迈开步伐

第二章 蛟龙出水(1958年-1966年)
节 全民体育
第二节 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
第三节 国防体育和军队体育
第四节 竞技体育的新发展
4-1 乒乓球开创中国时代
4-2 征服世界高峰
第五节 全民同庆:届全国运动会
第六节 革命赞歌:第二届全国运动会
第七节 体育故事片走向银幕

第三章 亢龙有悔(1966年-1978年)
节 紧跟在大风大浪中前进
第二节 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2-1 为革命锻炼身体
2-2 积极开展职工体育运动
2-3 锻炼身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4 从小锻炼身体好
2-5 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活动
2-6 锻炼身体预防疾病
第三节 乒坛盛开友谊花
第四节 红旗颂:第三届全国运动会
第五节 开展军事体育运动保卫社会主义祖国
第六节 为革命攀登世界体育高峰
6-1 一九七二年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
6-2 其他全国及区域性赛事
6-3 国际体育交流
第七节 亢龙有悔拨乱反正

第四章 见龙在田(1979年-2000年)
节 新的长征:第四届全国运动会
第二节 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2-1 女排“五连冠”
2-2 为国争光振兴中华
第三节 走向世界
3-1 在中国举办的国际赛事
3-2 零的突破
3-3 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第四节 蓬勃发展的赛事
4-1 “奥运模式”之后的全国运动会
4-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届体育运动大会
4-3 全国其他运动会的恢复和创办
4-4 五彩缤纷的区域会
第五节 美的旋律
第六节 功夫片带来武术热
第七节 失重的群众体育
7-1 教育中的体育
7-2 年画中的体育

第五章 飞龙在天(2001年-2011年)
节 北京奥运会
1-1 新北京,新奥运
1-2 好运北京
1-3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1-4 福娃、中国印、体育图标
1-5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好的名片
1-6 平安奥运
1-7 点燃激情,传递梦想
1-8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1-9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第二节 世界大赛青睐中国
2-1 世界智力运动会
2-2 世界大会
2-3 激情盛会,和谐亚洲
2-4 世界性单项体育赛事
第三节 日益完备的赛事
3-1 全国性综合运动会
3-2 全国性单项体育赛事
3-3 区域性体育赛事
第四节 其他体育宣传画选登
后记
本书选登宣传画目录

作者介绍


  郭磊,男,山东高密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学士、悉尼科技大学体育管理硕士,1997年起一直在国家体育总局(时称国家体委)系统工作,业余时间专注于体育收藏品的收集和研究,以体育宣传画、中国体育代表团、全国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等专题为收藏重点,其中体育宣传画已达2000余种,收藏品曾获全国体育收藏展金奖。作者以体育收藏品为元素,通过撰文、展览、访谈等方式积极进行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首先提出体育收藏品的价值属性应实现从体育文化到体育文明的变迁,已发表过关于体育收藏方面的文章40余篇,为《中国体育》杂志“郭磊典藏”专栏作家。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新中国体育发展历程的图书简介,聚焦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的重要文献和视觉形象,旨在呈现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精神风貌与体育事业的交织: --- 书名:《红色轨迹:共和国体育精神的早期图景 (1949-1978)》 作者: 历史文献研究组 出版社: 时代文丛出版社 图书定价: 188.00 元 ISBN: 978-7-5607-XXXX-X 页数: 680 页(含大量高清彩图与黑白文献插页) --- 内容简介 《红色轨迹:共和国体育精神的早期图景 (1949-1978)》并非一部宏大的体育通史,而是一部深度聚焦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夕(1978年)近三十年间,国家意识形态、群众体育运动与竞技体育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文献选集与图解研究。本书旨在通过梳理和重构这一时期国家官方宣传体系、主流媒体以及基层社会中涌现出的独特视觉符号与话语体系,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新中国体育如何被塑造、被推广、并最终融入国家建设大局的窗口。 本书的核心在于“精神建构”与“视觉记忆”的捕捉与还原。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语境下,体育不仅仅是单纯的身体锻炼或比赛竞技,它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使命和社会教育功能,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形象塑造的重要工具。因此,本书的选材严格遵循“宣传性”与“时代性”两大标准,力求展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激情、理想与局限。 第一部分:奠基与动员 (1949-1957):从战争余绪到“建设者”的诞生 本部分重点考察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如何快速介入国家重建工作。这一阶段的宣传品充满了对革命传统的继承和对新生活的期盼。我们收录了大量关于“劳动即光荣”、“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等口号的早期报纸头版、连环画及初期海报。 关键主题: 体育与生产运动的结合、迎接抗美援朝的集体主义精神、早期体校的建立与“新一代的苗子”。 视觉特征: 画面多采用粗犷有力的线条,色彩对比鲜明,人物形象多为充满朝气、肌肉健硕的工农形象。例如,对早期解放军“军体运动”的推崇,以及对“万人民兵”训练场景的描绘。 第二部分:高歌猛进与集体主义的顶峰 (1958-1965):大跃进的激情与挑战 大跃进时期,体育宣传迎来了其最富想象力也最狂热的阶段。本书详尽展示了“全民皆兵、全民体育”理念如何被推向极致。这一时期的宣传画往往将体育竞技与农业生产奇迹紧密挂钩,充满了对超常规成就的描绘。 关键主题: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思维在体育领域的投射、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晨跑与劳动竞赛、打破旧世界纪录的豪言壮语。 研究亮点: 我们特别整理了“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基层实践案例”的同期报告,揭示了宣传口号与实际群众参与度之间的微妙关系。画作中常出现的“跳得更高、跑得更快”的形象,其背后是对科技与工业化进程的集体信仰。 第三部分:文革时期的特殊景观 (1966-1976):体育的政治化与简化 这一时期的体育宣传呈现出极度的政治化色彩,竞技体育活动受到较大冲击,但群众性体育运动和“工农兵”题材的体育活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书收录了大量反映“学习革命样板戏”中武打动作、以及“红卫兵”参与体育锻炼的宣传品。 关键主题: “以身体力行,保卫革命成果”、对“修正主义”体育路线的批判、体坛的“无产阶级英雄”塑造。 图样分析: 这一时期作品的风格趋向于简化和符号化,人物面部表情单一,主要突显其阶级立场而非专业技能。对跳水、游泳等“户外”项目的宣传有所减弱,而对特定集体操和军体项目的推崇显著增强。 第四部分:复苏的先声 (1977-1978):拨乱反正与期待的目光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体育界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的序曲。本书的最后部分记录了体育活动逐步回归专业化、科学化轨道的初期迹象。对重返国际赛场、恢复传统体育项目的讨论开始浮现。 关键主题: 对“唯意志论”的反思、科学训练方法的重新引入、对“世界先进水平”的重新定位。 视觉转变: 画面中的人物面孔开始恢复一些个体特征,对赛场环境的描绘也更趋向于写实,预示着一个更加开放的体育时代的到来。 总结: 《红色轨迹》聚焦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功能性美学”和“意识形态的载体”。通过对近三十年间体育宣传媒介的深入挖掘,本书不仅展示了国家如何通过体育来动员民众、塑造国民性格,更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可供研究者、设计师以及怀旧者深入探索的视觉档案。本书旨在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体育作为国家机器最前沿的文化宣传工具之一,是如何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成长与阵痛,构建起一套复杂而充满热情的集体叙事。 它记录的是那些关于汗水、理想、集体主义的“红色”印记,而非当代体育的辉煌成就。 --- 目标读者: 中国当代史研究者、视觉艺术史和设计史学者、体育社会学研究人员,以及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文化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标题,我脑海里立刻涌现出许多画面。我记得小时候家里也收藏过一些类似的画册,那些色彩鲜艳、充满力量的宣传画,总是让我觉得热血沸腾。对于“激励中国”这个主题,我充满了好奇。新中国体育的每一次腾飞,都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而宣传画无疑是凝聚这种精神力量的重要载体。我特别想了解,在书中所涵盖的这六十载光辉岁月中,体育宣传画是如何从最初的“为政治服务”,逐渐演变到更注重个体参与、全民健身,甚至是国际交流的?我想知道,那些描绘运动员拼搏、观众欢呼的画面,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它们是如何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投身体育事业,为国争光的?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是一部视觉化的历史教材,它能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以及那些塑造了民族精神的瞬间。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了解新中国体育发展历程的资料,而一本以宣传画为切入点的书籍,对我来说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宣传画不仅仅是图片,它更是那个时代精神风貌和社会价值取向的直接体现。我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体育运动的激情与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巧妙地结合起来的?例如,在某些特定历史时期,体育宣传画是如何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它又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普通民众的体育观念和健身热情?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不同时期,宣传画在内容选择、视觉风格、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勾勒出中国体育宣传画艺术的演变轨迹。它是否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画面会成为经典,而另一些则逐渐被遗忘?这其中的原因,一定与那个时代息息相关。

评分

首先,我得说,这本书的装帧真是绝了!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的厚重和精美的封面吸引了。那种复古的质感,还有画面上鲜艳的色彩,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了那个年代。我一直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通过艺术形式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精神面貌。体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宣传画无疑承载了那个时代特殊的意义。我特别想知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育宣传画是如何反映当时的政治背景、社会思潮和人们的精神追求的?比如,建国初期那种万众一心、建设国家的昂扬斗志,在宣传画里是如何体现的?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活力的增强,宣传画的风格和内容又会有怎样的变化?这本书的出版,就像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能直接窥见那个时代的脉搏,感受那个年代的集体记忆。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对不同时期宣传画创作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进行深入解读的内容。

评分

对于“图典”这个词,我有着极高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信息的全面性和系统的梳理。想象一下,翻开这本书,每一页都可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每一幅画都可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我想知道,本书是否收录了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体育宣传画?比如,与奥运会、亚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相关的宣传画,或者那些描绘中国体育健儿取得辉煌成就的画面。同时,我也关注这本书是否会包含对这些图像的背景介绍、创作年代、作者信息以及其所传达的时代精神的详细解读。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或者对某些宣传画进行深入的艺术分析,那这本书的价值将远超一般的画册。我非常希望它能成为研究新中国体育发展史和视觉文化史的宝贵资料。

评分

作为一个对艺术史和视觉文化研究有浓厚兴趣的人,我非常期待这本书的内容。新中国的体育宣传画,是一个极具时代特征的艺术门类,它融合了艺术创作与社会宣传的双重属性。我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系统地梳理和呈现1952年至2012年这六十年的体育宣传画的?它是否仅仅是简单的图像罗列,还是包含了对这些作品的深度分析?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是否会探讨不同时期宣传画在艺术风格、表现手法上的演变?例如,早期是否更多地借鉴了苏联的绘画风格,而后期是否融入了更多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或者开始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此外,我也很想了解,这些宣传画的创作者是谁?他们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背景又是怎样的?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这些艺术家的信息,那将大大增加本书的学术价值和阅读趣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